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沃爾夫岡·馮·里希特霍芬

    沃爾夫岡·馮·里希特霍芬

    沃爾夫岡·馮·里希特霍芬(Wolfra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5年10月10日—1945年7月12日),男爵,納粹德國空軍元帥。

    沃爾夫岡·馮·里希特霍芬出生于德國西里西亞,在一戰(zhàn)中參加騎兵部隊。1925年加入秘密成立的德國空軍。1933正式脫離騎兵,進入空軍參謀部任職,主管飛機設計和試飛處。1938年11月1日任兀鷹軍團司令官,在西班牙內戰(zhàn)一舉擊潰共和政府空軍主力。1940年擔任第8航空軍軍長,1942年3月1日,晉升為上將,為當時德軍唯一的四星級軍長。1943年2月16日,因戰(zhàn)功希特勒授予里希特霍芬空軍元帥軍銜。1943年6月12日,里希特霍芬被調到意大利,出任第2航空隊司令。1944年因腦癌退入后備役,1945年7月12日,在奧地利去世。


    一戰(zhàn)烽煙

    1895年生于德國西里西亞,在一次大戰(zhàn)中本來不是飛行員,而是騎兵,在東線服役一直到1917年9月為止。他的堂兄,是擊落80架敵機的傳奇飛行員,紅男爵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上尉(紅男爵本人原本也是騎兵,1915年改行當飛行員的)。很可能是這個原因,沃爾夫岡最終從騎兵轉入空軍也成為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小里希特霍芬于1918年3月正式加入他堂兄指揮的戰(zhàn)斗機聯(lián)隊?上H僅一個月之后,紅男爵就在一次戰(zhàn)斗中被擊落陣亡。沃爾夫岡本人在戰(zhàn)爭余下的幾個月時間也擊落了8架協(xié)約國飛機,成為空戰(zhàn)王牌。

    一戰(zhàn)結束后的生涯

    一次大戰(zhàn)之后,里希特霍芬屬于比較幸運能夠留在魏瑪共和國10萬人陸軍中的少數。盡管1920年他曾經退役,去漢諾威工程大學讀學位,但是1923年畢業(yè)之后,仍舊回到陸軍現(xiàn)役,加入老本行騎兵。1925年加入秘密成立的德國空軍,名義上他仍然是騎兵軍官,實際身份是空軍和總參謀部軍官。而在這整個過程中,里希特霍芬仍然在業(yè)余攻讀更高的學位,并于1929年獲得工程學博士學位。拿到學位之后,里希特霍芬又一次“暫時退役” ,赴意大利游學。其實這次是煙幕彈:1920年代,德國在凡爾塞條約的束縛下,只能秘密地恢復軍備,尤其是空軍和裝甲兵無法在該國發(fā)展,于是跟蘇聯(lián)和意大利發(fā)展秘密的大規(guī)模軍事合作,很多二戰(zhàn)中著名的德軍和蘇軍統(tǒng)帥級人物,當時都在對方國家受過秘密訓練或者軍事交流。里希特霍芬去意大利,就是學習意大利的空軍理論和大編隊作戰(zhàn)指揮實踐。4年的留學,里希特霍芬不僅說得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語,而且鍛煉出相當圓熟的交際能力。他跟意大利空軍元帥巴爾博的關系非常友好(Balbo,意大利航空先驅,也就是1940年在北非托卜魯克被意大利自己的高炮擊落的那位)。1932年回到德國,里希特霍芬又去陸軍學習機械化部隊作戰(zhàn)的理論。1933年希特勒上臺,里希特霍芬上尉正式脫離騎兵,進入空軍參謀部任職,主管飛機設計和試飛處。

    參與西班牙內戰(zhàn)

    1936年納粹德國全面干涉西班牙內戰(zhàn),37年1月,41歲的空軍中校里希特霍芬奉命出任兀鷹軍團參謀長,先于大多數二戰(zhàn)德軍將星兩年多的時間,站在戰(zhàn)爭舞臺的聚光燈下。

    1936年10月,德國空軍正式組建“兀鷹軍團” ,兀鷹軍團組建僅僅兩個月時間,就被迫撤換參謀長,因為霍勒與軍團司令施佩勒常有沖突無法配合。1937年1月,里希特霍芬中校接替霍勒出任參謀長,里希特霍芬上任不久,即主持制訂兀鷹軍團從馬德里周圍區(qū)域轉向西班牙北方掃蕩的計劃,1937年4月26日,兀鷹軍團轟炸巴斯克省的格爾尼卡市,1654名平民死亡,889人受傷。

    里希特霍芬在西班牙一直呆到1937年底,不僅辦理交接事宜,也為新任指揮官當一陣顧問;氐降聡院,里希特霍芬擔任第257轟炸機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在里希特霍芬回國任職的1938年,西班牙兀鷹軍團的轟炸機大隊開始全面換裝容克87(就是后來著名的斯圖卡俯沖轟炸機)。而戰(zhàn)斗機大隊更是人才濟濟,其中第3中隊前后兩任中隊長,是后來二戰(zhàn)期間德國著名的王牌加蘭德(Galland)和默爾德斯(Moelders) ,還創(chuàng)造出2機編隊和4機指形編隊戰(zhàn)術。當時空軍規(guī)定飛行員打下5架敵機成為王牌以后就要調回國,有可能是為了輪訓飛行員,和保護王牌讓他們回國傳授戰(zhàn)斗經驗。但是默爾德斯為了能留在戰(zhàn)場上而故意隱瞞自己的戰(zhàn)績,最后總共在西班牙擊落14架敵機。

    沃爾夫岡·馮·里希特霍芬

    1938年11月1日,里希特霍芬再次赴西班牙,這次是作為兀鷹軍團司令官,從上校晉升少將。1939年2月,他指揮兀鷹軍團奇襲并一舉擊毀西班牙中北部加泰羅尼亞地區(qū)的共和政府空軍主力,掩護陸軍掐斷了政府軍通向法國的北部交通線,僅一個月以后,西班牙內戰(zhàn)結束,里希特霍芬作為英雄凱旋回國獲得巨大的聲譽。根據德國人的記錄,將近3年的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兀鷹軍團總共被擊落72架飛機,陣亡420人。此時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還有半年的時間,里希特霍芬盡管軍銜不高,但他卻是戰(zhàn)爭明星:擁有戰(zhàn)斗經驗,而且是空軍中出名的技術專家和空地協(xié)同作戰(zhàn)專家,再加上英雄的盛名,使他對空軍的組織,戰(zhàn)術,裝備,乃至發(fā)展思想,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一名普通的少將軍官。而里希特霍芬也非常樂于運用這種影響力,不遺余力地鼓吹“飛行炮兵”的威力和重要地位。德國空軍自第二任總參謀長凱塞林之后,就有重視戰(zhàn)術航空兵,忽視戰(zhàn)略轟炸機部隊的苗頭,而里希特霍芬為這個趨勢,加上了一個重重的砝碼。

    二戰(zhàn)歲月

    波蘭戰(zhàn)役

    1939年9月的波蘭戰(zhàn)役,德國空軍出動了凱塞林的第1航空隊,支持包克的北方集團軍群,勒爾的第4航空隊支持倫斯德的南方集團軍群。其余第3航空隊駐守德國南部,第2航空隊在德國北部,并負責警戒西線。里希特霍芬少將指揮第4航空隊的“特別飛行司令部” ,其任務,是集中俯沖轟炸機部隊來支持萊歇瑙(Reichenau)將軍的第10集團軍。直到1944年為止,里希特霍芬一直承擔德國空軍最關鍵的戰(zhàn)場支持任務,波蘭戰(zhàn)役是他一系列中央舞臺演出的第一場,他任務的重要性,遠超過他本人少將的軍銜。

    里希特霍芬在波蘭戰(zhàn)役中很快證明出,他不僅是個學者,而且是個冷血的斗士。他將機場建立在離前線很近的地方,按照西班牙的經驗,在前線部隊中派出很多地面聯(lián)絡員,根據情況隨時召喚空中支持。他本人每天都在司令部和前線之間多次往返,在Wielun附近,他的30架斯圖卡單獨攻擊并擊潰了一個波蘭騎兵旅。因為波蘭戰(zhàn)役一開始德軍就掌握了完全的空中優(yōu)勢,根本不用考慮波蘭戰(zhàn)斗機的威脅,因此里希特霍芬索性命令手下的戰(zhàn)斗機也加入到對地支持的任務中去。

    當南方集團軍群的布拉斯科維茨第8集團軍突然受到來自側翼的波軍波茲南軍團進攻的時候,里希特霍芬的斯圖卡先是應邀緊急幫助陸軍穩(wěn)定戰(zhàn)線,而后德軍將領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包抄殲滅波軍主力的有利時機,于是調整部署,讓第8集團軍吸引波軍,而其它幾個集團軍向波軍背后大迂回,最終合圍聚殲波茲南軍團12個步兵師3個騎兵旅于布楚拉河一線,這就是布楚拉河會戰(zhàn)。隨著會戰(zhàn)的進程,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逐漸靠攏,支持北方集團軍群的第1航空隊指揮機構逐漸退出戰(zhàn)役,把部隊移交給第4航空隊,而在第4航空隊唱主角的又是里希特霍芬。因此到布楚拉河會戰(zhàn)結束,德軍開始向華沙進軍的時候,里希特霍芬少將實際上幾乎指揮所有在波蘭作戰(zhàn)的德國空軍。

    華沙城下,里希特霍芬顯現(xiàn)出他冷酷的一面:他命令第77轟炸機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西博德上校(Seybold)不加區(qū)別地轟炸華沙城內的民用和軍事目標,9月11日第一次轟炸的時候,西博德上?姑,僅轟炸華沙的軍事目標,結果立即被里希特霍芬解職。9月22日,里希特霍芬用1150架飛機轟炸華沙,其中有百分之11是燃燒彈,裝在容克52運輸機上,投彈的時候打開機門,由兩個人用鐵鍬向外鏟。對華沙的恐怖轟炸總共投下560噸炸彈和72噸燃燒彈,華沙市區(qū)成片地被炸成廢墟,德軍損失兩架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和1架容克52運輸機。負責圍攻華沙的德軍第8集團軍司令布拉斯科維茨,是一位比較有良心的將領,要求空軍取消對華沙進一步的空襲,并因此和里希特霍芬大吵一架。最后戈林出來調解,命令空軍僅僅在得到第8集團軍的要求之時,才可以發(fā)動對華沙的空襲。里希特霍芬心里明白布拉斯科維茨不可能發(fā)出這樣的請求,轉而以450架飛機轟炸了波蘭的另一個抵抗據點莫德林市(Modlin)。

    西線戰(zhàn)役

    在西線戰(zhàn)役中,里希特霍芬少將又一次擔任關鍵角色,第8航空軍軍長。他的航空軍集中了空軍絕大部分俯沖轟炸機,先是配屬支持包克B集團軍群的凱塞林第2航空隊,開戰(zhàn)3天之后,又改隸施佩勒的第3航空隊,專門負責支持倫斯德A集團軍群編成中,由古德里安率領的裝甲矛頭,進行中央突破。在整個戰(zhàn)役中,俯沖轟炸機的支持,是閃電戰(zhàn)不可或缺的一個成功因素。里希特霍芬在配合古德里安突破的整個過程中,并不刻意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空襲,而是讓空軍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小規(guī)模出擊,始終對法軍保持壓力,從不讓法軍的炮兵和坦克有自由機動的機會,同時故意不破壞鐵路和橋梁,為古德里安迅速推進留出一條通道。尤其在這后一點上,應該說里希特霍芬和古德里安配合相當默契。當然,第一次在這么廣闊的戰(zhàn)場作戰(zhàn),裝甲部隊推進又常常出乎意料地迅速,限于戰(zhàn)場通訊條件,時常出現(xiàn)誤炸也是很難避免的事情。當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在敦刻爾克叫停的時候,不僅古德里安等前線陸軍將領強烈反對,空軍從航空總監(jiān)米爾希(Milch,1940年的元帥) ,空軍總參謀長耶舒恩內克,到航空隊司令凱塞林和前線的里希特霍芬也是錯愕不已。戈林吹牛說僅憑空軍就可以把英國遠征軍消滅在灘頭,其實并不代表前線將領的意見。里希特霍芬一聽到命令就馬上打電話給總參謀長耶舒恩內克,以近戰(zhàn)航空兵專家的身份,強烈懷疑這個命令的可行性,因為他很清楚,斯圖卡在俯沖轟炸的時候其實很脆弱,不可能防范敵方戰(zhàn)斗機的襲擊。但是戈林的命令一定要執(zhí)行,而執(zhí)行的結果,也證實了里希特霍芬的懷疑:空襲未能有效地打擊英軍,30余萬英法軍隊撤回英國本土。

    不過敦刻爾克的挫折,并未掩蓋整個法國戰(zhàn)局的巨大成功,希特勒論功行賞,一氣晉封了一打元帥,包括空軍的米爾希,凱塞林,和施佩勒。里希特霍芬少將雖然限于資歷,不可能封帥,但是這位波蘭和法國的空軍明星,也獲得應有的獎賞:不僅獲得騎士級鐵十字勛章,而且越過中將軍銜,直接晉升三顆星的航空兵將軍。

    不列顛大空戰(zhàn)

    隨后就是不列顛大空戰(zhàn)。在這場對英國命運攸關的空中決戰(zhàn)當中,里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軍也參與其中,他此時仍在施佩勒元帥的第3航空隊編成中,指揮3個容克87斯圖卡俯沖轟炸機聯(lián)隊,和1個梅塞施米特109戰(zhàn)斗機聯(lián)隊。這場德國空軍的大敗仗,卻沒有影響里希特霍芬的聲譽,因為他只參加了戰(zhàn)役第一階段,斯圖卡俯沖轟炸機本身是優(yōu)秀的前線支持飛機,但并不適合這種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略空襲,也不適合突破敵方戰(zhàn)斗機防線,因此8月下旬,第8航空軍就從不列顛空戰(zhàn)中撤下來,專心準備東線作戰(zhàn)。

    1940年8月下旬,里希特霍芬奉命率第8航空軍撤出不列顛空戰(zhàn),改隸第4航空隊,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集結。勒爾上將麾下除了第8航空軍,還有蓋斯勒將軍的第10航空軍。里希特霍芬的主要任務,首先是支持德軍魏赫斯(Weichs,后來晉升元帥)上將的第2集團軍入侵南斯拉夫,其次還必須支持李斯特元帥(List)的第12集團軍占領希臘。在主要方向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發(fā)動入侵的時候,里希特霍芬擁有600余架作戰(zhàn)飛機,戰(zhàn)爭第一天就擊落20架敵機,在地面擊毀44架,己方損失2架飛機,獲得絕對制空權。而后飽和轟炸貝爾格萊德,癱瘓南斯拉夫的全班通訊系統(tǒng)。再下一步,集中全力支持第2集團軍的攻勢,僅用12天就完成征服南斯拉夫的任務。

    希臘戰(zhàn)役

    在次要進攻方向希臘,英國空軍少將迪阿比亞克(Du2019Albiac)擁有一支80架作戰(zhàn)飛機的小型力量,最終在4月20日雅典上空的空戰(zhàn)中被德軍消耗殆盡。從4月21日開始,里希特霍芬的航空軍開始把重點改為轟炸英國海軍,盡量阻止英軍從希臘半島撤退。4月26日,里希特霍芬指揮了生平第一次空降戰(zhàn)斗,用400架容克52運輸機和滑翔機在科林斯地峽(Corinth)成功地空投兩個傘兵營,切斷了2千5百多名英軍和希臘軍隊的退路。

    克里特島作戰(zhàn)

    希臘戰(zhàn)役之后,里希特霍芬轉而負責支援施圖登特將軍第11空降軍的克里特島作戰(zhàn)。為此任務,第8航空軍擁有2個轟炸機聯(lián)隊(各有3個裝備道尼爾17轟炸機的大隊) ,1個教導聯(lián)隊(2個容克88大隊和1個亨克爾111大隊) ,2個斯圖卡俯沖轟炸機聯(lián)隊,第27戰(zhàn)斗機聯(lián)隊(3個大隊梅109) ,和第26驅逐機聯(lián)隊(2個大隊梅110) ,共650架作戰(zhàn)飛機,其中包括280架轟炸機,180架斯圖卡俯沖轟炸機,90架梅塞施米特109和90架梅塞施米特110戰(zhàn)斗機,外加40架偵察機。與此相對應的,英軍只有24架戰(zhàn)斗機來防衛(wèi)克里特島。所以里希特霍芬完成第一步奪取制空權就顯得頗為輕松,雖然這次戰(zhàn)役德軍傘兵在地面作戰(zhàn)中損失慘重,但是里希特霍芬所提供的空中支持,卻進行得相當順利,所有用來運兵的第1波493架容克52運輸機,只損失了7架?哲姼_轟炸機的掩護,為德軍傘兵提供了急需的重型火力支持,

    是后來慢慢奪取登陸場周圍各個高地的關鍵因素。當德軍地面部隊漸漸在島上占據優(yōu)勢之后,里希特霍芬開始動用后備兵力,壓制參戰(zhàn)的英國海軍,擊沉英軍朱諾號驅逐艦(Juno),傷阿賈克斯號輕巡洋艦(Ajax)。5月22日,英國海軍少將金(King)率領C編隊出海截擊德國向島上運送重型武器的運輸船隊,又遭到德國空軍打擊,被擊傷Naiad號和Carlisle號巡洋艦。同一天下午,德軍飛機擊傷戰(zhàn)列艦“厭戰(zhàn)”號(Warspite) ,并擊沉灰狗號驅逐艦和格洛斯特號(Gloucester)巡洋艦。

    下午5點45分,英國巡洋艦斐濟號被攜帶500磅炸彈的Me109戰(zhàn)斗機擊沉。這天夜里,英國驅逐艦凱利號(Kelly)和克什米爾號(Kashmir)炮擊德軍占領的島上機場,清晨撤離的時候,卻被24架斯圖卡發(fā)現(xiàn)擊沉。5月26日,英國航空母艦可畏號(Formidable)又被兩枚炸彈命中,撤出戰(zhàn)區(qū)。面對德國空軍可怕的空中優(yōu)勢,即便是象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坎寧安上將這樣無畏的斗士,也不得不暫避鋒芒,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不能把寶貴的艦艇,在毫無空中掩護的情況下開出去送死。于是,英國海軍解除對克里特島附近海面的封鎖,德軍增援部隊和裝備得以通過海運源源不斷地登島。6月1日,英軍撤離克里特。此戰(zhàn),德軍一共損失350架飛機,但是其中271架是屬于施圖登特的傘兵運輸機。里希特霍芬獲得騎士級鐵十字勛章上的橡樹葉。

    東線戰(zhàn)役

    克里特島戰(zhàn)役結束之后3周,1941年6月22日,東線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整的里希特霍芬和他的第8航空軍,又被配屬到關鍵方向,隸屬凱塞林元帥的第2航空隊,在戰(zhàn)線中段,支持包克元帥中央集團軍群向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總方向的突擊。第8航空軍的具體任務,是支持霍特(Hoth)的第3裝甲集群和施特勞斯(Strauss)的第9集團軍。為此,里希特霍芬擁有第26和27兩個戰(zhàn)斗機聯(lián)隊(分別裝備Me110和Me109兩種戰(zhàn)斗機) ,和4個轟炸機聯(lián)隊,是整個東線兵力最強的航空軍。里希特霍芬也遇到一些困難,主要是德軍計劃在拂曉前開戰(zhàn),而大多數德軍轟炸機飛行員都不會夜間編隊飛行。德軍的解決辦法是,集中抽調那些能夠夜間飛行和作戰(zhàn)的機組,每3架一個小組,專門負責轟炸一個停有蘇軍戰(zhàn)斗機的機場。開戰(zhàn)的第一周,僅里希特霍芬的航空軍就擊毀了1千架以上的敵機,大部分是在地面擊毀的。6月24日至26日,德軍確立制空權,將重點轉向里希特霍芬的拿手好戲:近距離支持地面戰(zhàn)斗。6月24日,里希特霍芬出動整個航空軍主力打擊德國第9集團軍當面的蘇軍,一天之內擊毀105輛蘇聯(lián)坦克。蘇德戰(zhàn)爭從一開始就是復雜而殘酷的,6月26日,蘇軍地面部隊對第8軍的主要機場發(fā)動襲擊,在地面

    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斯圖卡反復對地攻擊盡量遏制蘇軍的推進,直至德國第5軍的地面部隊趕到。在里希特霍芬的支持下,施特勞斯的第9集團軍按計劃與克魯格元帥的第4集團軍在比亞利斯托克(Bialystok)完成第一個合圍。于是第8航空軍馬上轉而全力支持霍特向明斯克進擊,為了不讓蘇軍因為偵察機的出現(xiàn)得到警覺而避開隨后的空襲,里希特霍芬命令空襲之前不作偵察,派出許多由3至6架轟炸機組成的游獵編隊,自行偵察,實時發(fā)現(xiàn)蘇軍實時打擊。6月27日,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和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在明斯克會師,封閉了第2個大合圍圈,因為步兵跟不上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而裝甲部隊又無法嚴密封鎖合圍圈,里希特霍芬的空軍也承擔了很大一部分防止蘇軍被合圍的部隊進行有組織突圍的任務。當然,蘇軍零星小股的滲透突圍,是空軍和裝甲部隊無法阻止的。德軍裝甲部隊馬不停蹄地向斯摩棱斯克挺進,8月5日,斯摩棱斯克淪陷。此時,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團軍群過于突出的部隊停下來,分兵向南北兩翼的基輔和列寧格勒方向突擊。這一次,里希特霍芬和他的第8航空軍沒有分配到向西南方向支持基輔大會戰(zhàn)的任務,而是調到戰(zhàn)線北方的第1航空隊,支持霍普納上將的第4裝甲集群進攻列寧格勒。在這里,德軍俯沖轟炸機突擊停泊在喀瑯施塔德港灣,由高炮火力嚴密保衛(wèi)的蘇軍波羅的海艦隊主力。9月16日和23日,魯德爾兩次突破密集防空火網,駕駛斯圖卡飛機從9千英尺一下子猛沖到水面才改平,把分別重1千磅和2千磅的炸彈投到馬拉號戰(zhàn)列艦上,第二次炸彈在艦體內爆炸,前炮塔和艦橋全毀,馬拉號下沉坐底,后來被蘇軍打撈起來作浮動炮臺用。第8航空軍還重創(chuàng)了基洛夫號重巡洋艦。

    1941年底,里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軍回到莫斯科戰(zhàn)線,此時,戰(zhàn)線中央的凱塞林第2航空隊司令部和第2航空軍都被抽調到地中海戰(zhàn)場與英軍作戰(zhàn),只剩下里希特霍芬和他的第8軍接管整個中央集團軍群前線,蘇軍發(fā)動冬季大反攻的時候,德國空軍無法集中兵力應付一處的威脅,必須在廣闊的戰(zhàn)線處處分兵,頗感捉襟見肘。

    不過德軍付出慘重代價還是挺了過來,在某些地段空軍對地面部隊的空運補給,是頗為成功的。

    1942年德軍春夏季節(jié)的戰(zhàn)略攻勢,以曼施泰因在克里米亞的行動為先聲。曼施泰因的克里米亞戰(zhàn)役,成為德軍戰(zhàn)史上又一個成功范例,這次,里希特霍芬又被派往克里米亞擔任“關鍵先生”。里希特霍芬原本一直在中央戰(zhàn)線作戰(zhàn),1942年3月1日,他被晉升為上將,成為當時德軍唯一的四星級軍長。最高統(tǒng)帥部特意將里希特霍芬與格賴姆的第5航空軍對調防御地段,配屬到克里米亞,然后為第8航空軍集中了前所未見的龐大兵力,交給里希特霍芬11個轟炸機聯(lián)隊,3個斯圖卡俯沖轟炸機聯(lián)隊,7個戰(zhàn)斗機聯(lián)隊。里希特霍芬和曼施泰因都是德軍中的少壯派名將,精力充沛,指揮風格積極勇猛,所以互相之間配合得非常默契,堪稱黃金搭檔。里希特霍芬在克里米亞戰(zhàn)役發(fā)起的一周之內,連續(xù)不停地突擊刻赤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的一切蘇軍野戰(zhàn)機場和港口,為曼施泰因的11集團軍撐起一張巨大的空中保護傘,更集中俯沖轟炸機,用空中火力輔助德軍在狹窄的蘇軍科赤半島防線正面撕開突破口,最后曼施泰因硬是用一個集團軍的主力,吃掉了蘇聯(lián)外高加索方面軍。然后,德軍回頭對付背后的堡壘城市塞瓦斯托波爾。這一次,第8航空軍采取新的“傳送帶戰(zhàn)術”,編組較小規(guī)模的轟炸機群,24小時連續(xù)不斷地轟炸蘇軍各個支撐點,一個機群返航,另一個機群已經出發(fā),象傳送帶那樣不斷向要塞投放炸彈。這種不間歇的轟炸,可以嚴重打擊守軍的士氣,但是德國空軍自己也疲憊不堪,第8航空軍總共723架飛機,平均每天要出擊2千架次,里希特霍芬親自在要塞外圍的觀察塔臺上日夜督戰(zhàn),只要一看到要塞內蘇軍機場起飛時揚起的煙塵,就立即導引空中待機的戰(zhàn)斗機予以獵殺。戰(zhàn)役最后階段,幾乎所有塞瓦斯托波爾市區(qū)范圍內的火力點,都是用斯圖卡飛機摧毀的。

    德軍克里米亞戰(zhàn)役勝利結束以后,曼施泰因被調往北部組織進攻列寧格勒,而里希特霍芬依然留在東線南段最關鍵的地區(qū),支持德軍向頓河河曲和高加索發(fā)動的夏季攻勢。7月14日,第4航空隊司令勒爾上將調任東南戰(zhàn)線總司令,47歲的里希特霍芬上將升任航空隊司令,指揮東線南段所有德國空軍,他手下有菲貝格將軍(Fiebig)的第8航空軍,負責支持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保盧斯第6集團軍向頓河河曲方向進攻,還有普魯貝爾將軍(Pflugbeil)的第4航空軍,負責支援克萊斯特上將第1裝甲集團軍(屬于李斯特元帥的A集團軍群)向高加索突進。另外,里希特霍芬手下還有德斯洛赫(Dessloch)將軍的第1高射炮兵軍。里希特霍芬所指揮的第4航空隊,擁有整個德國空軍54%的兵力,而要掩護的戰(zhàn)場區(qū)域卻更加廣闊,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區(qū),實際只是第8航空軍。作為一個善于在戰(zhàn)場上作出決斷的斗士,里希特霍芬的性格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非常不同,據說里希特霍芬本人從來就不喜歡保盧斯,到任不久就向總參謀部建議撤換保盧斯的職務,但是未被接納。

    9月3日,德軍首次空襲斯大林格勒市區(qū),然后把作戰(zhàn)重點,轉向支持德軍前線地面部隊。10月份,里希特霍芬的偵察機發(fā)現(xiàn)蘇軍后方重兵集團集結的跡象,第4航空隊起飛進行了空中打擊,但是當時大部分德軍轟炸機都忙于前線支持,和對付越來越強大的蘇聯(lián)空軍。這令里希特霍芬相當擔憂,象其它幾位德軍前線將領一樣,他也預計到蘇軍可能用強大的預備隊進行反攻,甚至還猜測到可能的突破口,10月底11月初,里希特霍芬命令第8航空軍時刻準備轉向支持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但是德軍側翼的兵力過于單薄,而最高統(tǒng)帥部又不愿意停止在斯大林格勒的攻勢,于是僅憑第8航空軍,根本無法遏制蘇軍排山倒海般的大反攻,11月25日,斯大林格勒的德軍被合圍。希特勒命令將斯大林格勒變成要塞死守,從東線北段調來曼施泰因元帥,組建頓河集團軍群為保盧斯解圍,而為包圍圈里德軍空運補給的任務,就落到第4航空隊身上。

    當時總的形勢,德國空軍如果集中力量,還能對蘇軍占有某些裝備和人員素質上的優(yōu)勢,但是蘇聯(lián)空軍的裝備越來越先進,數量更越來越多,飛行員的素質也在提高,德國軍工生產和數量上的劣勢已嚴重影響到了前線重點地段的制空權。在發(fā)動空運之前,里希特霍芬就已經坦白地告訴曼施泰因,戈林,和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說靠空運來補給包圍圈里的德軍,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哲娍倕⒅\長耶舒恩內克,最初支持希特勒和戈林空運的決定,但是被里希特霍芬說服,也轉而反對。可是希特勒和戈林決心已定,最高統(tǒng)帥部下達命令,里希特霍芬也只能不得已而為之。12月初,里希特霍芬擁有500多架運輸機,其中很多并非容克52,而是由He111等各種類型轟炸機改裝的。里希特霍芬以其一貫的務實態(tài)度,打亂原指揮系統(tǒng),命令第8航空軍軍長菲貝格(Fiebig)集中精力全權負責指揮空運,不再指揮任何空戰(zhàn)行動,又從高加索把普魯貝爾(Pflugbeil)的第4航空軍撤回來,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只讓第1高射炮兵軍軍部指揮少數戰(zhàn)斗機來掩護高加索A集團軍群的撤退(當時集團軍群司令已經是克萊斯特元帥)。同時指定曼克(Mahnke)中將新建“頓涅茨”航空師,接手所有第8航空軍的作戰(zhàn)飛機,支持曼施泰因元帥頓河集團軍群的解圍攻勢。12月底,里希特霍芬給希特勒直接打電話,替好友曼施泰因元帥請求,允許第6集團軍突圍,但仍然未獲希特勒批準。

    合圍的最初幾天,由于天氣惡劣,德軍被迫推遲空運。11月29日,斯大林格勒空運正式開始,那一天出動了38架容克52和21架亨克爾111,僅有12架容克和13架亨克爾到達包圍圈里的德軍機場。整個12月份,德軍運輸機必須突破蘇軍戰(zhàn)斗機和地面火力網的封鎖進行空運,本來就數量不足的運輸機隊損失慘重,12月日平均運輸量90噸物資,最多的1天空運了300噸,而原先計算需要的最低供應量是日均500噸。12月24日,蘇軍坦克部隊突擊空運重要基地塔欽斯卡婭機場(Tatsinskaya) ,又擊毀停放在地面的72架容克52運輸機,給空運行動沉重一擊。其實此前兩天菲貝格將軍曾要求里希特霍芬批準撤出這個已經遭受蘇軍地面部隊嚴重威脅的機場,但里希特霍芬以整個戰(zhàn)役形勢嚴重,必須冒最大風險,拒絕批準撤退,致使有此一錯。1月14日,德國空軍的第2號人物,一直負責行政事務的空軍總監(jiān)米爾希元帥被希特勒任命為特派員,統(tǒng)一指揮空運行動,此時大勢已去,里希特霍芬明白無誤地告訴米爾希,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米爾希準備親自飛進圍城來估價形勢,結果在去機場的路上座車與火車相撞,肋骨骨折加腦震蕩,但是仍然堅持上半身用石膏固定著,在第4航空隊司令部里指揮空運。即便這樣的個人努力也無濟于事。1943年1月21日,包圍圈內最后的機場古姆拉克(Gumrak)被蘇軍占領,1月22日中午,隨后一架德軍飛機飛出斯大林格勒圍城。整個斯大林格勒空運行動,共運進6951噸物資(另一個數字是8350噸),撤出24910人。德軍損失488架運輸機,其中整個空軍一半以上的容克52運輸機都在這次戰(zhàn)役中損失了。

    1943年2月16日,為感謝里希特霍芬的戰(zhàn)功和為斯大林格勒空運所做出的超人努力,希特勒授予里希特霍芬陸軍元帥軍銜。1943年春季的戰(zhàn)局中,里希特霍芬指揮第1、4、8三個航空軍,其中第8軍支持庫班半島的第17集團軍(屬A集團軍群) ,集中第1、4兩個軍(第1航空軍軍長是科爾滕Kurten,后來的空軍總參謀長)與曼施泰因元帥的頓河集團軍群配合,實施哈爾科夫反攻戰(zhàn)役。盡管剛剛經過斯大林格勒的挫敗,里希特霍芬還是用容克87和88俯沖轟炸機重創(chuàng)了蘇軍第1近衛(wèi)集團軍,有力地支持曼施泰因的回馬槍作戰(zhàn)。畢竟,蘇聯(lián)空軍在這個時候從指揮的協(xié)調,集中兵力的藝術,和飛行員素質上,仍然和德軍有一段差距,德國空軍如果集中足夠兵力的話,是可以保證關鍵地段戰(zhàn)場制空權的。1943年德軍東線戰(zhàn)場的重頭戲,是7月份開始的“城堡”作戰(zhàn),也就是庫爾斯克戰(zhàn)役。不過這次里希特霍芬沒有參加。

    意大利作戰(zhàn)

    6月12日,德斯洛赫(Dessloch)接替里希特霍芬出任第4航空隊司令,里希特霍芬則被調到意大利,出任第2航空隊司令。曼施泰因盡力挽留他的黃金搭檔,但是歸于無效。這個職務調動并不意味著里希特霍芬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實際上,直到里希特霍芬到達之前,第2航空隊司令職務,一直由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兼任。而且當時英美盟軍已經在北非取得最后的勝利,敵對雙方都知道,盟軍下一步大規(guī)模入侵行動已經迫在眉睫。這就是里希特霍芬調動的背景。從1939年起,里希特霍芬無論出現(xiàn)在哪里,哪里就會成為德國空軍的重點戰(zhàn)場。第2航空隊下轄布洛維斯(Buelowius)的第2航空軍和曼克(Mahnke)的西西里戰(zhàn)術指揮部。戰(zhàn)斗機由原先里希特霍芬到任之前的190架迅速上升到450架,另有380架單發(fā)輕型轟炸機和100架雙發(fā)轟炸機。7月份盟軍西西里登陸的時候,第2航空隊總共擁有975架作戰(zhàn)飛機,但是要負責防御整個地中海戰(zhàn)場,因此準確判斷盟軍進攻方向,并相應集中兵力,就成為德軍防御的關鍵。偏偏在這一點上,里希特霍芬被盟軍情報機構所欺騙,誤以為盟軍下一步將要進攻意大利的撒丁島,于是將兵力集中于撒丁島,西西里戰(zhàn)術指揮部的飛機,由415架抽調減少到175架。登陸前夕的雙方空戰(zhàn)中,西西里德軍又損失了100架飛機,到7月16日,西西里島上德軍只有40架可用的飛機。而且當7月10日盟軍登陸開始以后,空軍對西西里島的增援也來得太晚,頭3天的關鍵時期,德軍出擊300架次,而盟軍出動1500架次,是德軍的五倍。里希特霍芬前后在西西里投入了635架飛機,被擊毀600架,而撒丁島上的德國空軍集結地,也遭到盟軍空襲。鑒于盟國空軍優(yōu)勢過于明顯,而德軍損失已經超出了能夠承受的范圍,必須保留實力保衛(wèi)意大利本土。7月22日,德軍決定從西西里撤出空軍,陸軍也漸漸向墨西拿海峽收縮,最后放棄西西里。整個西西里戰(zhàn)役期間,德國空軍共損失1850架飛機,盟軍的損失只有400余架。

    親戚

    “紅男爵"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空軍元帥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的遠房表兄。英國作家大衛(wèi)·赫伯特·勞倫斯的太太弗里達·馮·里希特霍芬是紅男爵的遠房表姊。雖然他們的共同祖先要追溯到1661年,但戰(zhàn)時紅男爵的名聲在英國多少也影響到弗里達。而弗里達的姊姊伊利絲·馮·里希特霍芬則是德國首位女性社會科學家。

    紅男爵的弟弟,洛塔·馮·里希特霍芬也是一名王牌飛行員,擊落數40架。他與哥哥同屬第11戰(zhàn)斗機中隊,1922年死于空難。

    紅男爵的侄孫,赫爾曼·馮·里希特霍芬博士于1989年至1993年間是德國駐英國大使。

    其他

    德意志國防軍空軍第2聯(lián)隊和聯(lián)邦德國空軍第71聯(lián)隊以他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第71聯(lián)隊首任聯(lián)隊長是在二戰(zhàn)中創(chuàng)下352架擊墜紀錄的空前王牌埃里!す芈。

    9月9日,盟軍在意大利半島頂端的薩萊諾登陸,里希特霍芬又打了一仗,這次是用300架飛機對盟軍的4千架飛機,實力過于懸殊,已經不可能挑戰(zhàn)盟軍的空中優(yōu)勢了。

    盡管地中海作戰(zhàn)失敗,里希特霍芬并沒有失去希特勒的信任,準備調往西線對付即將到來的盟軍登陸。整個戰(zhàn)爭期間,希特勒最為看重的空軍將領有3個:凱塞林,里希特霍芬,和格賴姆。凱塞林元帥是南線總司令,意大利戰(zhàn)場離不開他,格賴姆在1943年里希特霍芬調走之后就是東線空軍的頂梁柱,直到戰(zhàn)爭最后階段,而且在45年4月底成為德軍最后一位陸軍元帥,接替戈林的空軍總司令職務。在1944年,顯然東線離不開他。而里希特霍芬呢?從西班牙內戰(zhàn)時期開始就是德國空軍幾乎所有關鍵戰(zhàn)場的指揮官,現(xiàn)在在意大利無兵可用的狀況下,已經賦閑。而1944年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最關注的事件,是盟軍將在何時何地登陸西歐。于是,駐意大利第2航空隊的主力,第2航空軍被抽調到法國,希特勒準備把里希特霍芬也調往西線,再次充當“關鍵先生”。

    去世

    但是里希特霍芬從此再也沒能走上戰(zhàn)場。在一次健康檢查中,醫(yī)生發(fā)現(xiàn)他已經得了腦癌,而且不可能通過手術治療,這是不治之癥,已經到了晚期,只有幾個月的生命。體檢結果出來之后,很明顯里希特霍芬已經無法勝任任何繁重的軍事指揮工作,于是最高統(tǒng)帥部把他留在意大利繼續(xù)擔任第2航空隊司令的閑職。1944年10月28日,鑒于駐意大利德國空軍已經沒有什么事情可做,第2航空隊被降格為空軍南方司令部,司令官是波爾將軍(Pohl)。里希特霍芬正式退入后備役,回家休養(yǎng),其實也就是等死而已。他活到了戰(zhàn)爭結束,但是沒有上法庭審判席。1945年7月12日,空軍元帥里希特霍芬在奧地利去世。

    名人推薦
    • 司馬勝之
      司馬勝之,字興先,廣漢綿竹人也。三國時蜀漢大臣。
    • 伊基利盧·杜瓦尼納
      伊基利盧·杜瓦尼納 (Ikililou Dhoinine),科摩羅總統(tǒng),藥劑師。1962年8月14日出生,來自莫埃利島,2010年科摩羅總統(tǒng)大選候選人,并得到了時任總統(tǒng)穆罕默德·桑比的支持
    • 鄭潤會
      鄭潤會,男,1955年出生于韓國江原道旌善郡,樸槿惠的前秘書室室長,前妻是崔順實。1981年,鄭潤會成為大韓航空的保安乘務員,開始了數十年的職場生活。1993年3月,鄭潤..
    • 愛麗斯·居伊
      愛麗斯·居伊(1873年7月1日 — 1968年3月24日)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導演,她1896年進入Gaumont電影公司作為秘書,很快,她就正式以導演身份開始拍攝影片,導演有記.
    • 揚·敘瑟
      揚·敘瑟(挪威語:Jan Peder Syse,1930年11月25日-1997年9月17日),挪威保守黨政治家。1983年至1985年擔任產業(yè)大臣,1989年至1990年出任挪威首相。
    • 亞歷山大·洛夫維奇·帕爾烏斯
      帕爾烏斯Alexander Lvovich Parvus (1867~1924)德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德國社會民主黨活動家。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