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山位于山西省南部垣曲縣、翼城縣、陽城縣、沁水縣交界處。面積2.48萬公頃,是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所在地。海拔2321.8米的歷山主峰舜王坪,為山西南部第一高峰。
歷山風景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山西省四大自然景觀旅游熱點地區(qū)之一。
景區(qū)歷史
歷山有華北“綠肺”之稱。相傳舜王當年耕治此山時,曾編制了黃河流域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物候歷《七十二候》,故后人稱此山為歷山!都螒c重修一統(tǒng)志》載:“歷山在翼城縣東南七十里,相傳舜耕于此,上有舜王坪。西北屬翼城縣,西南屬絳州垣曲縣,東屬澤州府陽城、沁水二縣,為四縣之交!
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09年10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歷山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條山脈的東段,地處垣曲、陽城、沁水、翼城四縣毗鄰地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1u203210u2033—112°5u203235u2033,北緯35°16u203230u2033—35°27u203220u2033。歷山總面積2.48萬公頃,其中核心區(qū)面積7541.5公頃,緩沖區(qū)面積為2722公頃,實驗區(qū)面積13936.5公頃,總蓄積937204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0.9%。
地質地貌
歷山是南緩北陡的單面山,以陡峻的高山和較平緩的低山丘陵為主,也有剝蝕堆積的地形,較高的山峰頂部多為平臺狀,如舜王坪、皇姑曼、云蒙山等。主峰舜王坪,海拔2321米,南臨黃河谷地,北倚汾渭地塹,山勢陡峭。
氣候條件
歷山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yōu)越,森林覆蓋率達80.9%,歷山年均氣溫8—12℃,年均相對濕度70%,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集中于7、8兩個月。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在歷山保護區(qū)的七十二混溝內,有一處面積800公頃的原始森林,是華北地區(qū)保存下來的唯一原始森林,有“墨脫歸來不言路、混溝歸來不言溝”的說法。歷山植物種類達1400多種,其中有8種屬國家二、三類保護植物。野生植物繁多,種類最多的是菌科、豆科。種子植物有700余種,此外還有菌類、苔蘚等。野生喬木、灌木達560余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蓮香樹、翅果油杉等。三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領春木等9種。菌種類植物資源有猴頭、靈芝、銀耳、冬蟲夏草等。主要藥材資源有:麝香、菖蒲、黃岑、黨參、人參、何首烏、當歸、蒼術、五味子、連殼、籽黃等220種。歷山另有中國最大的暴馬丁香樹,胸徑達1.6米的最大的連香樹,山西唯一的人參種植場等。
動物資源
歷山的主要保護對象為暖溫帶森林植被和獼猴、麝、大鯢等珍稀動物。歷山野生動物種類達330余種,占山西境內動物種類的80%以上。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3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黑鸛、金雕等9種;二級保護動物有白鷺、大天鵝、獼猴、娃娃魚等29種;省級保護動物有蒼鷺、刺猬等26種;和澳大利亞共同保護的候鳥有23種;和日本共同保護的候鳥有86種。
景點景觀
舜王坪
舜王坪為歷山第一高峰,海拔2358米,位于垣曲、沁水、翼城三縣交界處的歷山自然保護區(qū)內,是歷山風景區(qū)的主景區(qū)。因“舜耕歷山”于此而得名。坪頂擁有5000余畝亞高山草甸,其南邊懸崖峭壁下,為2.3萬畝的歷山原始森林。主要景點有舜耕歷山遺跡、舜王廟、舜王犁溝、南天門、斬龍臺、沽漯湯坡等30余處。有詩曰:“古帝躬耕處,千秋跡已迷。舉頭高山近,極目亂峰低;ㄩ_聞幽徑,泉水過遠溪。黃河遙入望,天際一紅霓!彼矗厝A,史稱虞舜,炎黃聯(lián)盟的首領,為中華民族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史記》記載:“舜生于蒲阪(今永濟市),漁于獲澤(今陽城縣),耕于歷山。”舜王坪經由垣曲、翼城、沁水方向均可上山,垣曲景區(qū)開發(fā)較為完善,道路狀況良好,附近有歷山度假村和眾多農家樂。
皇姑幔
皇姑幔位于垣曲縣歷山鎮(zhèn)國家級歷山自然保護區(qū)內。包含豐富的原始森林資源和眾多奇峰、秀瀑、幽谷、怪樹等自然景觀。主峰皇姑幔,海拔2134米,為歷山第二高峰,相傳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因時常云霧迷漫、形若幔帳而得名。沿舜王當年奔赴歷山舜王坪的曾經之道——鑰匙溝循路而上可登上幔頂,北望舜王坪,西俯七十二混溝(原始森林),南觀鋸齒崇山32個雄偉山峰,東望云蒙山。
獼猴源
獼猴源位于垣曲縣東北部與陽城縣的交界處,北與沁水西峽景區(qū)相通,東與陽城毗連,西與歷山舜王坪主景區(qū)相鄰,東距晉城市105公里,南距洛陽市230公里,西距運城市180公里,北距臨汾市200公里,總占地面積為10平方公里,是歷山風景區(qū)特建的歷山珍奇動植物觀賞園。園內有千余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條獼猴,以及百十種珍貴的歷山野生植物如連香樹、山柏樹,西峽河是娃娃魚的棲息地。
白云洞
景區(qū)包含白云洞、七星潭洞、小天潭等溶洞。洞內已開發(fā)游程千米。代表景觀有童子迎賓、神龜探海、玲瓏寶塔、江南小景、石蓮花、猴子送客等。白云洞內的穴球是國內發(fā)現(xiàn)最大的穴球。
下川
被列入《中國大辭典》的下川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經碳14測定距今二萬四千年至一萬六千年。是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后一階段以細石器為主要特征的石器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以歷山下川為核心,縱橫二三十公里的山岳地帶,面積4.8萬公頃,以下川富裕河東岸地層保存最完整。經科學家測定距今1.6——2.3萬年。下川文化遺址的細石器,代表了舊石器時代石器制作技術的最高水平,為細石器工藝傳統(tǒng)的起源和發(fā)展提供了主要的科學依據和資料。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下川人將復制一批古人類的生活,生產場所,古人類出土文物展覽,建歷山博物館、動植物繁殖場,供游人觀賞和游覽。
節(jié)日活動
廟會
垣曲舜王廟廟會就是虞舜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廟會分祭奠、祈福、娛樂、商貿、巡會等步驟,在巡回的路途中,所經村莊備有葷、素之別的齋飯。逢年過節(jié),前來求神祈福的人絡繹不絕,廟會香火不斷。
舜王祭祀
在垣曲縣以古負夏(今歷山鎮(zhèn)同善村)為中心,圍繞虞舜傳說形成了一個密集性虞舜文化圈,廣大民眾對虞舜崇拜莫至,以各種方式進行祭祀。據文獻資料查證,在漢、唐、隨、元朝時期,同善村就有重修虞舜廟記載,總占地30余畝,房屋約二十余間之多,院內有120余通碑林。那時候,每逢清明時節(jié),村里就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明時,在負夏城虞帝廟祭祀大典除了拜神祈福等祭祀活動外,還有各種商貿活動,同時還有舞龍、獅子舞、高蹺、旱船等文藝活動。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這一天,周邊數(shù)十個村子,以及陽城、翼城、絳縣等地及河南澠池、新安、濟源等地的信男信女們都會參加祭祀大典。清朝中葉,舜王祭祀大典達到鼎盛時期。據虞帝廟碑碣記載:在民國之前官府免除帝舜故里附近8個村的糧賦差役,以保證祭祀費用。每逢清明,附近8村的村民就會鳴鑼擊鼓,自發(fā)云集虞舜廟,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盛會,同時還聘請戲班助興。前來參加祭祀的香客來自沁水、翼城、絳縣、澠池、濟原、新安、洛陽等地。新中國成立后,舜王祭祀活動終止。
旅游參考
開放時間
4月20日-10月30日:08:30-17:00(垣曲部分)
門票價格
舜王坪:60元
獼猴源:30元
皇姑幔:48元
交通指南
1、西安——運城——垣曲——華峰-----歷山
2、鄭州——焦作——濟源——邵原——英言——歷山
3、太原——侯馬——垣曲——華峰——歷山
4、石家莊——邯鄲——長治——晉城——沁水——歷山
旅游提示
1、山西歷山風景區(qū)四季皆宜,最佳旅游季節(jié)為4到10月。冬季因山區(qū)氣候寒冷,可能遇到道路積雪,較為不便。
2、 歷山可從沁水、垣曲、翼城三縣前往。
優(yōu)惠政策
從山西省文旅廳和各市文旅局了解到,山西省多地出臺向全國醫(y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景區(qū)的通知,從疫情結束景區(qū)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底,全國醫(yī)務工作者憑借有效證件即可免門票游覽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