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 - 個人簡介
吳康,字季銘,1914年10月出生,安徽涇縣人。著名陶瓷藝術(shù)家,曾長期就職于景德鎮(zhèn)藝術(shù)瓷廠藝術(shù)研究所。
吳康 - 個人經(jīng)歷
幼年家道拮據(jù),13歲經(jīng)人介紹,從師于鄧必詔學畫瓷上人物肖像。他資質(zhì)聰敏,勤學苦練,16歲首次試制成功彩色瓷板畫像。在漫長的藝術(shù)生涯中,他近師王琦等陶瓷名家之技,遠師古今中外丹青名家畫風之長,所繪肖像傳神逼真。1959年被景德鎮(zhèn)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術(shù)家”稱號,全國民盟委員,江西省政協(xié)委員,是中國陶瓷肖像畫的一代宗師。其子吳錦華也是一位著名的陶瓷藝術(shù)家。
他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西洋油畫與攝影藝術(shù)相結(jié)合,用明暗適宜的筆調(diào)來塑造肖像,使之色彩分明,惟妙惟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稱譽中外。建國以后,吳康先生一直承擔為國家敬繪毛主席巨型畫像、為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及世界名人繪制肖像畫的任務(wù),并獲得政府及各方面的高度評價。1991年,吳康先生逝世。
吳康 - 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
吳康(1883—1941)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zhèn)北柵中墩人。世代務(wù)農(nóng),中年喪偶,有二子一女。吳康為人忠厚、坦誠、好義氣。1940年廣東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進駐寶太線一帶,進行抗日宣傳鼓動工作,中墩成了三大隊落腳點,時政訓(xùn)處主任陳明等常駐村中開展抗日活動工作,以辦夜校為掩護,設(shè)立秘密交通站。交通站的同志常與吳康往來,后住進他家里,吳受到共產(chǎn)黨抗日救國思想影響,對革命產(chǎn)生了感情,在同志們教育下力入抗日革命隊伍。
抗日被捕
吳先后在上角村亭步稅站當炊事員,送過情報,由于抗日革命工作搞得過于公開化,為日偽所悉。1941年9月某日凌晨,駐扎太平的日偽軍百余人,由漢奸花名“黑骨劉”帶路到中墩包圍起來,企圖消滅我交通站同志和打擊抗日群眾。敵人圍村被村中早起捕撈的群眾發(fā)覺,速報交通站,使游擊隊安全離村。天一亮,日偽軍進行村將全村群眾抓了出來,然后逐家搜查。不幸在吳康家搜出一些抗日傳單和文件,敵偽軍官指著押在曬場的村民,大發(fā)雷霆:“此屋是誰的,快快說出來,不說統(tǒng)統(tǒng)槍斃!”村民無一理采,敵軍官惱羞成怒說:“不說的,我的機槍就向你們開火!”于是架起的兩挺機槍做了向村民掃射的準備,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吳康從人群中站了出來說:“屋是我的,不關(guān)他們事!睌橙笋R上把槍口對準吳康。吳康被捕了,敵軍立即放火把吳康的屋燒掉,并當場抓了十幾名青壯年與吳康一起五花大捆押回太平日軍駐地。
壯烈犧牲
在獄中,吳康對那十幾個青年說:“你們不要怕,萬事由我承擔。你們千萬不要亂說話,更不可提游擊隊的事。如果敵人迫你們,就說吳康知道!币惶欤瑪橙藢强颠M行審訊,吳康大義凜然說:“是我收藏共產(chǎn)黨,我是游擊隊,與青年們無關(guān)”敵人見此,如獲至寶說:“好,皇軍寬大你,只要你老實地把共產(chǎn)黨、游擊隊藏在哪里統(tǒng)統(tǒng)說給皇軍,放你回家!眳强抵钢鴮徲嵥哪莻日軍說:“我剛才跟你們說過我家藏有文件,我就是共產(chǎn)黨,我就是游擊隊!比哲娕,見軟的不成,便向吳康施以酷刑十數(shù)次,而吳康堅貞不屈,始終不向敵人說半句話。十月某日早晨,日軍把吳康五花大綁,數(shù)十名日、偽、漢奸用槍押著他在太平游街示眾,其目的以恐嚇民眾的抗日信心。在街上吳康神態(tài)自若,從容不迫,臉帶微笑,右手不停地捋著胡子,后敵人將吳押到鵝公山北麓(今太平影劇院與朱執(zhí)信紀念碑后),用槍迫吳康掘一土坑,掘畢,吳康怒日圓瞪,橫眉冷對敵人,大聲破罵日寇,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這時滅絕人性的日寇對吳康惱恨交加,放出幾只預(yù)先準備好的軍犬撲向吳康,在吳的臉部、腿部、胸部、背部、陰部亂咬亂扯,全身血肉模糊,后一日軍用刺刀對準吳康的胸部亂捅數(shù)刀至死,觀者目不妒忍睹,聞?wù)邿o不落淚。 吳康壯烈犧牲后,遺下子女由村人照料,長子吳任棠于于1943的年參加游擊隊替父報仇,翌年一月初于大嶺山區(qū)蓮花山戰(zhàn)斗中犧牲,次子吳福來聞兄戰(zhàn)死,又接過兄的槍加入游擊隊至日寇投降才歸家鄉(xiāng)。
吳康 - 佛教居士
人物簡介
吳康(1888~1956)字致覺,法名契悲,晚年自號悲翁。江蘇蘇州人。哲學家,佛教居士。先后就讀于蘇州中學、上海復(fù)旦公學、北京清華大學。1912年大學畢業(yè)后,公費(庚子賄款)留學美國,入哈佛大學,專攻西洋哲學。1916年得文學碩士學位。歸國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旋入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編譯所,專事英漢辭典編審十余年。1928年母亡,悲痛欲絕,得滬上黃幼希居士勸導(dǎo)而學佛,開始戒殺茹素。翌年于蘇州靈巖山印光大師座下受五成,誠修蓮宗。此后歷任上海大同、復(fù)旦、暨南、光華諸大學教授。1942年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期間,曾師事弘一、持松,聆受教益。1943年入《普慧大藏經(jīng)》編印會,校注大藏經(jīng)。旋應(yīng)開明書店請,為之編譯《英漢辭典》。1945年后皈依興慈,受大戒,香燃三點。最后得虛云攝受,授皈依牒,賜法名寬慈。建國后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居家注疏佛經(jīng),從事佛經(jīng)的漢譯英工作。一生布衣素食,持戒嚴謹,日誦《彌陀》,悲愿深切。著有《往生確證》。曾?薄独銍澜(jīng)》,英譯《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并為豐子愷《護生畫集正續(xù)合刊》畫題英譯。早年著有《心理學原理》(附《教育心理學》,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1年10月初版))、《現(xiàn)代師范教科書——教育心理學》(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3年8月出版),譯著有《西洋哲學史》、《謙屈拉》([印]泰戈爾著,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3年出版)。
相關(guān)文章
【附:關(guān)于張東蓀與吳康】 近八年來,我瀏覽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書庫中外文藏書,斬獲頗多,其中就有直接涉及張東蓀與詹姆士的史料。比如我在書庫中借閱過一冊吳康(字致覺,英文名SolvistoK.Wu;民國時還有一個研究哲學的吳康,字敬軒,和他不是一個人)的《心理學原理(附:教育心理學)》(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民國10年10月初版),發(fā)現(xiàn)書前有張東蓀所寫序(寫于民國10年9月1日),此序似不為左君所知。張序中談到:“吳君致覺,余之老友也。余識吳君在清代光緒末季。時余方在日本,吳君突以書抵余,詢研究佛學之法。余報書謂學佛不若學哲學。此吾二人定交之始,亦余知吳君發(fā)心探索本體問題與人生問題之由來也。自是每相晤,輒談竟夕不休,余平生引為樂事。余讀乾姆斯(即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轉(zhuǎn)載者注)《心理學原理》,嘆為當代一人。嘗以此告吳君。吳君大喜,乃以書直投哈佛大學。未幾乾姆斯果以書來,諄諄而誨,言且累紙。自是吳君常與乾姆斯書札往還。乾姆斯并贈以照像及著述。而吳君常引以為憾者,即其赴美之歲,正大哲逝世之年。吳君歸后執(zhí)教鞭于南高。是書即其講義之修正本也!闭材肥咳ナ赖木唧w日期是1910年8月26日,吳康抵美時間大概在這之后。吳康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A.M.)后,回國任教于南京東南高等師范學校,講授心理學。他的《心理學原理》原有英文獻辭“Dedicatedtothe Dear and Revered Memory ofWilliamJames”,翻出來就是“紀念敬愛的乾姆斯”。我拿到哲學所這本《心理學原理》后,發(fā)現(xiàn)粘藏書袋和借閱期限表的地方,覆蓋了原有的毛筆簽名和印章:“東蓀老友惠存吳康謹贈(章:吳康)!痹瓉,這還是當年吳康出書后簽贈張東蓀的樣書,對考證張東蓀早年交游很有史料價值。張、吳二人的這段交往,左先生寫《張東蓀傳》時似不知曉。 。ㄕ浴秾懺<張東蓀傳>邊上》)
吳康 - 哲學家
人物簡介
吳康(1895~1976)字敬軒,自號錫園主人。廣東省平遠縣(歸梅州市管轄)東石鎮(zhèn)錫水村(一說洋背村)人。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是平遠歷史上第一位留學博士,客屬近代文史哲學家第一人,平遠歷史上教育與學問楷模第一人。
人物生平
吳康曾就讀于平遠縣立中學校(今平遠中學),與曾養(yǎng)甫是同班同學。1918年在北京大學讀書時,與傅斯年、毛子水、俞平伯、楊振聲、羅家倫、顧頡剛、張申府、康白情等一同創(chuàng)辦《新潮》雜志社。1920年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1924年任國立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圖書館主任,并代理文科教授會議主任(后稱文學院長)。1925年秋,任文學院院長。同年冬,國立廣東大學校務(wù)會議決定派遣他率領(lǐng)11名學生赴法國留學。他在法國巴黎、里昂等地專門從事文學史及康德哲學的研究,獲得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成為平遠縣在外國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1931年,回國任廣東高等師范學校教授。1932年2月至1936年7月,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所長。1942年秋,在廣東省樂昌縣坪石鎮(zhèn)創(chuàng)辦中華文化學院國文?茖W校(1946年在黃花崗附近建新校舍,改名“私立中華文化學院”,1947年更名為“私立文化大學”),并任校長。1949年遷文化大學至香港(該校在大陸的部分由人民政府接管,并于1951年并入華南聯(lián)合大學,后華南聯(lián)合大學各系科分別并入現(xiàn)在的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而在香港的學校于1956年并入聯(lián)合書院,1963年聯(lián)合書院并入香港中文大學),1951年春赴臺,任臺灣大學、臺灣師范大學教授,還擔任過臺灣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
人物成就
吳康先生是民國時期有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先后擔任的課程有西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笛卡兒哲學、比較文學等。先生雖數(shù)度擔任學校行政工作,然志在學術(shù)著述。公余仍埋首寫作不懈,出版的專著和論文主要有:《比較文學緒論》、《周易大綱》、《抗戰(zhàn)史料》、《西洋古代哲學史》、《人文教育哲學概論》、《蘇格拉底哲學思想》、《希臘哲學之唯物思想》、《亞德來個人心理學》等。在臺灣出版的《吳康先生全集(1-8冊)》超過1000萬字。惜天喪斯文,先生于1976年逝世。
專著
《近代教育史》,〔美〕格萊夫斯/著,吳康/譯,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2年9月初版,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5年、1972年再版。 吳康先生(1960年端午節(jié)攝)
《中世教育史》,〔美〕格萊夫斯/著,吳康/譯,商務(wù)印書館1922年初版,1938年重版;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6年5月出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董仲舒〈春秋繁露〉的三大政治思想》(或譯作《董仲舒的天人三策》)(Les trois theories politiques du Tch’ouen Ts’ieou interpretees par Tong Tchong-chou),法文著作,巴黎拉魯斯(Ernest Leroux)出版社1932年出版 《漢籍考原》(Histoire de la Bibliographie Chinoise),署名Woo Kang,法文著作,1938年列入巴黎中國學院文庫出版。 《周易大綱》,長沙商務(wù)印書館1938年初版,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47年重版,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52年、1991年重版。 《尚書大綱》,商務(wù)印書館1941年4月初版 《中華文化學術(shù)專刊》,吳康主編,中國文化學會刊物第一種,1946年出版 《學術(shù)叢刊》,吳康主編,中華文化學院刊物之一,1947年出版 《老莊哲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55年2月初版,1958年、2006年重版 《宋明理學》,臺灣華國出版社1955年10月初版,1962年、1977年增訂再版 《黑格爾哲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59年9月初版,2000年11月再版 《哲學大綱》,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59年9月初版,1992年11月再版 《錫園哲學文集》,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1年5月初版 《莊子衍義》,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6年初版 《柏格森哲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6年5月出版 《孔孟荀哲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7年6月初版,1987年10月重版 《康德哲學簡編》,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7年出版 《人文教育哲學概論》,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9年出版 《邵子易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9年1月出版 《諸子學概要》,臺灣正中書局1969年初版,1973年、1979年重版 《康德哲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73年1月初版,1991年8月重版 《哲學概論》,吳康、周世輔/合著,臺灣國立編譯館1973年初版,正中書局發(fā)行 《西洋古代哲學史》,遺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4年4月出版 《吳康先生全集·補篇》,遺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7年1月出版 《孔子哲學思想》,香港孔教學院1991年出版 《近代西洋哲學要論》,華國出版社出版 《文學概論》
論文
《論吾國今日道德之根本問題》,載于《新潮》第1卷第2號,1919年2月 《人生問題》,載于《新潮》第2卷第2號,1919年12月 《我的白話文學研究》,載于《新潮》第2卷第3號,1920年2月 《從思想改造到社會改造》,載于《新潮》第3卷第1號,1920年10月 《唯我主義》,載于《哲學》第2期,1921年8月 《對于中文舊書分類的感想》,署名吳敬軒,載于《圖書館學季刊》第1卷第1期,1926年3月 《周代學術(shù)勃興之原因》,署名吳敬軒,收入《中國學術(shù)討論集》(第1集),上海群眾圖書公司1927年出版 《客家研究導(dǎo)論·序》,署名吳敬軒,希山書藏1933年11月初版。 《比較文學緒論》,載于中山大學《文史匯刊》第1卷第2期,1935年6月 《中國四十年革新之回顧》,載于中山大學文科研究所《語言文學專刊》第1卷第3期,1937年6月 《老莊與道教》,載于臺灣《大陸雜志》第7卷第4期,1953年8月 《南宋湘學與浙學》,載于臺灣《學術(shù)季刊》4卷2期,1955年12月,后收入《宋史研究集》(第十三輯),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1年出版。 《莊子之懷疑思想》,載于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七期,1956年4月 《莊子的道學》(An exposition of the Tao-theory of Chuangtze),署名Woo Kang,Proceeding of the X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ilosophy,1958年。 《陽明學述》,載于《中國哲學史論集(一)》,中華文化出版事業(yè)社1958年9月出版 《明朝上半期的理學思想》,載于臺灣《學粹》第1卷第1期,1958年12月 《邵康節(jié)之先天易學》,載于臺灣《革命思想》第9卷第6期,1960年12月 《孔子教育思想之完全人格君子、圣人》,載于《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4輯,1961年11月 《墨子哲學思想述要》,載于《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5輯,1962年11月 《孔子與春秋》,載于《孔孟月刊》第2卷第1期,1963年9月 《<白沙子研究>序》,載于《白沙學刊》(香港白沙文化教育基金會出版)第1期,1963年12月 《宋明理學思想述要》,載于臺灣《學粹》第7卷第3期,1965年4月 《晚清今文經(jīng)學及其代表康有為之思想》,載于臺灣《孔孟學報》第11期,1966年4月 《晚清今文經(jīng)學代表康有為之改制大同思想》,載于《孔孟學報》第12期,1966年9月 《陳白沙學說》,載于臺灣《學園》第2卷第6期,1967年2月 《孟子哲學思想》,載于《孔孟學報》 第14期,1967年9月 《荀子哲學思想》,載于《孔孟學報》第15期,1968年4月;后收入《儒家思想研究論集》(二),臺灣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1983年7月出版。 《墨子哲學思想》,載于臺灣《哲學年刊》第5期,1968年11月 《孟子之形上思想》,載于臺灣《幼獅學志》第8卷第4期,1969年12月 《荀子論禮樂》,載于《孔孟學報》第20期,1970年9月 《荀子論王霸》,載于臺灣《孔孟學報》第22期,1971年9月 《周濂溪學說研究》,載于項維新、劉福增主編《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第四冊,臺灣牧童出版社1977年出版 《晚清學界之進化思想》,載于《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0年出版 《今文學家康有為之孔子改制學說提要》,收入《經(jīng)學研究論集》,臺灣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1981年1月出版 《詩經(jīng)學大綱·詩義總論》,作為朱自清《古詩歌箋釋三種》的附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 《康圣人的故事》,收入夏曉虹編《追憶康有為》(增訂本),三聯(lián)書店2009年4月版 《宋代書目考》
吳康 - 湖南師范大學教授
人物簡介
吳康(1954.11-)男,湖南益陽人。1987年廣西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到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評聘為研究員。1999年任社科院《企業(yè)家天地》雜志社副總編輯,主持工作。2002年任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獲武漢大學文學博士學位。2004年,作為主講教師之一所主講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被評為2004年度國家精品課程。
研究成果
吳康80年代后期致力于中國五四文藝思潮研究,發(fā)表有關(guān)陳獨秀、胡適、魯迅、周作人、郭沫若研究系列論文。其中尤以關(guān)于胡適文學形式革命的深入探討(即《自覺的文學形式革命,非自覺的歷史革命》一文)獲學術(shù)界高度評價,著名學術(shù)專業(yè)刊物《文學評論》刊載的沈衛(wèi)威著《新時期胡適文學研究述評》重點引述該文,稱之為新時期胡適文學研究領(lǐng)域的重大突破。五四文藝思潮系列論文在《湖南社科年鑒》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概述》中被譽為“成一家之言”之作。 自90年代開始,譯介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潮與世界精神分析流派方面成績卓著。先后翻譯出版漢譯名著(美)杰姆遜《馬克思主義與形式》、(美)馬丁·杰《阿道爾諾》(湖南人民出版社)、(英)雷克羅伏特《萊奇》(湖南人民出版社)、(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新講》(臺灣桂冠圖書公司)、(瑞士)榮格《心理類型學》(華岳文藝出版社)和(美)奧弗萊厄蒂《印度夢幻世界》(陜西人民出版社)。同時,在著名學術(shù)刊物《文學評論》、《文藝理論與批評》、《讀書》上發(fā)表有關(guān)“西馬”思潮的系列論文,被有關(guān)專家稱為視野開闊、思維縝密、頗具理論氣勢和思辯性的文章。 90年代后期,研究方向發(fā)生較大轉(zhuǎn)變,從現(xiàn)代趨向古代,從西方趨向本土文化。這時期撰寫出版有關(guān)古代神話、傳奇志怪方面的系列著作:《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觀》(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中國鬼神精怪》(湖南文藝出版社)、《中華神秘文化辭典》(海南出版社)和《中國古代夢幻》(湖南文藝出版社)。其中《中國古代夢幻》同時在海峽兩岸以簡體和繁體兩種版本出版,香港《大公報》、上!段膮R讀書周報》、《讀者導(dǎo)報》發(fā)表書評,稱該書是“一部較科學的、系統(tǒng)的整理研究中國夢幻理論的著作,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90年代以末,主編《湖南文學史·現(xiàn)代卷》(湖南教育出版社),在地方文學史的編撰上有獨到見解,著名現(xiàn)代文學研究專家羅成琰教授評價此書“是一部系統(tǒng)、翔實、嚴謹?shù)奈膶W史著作”;“是湖南現(xiàn)代文學研究領(lǐng)域的一個重大成果”。該書榮獲湖南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00年,出版學術(shù)代表作《文學時代》(湖南文藝出版社),較完整、深刻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辯證思想能力與深厚的歷史感。 迄今為止,吳康在省級、國家級刊物發(fā)表重要論文二十余篇,著作14部,獲省級以上獎6次,其著述達350余萬字,《湖南日報》、《湖南新聞出版》、《年輕人》、《人才導(dǎo)報》作過專題報道,其著述收入湖南省圖書館所辟“湘籍名人文庫”(1992年改名為“湖南名人文庫”)。 2005年出版了《新文學的本原》(岳麓書社)。
青年畫家
吳康(1971-)陜西西安人。青年畫家吳康滿族,從小隨兄長吳成斌學習繪畫,并受教于劉文西、龍瑞、賈浩義等多位導(dǎo)師;2001年入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生班;許多作品被海內(nèi)外朋友大量收藏,參加眾多美展及各項大賽并有作品獲獎;現(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陜西分會會員,西部書畫院副院長,關(guān)中畫院專職畫家,陜西藝術(shù)研究院畫家,F(xiàn)任香港中華文化藝術(shù)研究院副院長,陜西人大工作者書畫研究會理事,現(xiàn)代名家網(wǎng)、金生緣文化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藝術(shù)總監(jiān)。
吳康 - 可長高的小矮人吳康
吳康(1988.7.11-)漢族,湖北監(jiān)利縣容城鎮(zhèn)楊塆村4組,現(xiàn)身高68厘米,體重9公斤。母林翠平,父吳建香。吳康其弟正常身高1.78米! 在2009年版《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世界最矮男人”稱號的擁有者是來自中國內(nèi)蒙古、身高74.61厘米的何平平;而來自湖北監(jiān)利的22歲青年吳康身高卻僅為68厘米,他欲申報“最矮吉尼斯”…由于吳康合并癲癇、血糖異常等多種癥狀,存在甲狀腺、性腺、腎上腺功能低下等問題,醫(yī)院建議其先回家用藥控制相關(guān)癥狀。經(jīng)過四個月的飲食、藥物等調(diào)理,2010年5月17日,吳康住進同濟醫(yī)院,開始向“長高”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