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五十個小時就要離開這座城市了。此刻外面下著雨,天地間只有雨的聲音。還沒有到梅雨季,可是這雨似乎也與北方不同。站在六樓的窗前遠眺,煙雨蒙蒙,自然而然地引起人的遐思。這思緒漫無邊際、飄飄渺渺穿越時空,在雨霧中不絕如縷。
這次出行,忙于旅行、交友,再有一些雜務(wù),致使心情寧靜不下來。所謂的詩情畫意應(yīng)該有閑情逸致的心境來咀嚼、品味。
好久沒談詩詞了。
昨天下午終于閑了下來,在娘子的弟弟家有時間上網(wǎng)。在雨聲中打開自己的QQ群,忽然想起南宋詞人蔣捷的一首《虞美人·聽雨》來,隨即發(fā)在群內(nèi)。晚上在回家的公交車上,車前方的燈光中雨絲是那么地綿密,城市夜生活的燈紅酒綠籠罩在煙雨之中,迷迷茫茫,不知何種情緒,秦觀的那句“無邊絲雨細如愁”突然出現(xiàn)在腦際。
這愁是何物?我也不清楚。但細究起來,這愁也有真愁與假愁之分。想來少游也好,方回也罷,他們的愁似乎是自己找來的,如同辛稼軒的“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罷。
那么蔣捷的愁呢?蔣捷是南宋遺民。他的愁是真愁。這愁與他形影不離、揮之不去。這愁不僅僅是自己的身世之愁、悲歡離合之愁,更是民族之愁,國家之愁!他的愁,即使過去了七百余年,今天我們在讀他的這首《虞美人·聽雨》時,仍能夠感同身受。
在這首詞中,他只截取了生活中的三個鏡頭展示給我們,少年、中年與老年聽雨的場面。三個階段,作者心境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少歲那知世事艱”?他自然是“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過的是紙醉金迷、歌舞場中的生活。沉迷于此,不知愁為何物。到了中年,他“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嘗到了生活中艱辛,已經(jīng)露出了些許蒼涼無奈。當(dāng)時的南宋王朝業(yè)已風(fēng)雨飄搖,江河日下。詩人“有心殺賊”而“無力回天”。到了老年,他“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只是感嘆老了,心有愁卻不說了,不說是因為愁太多、太重,無法言說,說也無益。真的是“而今嘗遍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他不說愁,話頭一轉(zhuǎn),說感受“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北瘹g離合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情的,我們只有無奈的承受,既然如此,愛咋咋地,就一任它去吧。
這首詞層層遞進,滿篇的愁,卻看不到一個“愁”字。到最后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從字面上看,作者只是提供了幾個鏡頭,給了我們一些具體的意象,這是我們詩詞愛好者應(yīng)該認真學(xué)習(xí)的。通過這些意象,達到作者抒情表意的目的,營造出詩詞中的意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藝術(shù)境界分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兩種。很顯然,蔣捷的這首詞是有我之境。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本唧w到這首詞中作者運用的非常明顯。
煉字,在詩詞作品中非常關(guān)鍵。這首詞中有幾處提醒給大家!吧倌曷犛旮铇巧,紅燭昏羅帳”中的“昏”字,它把那種場合作者的形態(tài)表達的很精確!皦涯曷犛昕椭壑小=熢频、斷雁叫西風(fēng)”中的“客”、“闊”、“低”和最重要的“斷”字!皵嘌恪保旱墓卵。它“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云低暗度,關(guān)月冷相隨。”在西風(fēng)中無助地哀鳴著。何等凄惻!還有最后一句的“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中的“一任”,“點滴”用得令人稱絕!耙蝗巍保磉_出作者的無奈!包c滴”,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我想,蔣捷是否借用了李清照的故實?
在雨聲中,我細細品讀了這首《虞美人·聽雨》。有所得,也算打發(fā)了這段時間,饒有滋味,故而形成文字,以資事后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