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晉頃公,原名姬棄疾,晉昭公子,在位14年(前525至前512),在位時(shí)期,六卿逐漸壯大,積極向公室奪權(quán)。頃公十二年,趙簡(jiǎn)子聯(lián)合晉國的知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滅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十三年(前513年)冬天,收全國生鐵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銘鑄于大鐵鼎上,成為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鑄刑鼎”。
晉頃公,姬姓,名棄疾,晉昭公之子,在位14年(前525至前512年在位),在位時(shí)期,六卿逐漸壯大,積極向公室奪權(quán)。頃公十二年,趙簡(jiǎn)子聯(lián)合晉國的知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滅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十三年(前513年)冬天,收全國生鐵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銘鑄于大鐵鼎上,成為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鑄刑鼎”。
晉頃公,原名姬棄疾,晉昭公子,在位14年(前525至前512),在位時(shí)期,六卿逐漸壯大,積極向公室奪權(quán)。頃公十二年,趙簡(jiǎn)子聯(lián)合晉國的知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滅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十三年(前513年)冬天,收全國生鐵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銘鑄于大鐵鼎上,成為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鑄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