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詞目:
過早 拼音:guò zǎo 基本解釋 1.[precocious;be too early]∶超前、提前 例:過早的進入青春期 2.[untimely]∶在適當?shù)摹⒄5幕蛞?guī)定的時間以前發(fā)生或完成 例:由于感情沖動而過早的結(jié)束了 3.過早,即吃早餐。是湖北地區(qū)一種俗稱,尤以武漢、宜昌、襄樊一帶較為突出。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活動的關(guān)系,人們很早就養(yǎng)成了戶外“過早”的飲食習(xí)俗。早上,人們就要匆匆趕到集市,來不及在家用早餐,就在小吃店用餐。“過早”這一詞匯最早出現(xiàn)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直到今天,當?shù)厝巳匀槐3至诉@一習(xí)俗,并且由于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加之人們工作、學(xué)習(xí)的場所與居住區(qū)距離的增大,這種“過早”的習(xí)俗呈增強的趨勢。湖北當?shù)氐男〕缘陿O為發(fā)達,大街小巷無處不在,生意興隆,食客盈門。
詳細解釋
過早是湖北地區(qū)對吃早餐的俗稱,尤其以武漢為主,襄陽,宜昌等地也有此俗稱。在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受到地理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活動的影響,長時期的積累,人們養(yǎng)成了出門“過早”的習(xí)慣。而“過早”這一詞匯最早出現(xiàn)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而武漢的早點,又以種類多、搭配妙、做法絕、價不高、飽得吃為特色,因此有人認為“不食武漢味,妄談有美味之妙稱”。在“過早”的名義下,武漢人展示出荊揚相會、九省通衢、江漢大都氣吞山河的食量。武漢著名作家池莉曾經(jīng)在其作品《熱也好冷也好活著就好》里排點過武漢的早點: 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記的熱干面,談炎記的水餃,田恒啟的糊湯米粉,厚生里的什錦豆腐腦,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里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民眾甜食的汰汁酒,福慶和的牛肉米粉…… 實際上,這僅僅只是武漢名氣極大的老字號,而街頭巷尾叫不出名字來的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武漢早點,小巧精雅,造型別致,一律米面為體,兼容別樣,蒸煮煎炸,藝巧味多,舉凡平民達官,學(xué)人商賈,南北過客皆其食者,故食不在繁巨,小吃小喝,有味則名。在武漢,這一日之美在于晨,便是一個古典主義的美境! ∥錆h四大名早點,依次是蔡林記的熱干面、小桃園的瓦罐雞湯、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三鮮豆皮。來武漢不吃這四樣,可謂枉行。 方言。指早飯! ±顒氯恕侗╋L(fēng)雨前》第四部分四:“月底那天, 郝又三 起來得早一點。把過早的冰糖蛋花吃后,忽然心血來潮,一個人踱到大廳上來散步!
基本概念
以下分別介紹一下武漢和襄樊的特色早點! ∥錆h的早點不僅方便省時,而且花樣豐富兼具南北風(fēng)味。既有油條、面窩、燒梅、湯包、豆皮、熱干面,也有牛肉線粉、炸醬面、豆絲、水餃、湯圓。干稀兼有,美味可口! 岣擅媸俏錆h人“過早”中特別喜愛的大眾化食品,它便宜實惠,花上兩到三快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飽肚子。據(jù)說,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人,在關(guān)帝廟一帶賣涼粉和湯面。有一天,天很熱,面沒賣完,李包怕面發(fā)餿普變質(zhì),就把剩下的面條煮熟撈起來攤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到了麻油壺,油潑在了面條上,李包索性把麻油拌合在面條里,然后將面條扇涼。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了麻油的熟面條在開水里燙幾下,濾去水,放在碗里,加上蔥花等佐料后,立刻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李包賣的是什么面,李包順口說“熱干面”。此后熱干面便漸漸成為武漢人“過早”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 ∥錆h的熱干面與山西的刀削面、兩廣的伊府面、四川的擔(dān)擔(dān)面、北方的炸醬面并稱我國的五大名面。 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另一種主要食品,也是武漢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早年間人們逢年過節(jié)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為節(jié)日佳肴,后來成為尋常早點。豆皮制作過程中,要求“皮薄、漿清、火功正”,這樣煎出的豆皮外脆內(nèi)軟、油而不膩。三鮮豆皮是以餡中有鮮肉、鮮蛋、鮮蝦而得名。老通城的三鮮豆皮遠近聞名,這里的三鮮豆皮不僅餡中有肉、蛋、蝦仁,還有豬心、豬肚、冬菇、玉蘭片、叉燒肉等,制餡講究,煎制精細,煎好后油光閃亮,色黃味香! ∶娓C是武漢人“過早”常用品之一。面窩是一種以米粉為原料,加上蔥花和面窩。據(jù)說為清光緒年間漢正街燒餅小販所創(chuàng)制。面窩油炸后兩面金黃、外酥內(nèi)軟、窩中脆,深受武漢人喜愛。
牛油面
牛油面是襄樊人最喜歡的早餐。 牛油面的特點是這一辣二麻三鮮,味道可口,回味悠長,久食不厭。很多襄樊人如果三兩天不吃牛油面,感覺口中無味,食欲大減。牛油面做法簡單:水開后將面下入鍋內(nèi),煮開后撈起,加香油涼拌。吃時,撮一把放入搭勺,伸進沸水中冒熱,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吃牛油面時,再喝一碗襄樊黃酒,愜意而舒服。
炸醬面、豆腐面
炸醬面、豆腐面都是襄樊較普遍的風(fēng)味小吃,是典型的早餐。其做法與牛油面一樣,只是其佐料與牛油面佐料有異。炸醬面以炸醬為主料,豆腐面以豆腐為主料。
黃酒
襄樊黃酒色似乳汁,香氣好,味微酸甜,略帶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漿稀釋,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繼承了古老傳統(tǒng)的制作方法。黃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別達到78.9克和2.6克,因而這種酒營養(yǎng)價值很高,很適合老年人飲用。黃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當高的熱量,酒精度極低,故而一不傷肝,二不傷胃,而且又可加速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增強骨骼,還有舒筋活血和增進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還可將其作為烹調(diào)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劑,以及醫(yī)藥上的輔料和藥引子。現(xiàn)為據(jù)說系諸葛亮妻子黃月英所創(chuàng)的"茅廬春"和樊城機坊街釀制的"一二三"黃酒最為上乘。
清湯
清湯是襄樊人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而且是經(jīng)濟快餐品種之一。清湯制作的主料是精粉、豬肉。其特點是:佐料齊全,制作精細,葷湯點碗,皮薄餡嫩,湯鮮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