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柳世隆,字彥緒,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卒于南朝齊武帝永明九年(491年)。原籍河?xùn)|解(今山西永濟(jì)縣),其高祖柳卓時自本郡遷至襄陽(今湖北襄陽).他歷仕南胡宋、齊兩代,官至尚書令。是當(dāng)時杰出的音樂家。柳世隆的祖父為南朝宋馮翊太守;父柳叔宗任建威參軍事,早卒。柳世隆幼年喪父,雖為門勢子弟,卻“挺然自立,獨修布衣之業(yè)”,好讀書,爰彈琴,“涉獵文史,吐音圓潤”,深得其伯父宋尚書令柳元景喜愛。經(jīng)柳元景推薦受到宋孝武帝劉駿的召見。
宋大明二年(458年),柳世隆初入仕途,任雍州刺史海陵王劉茂主簿,不久改任揚州刺史西陽王劉子尚撫軍法曹行參軍。后又出為武威將軍、上庸郡(治在今湖北竹山縣東南)太守。
宋景和元年(465年),湘東王劉彧殺前廢帝劉予業(yè)自立,是為宋明帝。劉子業(yè)眾弟起兵擁立劉子勛反劉彧,四方州郡亦多背叛朝廷,宋明帝的統(tǒng)治地位岌岌可危。
在此之前,宋孝武帝劉駿死時,柳元景與太宰江夏王劉義恭、尚書仆射顏師伯受遺詔輔助幼主劉于業(yè)。但劉子業(yè)自小性情兇悖,柳元景等懼禍,暗地里謀劃立劉義恭為帝。結(jié)果事情敗露,柳元景及其子孫親族在京城者皆被殺害,柳世隆因在外為郡守得免。宋明帝即位,為柳元景等翻案平反,并追加贈謚。
柳世隆感激宋明帝為其家族申雪,故在此時率上庸郡兵響應(yīng)朝廷.上庸兵被叛軍擊潰,柳世隆逃匿于民間。
叛亂平息后,柳世隆反朝任尚書儀曹郎。劉彧嘉獎他的勤王義舉,提升他為太子洗馬。其后,柳世隆陸續(xù)擔(dān)任越騎校尉、通直散騎常侍,并出任巴西梓潼(今四川涪縣)、南太山(今江蘇境內(nèi)),東海(今江蘇漣水縣西)等郡太守,累遷至?xí)x熙王安西司馬、加寧朔將軍。當(dāng)時齊武帝蕭賾為安西長史,柳世隆與其交往甚密。
宋后廢帝元徽二年(474年),蕭賾奉召入朝,臨行推薦柳世隆接替自己為安西長史。第二年,武陵王劉贊任郢州(今武昌)刺史,柳世隆遂轉(zhuǎn)任武陵王前軍長吏,江夏內(nèi)史,井代理郢州事務(wù)。
宋順帝劉準(zhǔn)升明元年(477年)十二月,車騎大將軍、荊州刺史沈攸之反。閏十二月(487年1月),叛軍5萬余眾自江陵東下進(jìn)逼郢州,將順流而下建康。沈攸之心懷反意,朝廷早有察覺,且令州郡預(yù)作防備。因此,蕭賾入朝時曾囑咐柳世隆“攸之一旦為變,焚夏口舟艦沿流而東,則坐守空城不可制也。雖留攻城,不可卒拔。卿為其內(nèi),我為其外,乃無憂耳!币庖缆∫坏┯鲎,定死守郢州,拖住叛軍。此時柳世隆見沈攸之軍欲舍郢州而東,急忙派軍于西渚挑戰(zhàn),有意激怒沈攸之,誘其攻打郢州,以實行與蕭賾預(yù)定的戰(zhàn)略。沈攸之本來認(rèn)為郢州小城不值一攻,被柳世隆一激,果然中計,盛怒之下令所部諸軍“登岸燒邑,筑長圍攻道”,晝夜攻城不止。郢州守軍在柳世隆指揮下頑強抵抗,叛軍屢屢被打退。與此同時,蕭賾派出的桓敬,陳胤叔、茍元賓等所率八軍,則屯兵西塞,等待殲敵的時機,平西將軍黃回統(tǒng)率的征討大軍也已進(jìn)至西陽(今湖北黃岡),且正溯江而上,步步逼近。叛軍久攻郢州不下,軍心動搖,逃亡者日漸增多。最后,沈攸之部下主要將領(lǐng)司馬冠軍劉攘兵也率部燒營而去,降入郢州城中。沈牧之僅率數(shù)十騎逃向荊州,途中為華容縣民捕殺。沈攸之一死,荊州叛軍殘余很快亦被討平。
在這場戰(zhàn)爭中,柳世隆“固守郢城,克挫巨猾”,遏止了沈攸之軍東下勢頭,為朝廷調(diào)兵平叛贏得了時間,可謂“超越前勛,功著一代”。戰(zhàn)后,柳世隆以功被宋順帝征入朝中,拜為侍中。不久又被提升為尚書右仆射,封貞陽縣侯。后來柳世隆又出任吳郡(今蘇州)太守,因母喪守孝去職。
建元元年(479年),齊高帝蕭道成受禪代宋,柳世隆被起用為南豫州(今安徽當(dāng)涂)刺史,進(jìn)爵貞陽縣公。三年(481年),改任南兗州(治廣陵,今揚州)刺史,
齊武帝蕭賾即位,柳世隆愈被親用。先加官散騎常侍,后入朝為侍中,累遷護(hù)軍將軍,尚書左仆射。
齊武帝永明(483一493年)初,湘州(治長沙)土著騷亂,柳世隆以本官都督伐蠻諸軍,并被委為湘州刺史,加都督,前往平亂。事后,柳世隆再度被征入朝,任尚書令。不久,他因病辭去職務(wù),改任左光祿大夫、侍中。
永明九年(491年),柳世隆故去,時年50歲。死后贈位司空,謚忠武。
綜觀柳世隆的一生,正如他自己常對人所說的,是“馬稍第一,清談第二,彈琴第三!彼緹o特別的軍事才能,但靠著他的忠誠,恰恰在劉宋政權(quán)兩次出現(xiàn)危機的關(guān)鍵時刻都有突出的表現(xiàn)。因而少年即建殊功,深得宋明帝、宋順帝,齊武帝的信任,得到迅速提升而官居高位。史書上說他于所任州郡施治有方,“民頌寬德”,入朝執(zhí)政他“翼教崇闥,朝稱元正”。但柳世隆真正的興趣和成就卻在清談和彈琴上。
柳世隆于公務(wù)之外,頗好涉獵文史。建元二年(480年),他向齊高帝請借秘閣書籍,一次就借了2千多卷。當(dāng)時南朝士流中有崇尚清談的習(xí)慣,柳世隆讀得書多,自然也就增加了清談的資本。
應(yīng)當(dāng)特別提到的是,柳世隆具有卓越的音樂才能,彈得一手好琴。在當(dāng)時士大大尚雅好樂的風(fēng)氣下,柳世隆晚年“在朝不干世務(wù),垂簾鼓琴,風(fēng)韻清遠(yuǎn),甚獲世譽”,并且能夠自己作曲彈奏。他獨創(chuàng)的“柳公雙瑣”指法,不但被公認(rèn)為當(dāng)時最高水平的演奏技巧,而且在中國音樂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柳世隆還通曉數(shù)術(shù),頗善占卜。他曾親自為自己選擇墓地,并常為人別龜甲以定吉兇,要價有至1萬錢的。其著作有《龜經(jīng)秘要》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