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亞歷山大·普希金

    亞歷山大·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歷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羅斯著名的文學家、最偉大的詩人及現(xiàn)代俄國文學的始創(chuàng)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xiàn)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他諸體皆擅,創(chuàng)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典范。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亞歷山大·普希金 - 生平介紹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他在濃厚的文學氛圍中長大。童年時代,他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接受了貴族教育,8歲時已可以用法語寫詩。家中藏書豐富,結交文學名流,他的農(nóng)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給他講述俄羅斯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使得他從小就領略了豐富的俄羅斯語言,對民間創(chuàng)作發(fā)生濃厚興趣。從1805年到1810年他每年夏天都在他祖母處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村莊里度過。他童年的這些生活經(jīng)驗后來都體現(xiàn)在他早年的詩中。

    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蚀鍖W校學習,這是一個1811年10月19日成立的優(yōu)秀學院。今天,這個學院被稱為普希金學院。在這段時間里普希金經(jīng)歷了1812年對抗拿破侖的戰(zhàn)爭。1815年普希金的第一首愛國詩被發(fā)表。雖然他當時還是一個學生,但年僅12歲就開始了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他被圣彼得堡的一個文學協(xié)會阿爾扎馬斯接納為會員。這個協(xié)會反對當時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語言文字,提倡俄羅斯語言。在中學考試中他朗誦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皇村回憶”,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詩歌寫作才能,特別是他詩作韻文的優(yōu)美和精巧得到了廣泛的贊賞。在早期的詩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詩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學習17--18世紀法國詩人安德列謝尼埃的風格。在皇村中學學習期間,他還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結交了一些后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禁衛(wèi)軍軍官,反對沙皇專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早年的詩充滿了生機。1816年他的詩的風格突然轉變了,哀歌成為他最主要的作品。1817年普希金畢業(yè),他在彼得堡的外交協(xié)會任秘書。他經(jīng)常去劇院,參加阿爾扎馬斯的會議。在此期間,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黨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參與了與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有聯(lián)系的文學團體“綠燈社”。這個團體與當時貴族中反對沙皇專制的團體有一定的聯(lián)系。雖然普希金沒有參加他們的政治運動,但他與這個運動中的許多人是好朋友,他寫的諷刺短詩受到了這個運動的影響。在這段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對農(nóng)奴制、謳歌自由的詩歌,如《自由頌》(1817年);《致恰達耶夫》,(1818)年;《鄉(xiāng)村》,(1819年)。他也一直在寫一部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羅斯民間傳說,描寫騎士魯斯蘭克服艱難險阻戰(zhàn)勝敵人,終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民間語言,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義詩歌,向貴族傳統(tǒng)文學提出挑戰(zhàn)。1820年5月他完成了這部長詩。但當時的批評界對它的評價非常壞。

    1820年 初普希金的一些諷刺詩給他帶來了麻煩,在這些詩里他嘲諷了一些當權的人,比如當時的戰(zhàn)爭部長和教育部長。在一些有權勢的朋友的幫助下他沒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但他依然不得不離開圣彼得堡,被外派到俄國南部任職,這其實是一次變相的流放。在此期間,他與十二月黨人的交往更加頻繁,參加了一些十二月黨的秘密會議。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確,更強烈了。普希金寫下《短劍》(1821)、《囚徒》(1822)《致大!罚1824)等名篇,還寫了一組“南方詩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虜》(1822)、《強盜兄弟》(1822)、《巴赫切薩拉依的淚泉》(1824)、《茨岡》(1824)四篇浪漫主義敘事長詩。這些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強烈憧憬。從這一時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當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這里他度過了兩年幽禁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近百首詩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鉆研俄羅斯歷史,思想更加成熟,創(chuàng)作上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也愈發(fā)明顯。1825年他完成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的創(chuàng)作,標志著他離開當時陳腐的俄羅斯詩歌的開始。

    亞歷山大·普希金

    1826年 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為了籠絡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處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監(jiān)視之下。普希金沒有改變對十二月黨人的態(tài)度,他曾對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亞的十二月黨人,但幻想很快破滅,于是創(chuàng)作政治抒情詩《致西伯利亞的囚徒》,表達自己對十二月黨理想的忠貞不渝。

    1830年 秋,普希金在他父親的領地度過了三個月,這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豐收時期,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波爾金諾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開始動筆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羅斯文學中第一個“多余人”的形象,這成為他最重要的作品。還寫了《別爾金小說集》和四部詩體小說《吝嗇的騎士》、《莫扎特與沙萊里》、《瘟疫流行的宴會》、《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詩!秳e爾金小說集》中的《驛站長》一篇是俄羅斯短篇小說的典范,開啟了塑造“小人物”的傳統(tǒng),他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爐火純青。

    1831年 普希金遷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職。他繼續(xù)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主要有敘事長詩《青銅騎士》(1833)、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1833)、短篇小說《黑桃皇后》(1834)等。他還寫了兩部有關農(nóng)民問題的小說《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兒》(1836)。1831年普希金結婚,結婚當晚普希金手中的蠟燭忽然熄滅,讓普希金一驚,彷佛預告了他不幸的將來。婚后與夫人遷居圣彼得堡,夫人伊達莉婭?岡察洛娃是當時圣彼得堡最漂亮的女人,被譽為“圣彼得堡的天鵝”。伊達莉婭的家庭很富有,并使他能夠進入沙皇的宮廷,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沙皇允許普希金在檔案局研究文獻,方便寫作《彼得大帝史》。但普希金仍然非常不快,他經(jīng)常與人角斗,而且往往出于舉足輕重的原因。他這段時間里的作品都體現(xiàn)出沉重的精神壓力。

    1836年 普希金創(chuàng)辦了文學雜志《現(xiàn)代人》。該刊物后來由別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學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編輯,一直辦到19世紀60年代,不僅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而且成為俄羅斯進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和活動令沙皇政府頗感頭痛,他們用陰謀手段挑撥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的妻子納塔利婭?尼古拉耶芙娜?岡察洛娃,結果導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決斗。決斗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僅37歲。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jīng)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藝術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對自由、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必能戰(zhàn)勝黑暗、理智必能戰(zhàn)勝偏見的堅定信仰,他的“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偉大抱負深深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發(fā)了多少俄羅斯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以普希金詩篇作腳本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鮑里斯?戈都諾夫》、《黑桃皇后》、《魯斯蘭與柳德米拉》、《茨岡》等等,無一不是偉大的音樂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詩被譜上曲,成了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還有的作品還被改編成芭蕾舞,成為舞臺上不朽的經(jīng)典。

    為了紀念普希金,人們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為普希金(1796年葉卡捷琳娜大帝就在這里去世),F(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著名的波爾金諾村也在這附近。

    亞歷山大·普希金 - 重大貢獻

    普希金的重大貢獻,在于創(chuàng)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guī)范。屠格涅夫說:毫無疑問,他創(chuàng)立了我們的詩的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普希金的同時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象一部辭書一樣,包含著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谒砩,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別林斯基在著名的《亞歷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里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焙諣栣瘎t說,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tǒng)治的“殘酷的時代”,“只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里鳴響著: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岡察洛夫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象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普列漢諾夫、盧納察爾斯基、高爾基等人對普希金也有所論述。高爾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的遼闊的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個將浪漫主義同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的奠基人;這種結合……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特有的色調(diào)和特有的面貌。”

    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國著名的藝術家編成歌劇、舞劇,改編成話劇、兒童劇和攝成電影。他的詩歌被譜成歌曲,流傳至今。在蘇聯(lián),普希金的研究形成為“普希金學”。蘇聯(lián)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又名“普希金之家”)是收藏普希金的私人藏書、手稿和研究普希金的中心。多年來,如魏列薩耶夫(編有《普希金在生活中》兩卷)、莫扎列夫斯基(著有《普希金》)、齊亞甫洛夫斯基(編有《普希金生活與創(chuàng)作年譜》)、托馬舍夫斯基(著有《普希金》兩卷)、勃拉戈依(著有《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道路》兩卷)、梅拉赫(著有《普希金及其時代》)等著名的普希金學者,對普希金研究都作出了很多貢獻。俄羅斯文學研究所編輯了17卷本《普希金全集》(1937~1959)、《普希金研究與資料》、《普希金委員會會刊》(多冊)和《普希金語言辭典》(4卷,1956~1961)等。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館,列寧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紀念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附近的三山村以及普希金安葬地圣山修道院,已改為普希金文物保護區(qū)。

    史料表明,普希金讀過不少有關中國的書籍,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興趣和感情。1830年1月他曾請求沙皇當局,允許他隨同派往中國的使團訪問中國,但遭到拒絕。普希金在20世紀初即已被介紹到中國來。中國翻譯的第一部俄國文學作品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上尉的女兒》,中譯書名為《俄國情史,斯密士瑪利傳,又名花心蝶夢錄》(1903)。普希金的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大部分已有中譯,有些作品甚至有幾種譯本。

    亞歷山大·普希金 - 人生觀

    1、沒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靜。
    2、法律之劍不能到達的地方,諷刺之鞭必定可以達到。
    3、比海洋闊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闊大的是人的心靈。
    4、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5、敏感并不是智慧的證明,傻瓜甚至瘋子有時也會格外敏感
    6、不論是多情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么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誼。
    7、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8、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9、傾聽著年輕姑娘的歌聲,老人的心也變得年輕。
    10、年輕的良知像晴天一樣明潔。
    11、等青春輕飄的煙霧把少年的歡樂裊裊曳去,之后,我們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東西。
    12、愛惜衣裳要從新的時候起,愛惜名譽要從幼小時候起。
    13、世界的設計創(chuàng)造應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謀取金錢,人并非以金錢為對象而生活,人的對象往往是人。
    14、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15、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現(xiàn)今總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既逝,而那逝去的將變?yōu)榭蓯邸?BR>

    亞歷山大·普希金 - 作品

    短篇小說

    《彼得大帝的黑奴》
    《書信小說》
    《亡人伊凡?彼得洛維奇?別爾金小說集》
    《射擊》
    《暴風雪》
    《棺材老板》
    《驛站長》
    《村姑小姐》
    《戈琉辛諾村源流考》
    《羅斯拉夫列夫》
    《杜布羅夫斯基》
    《黑桃皇后》
    《基爾沙里》
    《埃及之夜》
    《上尉的女兒》
    《賓客聚集別墅》
    《我們在別墅里度過了一晚》

    詩作

    《巴奇薩拉的噴泉》
    《致大!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遲開的花朵更可愛》
    《十月十九日》
    《枉然的賦與》
    《枉然的饋贈》
    《你和您》
    《當我以臂膊》
    《當我緊緊擁抱著》
    《哀歌》
    《茨崗》
    《為了遙遠的祖國的海岸》
    《夠了,夠了,我親愛的》
    《我的朋友,時不我待》
    《假如生活騙了你》

    亞歷山大·普希金 - 佳作賞析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jié),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diào)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首詩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條,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該詩寫于1825年,正是詩人流放南俄敖德薩同當?shù)乜偠桨l(fā)生沖突后,被押送到其父親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間所作。從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這是一段極為孤獨寂寞的生活。面對12月黨人起義前后劇烈動蕩的社會風云,普希金不僅同火熱的斗爭相隔絕,而且與眾多親密無間的摯友親朋相分離。幸虧夜晚,有終生摯愛的奶媽相陪伴,講故事為他消愁解悶;白天,到集市上去,與純樸的農(nóng)人為友,和他們談話,聽他們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讀書、寫作,鄰近莊園奧西波娃一家也給詩人愁悶的幽禁生活帶來了一片溫馨和慰藉。這首詩就是為奧西波娃15歲的女兒姬姬所寫的,題寫在她的紀念冊上。

    普希金自言,要“用詩歌喚起人們善良的感情”,別林斯基也曾說過:“普希金天性是可親可愛的人,他是誠心誠意愿意向每一個他覺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內(nèi)心有著許多赤子似的和善、溫良和柔順的成分!币蚨霸谄障=鸬娜魏胃星橹杏肋h有一些特別高貴的、溫和的、柔情的、馥郁的、優(yōu)雅的東西!薄都偃缟钇垓_了你》這首詩就典型地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特征。該詩以一個假設句破題,劈頭就是一個“假如”,此時26歲的普希金,面對的是一個純真的女孩,他宛如一位飽經(jīng)風霜而又無比溫厚的長者,仿佛生怕碰傷這棵稚嫩的幼苗,于是從未來著筆,使用一種帶有預言的口吻叮嚀、勉勵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果出現(xiàn)這種偶然……實際上,這個對于無知的對話者所作的帶有推測性假定意義的假說,正是變幻莫測的人生中的一種必然現(xiàn)象,即生活中不可能沒悲傷、煩惱,但是你要克制、忍耐,因為還有一個“歡樂的日子”就要來臨。這歡樂是針對悲傷而言的,不是現(xiàn)在時,而是屬于未來的。緊跟其后,在第二個詩節(jié)中,詩人進一步指出,這未來,并非現(xiàn)實生活中,漫漫長夜之后,遙遠的明天,而是心靈生活中的未來,這就引出了下面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句:“轉眼間一切都會過去,/而過去了的,將會變得可親!憋@然,在這里,詩人并未一般地開出常人司空見慣的用時間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的這貼藥方,而是要人面向內(nèi)心世界,放眼于未來,實行一種自我精神調(diào)節(jié)法,究其實,這是一種情緒的轉換,它可以是在一瞬之間完成,這就是要用希望去救治現(xiàn)實的痛苦。這同現(xiàn)代心理醫(yī)生的看法可以說是不謀而合,然而,普希金畢竟不是心理學家,而是詩人。他進一步指出,痛苦一旦過去,人就會更加成熟,對于成熟的人來說,這過去了的,即便是痛苦,也會成為人生的一段標志,而令人感到無比親切。保持對生活的信心,即使在逆境之中,不要陷入絕望而不能自拔,正所謂蒼茫人世,短暫人生,期驥美好,追憶亦美好矣,這不正是離群索居、寂寥生涯中,詩人悟出的深刻生活哲理嗎?這里沒有一絲一毫宿命論的蛛絲馬跡,真誠、善良,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加上親切自然而又熱情深沉的語調(diào),詩歌樸素、流暢,言簡意深,耐人回味。

    與普希金早期引吭高歌贊頌自由,嬉笑怒罵,諷刺權貴,批判專制的抒情詩不同,這首小詩,明顯表現(xiàn)出詩人后期抒情詩創(chuàng)作趨向含蓄、富于哲理的特點。用普希金自己的話說:“從1825年開始,他走上了‘現(xiàn)實的詩人’的道路。”這首詩即是一個佐證。

    名人推薦
    • 于堅
      于堅,男 ,1954年8月8日,出生于昆明。14歲輟學,當過鉚工,電焊工,搬運工等。20歲開始寫詩,25歲發(fā)表作品。1984年畢業(yè)于云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
    • 于晴
      于晴本名,范靜郁;于晴是她的筆名, 綽名,于小胖。 1973年3月 于臺灣臺北市。 1993年2月起效力于萬盛旗下,展開其寫作生涯。 代表作感性懷舊珍品...
    • 岳南
      岳南,原名岳玉明,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62年生于山東諸城,先后畢業(yè)于諸城五中,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文學創(chuàng)作專業(yè),北京師范大學&middo...
    • 亞瑟·米勒
      阿瑟·米勒出生在一個中產(chǎn)階級猶太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服裝制造商,但是在大蕭條時期卻沒錢供阿瑟·米勒上大學。米勒只好一邊在紐約的...
    • 袁鷹
      袁鷹,原名田鐘洛,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散文家。生于一個破敗的地主家庭。1943年考入之江大學教育系,在校期間即參加《莘莘》、《新生...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