簡介
高麗忠惠王(;1315年-1344年)諱王禎( ),蒙古名字普塔失里,是高麗王朝第28任君主(1330年—1332年,1339年—1343年在位)。高麗忠肅王之子。母為高麗人明德太后洪氏。
王禎以高麗王世子的身份,于1328年前往元大都充當宿衛(wèi)。1330年,忠肅王要求退位后,元文宗讓忠惠王返回高麗繼承王位,并娶元關(guān)西王焦八之女德寧公主為妃。
忠惠王年幼貪玩,不好讀書。忠肅王十分討厭他,把他稱作潑皮,待他十分冷淡。忠惠王繼位之后,喜歡與裴佺、朱柱等人角力,毫無君臣之禮。居注李湛勸諫,忠惠王不聽,反而對儒者更加疏遠。于是在第二年忠惠王就被召到元大都,忠肅王復(fù)位。
忠肅王復(fù)位之后,立即將忠惠王寵信的尹碩、孫琦、金之鏡等十余人罷官充軍。次年,忠惠王表達了自己的悔過之心,忠肅王得知后不禁流淚。但忠惠王依然不改其貪玩的個性,甚至有一次其寵信的人將忠肅王打倒在地。
1340年,忠肅王去世。雖然忠肅王討厭忠惠王,但在臨終前仍然以其為繼承人,并派李揆前往元朝,請求讓忠惠王襲位。元丞相伯顏反對,提出讓沈王王皓襲位;但以老臣權(quán)溥為首,高麗群臣聯(lián)名上書中書省,要求忠惠王復(fù)位。元廷最終讓忠惠王再次繼承了王位。
忠惠王喜好女色,荒淫兇狠。綁架、奸淫婦女,若不從者即殺之。他與眾多女子發(fā)生性關(guān)系,因此得有性病。他強奪霸占了一些大臣的妻子,又同庶母壽妃權(quán)氏通奸,后來又將庶母慶華公主伯顏忽都強奸。
忠惠王的行為讓高麗文臣武將都十分不滿,將軍曹頔發(fā)動叛亂,但兵敗被殺。雖然失敗,但曹頔一黨將忠惠王的暴行告訴元廷,元廷遂派中書省斷事官頭麟等人前來調(diào)查,又遭到慶華公主的哭訴。因此頭麟將忠惠王及一些大臣綁架到了元大都。元順帝下令將忠惠王囚禁于刑部,韓宗愈等大臣下獄,命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翰林院、宗正府等對其進行審問。但同年忠惠王的政敵伯顏被罷免了元朝丞相之職流放廣東,忠惠王被釋放歸國。
忠惠王歸國之后,依然不改其荒淫殘暴的作風(fēng),頻頻出游,人皆苦之。有時甚至用彈丸攻擊行路之人,高麗百姓見到忠惠王出行就紛紛逃避。忠惠王只要遇上有姿色的女性就強奸,甚至連寵信的內(nèi)侍的妻室也不放過。雖然如此,忠惠王對犯有通奸、強奸的人處罰卻十分公正。一次忠惠王廷杖了嬖人胡帖木兒,燒其舌和下體,流放外島。途中恐其不死,特意將為其治病的醫(yī)官召回。開城民間又有傳聞稱忠惠王欲取民間小兒數(shù)十名埋在新宮殿的地基之下,一時間開城人心惶惶,抱兒逃竄,治安混亂。
1343年,李蕓、曹益清、奇轍等上書中書省,稱忠惠王荒淫無道,請立行省以安百姓。農(nóng)歷11月,元朝托以告郊頒赦之名,遣大卿朵赤、郞中別失哥等六人出使高麗,誘使忠惠王外出郊迎元使,忠惠王起初以病拒絕,后在大臣高龍普的勸說下不得不郊迎。此時元朝官兵突然襲擊了忠惠王的護衛(wèi),將忠惠王劫持。以虐待子民為名逮捕了忠惠王寵信的大臣,將他們綁架往元朝。高麗朝廷計劃聯(lián)名上書中書省請求赦免其罪,但大臣們都討厭他,許多人托故不至,最終沒能成功。元順帝下令將忠惠王流放到廣東的揭陽縣。忠惠王出發(fā)的時候,只有裴佺獻上一件衣服,沒有任何人愿意隨行。
忠惠王沒有到達流放地,次年行至岳陽縣突然逝世。其死因,一說是被鳩殺,一說吃了有毒的橘子突然死去。忠惠王的死訊傳到高麗后,國人爭相慶祝,以為重見天日。
其子忠穆王繼位,將其葬于永陵。由于他昏庸殘暴,元廷曾長期拒絕賜他謚號,后來賜謚忠惠獻孝大王。
史料記載
閏月戊子郞將金天佑還自元言: "朝廷據(jù)前征東行省左右司郞中蠻人蔣伯祥狀議于東國將置行省。" 庚寅王寄書太師右丞相曰: "禎傳荷洪造尙主受封今已就國天地父母恩何報謝。 竊聞前行省左右司郞中蔣伯祥上告都堂欲于小邦立省置官變更國俗上下無不驚惶 予東來坐席未暖遽聞此事安得無恐切念小邦臣服圣朝歲修職貢百有余年未嘗小懈。 歲戊寅太祖圣武皇帝應(yīng)天奮舉之初有亡遼遺種金山王子驅(qū)掠中原陸梁東土略無歸順之意妄有興復(fù)之謀。 朝廷命哈眞 刺以討其罪天寒雪深糧道不繼。 我五代祖忠憲王遣趙 金就礪助兵 餉 力攻破。 于是兩元帥聞奏朝廷與 等結(jié)兄弟之盟世世子孫無忘今日。 歲己未世祖皇帝回軍江南我四代祖忠敬王率群臣跋涉六千余里迎拜于梁楚之地世祖大加褒賞卽降圣訓(xùn)不改國俗依舊管領(lǐng)。 中統(tǒng)元年詔諭安南國有曰: '本國風(fēng)俗一依舊制不須更改 高麗比遣使來請已經(jīng)不詔悉依此例。' 至元三年賜日本國書有曰: '朕卽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 鋒鏑卽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 倪高麗感戴來朝。 義雖君臣 若父子。 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藩也。' 其后我三代祖忠烈王入侍輦下厘降帝女世 甥舅之親。 當其立諸處行省獨于小邦不設(shè)。 后因征日本雖有名額不拘常選。 大德末我祖太尉王佐仁宗皇帝平定內(nèi)亂行至央骨迎立武宗皇帝為定策一等功臣。 時有遼陽人重喜請立省小邦天心赫怒杖重喜流遠方。 今伯祥挾恨飾辭謀欲覆我宗國不畏累朝圣訓(xùn)。 朝廷若從其說小邦所以首先歸服歲修職貢不敢自以為功其于累朝存恤之意何其賜日本安南之詔何。 又念小邦黑志之地山川林藪土石 薄稅地賦民不周于用地遠民愚言語趨舍婚姻風(fēng)俗不同中國若其聞此必皆惶懼。 伏望大丞相合下無納巧言導(dǎo)開天意許土風(fēng)之不改令祖業(yè)以相安則豈惟山澤之民皆懷圣德抑亦宗 之鬼益感至仁遂。"寢立省議 #高麗史36卷-世家36-忠惠王-00-25-0000
家庭
夫人
德寧公主(元朝關(guān)西王焦八的女兒)
禧妃尹氏(尹繼宗的女兒)
和妃洪氏(洪鐸的女兒)
銀川翁主林氏(商人林信的女兒)
子女
高麗忠穆王(德寧公主所生)
高麗忠定王(禧妃所生)
長寧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