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雜技大世界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其于1993年由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國旅合資興建,把雜技藝術作為一項獨有的旅游資源加以開發(fā)利用。
其占地200公頃,集游樂、人文、比賽交流等于一體,具有神奇、絕妙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民間的文化風采,成為世界東方雜技旅游勝地。
歷史沿革
1993年,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國旅合資興建了“吳橋雜技大世界”。
2000年,吳橋雜技大世界評為國家"首批4A級旅游景區(qū)"。
2014年12月,成為中國最大的民俗旅游景區(qū)和世界唯一的雜技主題公園。
2015年5月,鬼手居劇場落成。
地理環(huán)境
地理位置
吳橋位于河北省滄州市,魯西北與冀東南接壤處,京滬鐵路、京福公路、京滬高速公路貫穿吳橋。北距北京32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南距濟南120公里,西距石家莊220公里。吳橋雜技大世界位于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京福路1號,東經116度和北緯37度。
建筑布局
截止2014年12月,吳橋雜技大世界占地1000畝地,內設十大景點,構成一城、兩宮、兩廟、三園及小泰山、紅牡丹賓館等”雜技單車“形狀布局。
代表景點
江湖文化城
吳橋雜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區(qū),占地19200平方米,重現(xiàn)了當年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廟四個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觀,讓人們充分領略吳橋雜技藝人的奇招絕活,漫步城中可以盡情欣賞各具特色的雜技、馬戲、戲法、氣功、曲藝、獨臺戲、拉洋片、馴白鼠等藝術表演,身著清朝服飾的吳橋藝人們,說著當年賣藝求生的語言,把過去藝人四海為家的生活情景展視的淋漓盡致,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初的舊中國市井社會百相的文化氛圍。
魔術迷幻宮
建筑面積4432平方米,建有魔術宮綜藝劇場,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魔術的魔幻魅力。
同時以歷史神話傳說、傳奇故事為展示內容,以歷史和現(xiàn)代魔術的經典技藝為手段,向游人展示千年魔術的神奇玄奧,魔術大師們靠靈巧的雙手和奇特的道具,魔幻般的變出奇妙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人體三分、穿越鋼板、倒懸行走、空桶取物、大變活人、龍宮探秘、捆綁逃脫等20多個節(jié)目展示了魔術的瑰麗和神奇。
紅牡丹劇場
以展示集現(xiàn)代聲、光、電及各種高科技技術于一體的大型綜藝性雜技晚會,建筑面積5529平方米,突出反映中華民族自遠古黃帝時代至現(xiàn)代數(shù)千年的雜技發(fā)展史,有黃帝戰(zhàn)蚩尤、魏晉椽樟、水轉百戲、南園廟會等十幾個場景。
馬戲游樂園
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十六匹威武剽悍的駿馬在一望無際的馬場上奔馳,時而馬上倒立,時而馬上大站、獨站雙馬、倒騎摘花,一個個驚險的動作讓您目不暇接,同時還可翻身上馬,親自試騎,體驗一回做草原英雄的感覺。
吳橋雜技博物館
吳橋雜技博物館坐落于雜技大世界北半景區(qū),博物館內分九大展廳,有影視廳、春典茶座、丹青閣及互動廳。其中影視廳以播放電影《紅牡丹》為主要內容,此片的原型就是吳橋雜技名人孫福有父女,可讓游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吳橋雜技藝人闖蕩江湖的生涯。
滑稽動物園
以各種動物表演為主,如老虎騎馬、非洲獅穿火圈、大象按摩、狗熊耍大刀、山羊走鋼絲、狼狗認字、猴子騎單車、等動物滑稽表演。
紅牡丹賓館
建筑面積6148平方米,可同時容納400人就餐,擁有70余間高、中、低檔客房?墒褂慰途筒蜁r,欣賞到畫中釣魚、無火烹飪、空壺取酒、高車送菜等別有情趣的場面。
江湖八怪
王寶合
5歲學藝,7歲登臺,擅長表演:三仙歸洞、口中吃針引線、軟功縮骨,人送綽號“快手王”。“三仙歸洞”的表演者是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八大怪”之首的老藝術家王寶合。2002年他應邀到香港演出,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董建華譽為“鬼手”。
高福州
小鋼炮高福州肚皮上切青菜,刀起刀落,菜葉橫飛,肚皮卻毫發(fā)無傷。老人自幼練鐵砂掌,擅長表演:頭頂開瓶、肚皮切白菜、單掌劈磚等節(jié)目,人送綽號:“小鋼炮”。
李印懷
8歲學徒,15歲就登臺的民間絕技老人。他擅長表演:吞鐵球、吞寶劍、二龍吐須等節(jié)目,人送綽號“皮包骨”。
何書森
何樹森10歲隨父學藝,15歲開始練習鼻奏嗩吶,人送綽號“吹破天”,口中吐煙霧,鼻子還能吹出聲樂來,這種鼻口齊用的絕活,極是少見。
魏春華
“吳橋女兒真厲害,千斤大缸蹬得快,嫁個郎君不如意,一腳踢出大門外”。這是吳橋當?shù)匾痪淞餍姓Z,一語道破了吳橋女兒蹬缸的高超技藝。魏春華蹬大缸表演已被收進世界吉尼斯大全。
郭樹桐
郭書桐跟從著名馴化大師張鳳樓,深得大師真?zhèn),絕技驚人。他先后到北京、南京等地演出,人送綽號“老鼠郭”。白鼠四五只,附會民間故事如劉全進瓜、李三娘墜井、洞房花燭等,撰聯(lián)曰:爬上爬下一群鼠輩有悲有歡百態(tài)人生。
李亮
李亮出身于雜技世家,15歲登臺,擅長表演“上刀山”等節(jié)目,人送綽號“怪腿李”。李印懷與李亮是父子倆,李亮在表演這個節(jié)目時,父親在下擂鼓助陣。
廖鵬
廖鵬,1989年出生于梨園世家,由于受祖父熏陶,從小愛好吹拉彈唱、書畫,六歲登臺獻藝譽為“六歲紅”。雙手揮筆左右齊寫,為吳橋雜技大世界八大怪之一絕。
旅游信息
票價信息
吳橋雜技大世界門票:成人全票:160元、兒童票:80元、老年票:80元(60周歲以上),吳橋雜技大世界官方網(wǎng)站支持在線購票以及免費電話提前預定。
交通路線
吳橋雜技大世界自駕車路線:
石家莊——吳橋:石黃高速至衡水;出衡水,上德衡高速公路至德州;德州北上走京滬高速,東向到吳橋鎮(zhèn),西向到吳橋縣;(到吳橋縣,也可以從衡水,直接走國道G105北上直達,G105與津浦線平行) 。
北京——吳橋:楊村出口---天津外環(huán)-靜海往前-吳橋(單程50元) 。
濟南——吳橋:京福高速吳橋出口左轉直行二公里。
北京至吳橋乘車路線:
1、北京到吳橋乘大巴走京滬高速或106國道,全程需4個小時。
2、乘火車2597次(北京至濟南)早7:52北京西站開出,12:00到吳橋。
3、北京趙公口長途汽車站每天早8:00定點發(fā)班車到吳橋。
景區(qū)價值
吳橋,作為我國雜技藝術的發(fā)祥地之一,以其悠久的雜技歷史和精湛的雜技藝術在國內外雜技界被稱作雜技藝術的搖籃,1954年吳橋被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為“雜技之鄉(xiāng)”。 “
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 在吳橋這句流傳千年至今的民謠生動反映了吳橋雜技文化的廣泛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截止目前,吳橋30萬人有近10%的人從事雜技旅游或與其相關的產業(yè),并且包括一處國家首批4A級雜技旅游主題公園,40個雜技團體,44所雜技學校,50多個雜技專業(yè)村。另外以吳橋命名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jié)已成功舉辦了九屆,江澤民總書記、曾慶紅副主席,分別出席了第八屆、第九屆閉幕式,已經成為國家級的藝術盛會、世界三大雜技賽場之一。
中國旅游業(yè)自九十年代以來,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異軍突起,成為與自然風光旅游并駕齊驅的重要旅游內容。吳橋有中國乃至世界唯一的五千年雜技文化,源遠流長的雜技歷史,豐富多彩的雜技民俗,驚險奇絕的雜技節(jié)目,構成了吳橋雜技民俗旅游的寶貴資源。為弘揚民族文化,變吳橋雜技優(yōu)勢為經濟優(yōu)勢,由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共同興建的吳橋雜技大世界旅游景區(qū),于1993年11月26日對外開放,占地617畝,共建江湖文化城、雜技奇觀宮、魔術迷幻宮、小泰山、普濟寺、財神廟、民俗風情園、滑稽動物園等八大景點,新增馬戲游樂園、紅牡丹劇場,是集娛樂、參與、交流、表演、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展示民俗精粹,盡顯藝鄉(xiāng)風情。吳橋雜技大世界與雜技學校、雜技民俗村已形成黃金鏈條,目前已成為華北地區(qū)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雜技旅游品牌精品。
吳橋雜技大世界植根于被譽為世界雜技搖籃的吳橋本土,展示的是活生生的雜技歷史和雜技生命,因此這個景點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孫鋼說:中國的人文景觀,南有深圳的錦繡中華,北有吳橋雜技大世界。在國家旅游局關于人文景觀的調查報告中說,吳橋雜技大世界是中國人造景觀成功的范例之一。因此并連續(xù)多年把吳橋雜技大世界列為中國民俗景點國際旅游專線。2001年吳橋雜技大世界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2年被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稱號。
吳橋雜技大世界于2004年10月順利通過國家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景區(qū)管理日趨規(guī)范完善,據(jù)統(tǒng)計,吳橋雜技大世界占兩個之最:一個世界之最,一個中國之最。之所以是“世界之最”,是因為世界上唯一的雜技主題公園;“中國之最”,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表演類型的旅游景點,同時吳橋雜技旅游業(yè)已成為吳橋縣城經濟中優(yōu)先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旅游產業(yè)也從雜技旅游擴大到對外演出、雜技培訓、旅游制品開發(fā)、交通運輸、餐飲娛樂及其他旅游附屬業(yè),進一步促進了全縣經濟發(fā)展。
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 獲得榮譽 |
1995 | 河北省旅游局定點參觀點 |
1997 | 河北省旅游系統(tǒng)先進集體 |
1998 |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窗口單位 |
1999 | 全省旅游景區(qū)綜合治理達標單位 |
1999 | 河北省第三產業(yè)先進單位 |
1999 | 全省先進旅游景區(qū) |
2000 | 全國文明單位 |
2002 | 河北省文明單位 |
2003 | 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2004 | 河北省文明單位 |
2005 |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
2006 | 河北省文明單位 |
2007 | 河北十佳誠信旅游景區(qū) |
2007 | 百姓最喜愛的河北魅力景區(qū) |
2008 | 河北省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 |
2008 | 河北十佳文化企業(yè) |
2009 | 河北省最美30景 |
2010 | 河北省文化產業(yè)振興30強 |
2011 | 全國文化出口重點企業(yè) |
2012 | 河北省服務名牌 |
2012 | 河北省十個文化產業(yè)示范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