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87年獲吉林大學數(shù)學系力學學士學位;
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動力學博士學位;
1997年至2000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大氣科學系擔任助理科學家;
2000至2003年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大氣地球科學系任科學家;
2002年被聘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2009年4月受聘為全球院首席科學家。
學術成就
戴永久教授在全球變化領域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停溲邪l(fā)的陸面模式被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全球氣候系統(tǒng)模式CCSM采用為其四大子模式之一,CCSM是目前用于預估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模式之一,有來自世界各國研究組織的幾百名科學家參與發(fā)展CCSM的各個模塊及各種參數(shù)化方案。
主要論著
Dai, Y. and Zeng, Q., 1997: A land surface model (IAP94) for climate studies, Part I: formulation and validation in off-line experiments. Advances in Atmos. Sci., 14: 443-460.
Dai, Y., X. Zeng, R. E. Dickinson, I. Baker, G. Bonan, M. Bosilovich, S. Denning, P. Dirmeyer, P. Houser, G. Niu, K. Oleson, A. Schlosser, and Z.-L. Yang, 2003: The Common Land Model (CLM). Bull. of Amer. Meter. Soc., 84: 1013-1023 (featured on the cover).
Dai, Y., R.E. Dickinson, and Y.-P. Wang, 2004: A two-big-leaf model for canopy temperature, photosynthesis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Journal of Climate, 17: 2281-2299.
Dai, Y., 2005: The common land model (CoLM) useru2019s guide. Available via DIALOG.
Yuan H., Dai Y., Xiao Z., et al., 2011: Reprocessing the MODIS leaf area index products for land surface and climate modelling.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1, 115 (5): 1171-1187.
戴永久, 陳海山, 2011: 中國氣候:陸面過程對中國氣候的影響?茖W出版社。
科研項目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京津冀業(yè)務預報模式中城市復雜下墊面和邊界層物理方案的研發(fā),主持人,2009-2012
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GRAPES陸地數(shù)據(jù)同化系統(tǒng)建設,主持人,2012-2014
榮譽記錄
2019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