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中期詩人、文學(xué)家和哲學(xué)家。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貶為郎州司馬、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中期詩人、哲學(xué)家。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貶為郎州司馬、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他的一些詩歌反映了作者進步的思想,其學(xué)習(xí)民歌寫成的《竹枝詞》等詩具有新鮮活潑,健康開朗的顯著特色,情調(diào)上獨具一格。語言簡樸生動,情致纏綿,其代表作有《烏衣巷》、《秋詞》、《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楊柳枝》(一)、《西塞山懷古》、《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句為著名的雙關(guān)語,足見詩人之匠心獨具。其詩結(jié)有《劉賓客集》。

    劉禹錫 - 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和政治家,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自己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各地劉氏宗譜的記載也不同,福建

    有說是劉邦弟弟楚王劉交的后裔,安徽有說是劉邦長子齊王劉肥的后裔。也有記載是匈奴族后裔。具體是什么身世,我們目前還沒有得到考證。唐代中晚期詩人、哲學(xué)家。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劉亮隨魏孝文帝遷洛陽,始改漢姓。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劉禹錫出生在嘉興,19歲左右游學(xué)長安。貞元九年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接著又登宏詞科。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開始踏上仕途。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書記,參與討伐徐州亂軍。十八年調(diào)任渭南縣主簿。次年任監(jiān)察御史。貞元二十一年(當(dāng)年八月改元永貞)一月,德宗死,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劉禹錫當(dāng)時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與王叔文、王□、柳宗元同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稱為“二王劉柳”。革新只進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鎮(zhèn)的強烈反對。順宗被迫退位,憲宗即位。九月,革新失敗,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同時貶為遠(yuǎn)州司馬的共八人,史稱“八司馬”。

    元和九年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得罪執(zhí)政,被外放為連州刺史。后來又擔(dān)任過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寶歷二年冬,從和州奉召回洛陽。二十二年的貶謫生涯至此結(jié)束。大和元

    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長安,就寫了《再游玄都觀絕句》,表現(xiàn)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后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836)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分司東都的閑職。會昌元年(841),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詩歌創(chuàng)作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推崇備至。他的詩歌,傳誦之作極多。劉禹錫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編其著述為“四十通”,又刪取四分之一為“集略”。這是最早的劉禹錫集和選本,今都不傳!缎绿茣に囄闹尽份d《劉禹錫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遺佚,輯為《外集》10卷,但仍有遺漏,F(xiàn)存劉禹錫集古本主要有三種:①清代避暑山莊舊藏宋紹興八年(1138)董□刻本,題為《劉賓客文集》,屬小字本,今有徐鴻寶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陸游據(jù)董本重刻,稱“浙本”。明清以來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屬于這個系統(tǒng)。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蘭館所藏宋刻本,題為《劉夢得文集》,屬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務(wù)印書館縮印本。③北京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劉夢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兩代的毛晉、惠棟、何焯、馮浩、黃丕烈等人曾對劉禹錫集作過初步的?惫ぷ,但多數(shù)是抄本,流傳不廣,F(xiàn)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⒂礤a的生平事跡,見于新、 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一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guān)創(chuàng)作、學(xué)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

    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chuàng)作,積極向民歌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一度奉詔還京后,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后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824年夏,他寫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边@首詩為后世的文學(xué)評論家所激賞,認(rèn)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杰作。

    劉禹錫

    后來,幾經(jīng)多次調(diào)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dān)任刺史。當(dāng)時蘇州發(fā)生水災(zāi),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zāi)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dān)任過刺史的韋應(yīng)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游賦詩,生活閑適。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現(xiàn)存800余首。其學(xué)習(xí)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fēng)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fēng)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zhuǎn)、樸素優(yōu)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zhèn)壓永貞革新的權(quán)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xiàn)象。晚年所作,風(fēng)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chuàng)《憶江南》詞牌。

    劉禹錫 - 詩詞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秋風(fēng)引

    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竹枝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竹枝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fù)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竹枝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竹枝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竹枝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xiāng)歌。今朝北客思?xì)w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竹枝

    江上春來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紋生。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竹枝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竹枝

    城西門外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fù)西來。

    竹枝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憑寄狂夫書一紙,住在成都萬里橋。

    步虛詞

    阿母種桃云海際,花落子城二千歲。海風(fēng)吹折最繁枝,跪捧瓊盤獻天帝。

    步虛詞

    華表千年一鶴歸,凝丹為頂雪為衣。星星仙語人聽盡,卻向五云翻翅飛。

    拋球樂

    五色繡團圓,登君玳瑁筵。最宜紅燭下,偏稱落花前。上客如先起,應(yīng)須贈一船。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浪淘沙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無端陌上狂風(fēng)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東流虎眼紋,清淮曉色鴨頭春。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浪淘沙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fēng)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浪淘沙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楊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楊柳枝

    御陌青門拂地垂,千條金縷萬條絲。如今綰作同心結(jié),將贈行人知不知。

    楊柳枝

    輕盈裊娜占年華,舞榭妝樓處處遮。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fēng)好去落人家。

    楊柳枝

    南陌東城春草時,相逢何處不依依。桃紅李白皆夸好,須得垂楊相發(fā)揮。

    楊柳枝

    城外春風(fēng)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楊柳枝

    揚子江頭煙景迷,隋家宮樹拂金堤。嵯峨猶有當(dāng)時色,半蘸波中水鳥棲。

    楊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來,輕黃淺綠映樓臺。只緣裊娜多情思,更被春風(fēng)長挫摧。

    楊柳枝

    巫峽巫山楊柳多,朝云暮雨遠(yuǎn)相和。因想陽臺無限事,為君回唱竹枝歌。

    楊柳枝

    鳳闕輕遮翡翠幃,龍墀遙望麴塵絲。御溝春水相輝映,狂殺長安年少兒。

    楊柳枝

    花萼樓前初種時,美人樓上斗腰肢。如今拋擲長街里,露葉如啼欲恨誰。

    楊柳枝

    煬帝行宮汴水濱,數(shù)株殘柳不勝春。晚來風(fēng)起花如雪,飛入宮墻不見人。

    楊柳枝

    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fēng)吹。城東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

    踏歌詞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窗映樹鷓鴣鳴。

    踏歌詞

    桃蹊柳陌好經(jīng)過,鐙下妝成月下歌。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自細(xì)腰多。

    踏歌詞

    新詞宛轉(zhuǎn)遞相傳,振袖傾鬟風(fēng)露前。月落烏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鈿。

    踏歌詞

    日暮江南聞竹枝,南人行樂北人悲。自從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盡時。

    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fēng)疑舉袂,叢蘭帙浥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顰。

    憶江南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瀟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若問二妃何處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劉禹錫 - 詩的特點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性格十分倔強,有一種認(rèn)準(zhǔn)了理不回頭的精神,長期的貶謫并沒有改變他的政治立場。他的很多詩篇指斥尖銳,嘲諷辛辣,矛頭直向當(dāng)朝的權(quán)貴弄臣。貶官十年后他被召回長安,在游玄都觀欣賞桃花時,寫了首詩《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詩詞表面上寫賞花,但寓意不言而喻。如今滿朝志得意驕的新貴,徒有其表,并無實才,就像輕薄的桃花一樣,他們都是我劉郎被趕出長安后補的空缺啊。

    這首詩“語涉譏諷”,得罪了那些權(quán)貴,所以回京師沒幾天,他就又被貶往連州。這一貶時間更長,過了整整十四年才返回長安。詩人又一次來到玄都觀,可滿園的桃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片荒草苔蘚。望著這昔盛今衰的荒敗景象,他感慨萬千,那股倔勁又上來了,揮筆寫了一首《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首詩歌是上一篇的繼續(xù),但諷刺意味比上一篇更為辛辣。曾經(jīng)滿園盛開的桃花,現(xiàn)在被一片荒草替代,當(dāng)年那些志得意驕的新貴們,現(xiàn)在又到哪里去了呢?我這個當(dāng)年被貶斥的劉郎,今天不是又回來嗎?詩中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劉禹錫并不是一味地鉆牛角尖,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絕不讓步,但一般情況下心胸開闊,遇事能想得開。他被貶到郎州時三十四歲,正是干一番事業(yè)的好時光,可又一次被趕出了朝廷,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適應(yīng)性強,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安慰,能從悲苦中尋找到樂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是他的《秋詞》詩。古人望秋而生悲涼,可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rèn)為秋日勝過春朝。天高氣爽,碧空如洗,一鶴沖霄,氣概昂揚,令人心曠神怡。詩歌抒發(fā)了詩人豪邁向上、不屈不撓的人生態(tài)度。

    劉禹錫也研究哲學(xué),通過哲學(xué)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為一種具有歷史深度的感悟。這樣,他就能從有限的時空跳出來,在更高的層面上求得心理平衡。我們看他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巴山楚水這樣凄涼地區(qū)被棄置了二十三年,回來后成了出土文物一樣的老古董,過去的許多朋友都已去世,但詩人并沒有因此感到衰老頹唐。盡管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內(nèi)心十分悲苦,但把這種悲苦擺到時光流逝的廣闊背景上來關(guān)照,這悲苦就多么地不值一顧了。

    劉禹錫 - 詩風(fēng)

    劉禹錫及其詩風(fēng)頗具獨特性。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在憂患相仍的謫居年月里,確實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悶,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終不曾絕望,始終跳動著一顆斗士的靈魂;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重游玄都觀絕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謠》、《飛鳶操》、《華佗論》等詩文,屢屢諷刺、抨擊政敵,由此導(dǎo)致一次次的政治壓抑和打擊,但這壓抑打擊卻激起他更為強烈的憤懣和反抗,并從不同方面強化著他的詩人氣質(zhì)。他說:“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謁柱山會禪師》)。這種“感慨”不僅增加了其詩耐人涵詠的韻味,而且極大地豐富了其詩的深度和力度。

    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捷明快,風(fēng)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shù)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fēng)悲老驥,秋霜動鷙禽!灰蚋兴ス(jié),安能激壯心”(《學(xué)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始聞秋風(fēng)》)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diào)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絕句,也是別具特色,如:“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詞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楊柳枝詞九首》其一)就詩意看,這兩篇作品均簡練爽利,曉暢易解,但透過一層看,便會領(lǐng)悟到一種傲視憂患、獨立不移的氣慨和迎接苦難、超越苦難的情懷,一種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和棄舊圖新面向未來的樂觀精神,一種堅毅高潔的人格內(nèi)蘊。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睛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全詩一反傳統(tǒng)的悲秋觀,頌秋贊秋,賦予秋一種導(dǎo)引生命的力量,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由境界的無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劉禹錫早年隨父寓居嘉興,常去吳興拜訪作為江南著名禪僧兼詩僧的皎然和靈澈,據(jù)其《澈上人文集紀(jì)》自述,當(dāng)時他“方以兩髦執(zhí)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這一早年經(jīng)歷對其后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很深。那么,皎然、靈澈的詩歌主張是怎樣的呢?皎然有《詩式》論詩,特別注意兩方面,一是主張苦思鍛煉,要求詩人在對詞句加以精心錘煉之后復(fù)歸自然,他認(rèn)為這種自然才是詩的極致;二是極重視詩歌意蘊深遠(yuǎn)而氣韻朗暢高揚的境界,認(rèn)為“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而這“境”即意境來自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書冬夜》),即詩人主觀心境與審美觀照乃是最重要的。靈澈沒有詩論傳世,但據(jù)權(quán)德輿《送靈澈上人廬山回歸沃州序》說,他“心冥空無而跡寄文字,故語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諸生思慮終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靜而靜”;又說他!胺鞣脚,坐輕舟,溯沿鏡中,靜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萬慮洗然”,可見靈澈也重視在主體的靜默觀照中贏得意境的空靈深邃,而且語言也是追求自然的。這些見解一方面受到大歷、貞元詩風(fēng)影響,講究字詞錘煉,不露痕跡,一方面則來源于佛教重視“心”即主觀體驗感受的思想。劉禹錫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還說,寫詩的人應(yīng)該“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董氏武陵集紀(jì)》),前句即指語言的簡練與含蓄,后句即指主體的觀照與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視通過錘煉與潤飾使詩歌的語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對多用生僻字眼,提出“為詩用僻字,須有來處……后輩業(yè)詩,即須有據(jù),不可率爾道也”(《劉賓客嘉話錄》);

    另一方面,他又極重視主體的觀照與冥想

    ,在《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詩引》中他曾說: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詞!蚨ǘ镁,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詞,故粹然以麗。定,是排除雜念的觀照,慧,是一種靈感的獲得。這樣寫出來的詩,便能容納更豐富的內(nèi)涵,有著更深的意境。因此,劉禹錫的詩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同時具有一種空曠開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都是他對歷史、人生進行沉思之后的一種感悟。這種感悟以形象出現(xiàn)在詩里,不僅有開闊的視界,而且有一種超時距的跨度,顯示出歷史、現(xiàn)實、未來在這里的交融。

    劉禹錫的詠史詩十分為人稱道。這些詩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表現(xiàn)他閱盡滄桑變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蘊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蜀先主廟》等都是名篇。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西塞山懷古》)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前一首是詩人站在西塞山遠(yuǎn)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種永恒與短暫的強烈對比:千帆競發(fā)、鐵鎖沉江,無論是戰(zhàn)降治亂、分裂統(tǒng)一,這一切比起默默無言的大自然來,都不過是過眼煙云,瞬間即逝。后一首則通過王謝這些士族的舊跡變?yōu)閷こ0傩占业臍v史變遷,呈現(xiàn)了人們心靈深處常有的對一切繁華與高貴都會被時間洗刷凈盡的嘆息。

    劉禹錫的山水詩,也改變了大歷、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fēng)格,而常常是寫一種超出空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景象,如“水底遠(yuǎn)山云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和牛相公游南莊醉后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野草芳菲紅錦地,游絲繚亂碧羅天”(《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在這靜謐空靈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構(gòu)成了一種恬靜平和的氛圍。不過,雖然劉禹錫說過“能離欲則方寸地虛”,但是他積極參與永貞革新,其實還是要在社會中實現(xiàn)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較倔強,所以盡管受佛教徒影響,他卻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樣,時而滿足,時而頹廢,詩中倒是常常表現(xiàn)出高揚開朗的精神。如《秋詞》二首之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同樂天登棲靈寺塔》:“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欄桿。忽然語笑半天上,無限游人舉眼看。”都有一種高揚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內(nèi)涵、開闊疏朗的境界和高揚向上的情感,劉禹錫的詩歌便顯得既清峻又明朗。

    此外還應(yīng)該提到他受民歌影響所寫的一些詩篇。

    皎然、靈澈等人生活在民歌興盛的吳地,而在禪宗看來,民歌率直自然、活潑樸素,正是語言的極致,所以他們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來寫詩,這無疑對劉禹錫有一定影響;劉禹錫又多次貶官南方,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劉禹錫常常收集民間歌謠,學(xué)習(xí)它的格調(diào)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如《白鷺兒》:

    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云,飛去入遙碧。

    詩以隱喻方式寫自己孤高的情懷,但用的是輕快的民歌體。還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詞》、《楊柳枝詞》、《堤上行》、《蹋歌詞》等,都很樸素自然、清新可愛,散發(fā)著民歌那樣濃郁的生活氣息,以下兩首尤為傳神: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yīng)歌。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竹枝詞》二首之一)

    劉禹錫 - 參考資料

    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liuyuxi.htm

    http://www.dqcom.com/html/200610/15/085133239.htm

    河南論壇收集  http://www.hn33.com

    名人推薦
    • 劉宗勇
      劉宗勇,貴州遵義余慶人,1981年生。愛心聯(lián)盟發(fā)起人。1999年,剛從山東齊魯音樂學(xué)校輟學(xué)只有初中文憑的他,只身前往浙江溫州打工,先后在皮鞋廠、...
    • 劉慶邦
      劉慶邦,著名作家,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農(nóng)村。當(dāng)過農(nóng)民、礦工和記者,F(xiàn)為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一級作家,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
    • 劉童
      中國新生代作家哲理小說電視人  湖南師范大學(xué)99中文系畢業(yè),成名作《那個女生叫開開》經(jīng)國內(nèi)雜志發(fā)表后被《青年文摘》轉(zhuǎn)載,旋即在新加坡《新聞早...
    • 劉震云
      劉震云,(1958年5月-),河南省延津縣人,著名作家、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1978年至1982年就讀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1987年后連續(xù)發(fā)表《新兵連》...
    • 劉鶚
      劉鶚(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譜名震遠(yuǎn),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煉生”...
    • 盧江良
      盧江良,本名盧鋼糧,男,1972年11月出生于紹興,現(xiàn)居杭州。中國70后作家群代表性人物之一,當(dāng)代中國最具批判性小說的實踐者。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