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人家風景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湖北省首批文明風景旅游區(qū),湖北省十佳景區(qū),湖北省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基地,湖北省對外開放先進單位。
景區(qū)簡介
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傳統(tǒng)的三峽吊腳樓點綴于山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篷船安靜地泊在三峽人家門前,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wǎng)打魚……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各種習俗風情體現(xiàn)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的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您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
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zhàn)紀念館、石牌古鎮(zhèn)、楊家溪軍事漂流等景區(qū),其旅游內(nèi)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xiàn)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余。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里交融、繁衍、發(fā)展。當博大與神秘結緣,輝煌與厚重聯(lián)姻,三峽人家就注定是三峽旅游的傳奇。
地理環(huán)境
三峽人家,位于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nèi),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
既壯美雄奇,又幽深秀麗的三峽,在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建成,壩區(qū)水位將抬高175米,以往雄奇秀美的長江三峽景色將大為改觀,惟有兩壩之間的燈影峽保持了真正原汁原味的峽谷風光。
景區(qū)文化
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文,如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陸游的“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還有現(xiàn)代大詩人郭沫若的“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lián)翩豬與猴”,陳毅元帥的“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游,西陵甲三峽,忘返興猶稠”等等,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燈影峽的景點。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
代表景點
紀念館
公元1943年5月,為保衛(wèi)陪都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阻截了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此戰(zhàn)是二戰(zhàn)期間中國抗日戰(zhàn)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zhàn)役。
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是三峽地區(qū)第一個綜合性抗戰(zhàn)紀念館,修建在當年抗戰(zhàn)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吊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余件,珍貴圖片近100幅。公元2003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將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石令牌
據(jù)《東湖縣志》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余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后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復舊”,在石牌設治六、七年。
燈影石
四塊兀立山巔的奇石,酷似《西游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的形象,每當夕陽西照,晚霞映襯峰頂時,遠遠望去,它們仿佛燈影戲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燈影石”即由此得名。當年郭沫若先生游歷燈影峽時,曾題詩贊嘆:“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lián)翩豬與猴”。
燈影石中最負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懸崖絕壁之巔,呈蘑菇狀,重達100余噸,底部的承重截面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載近半噸的重量,堪稱世界奇觀。
燈影洞
燈影洞幽深狹長,長約1500米,洞內(nèi)巖溶地貌景觀奇特,洞道地形多變。洞內(nèi)的“五色奇音石”是燈影洞最絕妙的景觀,它色彩豐富,呈黑、白、黃、灰、綠五色交織,色界明晰,用手敲擊,可聞鳴鑼擊鼓之聲,令人嘆為觀止,洞內(nèi)一條落差達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緩緩無聲,或狀如洪鐘,或潺潺悅耳,或悠如琴鳴,行走在這夢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蛤蟆泉
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張口吐舌、睜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釀酒的上好水源,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圣”唐代陸羽品盡天下名泉后,譽之為“天下第四”,陸游亦有詩贊其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陸之外,蘇轍、黃庭堅、王士禎、張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詠泉詩文。
楊家溪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里漂流,游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仿佛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沖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蕩舟的悠閑。
明月灣
浩浩長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時,在這里向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三峽第一灣”。
船過明月灣,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遠方江面,便會發(fā)現(xiàn)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仿佛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峰回,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先生在過石牌遠眺第一灣時,發(fā)出了“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的感嘆。
三峽人家
水上人家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只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wǎng),初峽亭精巧別致。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只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癡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zhí)著,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如今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wǎng)捕魚,風里來雨里去,延續(xù)著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三峽人家“一肩挑兩壩,一江攜兩溪”,這里石、瀑、洞、泉……多種景觀元素巧妙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里有洪荒之美、這里有蒼涼之美、這里有陰柔之美、這里更有雄渾之美。
白墻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槍碉堡舊戰(zhàn)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在您進入景區(qū)的一剎那,您的心將注定要長留此地,整個景區(qū)彌漫如仙境般的夢幻景致,這里的美讓人心悸,這里的美讓人窒息!
溪邊人家
溪邊人家依山傍水,一半著陸,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環(huán)繞下,伴著青山綠水、斜陽草樹、霧靄煙雨,如詩如畫。吊腳樓上吊著大蒜、包谷、紅辣椒、蓑衣、斗笠。屋頂飄出裊裊炊煙,門前的溪水里,鴨鵝嬉戲,吊腳樓下小狗“汪汪”的叫著,好像在說“歡迎歡迎”。吊腳樓前的大石頭上,幾位山里妹子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熱烈纏綿的情歌,棒棰捶在石板上,發(fā)出清脆悅耳的響聲,好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戀歌。
山上人家
山上人家的“吊腳樓”,被現(xiàn)代建筑學家稱為“桿欄式建筑”。峽江一帶地勢險峻,房屋多 三峽人家依山勢而建,木質結構,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擁。遇到高坎地勢,則要立柱或筑墻,才能與正屋跑平合檐,故稱“吊腳樓”。其獨特之處是前低后高,側面有走廊,后面有陽臺,俗稱“走馬轉角樓”。一般分為上下兩層或三層,上層通風,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堆放雜物,還可防止毒蛇猛獸侵襲。吊樓有大有小,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吊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由于臨江,地勢險要,一戶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個層次,似臺階一樣。步入山上人家,幾步臺階,便把你引進一個個原始淳樸的屋子,進入屋子,穿過一道門,又一架臺階把你引入另一處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樣,回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進得去,卻難走出來。在這些老屋里走一走,便可領略到峽江人順應自然,又不斷地與自然抗爭,執(zhí)著地營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個性。而屋頂上的遮蓋物,也是大有講究的,有蓋泥瓦的,也有蓋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說。蓋泥瓦的人家會說“黃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蓋茅草的人家會說“茅草屋里臘肉香”;蓋石板的人家會說“石板底下有福享”。但這都體現(xiàn)了峽江人民的樂觀、風趣和對生活的熱愛。走上吊腳樓,檐角高翹,曲廊盤繞,舉目四望,風光如畫,大有空中樓閣之詩畫意境,有詩贊嘆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盡收。吊腳樓上枕一夜,十年作夢也風流。
人文資源
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傳統(tǒng)的三峽吊腳樓點綴于山水之間,久違的古帆
船、烏篷船安靜地泊在三峽人家門前,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wǎng)打魚……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各種習俗風情體現(xiàn)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的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您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
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zhàn)紀念館、石牌古鎮(zhèn)、楊家溪軍事漂流等景區(qū)。
其旅游內(nèi)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xiàn)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余。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里交融、繁衍、發(fā)展。當博大與神秘結緣,輝煌與厚重聯(lián)姻,三峽人家就注定是三峽旅游的傳奇。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非自駕游
公交: 在宜昌城區(qū)乘4路公交車到達“三峽茶城或22公司站”,有從夷陵客運站發(fā)往三峽人家景區(qū)的專線公交車經(jīng)過,7點至17:00每小一班。宜昌至三峽人家的10-1路公交旅游專線車將于5月29日正式恢復運行,全程票價6元。該條專線起點站位于夷陵廣場,終點站位于三峽人家,首班時間為6:20,末班時間18:00,每班平均間隔時間45分鐘左右,全程票價6元(空調車10元),實行分段計費。 船舶: 每天早上8:30,在葛洲壩三號船閘碼頭(9路公交車終點站,3路公交在船閘下車)發(fā)船,有三峽人家和兩壩一峽的專線游船,下午返回時間18:00左右。乘船前往景區(qū)可以坐的寬敞舒適,還以欣賞長江三峽最原始的一段西陵峽的風光,實在是物超所值。
自駕游
1、自駕游客可在“夜明珠”出口下高速公路。
2、下高速后經(jīng)蝦子溝,三游洞,可直達三峽人家景區(qū)(下高速后第一個岔路口右拐,以后所有岔路口均左拐即可抵達)。
3、到“仙胡路口”后左轉下坡(注意路邊有巨幅的廣告牌提示)到達三峽人家游客接待中心,在售票大廳購票進入。 4、從市區(qū)到景區(qū),自駕耗時約一個小時左右。
門票信息
1、三峽人家景區(qū)門票180元/人/次(包含景區(qū)內(nèi)過江往返渡船費用),楊家溪漂流門票180元/人/次,景區(qū)普通話導游服務費100元/天,外語導游服務費200元/天。
2、景區(qū)有纜車直達山頂,單行索道票價30元/人;景區(qū)內(nèi)需乘坐渡船過江,往返渡船票30元/人。
3、70歲以上游客,憑證件免收門票費,但需購買往返胡金灘碼頭的渡船票30元/人,單行索道票30元/人。
4、60至70歲之間的游客,憑證件購半價門票75元/人/次,但需購買往返胡金灘碼頭的渡船票30元/人。
5、學生游客,憑學生證購買半價票75元/人/次,但需購買往返胡金灘碼頭的渡船票30元/人。
6、對殘疾人游客,免門票。
7、對現(xiàn)役軍人游客,憑軍官證免門票。
特色小吃
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有一種土豆叫山羊芋,在當?shù)睾芏噢r(nóng)家會用干鍋煸炒,放點辣椒面、蔥花,很有味道。還有油炸刁子魚及一種叫“合渣”的農(nóng)家菜。
山珍
在三峽人家風景區(qū),為保護環(huán)境,野味已經(jīng)杜絕,但是,峽江人的牲畜都是放養(yǎng)在野外,很多菜都是綠色無污染的食品。例如在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有很多山民養(yǎng)殖山羊,有一道菜叫羊肉格格,這道菜很有特點,就是必須得一蒸到位,而且只能吃第一頓,如果留到第二頓再吃,就失去了那種鮮美味道。另外,三峽人家風景區(qū)盛產(chǎn)柑橘,有許多用桔子做的菜,像陳皮牛肉、陳皮魚塊、柚香陳皮翅、柚香肉、桔汁魚片等。陳皮具有理氣、助消化的功能,做出來的菜不僅爽口,還有利健康。
河鮮
三峽人家風景區(qū)地處江邊,河鮮是其菜肴的主要特色。魚菜以其鮮香味長,肉嫩養(yǎng)生,營養(yǎng)價值極高。長江野生魚中所含的硒、鋅、鐵等微量元素,遠高于普通的魚;不僅如此,野生魚內(nèi)還富含素有“腦黃金”之稱的DHA,能增強人的記憶力與思維,提高身體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常用于做菜的魚類品種有江團、江鰻、中華鱘、鯰魚、黃辣丁、水密子等。江團,非常嫩,沒有鱗,用來清蒸或做湯,都是上等的美味佳肴;水密子的魚鱗是軟的,做菜時不用刮鱗,見熱自動脫落,魚肉香嫩,但魚刺很細、很多,這種魚一離開長江水就會死;還有中華鱘,這種魚絕對可以稱得上人類的老祖宗了,經(jīng)過億萬年的進化,肉非常有質地,但做菜的僅限于人工繁殖;桃花魚,是一種軟體動物,至今大概有一億多年的歷史,就像海里的海蟄一樣,這種魚一般做湯,很鮮,人們形象地把它比喻成桃花水母,因為在桃花盛開時,這種魚也會反射出相同的顏色。
苞谷糖
玉米俗稱苞谷。苞谷糖俗稱打棒兒糖。主要成份是苞谷、麥芽、芝麻、核桃、花生、紅棗、生姜。制作時,先將苞谷粉碎,再將苞谷粉煮熟,下麥芽,讓其溶解,再過濾。過濾出來的水熬成漿狀,放進芝麻、紅棗之類配料,遂成皮糖。將皮糖上拔板,用拔棒拉,拉白之后,便是打棒兒糖。苞谷糖是純天然綠色植物食品,麥芽又有開胃健脾助消化之功能,粗糧細作,入口綿甜,香味純正,老少咸宜,在三峽地區(qū)深受老百姓喜愛。
婚俗表演
龍進溪峽江婚俗表演:該表演展現(xiàn)了峽江人結婚的全過程,首先是開場鑼鼓,主持人出場,然后是新娘在意中人臉上抹黑,叫搶新郎,接著是新娘哭嫁、上轎、起轎、拜堂、入洞房等程序。整個表演諧趣幽默,定會讓您開懷大笑。
所獲榮譽
2010年,三峽人家風景區(qū)還被亞太旅游組織授予“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游目的地”稱號,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等授予湖北省首批“文明風景旅游區(qū)”、“湖北省十佳景區(qū)”、“湖北省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基地”、“湖北省對外開放先進單位”等稱號。
2011年,三峽人家風景區(qū)被國家旅游景觀質量評定委員會確認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景區(qū)新聞
2017年10月15日上午,一個45人的臺灣旅行團在湖北宜昌三峽人家景區(qū)遭遇滾石墜落事故,3名臺灣游客死亡,2名臺灣游客受傷。湖北省臺辦已啟動應急情況處置預案,宜昌市委主要領導要求徹查事故原因,嚴肅追責問責。涉事景區(qū)已關閉停業(yè)整頓。
2018年4月22日,宜昌暴雨致多地內(nèi)澇,包括三峽人家在內(nèi)的10余個涉山涉水景區(qū)(點)全部臨時關閉;謴蜖I業(yè)時間將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