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長白山仙人洞
仙人洞距撫松縣城東南4公里的馬鹿溝內。仙人洞為6億年前由海象沉積, 酸水沖刷后形成的卷灰?guī)r溶洞,洞內錯落高低,奇特險峻,洞中連洞,上下相連。洞中大廳可容納百余人。洞中巖石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如怪蟒翻身,如猛虎下山,似彩云流彩,似翡翠琥珀。洞中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刀和陶器,仙人洞外建有關帝廟和雷音寺,占地面積達5000平方米。仙人洞游集考古、驚險、獵奇于一體而著稱。
仙人洞是集長白山、仙人洞、仙人橋、仙人河、仙人路、仙人峰“一山五仙”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qū)。仙人洞曲折幽深,神秘莫測。洞口處,古人所題“天然仙境”,刻有《金剛經》上的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洞外建有一群古建筑廟宇,有“長白山如來寺”,“關帝廟”,“娘娘廟”,“鐘鼓樓”等等。這里是天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風景名勝。
仙人洞原名叫“文華洞”,大約形成于六億年前,屬于窩卷灰?guī)r,是由海象沉積、酸水沖刷后形成的卷灰?guī)r溶洞,洞內錯落高低,奇特險峻,洞中連洞,上下相連。洞中大廳可容納百余人。洞中巖石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如怪蟒翻身,如猛虎下山,似彩云流彩,似翡翠琥珀。洞中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刀和陶器,仙人洞外建有關帝廟和雷音寺,占地面積達5000平方米。仙人洞游集考古、驚險、獵奇于一體而著稱。
國家旅游局近日授牌撫松縣長白山仙人洞為AA級景區(qū),5月31日,撫松縣政府為長白山仙人洞舉辦了掛牌儀式。
9、龍山湖景區(qū)
龍山湖景區(qū)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距白山市區(qū)57公里,地處中朝兩國界江――鴨綠江中游,是鴨綠江云峰水電站攬江大壩形成的蜿蜒曲折的大型人工河谷水庫。
龍山湖景區(qū)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東經126°22′至126°41′,北緯41°31′至41°38′。該景區(qū)區(qū)域面積大,總面積達420平方公里,景觀獨特,異國風情盡收眼底,景區(qū)內有1島(江心島)、3洞(仙人洞、望天洞、布鴿洞)、16峰(仙女峰、天橋砬子、龍頭等)、108景(二馬駒、龍頭戲水、薛里搬石、小長川大廟、小長川馬面石觀光點、龍吸水等),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
8、長白山迷宮風景區(qū)
長白山迷宮風景區(qū)位于八道江區(qū)西南部的六道江鎮(zhèn)橫道村。從市區(qū)沿沈長線公路向西可達。距白山市區(qū)24公里。是東北地區(qū)難得一見得喀斯特巖溶地貌,國家3A級風景區(qū)。
長白山迷宮洞內氣候冬暖夏涼,各種溶孔、溶壁、溶溝、溶槽與鐘乳石、石筍、石柱、石瀑、石流組成了洞內獨有的景觀。溶洞內洞中有洞,洞洞相連,上下貫通,縱橫交錯,曲折環(huán)繞,長不見頭,如不是有專人引導,外人很難從原路返回。溶洞還發(fā)育地下暗河,游人可以聽見神奇的流水聲,卻無法看見流淌的河水。
7、青山湖風景區(qū)
青山湖風景區(qū),國家3A級風景區(qū)。
青山湖風景區(qū)地處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的北山區(qū)域,距白山市區(qū)2公里,是青溝子水庫形成的人工湖泊,湖面長1公里,寬200米,平均水深20米,水域面積20多萬平方米,總庫容量250多萬立方米,景區(qū)總面積10平方公里。
以山、水、林為主體的青山湖風景區(qū),自然景觀秀美,環(huán)境優(yōu)雅,風景宜人,山清水凈,是長白山天池西坡旅游的客流集散地。
6、朝鮮族民俗村
朝鮮族民俗村地處祖國邊陲的長白縣城東部,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古樸,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江道惠山市隔江相望。傳統(tǒng)的民風民俗與山水景色融為一體,給這座小村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使這里有了與眾不同的特點。
來到民俗村,仿佛走進了水墨山水之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前的牌樓,只見牌樓飛翅檐角,雕刻精美,氣度非凡,頗有邊陲民族特點的韻味。進入樓門,盡顯古代朝鮮族建筑的典雅別致,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整個廣場完全采用木石結構砌建,設計巧妙,堅固美觀,隨處可見的精雕細琢比比皆是:看這迎門而建的“喜鵲橋”,就是采用松木搭建而成,寓意喜氣與祥瑞;看這“文化墻”,完全采用鴨綠江中的鵝卵石和長白馬鹿巖砌雕而成,盡展了朝鮮族偉大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看這游廊完全仿照古老建筑,雕梁畫棟,美觀別致;看這木制結構的大小水車分列歷史長河南北,又唱響了新生活,蘊涵著朝、漢文化的淵源。廣場的中部和西部依次座落著“巨矢城”、“稻香居”、“銅牛”、“斗笠亭”、“士帽亭”、“和睦石”等景點,這些富有朝鮮族特點的景觀從不同的角度釋放著朝鮮族的文化內涵。最讓人感興趣的還是這“
稻香居”,其建筑風格完全仿照古時的朝鮮族民居特點,木式的結構,屋頂以稻草覆蓋,整潔干凈的莊稼院內放置著朝鮮族生活和勞作的工具,讓人感受到了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的積淀。
獨具特色的民俗村,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在這更是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里的人民民風純樸,熱情好客,來到這里不品嘗一下朝鮮族的飲食,那是白來一回。朝鮮族飲食花樣繁多,有冷面、打糕、狗肉、泡菜、蒸糕、松餅、油密果、餡糕、“醬木利湯”(醬湯)等,主要特點以涼、辣為主,那真是百吃不厭,吃了這一回還想下一回啊!當你品嘗完美味佳肴,還可以漫步在山水間,
欣賞到山清水碧的秀麗風光,特別是每年的春夏之交,那連阡接陌的杏花、梨花,如皚皚白雪,似縷縷輕煙,繽紛滿枝,幽香四溢,漫步于這花叢樹下,使人飄飄若仙,如到仙境。這綺麗迷人的景致,為這又平添了一番意韻。
民俗村也是久負盛名的歌舞之村,每逢節(jié)假日和婚禮、祝壽,朝鮮族群眾都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伴隨著歡快的朝鮮族民謠,翩翩起舞,盡展朝鮮族傳統(tǒng)文化的風采,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優(yōu)美動人的朝鮮族民間象帽舞、農樂舞、長鼓舞、扇子舞、頂水舞等,隨著旋律音韻,或委婉、或輕柔、或剛烈、或幽雅……淳樸熱情,亙古流傳,無不使人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一塊博大而充滿熱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走在水泥鋪就的路面上,只見路邊的民居也古樸典雅,規(guī)模宏大,房舍鱗次櫛比,院落層進疊出,翅角層層凌空,飛檐斗拱,瀟灑大方,立如飛鶴,紅藍琉璃瓦點綴其中,富麗堂皇,令人賞心悅目,從整體到布局無不體現(xiàn)匠人巧妙和精湛的技藝,盡顯現(xiàn)代人追慕古人的風雅。
奇異的風俗、獨特的民居、綺麗的風光構成了民俗村撩人的色彩,也牽引著不少游人夢縈神往。
5、白山湖
白山湖位于松花江上游約90公里處,白山電站庫區(qū),朝長公路6.2公里處,距靖宇縣城28.2公里,是從西坡登長白山的第一站。景區(qū)總面積180平方公里,水域游覽面積120平方公里,陸地游覽面積60平方公里,素有“北方漓江”之稱,是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qū),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的主景區(qū)。下游有東北第一大電站――白山電站,總裝機容量150萬千瓦,單機容量30萬千瓦,大壩高140多米,隱蔽廠洞和工作室全國首屈一指。
雄偉的白山電站大壩攔江跨山,湖面寬闊,湖水碧波蕩漾,蜿蜒曲折如蛇行山中;兩岸層巒疊嶂,“仁義石壁”
巧奪天工,“偉人峰”、“師徒行”等怪石嶙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金龜石昂首湖邊,盡情俯瞰人與自然美景!耙痪天”、“山神面孔”等如鬼斧神工倒映湖中,勝似漓江美景。春日鳥語花香,夏至游龍穿梭,秋來遍山紅葉,嚴冬玉樹瓊花。景區(qū)內山、水、石交相輝映,構成了動感十足的自然山水畫卷,游人泛舟湖上,心曠神怡,仿佛世外桃源,給人以無限遐想。
在這數(shù)百公里的風景區(qū)內,山峰陡峭險峻,是白山湖最大最美的景觀,層巒疊嶂,奇峰異石高聳,直立的山峰高達200米。岸上怪石嶙峋,有的似天仙臨月,有的又象猙獰的怪獸在對江咆哮,各類自然景觀達上百處,列于兩岸如同天然走廊。
乘上游船,一覽眾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仁義峰”,延“仁義峰”順流而下,飽覽怪石景觀,“冰湖溝”、“時運泉”、“駱駝峰”、“石門崖”、“師徒行”、“天梯”、“神女峰”、“石林區(qū)”、“鐵甲將軍”、“山神面孔”、“迎客峰”、“一線天”、“鱷魚攀峰”、“毛猴觀水”、“金龜探水”、“補天石”、“蝙蝠洞”、“黑熊倉”
等景觀,游客在目不暇接中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夜間篝火,充滿著歡樂,星光閃爍,每一張笑臉在篝火的映照下,顯得那樣的艷麗。借著閃亮的火花,開懷暢飲,度過一個開心的夜晚。
仁義峽谷健身游。順海青溝沿溪水而上,沿途景色秀美,峽谷中小溪潺潺流水,林蔭小路,樹林茂盛,空氣清新,山清水秀,花香鳥語風景如畫;人在谷中走,宛若畫中游。景觀有“陽關三疊瀑布”、“擎天柱”、“塔林”、“吊水湖”、“屏障”、“仁義雄獅”、“龍王探子”、“如來佛”、“駱駝峰”、“夫妻戀”、“金雞報曉”。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是攝影的最好去處;古老的神話傳說,令您浮想聯(lián)翩。
景區(qū)將給你一種留戀忘返的感覺,使您真正體會到“仁義奇峰松江游”的魅力,更可體會“長白山下小漓江,松花江上白山湖”的含義。
4、干飯盆景區(qū)
長白山干飯盆位于白山市江源區(qū)境內,地處長白山南麓,距長白山160公里。景區(qū)內有棒槌峰、九曲峽、寒奧地質園、楓葉嶺、石門溝、長白山怪石陣六大景點。巧奪天工,各具特色。有人說:來長白山不游干飯盆,實乃一大憾事。
長白山干飯盆素以神秘、險奇、怪異聞名于世。國內以及港澳臺等40余家新聞媒體相繼報道過。被譽為長白山的“百慕大”。
長白山干飯盆林木茂盛,原始生態(tài)保持完好,方圓百里沒有工業(yè)污染,交通便捷,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是休閑、度假、探險、科考,感受大自然,貼近大自然,放飛心情的理想去處。
在長白山區(qū),叫干飯盆的地方有四處。其中三處在撫松縣境內,而最著名的一處,就是位于東經126度50分與北緯42度相交處的江源縣大陽岔境內原始森林中。它是山中谷地,是環(huán)形的山圍起來的盆形山谷,谷中有谷,盆里套盆,峰回溝轉。另外像大西洋中的百慕大魔鬼三角一樣充滿了恐怖和神秘,人走進去,容易“麻達山”,一旦迷路,很有消失的危險,長白山人稱作被干飯盆“燜干飯”了。
江源縣大陽岔這處干飯盆,南北長15km,東西最寬7.5km。在方圓近百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森林茂密,環(huán)形山嶺連綿起伏,峰峰相連,谷谷相似,用當?shù)乩习傩盏脑捳f,那叫“盆挨盆,盆盆相似;盆套盆,大小不一”。老百姓還說這里是“大盆套小盆,九九八十一盆”,形象地道出了這里舉世罕見的地質奇觀。這里還有一絕,是個千古未解之迷,那就是走進盆里,羅盤、指南針全部失靈,最容易讓進來的人迷路。
該處干飯盆景觀,分布非常集中和密集,但每處半徑差異極大。小的直徑在3~5m,而面積大的可達到半徑近10m,深達4m米以。一般間距在50m至100m,但密集處竟然直接相連,甚至一個盆的盆壁上鑲嵌著另一個盆。
“干飯盆”為何物·《辭!贰ⅰ掇o源》也查不到這個名詞。它是長白山原始森林中,山峰相似、溝谷類同峰回溝轉,極為相像的地形地貌構成的特殊地帶。一般人進入里面,很難走出來,過去采參人、狩獵者葬身“干飯盆”的不計其數(shù),現(xiàn)在迷途“干飯盆”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
關于“干飯盆”的來歷,當?shù)孛耖g流傳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長白山下靠山屯有個小伙子叫金良,他每天帶著干糧進山挖參,有一回挖參遇見一個老頭餓昏了,金良就把自己的干糧送給老頭吃了。老頭吃完連個“謝”字也沒說,爬起來就走。第二天,金良又遇見老頭,還向他要吃的,金良二話沒說,把帶的飯給老頭吃了。連著幾天,天天如此,金良寧肯自己餓肚子,也要滿足老頭的要求。這一天,老頭送給金良一個盆,說:"這是只‘干飯盆’,只要添上一瓢水,就能做出干飯來!睆拇撕,金良不愁吃的了,但這事讓他嫂子知道了,非逼金良的大哥要干飯盆不。有一天,金良哥嫂悄悄溜進山,見金良正用干飯盆做飯,他嫂子沖上前,搶過干飯盆就往金良頭上扣,只聽一聲巨響,干飯盆四裂八崩飛向周圍,變成奇峰聳立的盆形山谷,半生不熟的米飯變成千百個大小一樣的巴山嘴子。金良嫂子被崩死了,金良哥慌忙往山下跑,跑了一天,萬萬沒想到,又跑到原來的地方,就這樣,左一圈、右一圈,連著三天,不知轉了多少圈,仍然在原地打轉轉,連累加餓,死掉了。金良被老頭兒――山神老把頭領出山,平安回了家。此后,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干飯盆……
傳說畢竟是傳說,不足為憑。但在“干飯盆”里迷路,卻是人人盡知的事實。令人不解的是,迷路的方式大致相同,即不論怎樣往前走,不論走出多遠,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地方,迷途者走過的路線,是圓形或橢圓形,所以,總也走不出去。
曾有迷失“干飯盆”者被救出來,事后回憶說,在里面判斷的方向,往往是完全相反的,為什么會這樣,說法不一。
“干飯盆”內山高林茂,地形相似,大概是人們易進難出的重要原因。“干飯盆”內的景色,最具原始森林風貌,觀賞價值極高,旅游者在當?shù)叵驅У膸ьI下,參觀“干飯盆”是不會有危險的。
被稱做“干飯盆”的地方并非一處,僅撫松縣境內就有3處之多,均有極高的旅游價值。
3、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將軍湖)景區(qū)中心是將軍湖湖區(qū),面積2.2萬平方米,湖水清澈,宛如畫境,盛夏時節(jié),湖區(qū)被綠樹環(huán)抱,湖心蒼翠晶瑩,湖中有漢白玉雕成的白鶴一對,游人可劃船觀景。
2、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天池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長白山位于中、朝兩國的邊界,氣勢恢宏,資源豐富,景色非常美麗。在遠古時期,長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據(jù)史籍記載,自16世紀以來它又爆發(fā)了3次,當火山爆發(fā)噴射出大量熔巖之后,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現(xiàn)在的天池。而火山噴發(fā)出來的熔巖物質則堆積在火山口周圍,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鮮境內,9座在我國境內。這9座山峰各具特點,形成奇異的景觀。
天池雖然在群峰環(huán)抱之中,海拔只有2194米,但卻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它大體上呈橢圓形,南北長4.85公里,東西寬3.35公里,面積9.82平方公里,周長13.1公里。水很深,平均深度為204米,最深處373米,是我國最深的湖泊,總蓄水量約達20億立方米。
天池的水從一個小缺口上溢出來,流出約1000多米,從懸崖上往下瀉,就成著名的長白山大瀑布。大瀑布高達60余米,很壯觀,距瀑布200米遠可以聽到它的轟鳴聲。大瀑布流下的水匯入松花江,是松花江的一個源頭。在長白瀑布不遠處不遠還有長白溫泉,這是一個分布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溫泉群,共有13眼向外噴涌。
史料記載天池水“冬無冰,夏無萍”,夏無萍是真,冬無冰卻不盡然,冬季冰層一般厚1.2米,且結冰期長達六、七個月。不過,天池內還有溫泉多處,形成幾條溫泉帶,長150米,寬30-40米,水溫常保持在42攝氏度,隆冬時節(jié)熱氣騰騰,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將天池叫溫涼泊。
天池除了水之外,就是巨大的巖石。天池水中原本無任何生物,但近幾年,天池0現(xiàn)一種冷水魚――虹鱒魚,此魚生長緩慢,肉質鮮美,來長白山旅游能品嘗到這種魚,也是一大口福。據(jù)說天池中的虹鱒魚是北朝鮮在天池放養(yǎng)的。不時聽到有人說看到有怪獸在池中游水。有關部門在天池邊建立了“天池怪獸觀測站”,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并拍攝到珍貴的資料,證實確有不明生物在水中游弋,但具體是何種生物,目前尚不明朗。
他們對天池的水進行過多次化驗,證明天池水中無任何生物,既然水中沒有生物,若有怪獸,它吃什么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使得天池更加神秘美麗,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觀賞。
1、長白山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建于1960年,它以長白山天池為中心,總面積196465公頃,是我國建立最早、地位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一。長白山是一座巨型復式火山,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形成了神奇壯觀的火山地貌,典型完整的動植物資源,富有北國情趣的冰雪風光。
長白山是歐亞大陸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綜合體,是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據(jù)統(tǒng)計,這里生存著1800多種高等植物,棲息著50多種獸類,280多種鳥類,50種魚類以及1000多種昆蟲。長白山的密林深處盛產人參、北五味子等藥材,野生動物有瀕臨絕滅的東北虎及馬鹿、紫貂、水獺、黑熊等。鳥類中鴛鴦、黑鸛、綠頭鴨等候鳥占70%。長白山也是松花江、圖門江、鴨綠江三江的發(fā)源地。經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1980年長白山保護區(qū)加入國際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被列為世界自然保留地,在世界自然保護區(qū)中的地們日益突出,對外聯(lián)系和交流日益擴大,成為了具有世界意義的自然保護區(qū),越來越被世界人民和有關組織所關注。1976年以來,先后有韓、日英、美、德等2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專家和有關國際組織的-前來考察。此外,每年還有許多外國旅游客來此旅游觀光。這些專家和游客,不僅了解了長白山,也了解了中國。它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完善保護區(qū)的建設,必將在世界上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效益顯著,社會效益巨大,經濟效益可觀。據(jù)有專家研究得出,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的總價值為72.91億元。其中,直接實物產品總價值0.84億元,直接服務經濟價值4.77億元,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間接經濟價值17.65億元,非使用類價值49.65億元。因此,把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保護區(qū),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