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城古鎮(zhèn)距今已有1500多年,始建于六朝時期,唐貞觀年間中興,明清獲得發(fā)展,民國時期設鎮(zhèn)!按┖V荩园迤,南城是個古財主。”在二百年前,能和古東海的海州府,灌云的板浦縣衙門相提并論的,不是新浦,也不是北城的墟溝,而是作為六朝一條街的南城!澳铣堑奖背牵克掀。這是說在今天的南城和墟溝在幾百年前全是海中諸島。新浦還是淺海灘涂,只有海州和板浦是陸地。南城居東西鳳凰山。峻海中島嶼。滄海桑田,和海州的海峽有黑風口,和板浦間有太平堰。隔海相望。自南北朝至元初南城為州,縣治約800年,人口稠密經(jīng)濟繁榮。南城分別在明初和清初先后二次禁海。即二次內(nèi)遷?滴跄觊g復海后人口又逐漸回遷。到乾隆至嘉慶年間南城人口為頂旺時期,老大街店鋪林立,各種字號有數(shù)十家,碼頭上各種商船云集,一派繁忙。由于人口劇增,在老大街西邊,原城墻廢墟上擴建新的居民點----西大街,嘉慶以后由于新浦,大浦相繼開埠,南城又逐步失去往年的繁榮。
南門是蘇北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城門。唐貞觀13年,魏征巡視東海要塞登鳳凰城,執(zhí)筆題書“寧海門”,勒石立于南門。到了清咸豐11年,海州知府黃金韶在修繕城墻時,親筆為城門題寫“古鳳凰城”,至今已100多年,但仍風韻如初。越來越少的青磚紅瓦石板路,那里有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在這條滄桑老街的兩側。
古街老屋
城門后有1500米長、4米寬的古街,稱“六朝一條街”,即南城東大街。古街用1339塊青石鋪砌而成,俗有“南頭到北頭,三里出點頭”之說,中間約一市尺寬為豎條石塊直鋪兩頭,稱之為龍脊,為古時獨輪車的行道。古街上不時還能看到當年富戶門前的上馬石。
古街上凡臨街的住戶,每家都有三四道院落,每一院落至少有一眼水井,又叫三四道天井,即三四個既相通又相隔的小院子,院落之間用配房相隔。相通的地方叫穿堂,臨街的開商店用的叫店堂,進入過道通往內(nèi)宅,一出過道就面對一道隱壁,上寫一個大的“!弊郑者^隱壁進入內(nèi)宅各院。第一道天井廂房為倉庫及伙計居住,主屋為臨時客廳,第二道天井主屋為供祖和家長居住,廂房為客廳、書房等,第三道天井為家中子女居住,第四道天井為廚房、花園、菜園等。大戶人家還有五道、六道天井,但大體格局如此。
老街上的古老房屋,絕大多數(shù)為小瓦(弓形瓦)碎石墻。每間房子均為碎石墻到頂,要用幾萬甚至幾十萬塊小碎石砌成。古街兩側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民居約有30余處,年代大約距今100多年到400多年不等。古民居的代表登州侯府三進四院、小瓦碎石墻,與其他幾處碎石屋相比,侯府的碎石屋保存完整,位于古街106號。侯府主人為南城人武迎吉,武迎吉字耀東,行伍出身,清嘉慶年間統(tǒng)管山東水師,將倭寇打得落花流水,被封為登州侯。
據(jù)當?shù)乩先私榻B,碎石墻的砌法有兩種,一種是全部由半寸厚、二至五寸長的碎石片砌成;一種是由一尺多直徑的大石壘成,在大石之間的縫隙中以不同大小的小石片塞得嚴嚴實實,哪怕是小手指寬的縫隙,也塞上一般大小的石片,牢固得很。這些小石片只要砌到墻上,哪怕是千年之后,也難以拔出墻體。這種碎石墻外面的碎石整齊裸露,不扣縫不抹泥,千年不歪不倒,冬暖夏涼。
佛道圣地
城隍廟
“在古代,中國只有州府以上或大的縣城才可建城隍廟。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而加強神權,要求全國縣以上的城市建立與同級官衙規(guī)模相匹配的城隍廟!薄鞍凑彰耖g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南城有江楊武三大姓,互為表兄弟,后來武姓打官司到了淮安府,在淮安府城隍廟許愿,祈禱城隍保佑自己打贏官司,贏了一定把城隍請到南城,日受千人拜,夜享萬盞燈。后來官司真贏了,為了還愿,三人將淮安府城隍廟的城隍爺請來南城,本來想搬上東山建廟,因為走到普照寺的廢墟時太累了就休息了一下,結果第二天醒來怎么也搬不動,于是就在廢墟上建廟。廟建好后,工匠們覺得城隍一個人太孤單,應該雕一個站班的給他使喚。但是雕成什么樣子呢?正在大家犯難時,賣黃眼蟹的周二爹剛好路過門口,大家便決定雕成周二爹的模樣。誰知周二爹的像剛雕完,他本人就突然患病死了!
南城是蘇北地區(qū)有名的佛、道勝地。算上城隍廟,南城內(nèi)外歷史上共建有24座廟宇,有玉皇宮、東岳廟、三官廟、普照寺、觀音殿等等,除了普照寺和觀音殿為佛教廟宇外,其他都為道教的寺觀。在道教系統(tǒng)的寺觀中,鳳凰山上的玉皇宮是神位最高的。后來花果山建起三元宮,高郵、寶應、淮安的善男信女都來三元宮敬香。為了解決這些地方來的人的交通問題,運鹽河上開了一條汊河直通南城南門外,這就是燒香河。香客下船后的第一站就是南城,他們要到鳳凰山玉皇宮燒第一爐香。
南城的古鎮(zhèn)文化底蘊深厚,有摩崖石刻,唐魏征與貞觀十三年巡視該鎮(zhèn)時曾親題“寧海門”等。歷史名人故事有匡衡鑿壁借光、劉備重振東海、復海功臣江之洰、抗倭英雄登州侯武迎吉和高才廉潔的縣令武心坦等等!
普照寺
歷史上南城是蘇北地區(qū)有名的佛、道勝地,城內(nèi)有大小廟宇27座。而普照寺建筑歷史最長,發(fā)跡于宋。據(jù)州志記載,始建普照寺者為一藏禪師,淮安南建義村人。常往返于東陬山和宿城一帶。東海縣安撫使張漢英多次使人征召,禪師遂來南城。于宋咸淳間(1265—1275)在縣衙后建廟建塔,廟名“普照寺”,結集僧徒于此念佛,遂成名剎。元末,王信率農(nóng)民起義,占據(jù)南城,毀塔拆廟,改筑防守工事。
清康熙卅二年(1675),政府提倡建城隍廟。于是在普照寺的舊基上筑城隍廟。 城隍是守護城池的主神,道教稱其為“剪惡除兇、護國安邦”之神。古代稱有水環(huán)護的城為“池”,無水環(huán)護的城為“隍”。唐宋以降名城皆祭城隍,建城隍廟。后唐清泰元年(934)封城隍為王,F(xiàn)今的城隍廟正殿供城隍神像,旁有判官周二老爺,為城隍緝兇除奸,是城隍的得力助手。東西廂房為大奶奶二奶奶的臥室。
清明這天為城隍老爺巡城日,周二護神保駕,南城舉行盛大的廟會,舉行“跳馬痞”賽神活動。還有“抬閣”等地方文藝表演,于是形成了廟會。還愿、購物群眾,人山人海,至今廟會年年有,形成了傳統(tǒng)的文化活動和商業(yè)貿(mào)易活動,促進了南城鎮(zhèn)的經(jīng)濟發(fā)展。
今日普照寺是自1992年起,決定翻修,2000年4月市宗教局和南城鎮(zhèn)政府從南通如皋迎請修恒大師主持普照寺的修復工作。從7月破土奠基,到2002年12月大殿完工,建于城隍廟東,寬23.7米,進身20.4米,高19.2米,占地面積483.48平方米。大雄寶殿內(nèi)貢奉“華嚴三圣、釋迦牟尼”等佛像,后面為海島觀音,大殿兩側為“十八羅漢”,共集資200多萬元。與東山玉皇宮遙遙相對,成為南城旅游的一個新景點。
玉皇宮
在南城東鳳凰山絕頂。玉皇宮始建于隋開皇五年(585),是海屬地區(qū)最為古老的道教宮觀。宮內(nèi)供奉著主尊玉皇大帝,后被日本飛機炸毀。19世紀末,民間集資修復玉皇宮、觀音殿、三元殿及送子娘娘殿等整體建筑。玉皇宮前山門立柱為隋代遺物,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玉皇宮西北有“徒然洞”上有“徒然洞”題刻,正楷,上款“民國三十五年(1946)孟春”。下款“阜寧高卓然”。其二在“徒然洞”右上方為詩刻:“觀徒然洞偶感:扶桑倭寇兮擾我邦,穿穴御襲兮徒然忙。血濺八載兮洗國恥。河山重整兮日月光。安危莫忘兮繼奮斗?v橫宇宙兮當自強。古燕國楨高捷題!闭。其三,在“徒然洞”之右上首:為題刻:“題徒然洞:蠢爾倭奴,殘暴妄動。公理難容,徒留此洞。民國三十五年春高建華!闭。其四,在洞口直上:“題徒然洞。徒作藏身想,倭奴計已窮。一朝同鼠竊,鑿洞秘山中。民國三十五年春武柏年。”正楷。徒然洞題刻表達了國人對日寇的仇恨以及不可忘記國恥的民族情感。
古城新夢
鳳凰古城復興,將以鳳凰古城為根、山水格局為脈為定位,重組功能結構,打造一個山水相依的、鳳凰古城生長出的、有歷史韻味的宜居社區(qū),包括兩山、一湖、三個居住社區(qū)和一個鳳凰古鎮(zhèn)。古鎮(zhèn)核心保護區(qū)占地面積6公頃,含文物保護單位26處,包括城隍廟、鳳凰古城門、匡衡井、古街和22處古民居。
古鎮(zhèn)將對歷史建筑采取分類保護的方式。文物保護單位保留并嚴格保護,修繕保存真實歷史遺存,只對個別構件加以更換和修繕,建成主題博物館、展示廳等。通過對民俗文化的展示,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有形化。風貌背景建筑將局部修繕加固,保留原有建筑結構和原住民現(xiàn)在的居住功能,完善市政設施,改善居民生活質(zhì)量。改造的民居將保留原有建筑尺度、風貌,更新建筑結構、質(zhì)量,打造體驗式酒店、企業(yè)會所、餐飲、酒吧、商鋪、創(chuàng)意工作坊等。原有質(zhì)量極差的建筑將重建拆除,依照原有格局進行原地恢復。拆除新建與傳統(tǒng)風貌不協(xié)調(diào)的建筑,拆除原有尺度過大建筑、臨時建筑等,新建與傳統(tǒng)風貌相協(xié)調(diào)的建筑或開放空間。
“通過對南城古鎮(zhèn)現(xiàn)狀的調(diào)研分析,提煉出其城市肌理及路網(wǎng)骨架,保證古鎮(zhèn)肌理的延續(xù)。整個街區(qū)的改造規(guī)劃將以城市肌理及本地特征元素為出發(fā)點,最大限度地延續(xù)老鎮(zhèn)風貌特色,提升地區(qū)活力,形成旅游業(yè)”南城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駱丙春說。
摸索靈魂
一直在想,什么是一條老街的歷史底蘊。底蘊這東西,無法說明道清,但當你走在城市的老街上,卻分明能感受到那種力量———有個靈魂就在那里,注視著你,讓你心生敬畏。
走進清晨的六朝一條街,不遠處城隍廟香火的薄霧飄浮,模糊中誰家屋檐上系著紅繩的一串鈴鐺,被風吹著,不緊不慢地叮咚作響。人的魂魄會順著凌霄花的藤蔓奔回六朝———那個社會極其動蕩、文化藝術卻極其燦爛的年代。路兩邊的碎石墻經(jīng)過千年的風吹雨打,已殘破不堪卻屹立不倒,墻上的凌霄花根蜿蜒繞,堅決癡情地深入石墻,纏綿著多少輩的愛恨情仇、兒女情長!褒埣埂鄙媳粴v史車輪軋出的印記,如老人的皺紋安靜地訴說著古街的傳說與瑣事。
全國刮起的古鎮(zhèn)熱,吸引如潮的游客涌往麗江、烏鎮(zhèn)、周莊等地。已有不少人對古鎮(zhèn)的“古”提出疑問,千篇一律、全國都能買到的商品,沒有原住民居住、失去本地化精髓的商業(yè)街,已將幻想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毀去。擺在“六朝一條街”復興者面前的,是一個如何避免同質(zhì)化的大難題。令人欣慰的是,保證古鎮(zhèn)肌理的延續(xù),延續(xù)老鎮(zhèn)風貌特色,這些規(guī)劃將最大限度地向世人呈現(xiàn)最原汁原味的古街。
南城古鎮(zhèn)在前段時間撤鄉(xiāng)為街道,這是一個洋氣的名字,F(xiàn)在,隨著新海新區(qū)的建設,鳳凰新城片區(qū)真的要鳳凰涅槃了,南城古鎮(zhèn)作為連云港市新海新區(qū)的組成部門,鳳凰新城片區(qū)的重要部分,也真的到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南城到北城,全靠水上行”,南城說的是現(xiàn)在的南城,北城卻是眼下的墟溝?梢姽艜r南城古鎮(zhèn)與墟溝的繁榮。眼下,墟溝及周圍已經(jīng)形成大開發(fā)、大建設、大開放的熱潮,而位于新海城區(qū)南大門核心地段的南城似乎成了一座難建的城。
一個難字體現(xiàn)在如何妥善處理正在進行的城市化建設與南城古鎮(zhèn)的歷史文化保護這對矛盾上。令人欣喜的是,南城古鎮(zhèn)在新一輪開發(fā)里,把老街的保護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在保護與開發(fā)中,南城在試圖尋找一條保護南城歷史之路,讓南城古鎮(zhèn)在時尚中不失古鎮(zhèn)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