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少年
吳隱之:雖家境貧寒,但志存高遠。他飽覽詩書,以儒雅顯于世。即使每天喝粥,也不受外來之財,母親去世時,他悲痛萬分,每天早晨都以淚洗面,行人皆為之動容。當時 韓康伯是他的鄰居,韓康伯之母常對康伯說:“你若是當了官,就應當推薦像他那樣的!
成年
后來, 韓康伯成了吏部尚書,便推薦吳隱之為輔國 功曹。當時兄坦之為袁真功曹,袁真被 桓溫打敗,坦之被俘即將殺頭。隱之拜見桓溫,請以身贖兄,溫認為隱之是難得的忠義之士,放坦之,奏拜隱之為奉朝請、 尚書郎。女兒出嫁, 謝石派人前來幫忙,但隱之賓客一個不請,嫁妝一件未置,但見丫環(huán)牽著狗到大街去賣。后調任晉陵太守,妻子仍負柴做飯,孝武帝很器重他,任為 御史中丞、左衛(wèi)將軍。后歷任 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右衛(wèi)卒、領 著作郎、右衛(wèi)將軍等職。
隆安年間(397年-402年),朝廷想革除嶺南的弊端,任命隱之為 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jié)領 平越中郎將。赴任途中行至距廣州20里處的石門,遇一山泉,當?shù)厝私哉f喝了此泉之水就會變得貪婪無比,故名“ 貪泉”。隱之對家人說:“如果壓根兒沒有貪污的欲望,就不會見錢眼開,說什么過了嶺南就喪失了廉潔,純屬一派胡言!闭f著走到泉邊舀了就喝,并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 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鄙先魏螅疂嵎罟,清簡勤苦,始終不渝,所食不過是稻米、蔬菜和干魚,穿的是粗布衣衫,住處的帳帷擺設均交到庫房,有人說他故意擺樣子,隱之笑而不語,一如既往。部下送魚,每每剔去魚骨,隱之對這種媚上作風非常厭煩,總是喝斥懲罰后趕出帳外。經(jīng)過他的懲貪官、禁賄賂,廣州官風有所好轉。元興初,皇帝下詔,晉升他為前將軍,賜錢50萬,谷千斛。
吳隱之在廣州多年,離任返鄉(xiāng)時,小船上仍是初來時的簡單行裝。唯有妻子買的一斤沉香,不是原來的物件,隱之認為來路不明,立即奪過來丟到水里。到家時,只有茅屋六間,籬笆圍院。劉裕賜給他牛車,另為他蓋一座宅院,隱之堅決推辭掉了。后升任 度支尚書、太常,隱之仍潔身自好,清儉不改,生活如平民。每得俸祿,留夠口糧,其余的都散發(fā)給別人。家人以紡線度日,妻子不沾一分俸祿。寒冬讀書,隱之常身披棉被御寒。
老年
義熙八年(412年),隱之告老還鄉(xiāng),授 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賜錢10萬,米300斛。九年(413年)卒。追贈左光祿大夫,加 散騎常侍。
記載
《晉書·吳隱之傳》: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 鄄城人,魏 侍中質六世孫也。隱之美姿容,善談論,博涉文史,以儒雅標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日晏歠菽,不饗非其粟,儋石無儲,不取非其道。年十余,丁父憂,每號泣,行人為之流涕。事母孝謹,及其執(zhí)喪,哀毀過禮。家貧,無人鳴鼓,每至哭臨之時,恒有雙鶴警叫,及祥練之夕,復有群雁俱集,時人咸以為孝感所至。嘗食咸菹,以其味旨,掇而棄之。
與太常 韓康伯鄰居,康伯母,殷浩之姊,賢明婦人也,每聞隱之哭聲,輟餐投箸,為之悲泣。既而謂 康伯曰:“汝若居銓衡,當舉如此輩人!奔翱挡疄槔舨可袝,隱之遂階清級,解褐輔國 功曹,轉參征虜軍事。兄坦之為袁真功曹,真敗,將及禍,隱之詣 桓溫,乞代兄命,溫矜而釋之。遂為溫所知賞,拜奉朝請、 尚書郎,累遷晉陵太守。在郡清儉,妻自負薪。入為 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右衛(wèi)率,轉 散騎常侍,領著作郎。孝武帝欲用為 黃門郎,以隱之貌類簡文帝,乃止。尋守廷尉、 秘書監(jiān)、 御史中丞,領著作如故,遷左衛(wèi)將軍。雖居清顯,祿賜皆班親族,冬月無被,嘗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貧庶。
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shù)世,然多瘴疫,人情憚焉。唯貧窶不能自立者,求補長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為 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jié),領 平越中郎將。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干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帳下人進魚,每剔去骨存肉,隱之覺其用意,罰而黜焉。元興初,詔曰:“夫孝行篤于閨門,清節(jié)厲乎風霜,實立人之所難,而君子之美致也。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吳隱之孝友過人,祿均九族,菲己潔素,儉愈魚飧。夫處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饗惟錯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革奢務嗇,南域改觀,朕有嘉焉。可進號前將軍,賜錢五十萬、谷千斛!
及 盧循寇南海,隱之率厲將士,固守彌時,長子曠之戰(zhàn)沒。循攻擊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燒三千余家,死者萬余人,城遂陷。隱之攜家累出,欲奔還都,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隱之黨附 桓玄,宜加裁戮,詔不許。 劉裕與循書,令遣隱之還,久方得反。歸舟之日,裝無余資。及至,數(shù)畝小宅,籬垣仄陋,內(nèi)外茅屋六間,不容妻子。劉裕賜車牛,更為起宅,固辭。尋拜 度支尚書、太常,以竹篷為屏風,坐無氈席。后遷中領軍,清儉不革,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余悉分振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時有困絕,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祿。
義熙八年,請老致事,優(yōu)詔許之,授 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賜錢十萬、米三百斛。九年,卒,追贈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隱之清操不渝,屢被褒飾,致事及于身沒,常蒙優(yōu)錫顯贈,廉士以為榮。
初,隱之為奉朝請, 謝石請為衛(wèi)將軍主簿。隱之將嫁女,石知其貧素,遣女必當 率薄,乃令移廚帳助其經(jīng)營。使者至,方見婢牽犬賣之,此外蕭然無辦。后至自番禺,其妻劉氏赍沈香一斤,隱之見之,遂投于湖亭之水。
子延之復厲清操,為 鄱陽太守。延之弟及子為郡縣者,常以廉慎為門法,雖才學不逮隱之,而孝悌潔敬猶為不替。
軼事
賣狗嫁女
說到東晉的吳隱之,人們很自然會想起他做廣州刺史時飲貪泉而不貪的趣聞,而他做秘書時賣狗嫁女的逸事,卻少有人知道。
吳隱之在做廣州刺史之前,曾做過多年秘書。他先是為 桓溫所知賞,拜奉朝請、 尚書郎;接著被 謝石點名要過去做主簿;再后來是入朝做 中書侍郎。與尚書郎、主簿一樣,中書侍郎也是秘書性職務。吳隱之賣狗嫁女,就發(fā)生在他做謝石主簿的時候。
謝石是東晉著名人物, 淝水之戰(zhàn)的晉軍司令便是他。這一仗足以使他名垂青史。謝石對吳隱之的生活很關心。吳隱之的女兒要出嫁,謝石知道他家窮,“遣女必當 率薄”,便吩咐手下人帶著辦喜事所需的各種物品去幫忙操辦。到了吳隱之家,只見冷冷靜靜,毫無辦喜事的氣氛,唯見婢女牽了一只狗要去市上賣。原來吳隱之要靠賣狗的錢來做女兒的嫁資!
清廉樂善
東晉時的主簿,雖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其職責無非是主管文書,為將相大臣一幕僚而已。但若論其地位,卻又十分重要;論其權力,有時甚至大得使人咋舌。如 桓溫以 郗超為參軍, 王珣為主簿,時人便有“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之語,主簿地位之重要和權力之大,由此可知。其時 謝石聲譽日隆,炙手可熱,且謝家十分富有,吳隱之在他手下工作,俸祿定當不菲。退一步說,吳隱之的俸祿即使不多,但他只要運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以頂頭上司謝石為榜樣(謝石聚斂無度同樣很有名),能撈的時候就撈它一把,怎么也不會窮到賣狗嫁女的地步。很顯然,吳隱之家窮,是另有原因的。史書上說他“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居清顯,祿賜皆班親族,冬月無被,嘗浣衣,乃被絮,勤苦同于貧庶”。他家窮,原來是他始終保持清廉的操守,又樂善好施造成的。
眾所周知,兩晉時的官風,是相當腐敗的。何曾父子日食萬錢, 石崇與 王愷比闊斗富這類丑聞,都是發(fā)生在那個時代。在那種環(huán)境和條件之下,吳隱之能夠清廉自守,確實難能可貴。特別是上司 謝石都聚斂無度,他卻毫不動心,守住清貧,尤其讓人崇敬。后來,朝廷決定派他去廣州做刺史,目的就是希望他到那里去樹立新的形象,改變過去嶺南歷任刺史皆貪污受賄以飽私囊的弊端。
廣州貪泉
廣州面海環(huán)山,多有象牙、珍珠、海味和名貴藥材出產(chǎn)。但因為地處僻遠,瘴疫流行,在東晉時還屬蠻荒之地,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那里做官。只有那些家里貧困而又想發(fā)橫財?shù)娜瞬趴先。到廣州做刺史,只要弄上一箱珍珠寶物,幾輩子享用不盡,以往的廣州刺史因此沒有一個不貪的。離廣州二十里一個叫石門的地方,有一口泉叫“貪泉”,據(jù)說不管誰喝了這泉水,都會變得貪得無厭。吳隱之不信這個邪,到廣州后,他對親人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睘榱吮砻髁⒅厩辶,他特意來到貪泉,掬水而飲,并賦詩為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意思是:人們都說喝了這泉水,就會貪財愛寶,假若讓 伯夷叔齊那樣品行 高潔的人喝了,我想終究不會改變那顆廉潔的本心。以后他在廣州,果然始終保持著廉潔的操守,粗茶淡飯,衣物器具也十分簡樸。調離廣州時,他妻子偷偷帶了一斤中藥材沉香木,吳隱之發(fā)現(xiàn)了,十分生氣,把它丟到水里去了。吳隱之“處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嶺南習俗也就日趨淳樸。為了表彰他“革奢務嗇,南域改觀”的操行和政績,元興元年(公元402年),吳隱之被升遷為前將軍,并得到賜錢五十萬、谷千斛的獎賞。
吳隱之做主簿時賣狗嫁女和他后來做廣州刺史時飲貪泉而不貪,這兩件事表明:真正的清廉之士,是不管處在何種環(huán)境和條件下,也不管他手中有權還是無權,都是不會改變其志操的。
一個人能否保持清廉,其關鍵還在于自己,不能怪罪于環(huán)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