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一木清直(1892.10.16-1942.8.21),日本靜岡縣人,原姓加藤。
1913年2月
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以士官候補生資格進入陸軍服役。
1933年10月至1934年3月
以甲種學生身份在陸軍步兵學校學習。
1934年4月
晉升陸軍步兵少佐。
1936年5月
就任中國駐屯軍第1聯(lián)隊第3大隊少佐大隊長。“七七事變”,就是由這個第1聯(lián)隊第3大隊挑起的,以“士兵失蹤”為借口向中國守軍挑釁的就是這個部隊,向宛平城開炮的也是這個部隊,向盧溝橋守軍發(fā)動首次攻擊的也是這個部隊。
1938年3月
晉升為步兵中佐,調回日本任陸軍步兵學校教官兼戶山學校教官。
1941年3月
晉升為陸軍大佐,后又提升為關東軍第七師團步兵第14旅團第28聯(lián)隊長,調回中國東北作戰(zhàn)。
1942年8月
隨著瓜達爾卡納爾島戰(zhàn)役(簡稱“瓜島戰(zhàn)役”)爆發(fā),一木清直支隊作為先頭部隊登陸支援瓜島日軍,與美軍展開對抗。8月16日,一木清直把手下的2400人分成兩個梯隊,他帶著第一梯隊共910余人分乘6艘驅逐艦,直駛瓜島。而美軍駐守瓜島的正是戰(zhàn)斗力最頑強、意志最堅定的海軍陸戰(zhàn)隊,此時的總人數(shù)已達1.1萬人。8月20日,一木清直手下一支40人的偵察分隊與美軍的巡邏隊遭遇,被美軍打死了30余人。21日凌晨,一木清直組織500余名日軍向泰納魯河河口的美軍陣地發(fā)起進攻,日軍最終失敗。一木清直拔出軍刀切腹自盡。
泰納魯河口之戰(zhàn)
事后他于1938年3月晉升為步兵中佐,調回國任陸軍步兵學校教官兼戶山學校教官。獲天皇授予的金鷹三級勛章。1941年3月1日晉升陸軍大佐,擢升為關東軍第七師團步兵第14旅團第28聯(lián)隊長,調中國東北作戰(zhàn)。1942年4月底,第七師團以步兵第28聯(lián)隊為基干,組編成旭字一木支隊,一木清直擔任支隊長,率精兵3870人,于5月5日乘船南下,去參加攻打中途島作戰(zhàn)。6月6日,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zhàn)役失敗后。隨著瓜達爾卡納爾戰(zhàn)役爆發(fā),一木支隊作為先頭部隊登陸支援瓜島。8月16日,一木大佐把手下的2400人分成兩個梯隊,帶著第一梯隊總共916人人分乘6艘驅逐艦,從特魯克海軍基地啟航,直駛瓜島。8月18日夜,一木所部在亨德森機場以東約30公里處順利登上瓜島,根據(jù)情報一木認為美軍只有6000人,驕橫自負的一木,認為美軍還象在菲律賓作戰(zhàn)中的不堪一擊,懼怕夜戰(zhàn)和白刃戰(zhàn)。所以不等后續(xù)部隊到達,就留下116人看守灘頭陣地,率領其余800余人,2門三八式炮,8挺重機槍。向機場撲去。以期迅速守回失去的陣地。而美軍駐守瓜島瓜島的是美軍中戰(zhàn)斗作風最頑強、戰(zhàn)斗意志最堅強的海軍陸戰(zhàn)隊,在戰(zhàn)爭初期,日軍遭到最頑強抵抗的威克島,科雷吉多爾島,對手就是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瓜島的美軍陸戰(zhàn)隊總數(shù)達11000人,8月20日,日軍一木支隊的一支40人的偵察分隊與美軍的一支巡邏隊遭遇,日軍手中的38式6.5mm手動添裝步槍與11年式6.5mm輕機槍(即歪把子輕機槍)根本無法與美軍裝備的M1式7.62mm 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M1918A2勃朗寧式7.62mm自動步槍相匹敵。而日軍所自豪的白刃格斗也被美軍近戰(zhàn)自衛(wèi)的0.45英寸大口徑科爾特自動手槍所滅。美軍打死了31名日軍,還繳獲了一張已經(jīng)標注好的地圖。根據(jù)這一地圖,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第一師師長亞歷山大·阿切爾·范德格里夫特少將發(fā)現(xiàn)日軍已經(jīng)了解到美軍防線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范德格里夫特立即進行了調整,在日軍可能的進攻地點架設了帶刺的鐵絲網(wǎng),布置了火力點。月21日凌晨一時,500余名日軍向泰納魯河河口的美軍陣地發(fā)起了進攻。美軍等日軍接近到很近距離才開始射擊,美軍的單兵自動武器火力與支援炮火非常猛烈,日軍頓時尸橫遍地,沖鋒立刻被打退。五時,一木又組織第二次沖鋒,日軍端著上了刺刀的38式步槍,不顧一切猛沖,但在美軍密集火力下一批一批倒下去,根本無法突破美軍的防線。經(jīng)過半夜的激戰(zhàn),日軍損失慘重,卻毫無進展。天亮后,一木指揮殘部在河對岸構筑工事,與美軍對峙。美軍還以為這是日軍的佯攻,正等待后續(xù)部隊發(fā)動更大進攻,直到偵察部隊報告日軍確實沒有后續(xù)部隊之后,范德格里夫特派出一個營繞到日軍背后,實施兩面夾擊,日軍只剩下殘兵敗卒,那里抵擋的住美軍攻擊,向海邊潰退。一路上倒下的傷兵哀聲遍地,美軍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派出了醫(yī)護人員前往救助,日軍傷兵竟拉響手檑彈與醫(yī)護人員同歸于盡,范德格里夫特聞訊勃然大怒,下令對投降者不予生命保障,并出動輕型坦克去徹底消滅日軍殘部。黃昏時分,5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向日軍盤踞的叢林沖去,坦克上的37毫米火炮射出的榴霰彈和機槍子彈橫掃日軍,坦克撞倒棕櫚樹,擊斃日本阻擊兵,壓死走投無路的日軍。坦克從死尸和傷兵身上碾過,履帶上沾滿血肉,活像絞肉機。椰林里只剩下一小撮日軍,他們團團圍住一木大佐,一木身負重傷,一手抓住軍旗,下令把軍旗燒掉,旗手開始焚燒軍旗,當美軍坦克發(fā)現(xiàn)這群殘余的日軍時,旗子已經(jīng)著火,日軍一個接一個的被擊斃,一木清直在被打死前,拔出軍刀切腹。這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終于得到應有的下場。此役,美軍陣亡35人,傷75人,日軍在戰(zhàn)場上留下的尸體就達800余具。在美軍熾熱火力打擊下,一木支隊全滅,該戰(zhàn)役史稱“泰納魯河口之戰(zhàn)”。
按照日本陸軍的傳統(tǒng),不是陸軍大學畢業(yè)的軍人很難升上大佐以上的軍銜。而一木清直死后,被追晉為陸軍少將,終于在死后總算圓了自己的將軍夢。
藝術形象
2007年電視劇《記憶之城》:張政勇飾一木清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