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jīng)歷
李易1963年10月24日生于北京。1986年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本科畢業(yè)。畢業(yè)后分配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生前參加過大量電視劇、譯制片、專題片、廣告片的配音工作。其中《中國1997》獲國家政府獎。1987-1997年間主要為影視劇配音,如譯制片《環(huán)游地球八十天》《克萊默夫婦》《刺殺肯尼迪》《約翰·克里斯朵夫》《肖申克的救贖》等;電視劇《張學良》等;專題片《周恩來外交風云》《孫子兵法》《改革開放二十年》《鄧小平》《圓明園》《再說長江》《決戰(zhàn)太原》《科學發(fā)展鑄輝煌》等;北京電視臺固定欄目《環(huán)球影視》等。
1997年后,主要從事廣告及專題片配音,其中為中央電視臺財經(jīng)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體育頻道、電視劇頻道、紀錄頻道、戲曲頻道、社會與法頻道、新聞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套《中國之聲》等節(jié)目片頭包裝配音,中央電視臺《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專職解說員之一。
2002年,創(chuàng)建北京世紀名座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長。
2013年7月23日凌晨1點40分在北京人民醫(yī)院去世,享年50歲。
主要作品
紀錄片
李易老師的作品有大型新聞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云》《改革開放二十年》、電視專題片《再說長江》《大明宮》《孫子兵法》《歐洲中世紀文明》《走進巢湖》《中國航母第一艦》等。
由李易老師配音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映過的國產(chǎn)紀錄片有《滔滔小河》《再說長江》《魅力肯尼亞》《漢江》《魅力斯洛文尼亞》《魅力印度尼西亞》《大明宮》《春晚》《青歌賽》《佛國記——法顯西行》《南海1號》《發(fā)現(xiàn)肯尼亞》《廬山:人文圣山》《凈土喀納斯》《百年易俗社》等。
由李易老師配音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映過的非國產(chǎn)紀錄片有《生命》《地球脈動》《人類星球》《冰凍星球》《融化中的冰凍星球》《鳥瞰地球》《猿人星球》《生命的奇跡》《萌寵成長記》《太陽系的奇跡》《世界奇聞錄》《生命的力量》《手藝》《地球創(chuàng)世紀》《當我們離開地球》《加那利群島》《自然進化》《大自然的神奇寶貝》《喜馬拉雅》《海洋探險之旅》《北歐野生風情錄》等。
由李易老師配音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映過的紀錄電影有《微觀世界》《遷徙的鳥》《非洲大貓》《泰坦尼克號之謎》。
由李易老師配音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映過的合拍紀錄片有《美麗中國》(與BBC合拍)。
影視劇
1987-1997年間主要為影視劇配音,如譯制片《環(huán)游地球八十天》《克萊默夫婦》《刺殺肯尼迪》《約翰·克里斯朵夫》等,電視劇《張學良》。
動畫片
美國動畫《海綿寶寶》章魚哥的大陸版配音。
其他
《焦點訪談》片頭配音: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
中央電視臺各頻道宣傳片: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臺xx頻道。
故事
李易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部的播音員,十幾年來,他的“聲音作品”實在是不勝枚舉,大型新聞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云》《改革開放二十年》《小平您好》、電視專題片《孫子兵法》《歐洲中世紀文明》等片的解說,以及央視三套、八套的頻道包裝配音,均出自李易之口。此外,他還長期為北京電視臺的《環(huán)球影視》和《環(huán)球音樂》兩檔節(jié)目做解說。李易涉獵更多的是電視廣告配音,像德芙巧克力、中國網(wǎng)通等品牌的廣告都是通過他的聲音演繹的。同時,他還給很多譯制片配過音,早年的有《豪門恩怨》《草原小屋》《約翰·克里斯朵夫》《空中大灌籃》、電影頻道《肖申克的救贖》,央視版《海綿寶寶》中的章魚哥。
李易那渾厚而極富磁性的嗓音,不加修飾就很動聽。不過,倘若1982年高考前沒人攛掇他考“廣院”,恐怕他也未必會走上靠“聲音”吃飯這條路?瓢喑錾淼乃,對枯燥的理論和一些同行玩命的“傻練”很不以為然。他說:“我不反對練功,但我一般把精力放在u2018聽u2019和u2018看u2019上,使琢磨勁兒。播音需要多動腦子,而不是一味地u2018吊嗓子u2019。有些人練功存在誤區(qū),他們操著濃重的播音腔,對著墻u2018慷慨激昂u2019。其實,聲音只是表達語言的一種載體,只要自然就好。音色好固然在表達上占優(yōu)勢,但表達的內(nèi)容才是關(guān)鍵的。我覺得播音更多是靠感覺,因為現(xiàn)在的輔助手段完全可以幫你美化聲音,但感覺是美化不出來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播音員和歌手一樣,都是靠模仿起家的,李易也不例外。他說:“內(nèi)地剛有電視廣告時,沒有前人經(jīng)驗可以借鑒。那時,我給電視廣告配音就模仿香港著名配音演員馮雪銳的廣告聲音,他曾給許多世界著名品牌的廣告做聲音代言,他的標志性聲音是u2018P&G,世界一流產(chǎn)品,美化您的生活u2019以及雀巢咖啡等。他的那種感覺我形容不出,只是覺得聽上去舒服、很有質(zhì)感。給譯制片配音時,我倒沒有刻意模仿誰。”說到“風格”,李易坦言:“我可沒什么風格,不是謙虛,只是不想把自己的路子局限得太窄,只要是成熟的中年男聲我都可以表現(xiàn)。所以,我是u2018萬金油u2019型的,配抒情的也行,配氣宇軒昂的也沒問題,配神經(jīng)兮兮的也不差。圈里人都說u2018李易好使,什么都能來u2019!
自述
我性格外向,B型血,比較感性,而且朋友特多,雜事也特多,整天瞎忙,有時真想一個人靜下來看會兒書,不過這多半是奢望。
我的朋友很多,挑倆大家熟的,一位是崔永元,另一位是趙赫。崔永元上“廣院”時比我高一級,他是那種對事業(yè)很有追求的人。當時大家都覺得,小崔要是不干點兒什么大事,就可惜了。趙赫是我“廣院”時的同班同學,跟我住一個宿舍。他很樸實,聲音條件也很出色。對了,我和幾個朋友在北京開了一家錄音棚,叫“名座制作”。我們的設(shè)備是內(nèi)地頂尖的,投入很大,為的就是給自己的聲音一個滿意的交待。靠“聲音”吃飯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從業(yè)人員素質(zhì)參差不齊,我覺得在這門藝術(shù)上有追求、有自己特點的人,才有資格談“聲音”,只想以此當賺錢手段的人,只配談“活兒”。
去世
2013年7月23日,認證信息為“電視臺編導”的孟佳則發(fā)微博:“訃告:著名播音員、影視廣告配音家李易,因患急性白血病,醫(yī)治無效,于2013年7月23日凌晨01:40,在北京人民醫(yī)院去世,享年50歲。治喪委員會將于稍后時間公布后事辦理程序!
2013年7月27日,李易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舉行,逾千人前來為這位廣播電視界的 “中國好聲音”送別,其中不乏知名主持人。早早等候在追悼會門口的央視《新聞聯(lián)播》主播李修平、匆匆趕來的央視主持人崔永元都是李易的生前好友。回憶得知李易離世的消息時的情形,兩人都說自己當時十分震驚。
評價
配音演員齊克建評價
李易做到今天這個份兒上,沒有刻苦努力,沒有對事業(yè)的追求、執(zhí)著與兢兢業(yè)業(yè)是不可能達到的。他能夠幾十年如一日那么認真、那么精心,每一個片子都努力做好,追求完美,一貫堅持著這樣的工作態(tài)度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實在不易。
央視主持人崔永元評價
李易給我的印象就是個特別樂觀、開朗的人,一見面兒就開玩笑。我和李易是同齡人,也都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過,在從業(yè)20多年的日子里,李易以近乎苛刻的工作態(tài)度追求完美。
院長魯景超評價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shù)學院院長魯景超:當時我剛畢業(yè)留校當老師,在教學實踐活動里,我作為譯制片導演,和李易合作了30多部譯制片的配音工作。在配音中,對于一字一句,他總是反復(fù)琢磨,不停思考。聲音條件好的人很多,但像他這樣對配音事業(yè)傾注全部感情,并如此敬業(yè)的人,實在是少。
導演劉文評價
2012年大年三十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結(jié)束后,我們將最后的素材整合完成,每一個片段定稿后將稿子第一時間交給李易,他總能第一時間配完,活兒總是又快又好。
央視主持人李修平評價
我聽說后特別震驚、難過,中國確實失去了一個好聲音,我們失去了一個好同學。當打開電視臺所有的頻道,聽到如此好聽的聲音時,我都會很自豪地跟大家說,所有好聽的聲音都來自我的同學李易。
主持人蘇揚評價
2013年7月25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主持人蘇揚撰寫《悼李易,完美的聲音就此消散》一文,全文如下:
驚聞噩耗,心緒難平。李易先生在播音業(yè)務(wù)領(lǐng)域,很多方面是完美的。一個完美的聲音,就此在人世間消散了……我與先生私交不深,惟在播音業(yè)務(wù)領(lǐng)域得益于先生良多,就寫幾句話,權(quán)作悼念吧。
新中國成立后,播音員以業(yè)務(wù)涉及商業(yè)市場,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飄零香港的內(nèi)地知青馮雪銳。馮雪銳之后,香港地區(qū)代表人物是張妙陽。而內(nèi)地以聲音從事廣告配音,第一位代表人物叫做王江,是一名話劇演員。20世紀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獨領(lǐng)風騷。王江之后獨霸市場的聲音,叫做李易。
1986年李易從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yè),開創(chuàng)一種非表演功底的廣告配音模式,在改革開放的市場大背景中極其醒目,廣為客戶接受,至90年代中期,紅極一時。有位導演曾經(jīng)對我講過,那時候,李易先生到某個錄音棚就坐下來不動了,所有的客戶都來這個錄音棚外排隊等著,錄音棚趁此成倍甚至幾倍地抬高棚費。
90年代后期出現(xiàn)了廣告配音的四位代表人物:李易、姚科、孫悅斌、齊克建,內(nèi)地的廣告配音市場也基本成型了。再后來包括我在內(nèi)的一些人也開始嶄露頭角,這個市場也一再細分:廣告配音、廣告專題片配音、電視欄目解說、紀錄片解說、現(xiàn)場專題解說、大型文體活動儀式解說等等,與影視劇配音市場并駕齊驅(qū),甚至勢頭超越了影視劇配音市場。這些代表人物,悠游于兩大市場,叱咤風云,各有特點,交相輝映。但是,再沒有誰,能夠獨霸市場了。
播音專業(yè)講究的是“情、聲、氣”結(jié)合,“以情帶聲、以氣托聲、聲情并茂”,李易先生最突出的特點是氣息和聲音。他的吐字發(fā)聲已達完美境地,不管通篇多少字,每一個字都堪稱完美,加之氣息雄厚,音域?qū)拸V,重音停連完全符合普通話規(guī)范,聽來如飲醇酒,如沐春風。尤其是步入中年之后,好比楊過的玄鐵重劍,越發(fā)的遒勁沉穩(wěn),高雅大氣,堪稱時代之音。
我的業(yè)務(wù)生涯始于模仿,主要是模仿李易先生,曾經(jīng)達到神似的程度?恐7孪壬,吸引了一些客戶,有了雖然微薄但是足以讓我吃飽穿暖租房打車請朋友喝酒的收入,度過了漂在北京最初的艱難時光。再后來,我在這個圈子有了立足的根基。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飯碗,最初是先生賞的;雖屬偷師學藝,我心里已把李易先生當做師長來尊敬。
先生常說的一句話是:播音業(yè)務(wù)沒有訣竅,全在苦練功夫。若非要訣竅,每天認認真真讀一萬字吧。先生在北京生長,與普通話最接近的北京話,其實是最難糾正的方言。而先生的播音業(yè)務(wù)能到達如此境界,天分的因素不大,全在后天苦練。這種近乎“傻”的認真和投入,在北京人中并不多見。
我與先生見面不多,言談稀少,多是匆匆而過,但我心里一直在揣摩先生的境界和特點,每每會有新的收獲。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其實,關(guān)于先生,想說的太多,驚聞噩耗,心潮涌動,無法平復(f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個完美的聲音,就此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