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文征明太湖詩碑
文物年代: 明代
文物類別: 碑刻
文物收藏: 大同博物館
基本內(nèi)容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明代著名書畫家,長洲 文征明太湖詩碑 (今江蘇吳縣)人,號衡山居士,與當(dāng)時的 祝允明、 唐寅、 徐禎卿合稱為吳中四才子。他的書法以行書和小楷為最佳,F(xiàn)存大同市博物館碑廊的《太湖詩碑》是他晚年的力作。
《太湖詩碑》高1.77米,寬0.9米,碑陽和碑陰各刻文征明自作自書的七言律詩一首。每面刻六行,每行十至十三字,為大字行書。字徑大者25厘米,小者10厘米。碑陽為《太湖》詩,碑陰為《涵村道中》。
文征明一生并未來過大同,為什么他的詩會刻在這里?據(jù)碑陰左下角五行小字附記可知刻石的緣由。明 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山東臨朐某氏(附記字跡漫滅不可辨讀),到江南督辦糧儲,得到文征明《太湖》和《涵村道中》詩軸,與同僚和縉紳展觀,都認(rèn)為是文征明書法中的上乘之作,“可刻之傳諸遠(yuǎn)世”。嘉靖31年(1553年)春,臨朐某氏被派到大同“理餉”,并帶來詩軸擇石刊刻。此時文征明尚在世,已83歲高齡。
《太湖》和《涵村道中》,都是文征明晚年歸隱故鄉(xiāng)山林時的作品,也都是寫景詩,但也表達(dá)了他以 范蠡自比,愿意“終歲不聞車馬音”的心境。其書法為他晚年的得意之作,既有他早年行書師承王右軍、得力趙松雪的根底,又參以宋代書法家黃山谷長戈大戟、欹側(cè)取勢、縱伸橫逸、氣勢磅礴的筆勢,看上去黃氣十足,蒼勁有力,大氣磅礴,但又不失其靈秀俊美的風(fēng)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