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豐 - 簡單介紹
布豐(Georges-Louis de Buffon,1707~1788) 法國博物學家。生于蒙巴爾(Montbard)。先后學過法律和數(shù)學。曾在英國學習過一年數(shù)學、物理學和植物生理學。回國后翻譯出版了牛頓的《流數(shù)》(Fluxion)和黑爾斯(S.Hales)的《植物靜力學》(VegetableStatics)。1739年被任命為皇家植物園主任。1753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以后又先后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德國和俄國的科學院院士。
布豐 - 著名學說
布豐以關于自然史的著作聞名,是最早對“神創(chuàng)論”提出質(zhì)疑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從事比較解剖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許多動物具有不完善的沒有用處的退化的器官,如果物種是萬能的上帝創(chuàng)造的,那么這些不完善的器官怎么會存在呢?
布豐在他的百科全書書式的巨著《自然史》中描繪了宇宙、太陽系、地球的演化。他認為地球是由熾熱的氣體凝聚而成的,地球的誕生比《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所說的公元前4004年要早得多,地球的年齡起碼有10萬年以上。生物是在地球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并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異。布豐甚至大膽地提出,人應當把自己列為動物的一屬,他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如果只注意面孔的話,猿是人類最低級的形式,因為除了靈魂外,它具有人類所有的一切器官!薄叭绻妒ソ(jīng)》沒有明白宣示的話,我們可能要去為人和猿找一個共同的祖先!
盡管布豐用的是假設的語氣,并用造物主和神靈來掩蓋自己的進化論,但是還是遭到了教會的圍攻。在壓力下,布豐不得不違心地宣布:“我沒有任何反對《圣經(jīng)》的意圖,我放棄所有我的著作中關于地球形成的說法,放棄與摩西故事相抵觸的說法!敝钡18世紀,宗教還在頑固地維持著對科學的統(tǒng)治。
他在皇家博物館工作時編成巨著《自然史》。1739年起任巴黎植物園園長。1753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布豐 - 反對“權威”臆說
他以大量實物標本作推論,反對“權威”的臆說,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該書的文學成就也普遍受到贊揚,文筆細膩生動而富于感情,如《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詩,作品對獅、虎、熊、狗、狼、狐貍等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的描寫,生動活潑,趣味橫生。另外,法語中的名句“文如其人”、“風格即人”,是從他的著名講演《風格論》中的“風格則是屬于個人的”引申而來。。他用人工方法把動物分類,依它們與人的關系來分等級。不過,這位自然主義作家用的是頗科學的方法:他細致地觀察,訂定及應用評估生物物種原理,找出三大種類王國的一致性。他不單以文字對動物作解剖及生理上的描寫,而且輔以版畫,令人對不同生物物種的特性有更深了解。布豐以生理角度來描寫動物,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他可以挑選這樣那樣的特征來作畫。例如,布豐對馬就有如下描述:“人類歷來最了不起的征戰(zhàn),就是馴服了這種既傲氣又烈性子的動物。它與人共負戰(zhàn)爭的疲累,同享打勝仗之榮耀;它無畏如其主子,洞悉險境然大膽直面之,慣聽劍戰(zhàn)之聲,甚至愛上它,追尋它,聞戰(zhàn)聲而抖擻;在狩獵中,在比武大會上,在賽馬途中,它分享主人的喜悅,它是那么光芒四射,耀眼生輝。然而,其馴服之處一如其勇猛,它容不得自己使性子,行事知所進退,不但聽命于執(zhí)韁者之手,似乎還可會其意,按感知來行事:或奔突,或碎步。每一個動作,目的就是為了取悅——這動物全然忘我,只為別人的意志而活,甚至有預測他人意愿的能耐,然后準確地落實在行動上。它善解人意,毫無保留地、全不拒絕地、全心全意地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蹲匀皇贰氛故镜乃囆g家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他以異常平靜,悠然自得的語言去歌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盈尺之內(nèi)呈現(xiàn)著造物的尊嚴與靈性。
布豐 - 現(xiàn)代進化論
他是現(xiàn)代進化論的先驅(qū)者之一,他不相信地球像《創(chuàng)世記》所講的那樣只有6000年歷史,他估計地球的歷史至少是7萬年;在未發(fā)表的著作中,他估計地球的年齡是50萬年。他研究過許多植物和動物,也觀察了一些化石,注意到不同地史時期的生物有所不同。他接受了牛頓關于作用于地球上的力學規(guī)律也適用于其他星球的論點。認為大自然應包括生物在內(nèi);自然界是一個整體,各部分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他還指出林奈只注意到物種之間的細微差異,而沒有把生物看做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他認為物種是可變的。生物變異的原因在于環(huán)境的變化;環(huán)境變了,生物會發(fā)生相應的變異,而且這些變異會遺傳給后代(獲得性遺傳)。他相信構造簡單的生物是自然發(fā)生的,并認為精子和卵巢里的相應部分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成分,他不贊成“先成論”而支持“漸成論” 。
引導他形成進化觀點的主要是兩類事實:一是化石材料,古代生物和現(xiàn)代生物有明顯區(qū)別;二是退化的器官,例如,豬的側趾雖己失去了功能,但內(nèi)部的骨骼仍是完整的。因此,他認為有些物種是退化出來的。他的進化觀點遭到教會的強烈指責,迫使他不得不宣布放棄與教義不一致的論點。
布豐 - 科學貢獻
布豐一生最大的貢獻是編著了35卷《自然史——總論和各論》(Historie naturelle gen6rale et particuli6re)(1749~1788)(他死后又由他的學生編寫、出版了9卷,全書共44卷)。
布豐在他的著作中有許多與生物進化有關的論述,雖然他的意見在不同時期很不相同,并且沒有討論到物種變化的原因和方法,但他是近代以科學精神處理這個問題的第一位學者,表現(xiàn)在:(1)提出許多與進化有關的問題,并使這些問題納入了科學的范疇;(2)提出“類型統(tǒng)一”的概念,由此產(chǎn)生出比較解剖學,而比較解剖學又提供了許多支持進化論的證據(jù);(3)教會正式承認的創(chuàng)世時間是4004年,而他根據(jù)化石材料估計地球的年齡至少是168000年,這就解決了生物進化的時間問題;(4)他根據(jù)北美和歐亞大陸動物群的相似性,推測這兩個大陸早先一定是相連的,他將物種組合成動物區(qū)系(faunas),并揭示出一些生物地理分布的規(guī)律,而生物地理分布的事實,后來也成了達爾文論證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jù)?梢姴钾S雖然還不是一位明確的進化論者,但他的工作和思想?yún)s為進化論的形成和發(fā)展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