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 - 基本資料
姓名: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
生卒:1880年12月31日~1959年10月16日
描述:美國五星級上將
籍貫:美國
馬歇爾 |
在世界各國軍事與戰(zhàn)爭的歷史上,驍勇善戰(zhàn)于沙場而后逐步得到最高軍銜和職位的指揮官不盡其數。但有一位從未親自帶兵打仗而僅僅憑藉在作戰(zhàn)圖上揮動小小一支紅藍鉛筆, 就眾望所歸地獲得了五星上將的最高軍銜的參謀軍官卻格外與眾不同。他就是最后曾官拜美國陸軍參謀長的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
馬歇爾 - 求學經歷
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誕生于1880年12月31日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尤寧敦。馬歇爾是3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童年時代的馬歇爾由于淘氣和頑皮,常常挨父親的罵。馬歇爾的父親曾經參加過美國南北戰(zhàn)爭,并一直遺憾自己未能成為一名軍官;因此,他特別期望自己的兒子能袖自己夙愿。
1897年9月, 不滿17歲的馬歇爾跨入了維吉尼亞軍事學院與著名的西點軍校的最大不同,是它的畢業(yè)生并不能保證都可以成為美國陸軍軍官。因此,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只有設法使它的畢業(yè)生超過西點軍校畢業(yè)生的水準,成為具備更大發(fā)展?jié)摿Φ能娙恕?br>
剛剛從一場傷寒病中痊愈的馬歇爾,一入校門很快就贏得了全校高年級學員們的敬重。當時,高年級學員經常以虐待新生為樂,其中最拿手的一項虐待方式是坐刺刀;在地板上立起刺刀,刀尖朝上,然后命令新生蹲坐在刀尖上;坐刀者必須恰到好處地壓住刀尖而不使刺刀倒下;同時又要避免蹲得太重而使臀部刺痛。大病初愈的馬歇爾因體力不支而倒在地板上,刀尖深深刺刺入了他的臀部,血流不止。如果馬歇爾向校方告發(fā),則肇事者肯定會被開除;但馬歇爾保持緘默,校方對此事的唯一表示是在校門口公告馬歇爾因傷休息3天。但從此之后,新學員馬歇爾威名大振,高年級學員宣布,自這一天起將決不再欺侮這個勇氣過人的“北方佬”。堅忍不拔的良好品性伴著馬歇爾渡過了4年的軍校生活和終其一生的軍旅生涯。
1901年9月,馬歇爾以全校第8名的成績畢業(yè)。院長希普將軍認為;“如果喬治馬歇爾被任命為陸軍軍官,將會青云直上,遠遠超過西點軍校的一般畢業(yè)生。”馬歇爾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軍校生活呢?1940年2月3日,馬歇爾宣誓就任美國陸軍少尉。
馬歇爾 -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917年4月6日美國向德國宣戰(zhàn),站在協(xié)約國一邊參加了已延續(xù)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塞伯特將軍組建陸軍第1步兵師,調任馬歇爾任參謀部臨時中校銜參謀。第1步兵師在潘興將軍的美國遠征軍編內,最先在法國登陸。
在法國前線,作為師參謀部參謀,他的任務是向師指揮所報告前沿陣地的情況,檢查部署和給養(yǎng)狀況,維持部隊士氣。他執(zhí)行任務一絲不茍,大部分時間是在前沿戰(zhàn)壕里。他常常一人徒步巡視陣地。馬歇爾因在前沿陣地表現出色,被提升為臨時上校,并調入設在肖蒙的美國遠征軍總參謀部。
二戰(zhàn)名將馬歇爾 |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德國戰(zhàn)敗而告終。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成為美國和歐洲的英雄。馬歇爾被調到這位總司令的身邊,當他的助手。他陪潘興在巴黎參加了一系列的慶;顒印
馬歇爾 - 一戰(zhàn)后生活
1919年9月1日,馬歇爾隨潘興將軍凱旋美國。得勝回朝的將士們受到一片熱烈的歡迎之后,一切歸于平靜。馬歇爾戰(zhàn)時臨時上校被取消,仍當他的上尉。他留在了潘興手下任職,不久晉升為正式少校。這次晉升并未使他高興,只是使他感慨,他當了整整18年的軍官,還只是少校而已。
1921年8月,潘興將軍出任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作為首席助手隨他到華盛頓赴任。這次他又升了一級,領中校軍銜。1923年潘興任滿離職。馬歇爾決定到野戰(zhàn)部隊任職,以充實自己。1924年秋,他被派到美國駐中國天津的第15步兵團,任副團長。1926年底,他被任命為陸軍學院教官,返回華盛頓。1927年11月,他的妻子病逝。
本寧堡步校是美國陸軍最大的軍事學校,坐落在佐治亞州哥倫布市數英里之外。馬歇爾是出色的教官,能夠三言兩語概括復雜的軍事問題。他對學員要求很嚴格。他督促他們,鼓舞他們,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從步校出來的許多出類拔萃的將領都把自己日后得以攀上軍階高峰:歸功于馬歇爾。馬歇爾在步校建立了一個學員檔案,把他認為有才華的青年軍官的名字一一記在上面。后來馬歇爾擔任陸軍參謀長之后,這個檔案便成了無價之寶,他常據此選派指揮官。
1932年底,馬歇爾調到斯克雷文堡帶兵,隨后又被任命為伊利諾斯州國民警衛(wèi)師的師長。1936年8月,55歲的馬歇爾由中校正式晉升為準將。
1938年夏,馬歇爾準將被任命為陸軍部副部長。1939年9月1日,羅斯?偨y(tǒng)任命馬歇爾為陸軍參謀長,正式授予他少將軍銜,暫領上將軍銜。他上任的第3天,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馬歇爾 -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美國沒有馬上參戰(zhàn)。國內有人主張全力避免戰(zhàn)爭,有入主張積極參戰(zhàn)。馬歇爾將軍認為,無論愿意與否,美國必然要卷入戰(zhàn)爭。而他作為陸軍參謀長,積極備戰(zhàn)更是責無旁貸。他支持羅斯?偨y(tǒng)的援英戰(zhàn)略。他認為英國人是在為美國贏得準備時間。
1941年12月8日,日本襲擊珍珠港(參見珍珠港戰(zhàn)役),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終于卷入戰(zhàn)爭。珍珠港事件使許多軍隊領導人受到處分,但對馬歇爾的職位未造成影響。他受到質詢和責難,但沒人想到要撤換他,也不再有人對他就美國參戰(zhàn)的主導設想表示異議。為了適應戰(zhàn)爭,馬歇爾上任不久便著手對軍隊進行了整頓。他提出一長串應當退役的軍官的名單。
1942年初,美英兩國商定在北非登陸,打擊德軍。馬歇爾為這次代號“火炬”。的戰(zhàn)役進行了積極準備。他指派艾森豪維爾將軍出任盟國北非遠征軍總司令,全權指揮這次戰(zhàn)役。他與艾森豪維爾商量,選中喬治·巴頓指揮美軍特遣隊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登陸。同時,他還把奧馬爾·布萊德雷推薦給艾森豪維爾。布萊德雷很快便證明他是美軍有史以來最富才干的將領之一。他曾是艾森豪維爾的同班同學,在本寧堡當過馬歇爾的下屬。馬歇爾極其贊賞布萊德雷的指揮才能,曾打定主意,一旦美軍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役,即委以重任。后來艾森豪維爾很快就將第2軍交給了布萊德雷。再以后布萊德雷指揮了越來越多的軍隊,為打敗法西斯德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
1942年7月下旬,美英兩國聯(lián)合參謀長委員會開始在倫敦擬定“火炬”作戰(zhàn)的具體方案。經過長時間的爭論,并在羅斯福和邱吉爾的干預下,于9月20日達成一項折衷方案,確定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阿爾及爾3處同時登陸。登陸日期最后定于11月8日。
英美盟軍按期于11月8日天始實施“火炬”登陸作戰(zhàn)計劃登陸成功。經5個月的激戰(zhàn),盟軍于1943年4月9日集中優(yōu)勢兵力發(fā)起總攻。英軍第8集團軍自南向北進行突擊,美英聯(lián)軍自西向東發(fā)動進攻,經過18天的戰(zhàn)斗,于5月7日分別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被擠壓在這一地域的25萬德意軍隊走投無路,于5月13日投降(參見突尼斯戰(zhàn)役)。至此,德意在北非的部隊全部被肅清,非洲戰(zhàn)場的戰(zhàn)事以美英的最后勝利而結束。
美英盟軍在北非登陸之后,美英兩國便開始考慮下一個主要戰(zhàn)略行動方向了。1943年1月14日至24日,羅斯福與丘吉爾率兩國軍事首腦在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商討軍事戰(zhàn)略問題。馬歇爾將軍極力主張橫渡英吉利海峽,從法國北部攻入歐洲大陸。丘吉爾不同意。會議未能就此作出決定,實際是將進攻西歐的計劃推遲實施。會議最后決定以在西西里登陸為最近作戰(zhàn)目標。
1943年7月10日,盟軍在西西里登陸,8月中旬占領全島。隨即向意大利本土進軍,很快進逼羅馬,在納粹控制的歐洲取得立足點。但是盟國決策者和一般公眾在想到光復歐洲時,并不是把目光放在地中海地區(qū),而是著眼于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以及德國本身。大家都知道,只有英美聯(lián)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登陸后,導向最后勝利的大反攻才算真正開始。也正是基于這一簡單而正確的認識,馬歇爾將軍一直主張排除對其他因素的考慮,盡可能早地渡海登陸西歐作戰(zhàn),全力消滅德軍。
1943年12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最終商定,于1944年5月由美英軍隊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qū)登陸。這次登陸戰(zhàn)役的代號定為“霸王”。人們普遍認為,指揮“霸王”戰(zhàn)役的盟軍最高司令一職非馬歇爾將軍莫屆。馬歇爾將軍已是眾望所歸的人。此際,美國陸軍的步兵和航空隊同時活躍在世界的六大戰(zhàn)場,戰(zhàn)線極長,但是由于馬歇爾在華盛頓指揮得力,對各路人馬的狀況、需求、配備和軍務緩急了如指掌,應付自如,協(xié)調有致,為美軍的不斷勝利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1943年秋,同盟國首腦在魁北克會議上一致同意馬歇爾本人指揮歐洲戰(zhàn)役,這使他非常高興。但羅斯;厝A盛頓后,卻無限地延長了馬歇爾的陸軍參謀長的任期。
羅斯福讓馬歇爾指揮歐洲戰(zhàn)役的決心本是十分堅定的。他在給潘興將軍的一封信中說:“我們準備讓他指揮的是這次戰(zhàn)爭中最大的作戰(zhàn)行動。我認為他將擔負的乃是歐洲戰(zhàn)場的全部指揮任務,而不僅僅關系到某一地區(qū)。此外,英國三軍參謀部將同他就一切事宜進行磋商。再者,我認為如果不給喬治一個親臨前線統(tǒng)兵作戰(zhàn)的機會就太不公平了……我所能做出的最好的解釋是,我想讓喬治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潘興……”
然而,羅斯福總統(tǒng)無疑最后還是同意了潘興將軍的看法。這位身臥病榻的老將軍在給總統(tǒng)的信中說:“……我們在打著一場全球性戰(zhàn)爭,離結束之日尚遠,因此要由最成熟的軍官擔任參謀長一職,以便明智地把握戰(zhàn)略方向。明達的軍界人士一致認為,馬歇爾將軍正是這樣一位軍官。假若把他調往某個地區(qū)作戰(zhàn),則無論這個戰(zhàn)場看上去如何重要,都將使我們因為失去這樣一位深諳戰(zhàn)略、任何其他人擔任參謀長都無法同他相比……”
馬歇爾可以極其出色地指揮歐洲戰(zhàn)役,但是無人能頂替馬歇爾充任美國全球軍事行動的指揮者而且指揮得如此出色。羅斯福最終還是把馬歇爾留在了陸軍參謀長的位置上。最后,經總統(tǒng)批準,馬歇爾委任了艾森豪維爾將軍任盟軍最高司令,指揮“霸王”戰(zhàn)役。
1944年6月6日,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后(諾曼底戰(zhàn)役),美軍將領認為英軍最高指揮官蒙哥馬利一心想唱主角,因而對他十分不滿,雙方矛盾重重。馬歇爾站在戰(zhàn)勝敵人的最高立場上,必須不偏不倚地處理各種矛盾,使盟軍協(xié)力勝敵。協(xié)調美軍與友軍的關系也正是馬歇爾的主要責任之一。他不斷提醒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艾森豪維爾說,將軍們都容易變得“虛榮自負”,絕不要忘記,“蒙哥馬利差不多是英國唯一的英雄”,所以不要和他找麻煩。
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一路殺回菲律賓群島的麥克阿瑟將軍不斷向參謀長要人要物,而海軍是千方百計不讓馬歇爾去注意菲律賓。這樣,馬歇爾就首先要說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其他成員,承認菲律賓群島是合理的軍事目標,應給予大力支援,而另一方面他又要讓麥克阿瑟了解,從全局出發(fā),不可能對他有求必應。
在中國戰(zhàn)區(qū),馬歇爾不得不撤換他的司令官史迪威將軍。這不是因為這位將軍缺乏指揮才能,而是因為他對中國的蔣介石和東南亞英軍司令蒙巴頓蔑視而不恭,口出妄言。馬歇爾只好忍痛將他革職。
馬歇爾清楚看到,在抗擊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的戰(zhàn)爭中,美軍并非孤軍奮戰(zhàn),他必須倚重、倚靠甚至倚賴友軍,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在歐洲戰(zhàn)場上,他始終要求艾森豪維爾遵循他的指示,打敗德軍,贏得勝利,同友軍保持良好關系。在歐戰(zhàn)的最后階段,一些美軍將領要求搶在蘇軍之前攻占柏林,丘吉爾和蒙哥馬利也堅決反對放棄柏林,認為這等于西方把宣傳上的一個大勝利白白丟掉了。但是馬歇爾頂住了這股壓力。在他看來,放棄柏林完全是一種軍事決策。在羅斯福總統(tǒng)剛剛去世,杜魯門總統(tǒng)剛剛上任之際,他必須以軍人的方式進行思考,做出這種符合軍事邏輯的決策,由蘇軍攻占柏林。馬歇爾和艾森豪維爾不能忘記,蘇聯(lián)還是西方的盟友。“是的,我認為我們當時不應當攻占柏林,”馬歇爾后來寫道,“必須記住,我們那時正在努力和俄國人打交道。我們一直同他們并肩作戰(zhàn)。他們是我方武裝部隊的組成部分一非常堅定的一部分。他們在戰(zhàn)爭中起了極大的作用,削弱了德軍力量,對所有這些,我們都要好好加以考慮。在戰(zhàn)爭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們變得非常敏感,時刻在注意是否有跡象表明英國人和美國人打算背著他們決定戰(zhàn)爭的結局……”
1944年12月,馬歇爾受領五星上將軍銜。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終于被打敗了,德軍向盟軍和蘇軍無條件投降。
馬歇爾 - 二戰(zhàn)后生活
1945年8月20日,馬歇爾給杜魯門總統(tǒng)寫信要求卸任并提名艾森豪維爾繼任參謀長。杜魯門總統(tǒng)考慮了一些時候,接受了馬歇爾的辭呈。
1945年11月26日,65歲的馬歇爾獲準退休,但在10天之后他又應杜魯門總統(tǒng)之請,再赴中國調停國共沖突。調停失敗后,馬歇爾于次年11月回國出任國務卿,并組織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實施了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此后,他曾擔任美國紅十字會會長,國防部部長等職。
1949年1月辭去國務卿職務。1950年9月至1951年9月任國防部長。195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1959年10月16日馬歇爾病逝。享年79歲。
馬歇爾 - 知人善任的陸軍參謀長
在二戰(zhàn)期間,馬歇爾大膽啟用了一批年富力強的優(yōu)秀軍官,這批軍官用戰(zhàn)場上卓越表現和戰(zhàn)績,回報馬歇爾的知遇之恩。這些在大戰(zhàn)中獲得奇功偉績的著名將領。就是馬歇爾上將知人善任的注腳。
馬歇爾有一本黑色皮筆記本,上面記著一些有才華和培養(yǎng)前途的壯年軍官的名字。第3集團參謀長艾森豪威爾上校的名字便在其中。根據艾森豪威爾上校在演習中的出眾表現,馬歇爾建議予以破格提拔,擔任陸軍作戰(zhàn)計劃處長,艾森豪威爾后來回憶說;“馬歇爾親自給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寫報告,請求把我提升為少將,他說他在美國陸軍中創(chuàng)立的作戰(zhàn)處并不真正是一個參謀位置。他說我是一個指揮官,因為我做的工作是調兵遣將等等。此后不久,他決定派我去英國,當他派我去那里時,他給我加了一顆星,接著又是加了一顆星”。在大戰(zhàn)中,馬歇爾全力支持艾森豪威爾全權指揮作戰(zhàn),使這位歐洲盟軍最高統(tǒng)帥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佳績,并在戰(zhàn)后以卓著的戰(zhàn)功進而當選美國總統(tǒng)。
畢業(yè)于西點軍校的喬治·巴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北非和歐洲戰(zhàn)場院是一位著名的驍將,他也是馬歇爾上將啟用的。馬歇爾在筆記薄里巴頓名字后面寫有三句話;“他能帶領部隊赴湯蹈火”“但要用一根繩子緊緊套住他的脖子”“一有裝甲部隊,就交給他指揮”這三句短語,足以證明馬歇爾對巴頓的了解是如何地入木三分。
曾在堡步學校當過馬歇爾下屬的奧馬爾 布萊德雷也是馬歇爾大膽啟用的一名高級軍官。布萊德雷在歐洲中專顯示出杰出的指揮和外交才能,戰(zhàn)后獲五星上將軍銜并出任參謀長,被公認為美國有史以來最有才干的領導人之一。此外,還有一大批優(yōu)秀軍官在馬歇爾的大力提拔使用下大入異彩。例如,中校參謀軍官馬克 克拉克在大戰(zhàn)前被馬歇爾破格提升為四星上將,指揮一個集團軍。在二期間,馬歇爾作為陸軍參謀長和羅斯?偨y(tǒng)的主要助手,領導并且組織了多次重大戰(zhàn)役,參加了每一次的盟國首腦會議,為奪取大路的勝利而竭盡全力。1944年12月,馬歇爾王星上將這一最高榮譽軍銜。登陸上了一個美國軍人生涯的頂峰。
馬歇爾 - 人物評價
早在大戰(zhàn)剛剛結束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就給馬歇爾寫過這樣一封信;“在這些殫精竭慮的歲月中,我對您英勇精神和宏偉魄力始終懷有飲佩之情;正是您這種精神的魄力, 使得您共渡艱危的戰(zhàn)友們獲得真正的慰藉,而我切望自己能被公認為您的這些戰(zhàn)友之一。”
在馬歇爾將軍的葬儀上,已經卸任的杜魯門說;“他是我們這一時代偉人中的偉人,我衷心地希望,當我跨入另外一個世界,馬歇爾能收留我當他的部下,從而我得以努力報答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美國著名作家塞瓦賴德在一次著名的廣播講話中說:“這支捍衛(wèi)自由的偉大軍隊是世界上體魄最強壯,穿著最漂亮,伙食最好,待遇最高的軍隊。它之所以具備今天的組織、訓練、裝備水準,絕非出于偶然。它是一座豐碑,展示著喬治·馬歇爾的天賦和無窮的精力,幾近超凡的遠見卓識及領導才能。這樣一位軍人是不需要元帥權杖的。”
1944年1月3日,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上赫然登載出馬歇爾將軍的照片。周刊選他為“本年新聞人物”,稱他為“祖國的托管者”,“不可或缺的人”。周刊寫道;“作為一位文明的美國人,他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將軍有資格代表死難將士接受本國人民的感激之情!,
馬歇爾 - 人物語錄
“真正的偉大的將領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戰(zhàn)斗,戰(zhàn)役無非是一系列克服的困難而已。一個真正的將領土不論困難如何艱苦,都能夠展現才華,轉敗為勝!遺言:“簡葬我,一如軍中忠誠為國之尋常將士。切忌鋪張,典式毋盛,追悼會宜簡,到場只限族親,尤須悄然為之!痹岫Y按其遺言進行。其肅穆,簡樸,有序無嘩,宛若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生平指揮作戰(zhàn)之狀。這位為打敗法西斯建立了豐功偉績的一代英才靜靜地長眠于阿靈頓公墓。
馬歇爾 -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簡介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國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經濟學家。
1842年,馬歇爾出生于英國倫敦區(qū)一個樸實的中產階級家庭,從小接受他那極為嚴厲的、期望他兒子能成為一個牧師的父親的教育。但他背叛了他父親的意愿,去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學習數學并獲得學士學位,并被選為圣約翰學院教學研究員。1877年由于他和瑪麗.佩利——一個他過去的學生結婚,被迫辭職,因為當時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員們要像牧師那樣獨身。隨后,他先后擔任布里斯托爾大學校長,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講師和教授(那時,獨身要求已取消)。他參加過英政府組織的政策咨詢活動,還曾是1890-1994年皇家勞工委員會頗有影響的成員。1880年,他擔任英國協(xié)會第六小組的主席,正式領導了創(chuàng)建英國(后改為皇家)經濟學會的運動。
主要著作
馬歇爾主要著述有:《對杰文斯的評論》、《關于穆勞動力先生的價值論》、《對外貿易的純理論與國內價值的純理論》、《工業(yè)經濟學》、《倫敦貧民何所歸》、《政治經濟學的現狀:1885年2月在劍橋大學的就職演說》、《統(tǒng)計學會雜志》、《一般物價波動的補救措施》、《經濟學原理》、《經濟學精義》、《關于租金》、《老一代的經濟學家和新一代的經濟學家》、《分配與交換》、《創(chuàng)建經濟學和有關政治學分支課程的請求》、《經濟騎士道精神的社會可能性》、《戰(zhàn)后的國家稅收》、《工業(yè)與貿易》、《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紀念集》 、《馬歇爾官方文獻集》等等。
馬歇爾 - 約翰·休伯特·馬歇爾
約翰·休伯特·馬歇爾出生于1876,是一名英國考古學家。1856年,英國人在今巴基斯坦境內修建從卡拉奇至拉合爾的鐵路時,筑路工人發(fā)現了一堆破磚塊。1922年,馬歇爾前往巴基斯坦的信德省進行了一系列考古研究后發(fā)現,這是一座四五千年前的城市遺址,即摩亨焦達羅遺址。
馬歇爾 - 馬歇爾-赫伯特
馬歇爾-赫伯特先生于1851年在英國,倫敦47大道與馬歇爾-羅斯及胡歌-索瑪共同創(chuàng)辦了索瑪鋼琴公司生產了第一臺馬歇爾品牌鋼琴。1919年西伯格兼并且發(fā)展了索瑪鋼琴公司,并把公司總部遷往芝加哥更名為西伯格鋼琴公司,1929年公司由于種種原因停止產馬歇爾品牌鋼琴,轉而生產其他樂器,期間先后共生產、銷售馬歇爾品牌鋼琴142000余架。
1970年在中國上海,由馬惠忠先生,率領450余名員工創(chuàng)辦了上海馬歇爾鋼琴有限公司(前身:上海樂音鋼琴有限公司)至今,公司目前每年生產立式鋼琴5000余架,臥式鋼琴800余架。
馬歇爾 - 地名
馬歇爾是一個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城鎮(zhèn),位于得克薩斯州東部。1842年起是哈里森縣的縣治。2000年有人口2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