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魏豹,本姓姬,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先祖以封地魏為姓,建都安邑,后遷都大梁(今開封浚儀)。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軍決黃河灌大梁虜魏王假以后,魏豹從其兄寧陵君魏咎,隱跡為庶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在安徽宿縣起義后,魏豹從其兄魏咎往投,陳勝著魏氏兄弟偕同故魏將領(lǐng)周市率兵3000,拔魏國舊地20余城,因此,封魏咎為魏王。秦將章邯打敗陳勝以后,魏咎縱火自殺。魏豹毫不氣餒,跟隨劉邦和項羽斬將奪旗大破秦軍,復(fù)因功封為西魏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仍隨劉邦在關(guān)中滅秦。
秦亡以后,楚漢爭雄時,一因楚霸王項羽在河南彭城大破劉邦軍,魏豹錯估形勢,認為楚必勝,漢必敗,以探親為借口,私統(tǒng)精兵回河?xùn)|(今運城市)作壁上觀。這時候,魏豹的岳母魏媼請許負到魏王府給魏豹夫人薄姬算卦、相面。許負說薄姬相貌大貴,將來生下孩子一定能當天子(皇帝)。既然孩子是天子,父親當然就是創(chuàng)業(yè)龍了。為了“創(chuàng)業(yè)”,魏豹決心叛漢。他不只對漢使酈食其說:“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今漢王謾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奴耳,吾不忍復(fù)見也。”還派使聯(lián)絡(luò)項羽,請來楚將項它,偕同他的大將柏植、馮敬統(tǒng)大軍修城,城駐屯古城(今永濟市開張鎮(zhèn)古城村),塞臨晉關(guān)(今陜西大荔東),自己固守安邑都城,總督防漢兵事。
楚、魏合璧,對漢很是不利。為了消除肘下的威脅,專力對楚,漢王二年(前205年)秋,漢高祖劉邦任韓信、曹參、灌嬰為正副將,統(tǒng)大軍十萬,木罌為船,偷渡夏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安邑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魏豹獻城降漢,舉家被俘。
漢高祖一面愛憐魏豹之勇,一面為了不失魏人之心,未殺魏豹,令同御史大夫周苛守滎陽。漢王四年(前203年),楚軍圍滎陽,周苛以“反國之臣,難與共守”為辭殺豹。
家庭生活
父親:魏景湣王
兄弟
魏假;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內(nèi)死傷無數(shù),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魏咎,后被章邯打敗,自殺。
妃子
薄氏,后被劉邦擒獲,生下漢文帝劉恒。
后世紀念
參見:魏王豹墓
魏王豹墓又稱“郭來儀古墓”、“臺子坡”,位于無棣縣信陽鄉(xiāng)郭來儀村西南1公里處,呈臺狀,占地2750平方米。民國《無棣縣志》載:“漢魏王豹墓,城北七里。相傳韓信由燕伐齊到此,豹迎戰(zhàn)三百合,中卸甲風(fēng)陣亡,信令將士撮土筑此墓!蔽和醣箯R會始于清初,已有400年歷史。早在1956年,就被定為山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年代,在這個古墓東邊建起了窯廠,從這里取土燒磚,古墓減損很多。在古墓前原有青磚小廟一座,墓身周邊雜草叢生,荊棘遍地,方圓百里群眾逢年過節(jié)來此燒香進拜,祈求消災(zāi)、祛病。在古墓的腳下和周圍,各種墓碑林立,墓碑上的刻字,都是人們?yōu)閭髡f的“狐仙”、“神靈”所立,表達虔誠的心情。1977年正式公布為省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兩千年來,前來燒香進拜的人從未間斷。
在郭來儀村,鄉(xiāng)民如有婚喪嫁娶之事需要大擺筵席,往往需要很多的桌椅。這時候,鄉(xiāng)民們便會來到古墓祈求,便會得到很多的桌椅以供擺席之用。用完之后,他們再用同樣的方法正轉(zhuǎn)反轉(zhuǎn),桌椅便又會自動消失,以供后人使用。
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這里都會有盛大的廟會,在這期間,會期間舉行祭祀魏王豹、祈子祈福以及傳統(tǒng)的賽鼓、民間藝術(shù)表演等。民間自發(fā)組織的表演活動在郭來儀村十分的受歡迎,在這期間,常有鄉(xiāng)民來此祭奠,已經(jīng)成為了當?shù)氐膫鹘y(tǒng)。不遠千里驅(qū)車前來祈福祭拜的人也著實不在少數(shù)。
人物評價
司馬遷:“魏豹、彭越雖故賤,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稱孤,乘勝日有聞矣。懷畔逆之意,及敗,不死而虜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況王者乎!彼無異故,智略絕人,獨患無身耳。得攝尺寸之柄,其云蒸龍變,欲有所會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辭云!
班固:“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后,然皆及身而絕!
司馬貞:“魏咎兄弟,因時而王。豹后屬楚,其國遂亡!
藝術(shù)形象
1998年,電視劇《漢劉邦》中董懷玉飾演魏豹。
2004年,電視劇《楚漢驕雄》中李鴻杰飾演魏豹。
2011年,電視劇《楚漢傳奇》中徐錦江飾演魏豹。
史書記載
參見:魏豹彭越列傳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是魏豹、彭越的合傳。他們都曾在魏地,都曾“固賤”,“南面稱孤”,心懷二志導(dǎo)致身首異地:這是他們命運的相似之處。但是,司馬遷對二人的處理,其筆法卻有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