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 吳復(1331—1383),字伯起,八斗鎮(zhèn)大吳村人。吳復生而沉勇,少言笑,勇略過人。元朝末年,帝淫吏酷橫征暴斂,魚肉百姓,民不聊生。宇內四分五裂,群雄蜂起。
人物平生
元至正十四年(1344),吳復首自梁縣揭竿而起,集眾保鄉(xiāng)里。繼率眾赴濠(鳳陽),歸朱元璋一統。隨領前驅,克泗縣,進滁州、下湯泉、六合等寨。至正十五年復六月,從朱元璋渡江攻和州、拔采石、取太平、累官萬戶。
至正十六年春二月,從徐達破蠻于海牙水寨,三月平定集慶,功先諸將,授管軍總管。再攻鎮(zhèn)江,拔之,斬元平章定定,下丹陽,取金壇,克常州。至正十七年三月,晉升統軍元帥。繼擊江陰、無錫,下之,還守常州。
至正十八年四月,姑蘇張士誠兵驟至,吳復躍馬執(zhí)矛,奮勇迎敵,至死爭戰(zhàn),大敗士誠,并乘勝追擊,直至長興。十九年四月、九月、十月,連攻士誠至高橋、太湖及忠節(jié)門,士誠屢敗,銳氣大傷。
至正二十年五月破常熟西門。二十一年四月,士誠盛氣重來,欲報前仇,以索補償,卻大敗于太湖。冬十一月,再戰(zhàn),又敗長興,俘斬五千有余,士誠氣敗,鼻血屢出。
至正二十三年三月,士誠悉眾圍劉福通于安豐。吳復隨駕往擊,率先陷陣,大崩其軍,俘獲士馬資財無算。張元氣大傷。
至正二十四年二月,領戰(zhàn)艦哨江,敗敵於黃山,死傷過半。三月,從中山王徐達攻廬州,復持槍大呼,率先登極敵樓,勇不可擋,擒主帥,俘士馬,遂克之。后再下漢、沔、荊各郡縣。上授吳復鎮(zhèn)武衛(wèi)指揮同知,鎮(zhèn)守沔陽。元同僉任亮,擁兵駐扎安陸,肆意暴虐。五月,吳復隨開平王常遇春下襄陽、率其先鋒,倍速行軍,直搗安陸,州兵大潰,生縛任亮。上命吳復留鎮(zhèn)安陸。復守安陸,修養(yǎng)生息,墾荒種地,修筑城防工事,建造兵營民房,糧食富足,兵械充余,兵民信賴,慕名奔附者與日俱增。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改元洪武。是年秋,吳復攻麻張、寨洪山,以功直授懷遠將軍同知安陸衛(wèi)指揮。冬十月再克汝州、魯山。洪武二年春正月,悉就削平鄖縣、均州、房州、諸山寨之不附者。
洪武三年正月,搗毀易文通寨,擒偽官及寇三百有余。二月,調征陜西,定安州,敗擴廓、擒李、區(qū)二平章等官兵七百余人,獲駝馬七百二十之多。繼再敗擴廓于秦州。五月征吐蕃,克河州,襲元豫王巴納王默色院,直至西黃河黑松林,敗阿實克圖于窮荒,乃還,援漢中,拔南鄭。冬十一月,回守安陸。上授復世襲懷遠將軍同知安陸衛(wèi)指揮。
洪武四年,從傅友德平四川。洪武五年四月,從取愈平定湖南西部九溪、辰州等諸部,俘其酋長,獲眾三百余。八月率部夾擊散毛峒等地,克四十八洞。九月,還守安陸。
洪武七年,進官鎮(zhèn)國將軍,大都督府僉事。十年,授世襲昭勇將軍指揮使。十一年,從西平侯沐英再征吐蕃,擒三副使,得納鄰哈等七站之地。
洪武十二年,振旅京師,論功封復為侯,賜鐵券,號“開國鋪運推誠宣力武臣陽榮祿大夫勛柱國”,爵“安祿侯”,食祿二千石。十三年,襲元將脫光于亦集乃,擒之,盡降其眾。繼巡鎮(zhèn)北平。十四年,從穎國公傅友德率師出征云南,冬十一月,破阿賈牓土者月等寨。十二月,得普定,復與顧成留鎮(zhèn)普定,奉皇命,擇地于阿達卜寨筑普定衛(wèi)城(今貴州安順城)。
洪武十五年正月,置普定衛(wèi),吳復任總兵官。破西保阿驢等寨。五月,破客里硬、華楚硬、本岡硬等寨。八月,取關索嶺。九月,赴援盤江。是年秋,營建新城,又曰郭張城(今貴州黔西縣城)。遂從關索嶺開箐道,取廣西。
洪武十六年,吳復還兵普定衛(wèi)一帶,克墨定苗寨。至吉刺堡,筑城于吉納,命曰安莊城(今貴州鎮(zhèn)寧縣城)。繼率兵擊西堡賊破之,筑平壩城,平七百房諸寨,斬獲萬計。又轉送軍餉至盤江,還守普定。是年十月,金瘡復發(fā),雖遣尚醫(yī)醫(yī)之,已無及,當月二十九日卒于普定。
皇聞吳復陣殃,甚為震痛,隨輟朝悼之,明年春正月,柩車至龍江,遣官祭奠,賜宅兆于鐘山之陰。翌日,詔禮曹定議追封“黔國公”,謚威毅,加祿五百石,予世券。皇駕出太平門,于高崗望祭,祭葬事畢,命臣劉三吾撰寫神道碑銘祭之。
個人概述
吳復生于肥東縣蕭圩鄉(xiāng)享堂任村。元末隨朱元璋起義,屢建戰(zhàn)功 ,封安陸侯。后戰(zhàn)死,歸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諭葬。并建有享堂,以任姓平民守之,后任姓繁衍成村,即以"享堂任村"為地名。。元未隨朱元璋起義,屢建戰(zhàn)功,封安陸侯。后戰(zhàn)死,歸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諭葬。并建有享堂,以任姓平民守之,后任姓繁衍成村,即以"享堂任村"為地名。
明史記載
? 復字伯起,合肥人。少負勇略。元末,集眾保鄉(xiāng)里。歸太祖于濠,從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累官萬戶。 從破蠻子海牙水寨,定集慶。 從徐達攻鎮(zhèn)江,斬元平章定定。下丹陽、金壇,克常州,進統軍元帥。徇江陰、無錫,還守常州。 張士誠兵奄至,力戰(zhàn),敗之。追奔至長興,連敗之于高橋、太湖及忠節(jié)門,士誠奪氣。從援安豐,平武昌。 從徐達克廬州,下漢、沔、荊諸郡縣。授鎮(zhèn)武衛(wèi)指揮同知,守沔陽。
人物經歷
復字從常遇春下襄陽,別將破安陸,擒元同僉任亮,遂守之?巳曛荨Ⅳ斏。 洪武元年,授懷遠將軍、安陸衛(wèi)指揮使。悉平鄖、均、房、竹諸山寨之不附者。 三年從大將軍征陜西,敗擴廓,擒其將。又敗擴郭于秦州。征吐番,克河州。援漢中,拔南鄭。明年從傅友德平蜀。又明年從鄧愈平九溪、辰州諸蠻,克四十八洞,還守安陸。 七年進大都督府僉事。巡北平還,授世襲指揮使。十一年從沐英再征西番,擒三副使,得納鄰哈七站之地。明年,師還,論功封安陸侯,食祿二千石。十四年,從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水西。充總兵官,剿捕諸蠻。遂由關索嶺開箐道,取廣西。十六年克墨定苗,至吉剌堡,筑安莊、新城,平七百房諸寨,斬獲萬計,轉餉盤江。是年十月,金瘡發(fā),卒于普定。追封黔國公,謚威毅,加祿五百石,予世券。 復臨陣奮發(fā),沖犯矢石,體無完膚。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在普定買妾楊氏,年十七。復死,視殮畢,沐浴更衣,自經死。封貞烈淑人。
家庭成員
吳杰(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