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
原文
《宋史·卷二百六十八·列傳第二十七》
柴禹錫,字玄圭,大名人。少時,有客見之曰:"子質(zhì)不凡,若輔以經(jīng)術,必致將相。"禹錫由是留心問學。時太宗居晉邸,以善應對,獲給事焉。太平興國初,授供奉官。三年,改翰林副使,遷如京使,仍掌翰林司。每夜直,上以藩府舊僚,多召訪外事。遷宣徽北院使,賜第寶積坊。告秦王廷美陰謀,擢樞密副使。逾年,轉南院使。服勞既久,益加勤敏。
雍熙中,議廣宮城。禹錫有別業(yè)在表識中,請以易官邸,上因是薄之。又與宰相宋琪厚善。會廣州徐休復密奏轉運王延范不軌狀,且言倚附大臣,無敢動搖者。上因訪琪及禹錫曰:"延范何如人?"延范與琪妻為疏屬,甚言其忠勤,禹錫亦傍贊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悅。禹錫又為琪請盧多遜故第,上益惡其朋比。坐琪以詼諧罷相,不欲顯言之也。下詔切責禹錫,以驍衛(wèi)大將軍出知滄州。在任勤于政治,部民詣濱州列狀以聞。改涪州觀察使,徙澶、鎮(zhèn)二州駐泊部署,俄知潞州,州民乞留三載,詔獎之。徙知永興軍府,再召為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
至道初,制受鎮(zhèn)寧軍節(jié)度、知涇州。入謝日,上謂曰:"由宣徽罷者不過防御使爾,今委卿旌節(jié),兼之重鎮(zhèn),可謂優(yōu)異矣。"禹錫流涕哽咽而已。咸平中,移知貝州。是歲,契丹兵奄至城下,禹錫內(nèi)嚴備御,寇尋引去。明年,徙陜州。
景德初,子宗慶選尚,召禹錫歸闕,令公主就第謁見,行舅姑禮,固辭不許。頃之,還鎮(zhèn)。未幾,卒,年六十二,贈太尉。子宗亮,太子中允;宗慶,永清軍節(jié)度。
譯文
柴禹錫字玄圭,大名人。少年時,有賓客見到他說:“你資質(zhì)不凡,如果學習經(jīng)術,必定達到將相之位! 柴禹錫從此留心治學。當時太宗居于晉王府邸,因為善于應對,得以在那衷供職。
太平興國初年,授供奉官。三年,改為翰林副使,升任如京使,并掌 翰林司。
每次夜晚值班, 皇上因為是 藩王府的舊官,經(jīng)常召見詢問外界事務。升為 宣徽北院使,在寶積坊賞賜住宅。告發(fā)秦王廷美的陰謀,提升焉樞密副使。過了一年,轉任南院使。事奉時間已經(jīng)很長,更加勤勉。雍熙年問,商議擴建 宮城。 柴禹錫有別墅在規(guī)劃地域內(nèi),請求交換官邸, 皇上因此輕視他。又與宰相 宋琪親密友好。
適逢魔州徐休復密奏轉運使王延范不合法度的情形,而且說他攀附大臣,沒有敢動搖他的。
皇上因此詢問 宋琪和 柴禹錫說:“王延范是什么樣的人?”王延范與宋琪的妻子是遠親,極力陳說他忠誠勤勉,柴禹錫也在旁邊贊助他。
皇上認為他們相互串通,更加不高興。
柴禹錫又為 宋琪請求 盧多遜的舊住宅, 皇上更加憎恨他們勾結。
把 宋琪以戲嘻為罪名罷相,是不想明說這一點。
下詔深切責備 柴禹錫,以驍衛(wèi)大將軍出朝為滄州知州。
在任上勤于治理,所轄百姓到濱州列舉情況上報。
改任涪州觀察使,移任為澶、鎮(zhèn)二州駐泊部署。
不久為潞州知州,州內(nèi)百姓請求延留三年,下詔獎勵他。
移任 永興軍府知軍,又召回為 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
至道初年,授鎮(zhèn)寧軍節(jié)度、 涇州知州。
入朝拜謝之日, 皇上對他說:“從 宣徽院免職的人不過授 防御使罷了,現(xiàn)在給你旌節(jié),加重鎮(zhèn),可謂特別優(yōu)待了。”禹錫流淚哭泣而已。
咸平年間,調(diào)任貝州知州。
當年,契丹軍隊突然來到城下, 柴禹錫在城內(nèi)嚴密守備防御,敵軍不久退去。
第二年,移任陜州知州(, 景德初年,兒子柴宗慶為駙馬,召 柴禹錫返回朝廷,讓公主到住宅去拜見,行公婆之禮,堅持推辭不被允許。
稍后,返回軍鎮(zhèn)n浚過多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贈官太尉。
兒子柴宗亮,太子中允;柴宗慶,永清軍 節(jié)度使。
藝術形象
《柴禹錫赴齊王宴》
出自《 趙宋王朝(烽戎底定太宗真宗兩朝上下)》第十一回作者:李之亮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