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倫 - 個人簡介
李德倫 指揮家、中央樂團藝術(shù)指導。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第八屆副主席兼表演藝術(shù)委員會主任。
在人們的心目中,李德倫的名字總是和“交響樂”聯(lián)系在一起。84歲的他在抱病多年后溘然長逝,令人發(fā)出“世上空余《田園》曲,人間不見李德倫”的感慨。李德倫1917年生于回族血統(tǒng)的官吏家庭,自小受到母親音樂藝術(shù)啟蒙以及良好的文化教育。1940年,他考入現(xiàn)在的上海音樂學院前身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學習小提琴。1943年畢業(yè)后,便像當年很多向往新生活的年輕人一樣,投奔延安,到延安的中央管弦樂團當指揮。 1949年初,李德倫隨著解放大軍進入北京。在解放軍進城的第一天,他就和樂隊到清華大學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拔覀兇┲破茽爛的衣服,我們是又臟又窮的土八路,但我們手里的琴、樂器是干干凈凈的!崩畹聜惖姆蛉死瞰k后來回憶。 建國后,李德倫先后擔任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中央歌劇舞劇院的指揮。1953年后,他到原蘇聯(lián)音樂學院深造,師從著名指揮家阿諾索夫,1956年參加了“布拉格之春”音樂節(jié)的演出。1957年學成歸國,擔任中央交響樂團指揮。
在李德倫的職業(yè)生涯里,除了在北京及全國各地指揮演出,他還率領(lǐng)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到日本、朝鮮、香港、澳門演出,并帶領(lǐng)室內(nèi)樂團去西班牙的20多個城市演出。作為客席指揮,他曾先后指揮過前蘇聯(lián)列寧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的20多個樂團,并去芬蘭、捷克、古巴等國指揮。
李德倫多次應邀赴歐洲、美洲各國作訪問演出,并任客座指揮,1980年獲中國文化部授予的指揮榮譽獎,1985年任巴黎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評委,1986年任莫斯科第八屆柴可夫斯基國際大提琴比賽評委,同年獲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紀念獎章,1997年獲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頒發(fā)的友誼勛章。李德倫的指揮動作簡潔自然,表情適度,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并熱忱支持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及交響樂的普及工作。1987年3月交響樂愛好者協(xié)會在首都成立,李德倫任會長,并指揮了由中央樂團等11個專業(yè)演出團體810多位專業(yè)演奏家組成的《交響樂之春》音樂會。聽眾近四萬人,獲得極大成功。
李德倫 - 個人生平
李德倫1917年6月6日出生于北京,少年時期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在輔仁大學讀書時曾與師生組成學生管弦樂團,并參加演奏。1940年考入國立上海音專,先后師從舍夫佐夫(I.SHEVTZOV)及杜克生(R.DUCKSON)學習大提琴,師從弗蘭克爾(W.FRANKEL)學習音樂理論。1942年在上海與同學組成“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并參加演奏。
1943年音專畢業(yè)后到延安任中央管弦樂團指揮和教師。1949年在北京擔任中央歌劇院指揮。
1953年起,作為著名指揮家阿諾索夫(N.ANOSOV)教授的研究生,在前蘇聯(lián)莫斯科音樂學院指揮系學習,1957年秋回國,任中央樂團指揮。除了在北京及全國各地指揮演出外,李德倫還率領(lǐng)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到日本、朝鮮、香港、澳門演出,并帶領(lǐng)室內(nèi)樂團去西班牙的20多個城市演出。作為客席指揮,他曾先后指揮過前蘇聯(lián)列寧格勒Leningrad)、莫斯科等20多個樂團,并去芬蘭、捷克、古巴等國指揮。
自1959年起,他曾多次指揮數(shù)百人的大型樂隊演出,
1987年在北京“交響樂之春”大型音樂會上,他指揮了800人的聯(lián)合樂隊,為規(guī)模最盛大的一次。
1985年后,李德倫曾先后到盧森堡、西班牙、德國、葡萄牙、加拿大、美國等地演出,
1995年曾去臺灣參加了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作品的演出。 李德倫2001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4歲。
李德倫 - 個人榮譽
1980年李德倫獲文化部授予的指揮榮譽獎。
1986年獲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liszt)紀念獎章獲文化部授予指揮榮譽獎。
他曾先后指揮了賀綠汀、馬思聰、羅忠榕、吳祖強、陳培勛等中國作曲家數(shù)十首交響樂作品的演出,并在國外演出《黃河大和唱》、《山林之歌》等20余部中國作品,曾與國際著名演奏家奧依斯特拉赫(Oistrakh)、梅紐因(menuhin)、斯特恩(stem)、馬友友、尼古拉耶娃(Nikolayeva)、施塔克曼(stackman)及中國的傅聰、劉詩昆、沈湘、郭淑珍、胡坤、呂思清、薛偉等數(shù)十位音樂家合作演出。
李德倫曾于1985年在巴黎任國際梅紐因小提琴比賽的評委,1986年在莫斯科任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的大提琴評委。 多年來,李德倫致力于交響樂的普及與發(fā)展,他在北京、天津、廣州等20多個城市組織樂隊訓練演出,促進一些地方如北京市、山東、內(nèi)蒙樂隊的建立及北京音樂廳、廣州音樂廳的興建。并到全國各地大學,工廠及機關(guān)團體舉辦“交響樂講座”。
常在北京及上海、天津、廣州、武漢等地舉行音樂會,指揮了歌劇《赤葉河》、《王貴與李香香》、《長征》,以及賀綠汀、馬思聰、吳祖強、陳培勛等作曲家的數(shù)十部作品。并在中國首演了歌劇《蝴蝶夫人》。曾與國際著名演奏家如梅紐因、奧伊斯特拉赫、托泰里、斯特恩、馬友友等合作演出。先后曾指揮過蘇聯(lián)交響樂團、列寧格勒交響樂團以及捷、芬蘭和古巴等國樂團,并曾率中央樂團訪問過日本和朝鮮。1985年擔任了巴黎梅紐因小提琴國際比賽評委,1986年擔任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比賽大提琴評委。
李德倫 - 個人軼事
李德倫:用生命的激情指揮最后一場音樂會
坐著輪椅用生命指揮音樂
奇跡真的發(fā)生了!李鹿是14日回國的。15日、16日,李德倫躺在床上還動不了,17日他就下床坐在椅子上看總譜,開始準備莫扎特G大調(diào)協(xié)奏曲;還給斯特恩打電話,和他商量著有關(guān)事項。18日下午,在李德倫的執(zhí)拗下,醫(yī)生不得不讓他破例走出醫(yī)院去做演出前的排練。天氣很冷,大家給李德倫里三層、外三層地裹著,用輪椅把他推下去,實行24小時特護。坐著輪椅的李德倫來到世紀劇院的舞臺上。這時斯特恩跟他的兒子小斯特恩正在排加
休息了一會兒后,幾人把李德倫攙上了指揮臺,這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李德倫的身體弱得不能再弱了!所有在場的人都為他揪心:病成這樣還能演嗎?他的手能舉起來嗎?大家都屏住呼吸看著他。這時,人們對欣賞李德倫的藝術(shù)似乎覺得不那么重要了,比欣賞他的藝術(shù)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生命如何與藝術(shù)融合產(chǎn)生一種令人震驚的光芒!指揮臺上,李德倫的手舉起來了!打下第一拍時是那么有力,看上去完全是個身體正常的人。他清晰明了地打著拍子--這個聲部進去,那個聲部出來,把整個樂隊控制在他的指揮棒間,不讓樂隊的聲音太響,不能壓掉斯特恩的獨奏。這簡直就是個奇跡!幾個醫(yī)生在臺下兩眼發(fā)直地盯著李德倫,他們弄不懂這里面是生命的魔力,還是藝術(shù)的魔力。
重病中的李德倫,一點也沒有因為他的病情,而影響他的指揮水平。兩個老人顯得非常默契,都很明白對方想要什么東西。他們互相用眼神溝通,不說一句話,達到了大藝術(shù)家的那種心靈溝通的無我境界,把整個莫扎特的音樂情感詮釋得淋漓盡致,無懈可擊。不少在場的專家都紛紛盛贊:這才是真正的莫扎特!李鹿一邊摁著激烈跳動的胸口注視著父親,一邊在臺下找攝影師陳雄,她流著淚告訴陳雄說:這可能就是我父親最后一次排練了,請你一定幫忙多拍幾張。陳雄當時本來就心情很激動了,這時聽了李德倫女兒的請求后,淚珠大顆大顆往下掉。在李德倫的全場排練中,陳雄含著淚一直追拍著李德倫帶病、坐著輪椅指揮的一張又一張獨具魅力的照片。樓道里站滿了各種膚色和不同色彩的頭發(fā)、眼睛的觀眾,他們用熱烈的掌聲慶賀兩位老人憑著對音樂的摯愛,在時隔20年后又走到一起而進行的珠聯(lián)璧合的精彩合作。這場精彩的排練,為李德倫,同時也為所有人都增強了第二天正式演出的信心。
世紀絕響之后歷史哭了
1999年11月19日傍晚,北京世紀劇場門前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等著一場將在世界音樂史上產(chǎn)生特殊意義的演奏會。有票的人持票等待顯示出一種幸運的感覺;沒票的人在尋找有人退票的機遇。誰都想親眼看看兩位老人的世紀絕響呀。世紀劇場的大幕徐徐拉開了。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英若誠既以主持人的身份,同時也以兩位老人的朋友的
時青年指揮家李心草、楊陽從另一側(cè)跑上舞臺換下余隆和科民,然后他們又把李德倫攙扶到指揮臺上。斯特恩步履從容地走上了臺,全場再次掌聲雷鳴。斯特恩已把弓搭在弦上,全場觀眾,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靜靜地等待震撼人心的音樂從這位80高齡老者的肩胛轟隆隆地滾過來,從他的手指間脆生生地流出來。斯特恩向李德倫遞來一個牽動人心的眼神,李德倫的指揮棒有力地舉起了,整個世紀劇院響起了令星移斗轉(zhuǎn)的旋律,令花開蝶舞的音韻。那一瞬間,臺下觀眾流淚了,臺上演奏人員眼睛模糊了,人們?yōu)樗固囟髅烂罱^倫的演奏而沉醉,更為李德倫氣勢恢宏的指揮而昂奮。
演出結(jié)束,整個舞臺都被鮮花淹沒了,臺下掌聲經(jīng)久不息。無疑這場演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令人痛憾的是,從此以后,李德倫果真就像他女兒所預料的那樣,再也沒有在舞臺上出現(xiàn)。2001年9月23日,斯特恩逝世;2001年10月19日,李德倫逝世。歷史用自豪和淚水永遠銘記著:1999年11月19日,李德倫與斯特恩合作奏起了世紀的絕響!
李德倫 - 相關(guān)書籍
書名: 交響人生類別: 歷史
作者: 羅筠筠
出版社: 作家出版
出版時間: 2001-06-01
印刷時間: 2001-06-01
圖書簡介:李德倫是中國最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 這部傳記不僅生動記載了李德倫的人生之路,而且表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代歷史和中國西洋音樂發(fā)展中許多有趣卻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其中涉及到與李德倫有所交往的上至國家領(lǐng)導、下至普通百姓各行各業(yè)的人物故事。通過此傳記不僅可以了解李德倫如何從一個小少爺成長為音樂大師的傳奇經(jīng)歷,也可以窺見交響樂藝術(shù)在中國的曲折發(fā)展之路。 李德倫的摯友黃宗江為此書作序,文筆尤為感人,堪稱一篇極好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