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fēng)樓”位于后土祠正殿后(位于古河?xùn)|郡汾陰縣,即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因樓上藏漢武帝劉徹《秋風(fēng)辭》碑而得名。秋風(fēng)樓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因黃河淹沒,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間重修,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漢武帝劉徹曾5次巡幸河?xùn)|,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徹祭祀后土廟時,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歡宴群臣,慷慨高歌,寫下“秋風(fēng)辭”——秋風(fēng)樓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fēng)辭》碑而得名。
建筑歷史
秋風(fēng)樓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fēng)辭》碑而得名。
據(jù)《史記·孝武本紀(jì)》及《漢書·武帝紀(jì)》記載,漢武帝劉徹到河?xùn)|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這時劉徹四十四歲,即位已二十七年。他實行武力打擊匈奴,已勝利解除了數(shù)代以來的北部邊患。他采取的國家專賣(鹽鐵、均輸、平準(zhǔn))、統(tǒng)一貨幣、重農(nóng)貴粟三大政策,卓有成效,克服了長期用兵造成的生產(chǎn)破壞和財政危機。西漢王朝無論軍事、經(jīng)濟、政治、文化都達(dá)到全盛高峰。但他的雄才大略,還要打通西域,開發(fā)西南,平定南越和東越,振威名于世界。
這次出巡,途中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而將當(dāng)?shù)馗拿麨槁勏玻赜弥两。時值秋風(fēng)蕭颯,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當(dāng)時場面熱鬧,氣勢恢弘,聽說汾水旁邊有火光騰起,還下令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來祭祠大地。身為大漢天子的劉徹,一生享盡榮華,又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盡之余,遂作此篇。
據(jù)《蒲州府志》記載,后土祠始建于西漢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年間三次祭后土,宋代真宗皇帝來祭掃時。元代以前,后土祠均由官方維修。清順治十二年(1655)黃河水決,后土祠又被淹沒,僅留下秋風(fēng)樓和正殿兩處建筑?滴踉辏1662)秋,黃河再次決口,將秋風(fēng)樓和正殿全部吞沒,脽上舊跡盡被滌蕩。次年,清政府撥款移地重建,但于同治六年(1867)又被黃水所沒。新中國建立后,對秋風(fēng)樓等一些主要建筑進行了多次維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環(huán)境
秋風(fēng)樓一帶是秦晉樞紐,常有帝王祈谷,歷代名流學(xué)士在此吟詩作賦頗多,唐代王勃、楊炯、明代周有光都曾留有名篇,代表是漢武帝《秋風(fēng)辭》中的“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秋風(fēng)樓所處的萬榮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黃河?xùn)|岸,地處黃河與汾河交匯處,西瀕黃河與陜西省韓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與臨猗縣、鹽湖區(qū)相連,東峙稷王山與聞喜縣相接,北有峨嵋臺地與河津市相鄰。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10°25u203252u2033-110°59u203240u2033、北緯35°13u203245u2033-35°31u203240u2033之間。氣候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
建筑藝術(shù)
雕刻
秋風(fēng)樓兩側(cè)下方都有精雕吊柱,共28根,傳說代表漢武帝的云臺28將;上層是十字歇山頂,共有36個挑角,象征隋末瓦崗寨36兄弟;每個玻璃挑角上都裝有彩色琉璃武將形象,共108個,象征梁山一百單八將。樓內(nèi)上層,現(xiàn)有“秋風(fēng)辭”石碑兩塊。
碑石
《汾陽二圣配飧銘》碑高2.52米,寬7.14米,楷書篆額,系北宋大中詳符四年(1011)真宗趙恒御制御書并篆額。碑文冗長,共1365字,內(nèi)容是真宗記其繼先代帝王“祀郊封禪”之先例,略述應(yīng)汾陰吏士紳民之吁請,親率百官來到汾陰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壇進行一番整修,使廟貌一新的活動。文中盛贊“二圣”(即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炅)的功德,將二圣配飧于后土祠受祀,取其“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由于此碑是御制御書,故又稱“蕭墻碑”,要求臣民對碑要像對皇帝一樣尊敬。
辭賦
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建筑特點
秋風(fēng)樓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臺基,東西穿通,東門雕字“瞻魯”,西門雕字“望秦”,南面為登樓之正門,周圍磚砌花墻。樓分三層,面闊、進深各五間,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頂;兩層四面各凸出龜座一間,上筑瓦頂,山花向前;二、三層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各藏樹漢武帝《秋風(fēng)辭》碑一塊。三層的一塊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高0.58米,寬0.73米,行草陽刻,筆劃凝重,體態(tài)端莊。二層的一塊碑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高0.82米,長1.87米,篆體陰刻,嵌在樓內(nèi)北壁上,碑體完整,“閣迥凌霄漢,層樓聳百尋”“樹色浮秦晉,河聲蕩古今”。
旅游參考
開放時間
08:30~18:00
門票價格
門票:40元
樓票:10元
交通指南
太原方向
①火車:從太原方向乘火車至運城,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zhuǎn)大巴直達(dá)
②汽車:太原方向—大運高速—聞喜—聞合高速—榮河鎮(zhèn)
③飛機:從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乘飛機至運城關(guān)公機場,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zhuǎn)大巴直達(dá)
北京方向
①火車:從北京方向乘火車至運城,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zhuǎn)大巴直達(dá)
②汽車:北京方向—京石高速—石太高速—大運高速—聞喜—聞合高速—榮河鎮(zhèn)
③飛機: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乘飛機至運城關(guān)公機場,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zhuǎn)大巴直達(dá)
鄭州方向
①火車:乘火車至三門峽轉(zhuǎn)運城,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zhuǎn)大巴直達(dá)
②汽車:鄭州方向—連霍高速—運三高速—運城—河運高速—高村鄉(xiāng)—聞合高速—榮河鎮(zhèn)
③飛機: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乘飛機至運城關(guān)公機場,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zhuǎn)大巴直達(dá)
西安方向
①火車:從西安方向乘火車至運城,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zhuǎn)大巴直達(dá)
②汽車:西安方向—西潼高速—運風(fēng)高速—運城—河運高速—高村鄉(xiāng)—聞合高速—榮河鎮(zhèn);西安方向—西禹高速—韓城—河津—河運高速—高村鄉(xiāng)—聞合高速—榮河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