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漯河芝麻葉雜面條
姓名:芝麻葉雜面 昵稱:葉雜面
祖籍:河南
特色: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河南
出生日期:不詳(大概跟著大伙一塊有的)
成名日期:沒有成名日期,一直都那么火
現(xiàn)狀:分布在所有漯河的夜市攤,河南人的餐桌飯
自我評價:雖然我不具盛名,但我敢說每個河南人都領會過我的美味
9、信陽熱干面
姓名:信陽熱干面
祖籍:湖北 武漢
特色:荊楚文化的又一結晶
出生日期:20世紀30年代
成名時間:1945年
成名故事:1945年中山“蔡林記”出現(xiàn)后,熱干面名聲大噪,隨后后傳到信陽,當?shù)厝私Y合自己的口味創(chuàng)作出屬于信陽人自己的熱干面 。
現(xiàn)狀:在熱干面并不受歡迎的河南,荊楚文化使熱干面成為信陽人的最愛,獨具特色的信陽味熱干面,現(xiàn)在也頗受歡迎。
自我評價:這時候你肯定會說,你個外地貨。不要急,雖然我祖籍來自武漢,但我已經(jīng)是一個全新的我,我叫信陽熱干面。
8、三門峽大刀面
姓名:大刀面
祖籍:河南 商丘 蘭考縣
特色:鍘刀切制,四季不同
出生日期:宋朝
成名時間:清朝
成名故事:相傳乾隆、慈禧過壽時,大刀面作為長壽面進貢,聞名于世。2009年大刀面被開封市加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現(xiàn)狀:外地人最為熟知的大刀面就是是三門峽大刀面,在三門峽靈寶縣最為受歡迎,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味。
自我評價: 想象一下,手持長3尺,寬5寸,形如鍘刀,約有19斤重的大刀,歷經(jīng)多年的輾轉(zhuǎn)反側終于在靈寶落戶了。幾千年的刀法成就不同的面條,吃時加以澆頭和配菜,酸辣可口,四季皆宜。
7、焦作孟州炒面
姓名:孟州炒面
祖籍:河南 孟州
特色:生面炒制,軟硬皆是
出生日期:清朝同治年間
成名時間:清朝同治年間
成名故事:當?shù)厥「_大人到當時的懷慶府視察,頭天晚上夢到一美味佳肴,卻只記得它:白霧翻騰,擰成一團,焦中帶脆,脆中有軟,硬里懷柔,硬柔相間,香而不膩,條條相連。當?shù)毓賳T連忙安排下去,最后三位廚師聯(lián)合制作出了“孟州炒面”,府臺大人連連稱贊,并流傳于世。
現(xiàn)況:河南炒面名氣最高的一款,更是北方炒面的經(jīng)典代表,深受周邊民眾喜愛。
自我評價: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炒面。生面過油鍋,軟硬皆有味,河南炒面唯我獨尊。
6、周口商水疙瘩面
姓名:商水疙瘩面 昵稱:水晶餅
祖籍:西安
特色:既可干吃,也可湯食
出生日期:清朝光緒年間
成名時間:民國時期
成名故事:1931年,三原縣城名餐館"明德亭"開業(yè)后,疙瘩面便成為餐館的"看家名吃"。年銷量由70年代的0.5萬公斤,猛增至90年代的60多萬公斤。許多華僑歸來,把恭水晶餅視為珍品,帶出國外,作為上等禮物,饋贈親友。使這一名特風味食品,風靡九州,名揚四海。
現(xiàn)況:民國河南風味小吃金獎,大街小巷,校園,面館必有湯面。
自我評價: 細如龍須,縷縷相簇,宛如花蕾含苞待放,形似錦龍盤繞,得名,疙瘩面。濃白底湯,三絲澆頭,形既誘人,味更饞人。清香爽口,生津止渴、提神開胃的上乘佳品。選我選我快選我!
5、南陽板面
姓名:南陽新野板面
別稱:張飛板面
祖籍:河南 新野
特色:純爺們愛吃的面
出生日期:東漢末年
成名時間:三國時期
成名故事:暴脾氣的張飛,那天正惱火飯還沒做好,走進廚房,拿起面團變摔邊罵臨走把面扔進鍋中,歪打正著讓面很勁道,軍中廚師們不斷改進形成獨具特色的板面,至此流傳于世。
現(xiàn)狀:河南省風味小吃大賽金獎,在豫南古城新野板面館比比皆是,吃者如云,更是與河南燴面、蘭州拉面相媲美。
4、漿面條
姓名:漿面 昵稱:漿飯
祖籍:河南方城縣
特色:用來喝的面條
出生日期:東漢之前 暫無考證
成名時間:東漢前期
成名故事: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殺,走投無路、饑寒交迫時吃到漿面,以至于當了皇帝還總想著當年的漿面條,所以御宴中就有了漿面條這道菜,流傳至今。
現(xiàn)況:我們洛陽人的家常飯食,也是當?shù)氐囊环N風味小吃。在老城、集貿(mào)市場、大小街道的各個餐點,漿面條隨處可見。
自我評價:物美價廉,隨處可見。一提起我就覺得滿口濃香,香味四溢。洛陽城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深受廣大群眾和外國人的喜愛哦!
3、平頂山郟縣··面
姓名:郟縣··面
原名:河漏面 (曾用名:活絡面 )
祖籍:河南 郟縣
特色:保健防病的“面神醫(yī)”
出生日期:1400多年前的唐朝
成名時間:清康熙年間
成名故事:康熙皇帝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統(tǒng)計時,"河漏"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廷.,看到"河漏"覺得名字古怪倍感興趣,隨即命人去做。吃后對其獨特的風味贊不絕口。但因名字"河漏"與治理河道不協(xié)調(diào),就揮筆把"河漏"改為"··"。
現(xiàn)況:人們都把郟縣做··面的商戶稱之為“··人”如今,他們已經(jīng)遍布全球了。
自我評價:我是郟縣名片,具有千年歷史。主要原料有新鮮味美的羊肉及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等多種香料,具有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哦。
2、開封焙面
姓名:開封焙面
原名:糖醋熘魚帶焙面
祖籍:河南 開封
特色:一個菜肴,兩種吃法
出生日期:北宋時期
成名時間:清末
成名故事:1900年,清末光緒皇帝和慈禧為逃避八國聯(lián)軍停留開封時開封府平垣名廚貢出的“糖醋熘魚”,光緒稱之為“古都一佳肴”,并有了“ 熘魚出何處,中原古汴梁”的佳話。
現(xiàn)況: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十大名菜之首。
自我評價: 鮮美可口的糖醋熘魚帶上不零不亂細如發(fā)絲的拉面,,蓬松酥脆,其甜中透酸,酸中微咸。最妙的是,一道菜肴,兩種食趣,有”先食龍肉,后食龍須“的美譽。
1、鄭州燴面
姓名:鄭州燴面
原名:麒麟面
曾用名:山羊燴面
祖籍:河南
特色:歷史悠久,久負盛名
出生日期:漢魏年間
成名時間:唐貞觀前期
成名故事:因一位回民媽媽拿它救過唐太宗李世民而得以揚名,人稱“麒麟面”。 后又有武則天讓人改進后以“山羊燴面”流傳于世。
現(xiàn)況:現(xiàn)作為鄭州名片,有“沒吃過燴面,就等于沒到過鄭州”一說。
自我評價: 燴面之香,功夫在于湯,由小山羊肉和腿骨,加入黨參、當歸、黃芪、白芷、枸杞等中藥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膻氣又消減了羊肉的火氣,十分滋補。湯白味鮮,面滑筋韌,放上幾大塊羊肉,輔以海帶絲,豆腐絲,粉條,鵪鶉蛋等,上桌時再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蝶,其味更佳,就這樣熱乎乎的一大碗滋補燴面就擺在你面前了。用筷子一挑,那個香!得了,色、香、味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