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貴溪燈芯糕
飲譽中外的貴溪燈芯糕已有800多年歷史,是江西四大名特糕點之一,清代為貢品,被乾隆皇帝譽為“京省弛名,獨此一家”,連年被評為省優(yōu)產品
燈芯糕是閩、浙、贛、滬、徽百姓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出產貴溪,尤以龍興鋪“鐵拐李”燈芯糕品質最佳。貴溪燈芯糕選用當?shù)丶兲烊粌?yōu)質糯米為主要原料,用云臺山下十里泉水,經過洗米,自然晾干,青油煉沙爆炒,配以白沙糖漿和三十余種名貴中藥材,通過篩、磨、錘、壓等一系列手工制作而成。工藝十分細致,屬天然綠色食品,其色澤潔白晶瑩、其味香甜可口,柔軟滑爽,百食不厭,是民眾歷來節(jié)日喜慶食用或款待和饋贈親友來賓之佳品。貴溪燈芯糕手工精湛,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地方風味。燈芯糕在貴溪傳承已達300余年歷史,形成了傳統(tǒng)制作糕藝和獨特的民間習俗,尤其在婚姻典禮、壽誕慶祝、新春佳節(jié),因其表現(xiàn)亦寓“祝福、步步高高、吉祥如意”之意,形成了品糕、送糕的獨特習俗。
9、北山油茶
北山村主要進行油茶的初加工和細加工,現(xiàn)已有油茶種植和茶油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yè),擁有壓榨機、過濾機、脫色脫味脫水機等各生產工序的關鍵設備和先進的茶油生產線,主要生產山醇牌精煉茶油,保證了茶油質量。產品經省、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和省糧油質檢部門多次抽查,均達到國家標準。深受廣大用戶的好評,遠銷北京、上海、西安、廣州、溫州、寧波、合肥、廣東廣西等中大型城市。
8、天師板栗
鷹潭天師板栗是龍虎山最有名氣的特產之一。相傳是祖天師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時,因為不愛暈腥,便栽了許多板栗樹,以栗代飯。在他的影響下,歷代天師群起仿之,在滬溪河兩岸,栽滿板栗樹。天師板栗個大香甜,淀粉豐富,為理想的果品和滋補品。
鷹潭天師板栗是龍虎山最有名氣的特產之一。
相傳是祖天師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時,因為不愛暈腥,便栽了許多板栗樹,以栗代飯。在他的影響下,歷代天師群起仿之,在滬溪河兩岸,栽滿板栗樹。天師板栗個大香甜,淀粉豐富,為理想的果品和滋補品.天師板栗的特點是:粒大、色白、肉嫩、香甜。可生食,也可熟食。如果用板栗燒肉、燒雞,那撲鼻的醇香,令人饞涎欲滴。
7、上清豆腐
鷹潭上清豆腐歷史悠久,為上清古鎮(zhèn)的一大特色菜肴。這里的豆腐行銷四方,在龍虎山中可稱一絕。無論是豆腐還是豆腐干,都獨具風味。不光營養(yǎng)豐富,還具有多種醫(yī)療效用。
制作豆腐在上清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鎮(zhèn)上仍是作坊林立。這里的豆腐因水質好,加上傳統(tǒng)的手工工藝十分地道,過濾精細,含水適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點,無論是煎、炸、煮、燉、燜、涼攔,都清香鮮美,柔滑潤喉,如果佐以黃魚角、鮮豬肉、香菇、豆豉、香蔥或辣椒,都是各有特色,風味十足。而做成油豆腐、霉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也是十分愛歡迎的菜肴和小吃。
6、鐵拐李燈芯糕
貴溪市龍興鋪生產的"鐵拐李"牌燈芯糕: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以優(yōu)質晚米、白糖為主要原料,配以東南亞肉桂以及丁香、當歸、白芷、甘草等30多種名貴中藥精工制作而成,是江南四大名特糕點之一。清代列為貢品,曾被乾隆皇帝譽為"京省弛名,獨此一家"。
“鐵拐李”牌燈芯糕是的傳統(tǒng)小吃,屬江西省四大名特糕點之一,擾說是按八仙之一“鐵拐李”親授的秘方而制作的。產品以優(yōu)質糯米、白糖為主要原料,配以30多種名貴藥材。外觀潔白晶瑩,糕條柔軟,甜而不膩,香味沁人,形似燈芯,可以點燃。品名還寓有步步“登新高”之意。常食還有順氣、活血、健胃、生津、延年益壽之功效,明、清代曾為貢品。現(xiàn)在是當?shù)厝藗児?jié)日喜慶時饋贈親友的必備禮品。
相傳,八仙之一的鐵拐李為答謝龍興鋪老板的收留之恩,特意在其睡過的案板上留下配置秘方,燈芯糕由此而來。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時,偶然品嘗到了龍興鋪鐵拐李燈芯糕,龍顏大悅,贊曰:“京省馳名,獨此一家”。從此,龍興鋪便因成為皇宮貢品的制作場所而名揚天下。
燈芯糕其名意即:形似燈芯、點火可燃;亦寓“祝福、步步登高、吉祥如意”之情;民眾于喜慶節(jié)日之時皆樂以此糕款待、饋贈親友。龍興鋪鐵拐李燈芯糕是江西省四大名特糕點之一,因其秘方中含有數(shù)十種珍貴的中草藥材,故歷來常被民眾當做保健食品而長期食用。三百余年來,龍興鋪從未中斷過生產并始終堅持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和配方,“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其制作工藝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它也是江西省為數(shù)不多的中華老字號。
5、天師板栗燒土雞
龍虎山出產的天師板栗,個大香甜,淀粉豐富,是歷代天師特別喜愛的果品和滋補品,素有“人間仙果”之稱。而這缽天師板栗與當?shù)剞r家喂養(yǎng)的土雞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燒出來的“天師板栗燒土雞”,油光發(fā)亮,清香思溢,是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能吃這道菜,可謂“國 賓”的待遇啦。這道菜的形成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說是有一次天師在家宴請賓客,家廚用一般的烹調方式制作,當廚師配好料,將雞塊裝入砂缽放爐灶上燒制時,天師的兒子乘廚師不注意,調皮地將正吃的去了殼的板栗放入砂缽內。燒熟后,整缽端上了桌,拿掉缽蓋后,一股清香撲鼻,只見雞塊色澤淡黃,栗香酥爛,客人一品嘗贊不絕口,天師也欣然得意。席后,命家廚進一步改進,使之成為安宴中必備的菜。而且,這道菜可以滋陰補陽,健脾益腎,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4、捺菜
捺菜:是貴溪最具特色的菜干。酸、甜、咸、辣皆備,色、香、味俱全,不但是被地美味食品,還走進了南昌、杭州、上海等城市。
3、貴溪捺菜
貴溪捺菜又稱道菜和百歲菜,因其原料為芥菜,狀若雄獅,根發(fā)九枝,故又稱“九頭獅菜”。此菜融鮮、香、嫩、脆、酸、甜、咸、辣為一體,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食之開胃、生精、延年益壽。當年天師云游四海,隨身攜帶食之貴溪捺菜,發(fā)源于道教圣地龍虎山,被人們稱之為“龍虎山道菜”,是江西貴溪的風味小吃之一。許多東南亞及臺灣、香港的道教信徒,來龍虎山品嘗捺菜后,稱之曰:“京省馳名,獨此一家!睆拇耍F溪捺菜成為皇帝進貢的貢品,所以也叫“貢菜”。
龍虎山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縣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chuàng)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xiàn),山因得名”。據(jù)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后張?zhí)鞄熀笠崾谰育埢⑸,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
貴溪捺菜融鮮、香、脆、嫩、咸、辣為一體,含有多種消化酶、氨基酸、維生素和向量元素,具有健脾開胃,幫助消化,發(fā)汗祛寒、預防暈車嘔吐,治療和預防感冒等作用,是請客送禮,招待貴賓之佳品,也是酒飯之余,出差旅游攜帶方便的佳味美食,又是烹調(魚、鴨、粉、面等)的理想輔料。地道的農家捺菜,咸辣相間,酸里透甜,鮮香脆嫩,吃起來感覺是“一菜多味,多菜一味”。
捺菜在貴溪也不是什么名貴菜肴,在日常小吃中它卻獨領1,配料講究,做工精細,味型多樣,入口變化精妙,完全體現(xiàn)出和諧與獨特的風格。
2、余江夏天無
“夏天無”是一種原產自江西省余江縣的中草藥材,由于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季節(jié).就枯萎而難覓其蹤,故得名“夏天無”。經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夏天無的塊莖中含有能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化學成分,對風濕性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中風偏癱等多種疾病療效顯著,余江縣有記載的用藥歷史可追溯至東漢年間。余江縣是全國最大的夏天無種植區(qū),2008年人工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年產藥材450多噸。
余江夏天無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江西省余江縣鄧埠鎮(zhèn)、楊溪鄉(xiāng)、馬荃鎮(zhèn)、春濤鄉(xiāng)、平定鄉(xiāng)、潢溪鎮(zhèn)、錦江鎮(zhèn)、黃莊鄉(xiāng)、畫橋鎮(zhèn)、高公寨林場、洪湖鄉(xiāng)、余江縣水稻原種場、劉家站墾殖場等13個鄉(xiāng)鎮(zhèn)場所轄行政區(qū)域。
1、瀘溪活魚
瀘溪活魚:“水至清則無魚”。而清水中有魚,這魚一定是特別鮮嫩。瀘溪河里的魚就是如此。瀘溪河發(fā)源于崇峻嶺之中,一路穿山過峽,卵石河床,毫無污染,清澈見底,所以河中盛產的鮚魚、鮭魚、黃角魚肉嫩味甘,沒有泥腥味,特別好吃,成為當?shù)氐拿恕,F(xiàn)在上的是紅燒鮚魚,先將鮚魚稍許油炸,然后配以適量的新鮮辣椒、姜片、大蒜等調料,一起紅燒。大家嘗嘗,看是不是味道特別?
瀘溪河發(fā)源于福建省光澤原始森林區(qū),河流全長286公里,在龍虎山景區(qū)流長43公里,著名的千年古鎮(zhèn)上清鎮(zhèn),就是沿著清澈的瀘溪河不斷發(fā)展延續(xù)的。不斷流淌的瀘溪河水養(yǎng)育了鎮(zhèn)上的1.8萬多人,瀘溪河也因此被上清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