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胡先骕

    胡先骕

    胡先骕(1894~1968),江西新建人,植物學家,字步曾,號懺盦。江西省新建縣人。植物分類學家,中國植物學的奠基人,中國生物學的創(chuàng)始人,享有世界聲譽的植物學家。畢生從事中國植物分類學研究,是繼鐘觀光后的又一位大規(guī)模植物標本采集者。一生發(fā)表植物學論文140余篇,發(fā)現(xiàn)一個新科6個新屬和一百幾十個新種。在教育上,倡導“科學救國、學以致用;獨立創(chuàng)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與錢崇澍、鄒秉文合編我國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學》。首次鑒定并與鄭萬鈞聯(lián)合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提出并發(fā)表中國植物分類學家首次創(chuàng)立的“被子植物分類的一個多元系統(tǒng)”和被子植物親緣關(guān)系系統(tǒng)圖。

    胡先骕 - 人物簡介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號懺庵,江西新建人。兩度留學美國,獲加州伯克利大學學士學位、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歸國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北大、北師大、清華等高校,領(lǐng)導和參與了中國第一個大學生物系、第一個生物研究所的創(chuàng)立,推動了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廬山植物園、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gòu)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參與和推動了《高等植物學》、《中國植物學雜志》等教材、專著、雜志的編撰和出版工作。1940年10月至1944年4月?lián)螄⒅姓髮W首任校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9年以后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中遭批判,1968年去世,終年74歲。 

    胡先骕 - 人生歷程

    早年事跡

    胡先骕,字步曾,號懺庵。祖籍江西省新建縣。1894年5月24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個官宦家庭。父胡承弼,官至內(nèi)閣中書。母陳彩芝,通經(jīng)史,諳詩詞。在家操持家務(wù),對子女管教甚嚴。胡先骕自幼受到母親的良好教養(yǎng),對他的成長影響很大。

    良好的家庭教育奠定了勤奮向上的基礎(chǔ)

    胡先骕3歲時隨家庭教師學《三字經(jīng)》、《千字文》,1年后,已能識字數(shù)千。5歲時,學完《論語》,不僅能識字達萬余,而且曉反切、通訓詁。他的才智引起親朋的驚詫,大家都視他為“神童”,深受雙親的喜愛。

    1902年春,父親突因病逝世于南昌舊居,從此家道中落。1905年春,胡先骕11歲時,便遵母命赴南昌府學考試,被錄取為府學庠生。1906年,中國廢止了科舉制度,胡先骕至南昌府辦的洪都中學堂學習,開始接受現(xiàn)代自然科學教育。1909年,考入京師大學堂預科學習。1912年秋,參加江西省留學考試,被錄取為西洋留學生。

    胡先骕

    大規(guī)模調(diào)查、采集植物標本

    1916年11月,胡先骕在美國學習期滿,以優(yōu)秀成績獲農(nóng)學士學位。歸國后于1917年受聘為江西省廬山森林局副局長。在此期間,對廬山植物資源進行了較全面的考察,奠定了他日后在廬山建立植物科研基地的想法。1918年7月,受聘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農(nóng)林專修科植物學教授。

    為了合理開發(fā)和利用中國的豐富植物資源,1919年秋,胡先骕決定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采集標本和調(diào)查植物資源的活動。在征得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的同意后,就共同發(fā)起組織,很快便得到國內(nèi)7所高等學校,24所中學的贊同,商務(wù)印書館也愿予以贊助。此次調(diào)查,他在浙江省的天臺、雁蕩、松陽、遂安、西東天目山一帶采得大量植物標本。轉(zhuǎn)年春季,又去江西省的吉安、贛州、寧都、建昌、廣信和福建省的武夷山區(qū),在歷時半年多、行程萬余里的考察與采集中,獲得多以萬計的寶貴臘葉標本。胡先骕是繼鐘觀光之后進行大規(guī)模野外采集和調(diào)查的第二位學者。全部臘葉標本經(jīng)整理鑒定后,于1921—1922年相繼寫出《浙江植物名錄》、《江西植物名錄》(附福建崇安縣植物)和《江西、浙江植物標本鑒定名表》,并陸續(xù)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

    1921年,國立東南大學于南京成立(1928年改稱為中央大學,為現(xiàn)南京大學的前身),特聘胡先骕為該校農(nóng)科教授。為了發(fā)展中國的近代生物學事業(yè),1922年他與秉志、錢崇澍等在南京共同籌建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主要領(lǐng)導并參加華東和長江流域各省的植物采集和調(diào)查研究工作。1923年,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并入國立東南大學,胡先骕任農(nóng)科的植物學教授兼生物學系主任。

    主要成績

    編著中國第一部《高等植物學》和《中國種子植物屬志》

    為了使中國的大學生能夠讀到由自己國家的科學家編寫的大學教材,胡先骕與鄒秉文、錢崇澍于1922年共同編著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專供大學生物系學生使用的中文《高等植物學》。該書于1923年由商務(wù)印務(wù)館出版,全書462頁,插圖306幅,書末附有英漢名詞對照表。書中的內(nèi)容比較新穎,還改正了以前從國外植物學版本中轉(zhuǎn)譯過來的欠妥名稱和名詞。當時,中國還沒有中文本的《植物學》教科書,該書即成為國內(nèi)各大學的主要教材,在教育界的影響很大。

    1923年秋,胡先骕再次赴美入哈佛大學深造。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僅用1年即獲得碩士學位。他還在哈佛大學阿諾德森林植物園(Arnoldarboretum)內(nèi),用2年多的時間(1923—1925)把該園自1899年起從中國西部和中部采集并運走的植物標本,以及國外各期刊雜志中登載有關(guān)中國植物的科屬記錄一一檢查、收集,整理編寫成一部《中國種子植物屬志》(英文打字稿上下兩冊),作為博士學位論文,于1925年獲博士學位;貒罄^續(xù)任東南大學植物學教授和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主任。當時,因國內(nèi)急需資料鑒定標本,該書稿被相互輾轉(zhuǎn)傳抄達十次之多,為中國植物學者開始學習研究植物分類提供了必要的文獻。

    1926年,當胡先骕正忙于準備7月去廣州參加中國科學社召開的年會和10月應約去日本東京參加泛太平洋科學會議工作時,他的妻子王蓉芬突然于4月不幸逝世。這對胡先骕的精神刺激很大,曾數(shù)次休克。但為了不影響科學事業(yè),身負重任的胡先骕仍克服了重重困難,依然如期赴會。

    科學預見中國定有川苔草植物的分布

    在泛太平洋學術(shù)會議上,胡先骕聽到日本學者首次發(fā)現(xiàn)舉世稀有的川苔草科植物(Podostemonaceae)的報告時,當時就預見中國肯定也有川苔草科植物的分布。1930年參加在爪哇召開的第四次泛太平洋科學會議后,他在《嶺南科學雜志》第9卷第3期(1930年)上,再一次表明并推測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多山省縣以及長江上游肯定會有川苔草科植物。果不出胡先骕所料,1944年2月,現(xiàn)廈門大學生物系趙修謙終于在福建省長汀縣東北隅龍門的巖石上采到該科植物1種。1年之后,又在汀江流域、晉江和閩江流域發(fā)現(xiàn)2種。經(jīng)鑒定,這3種均為中國特有,即:川藻(TerniopsissessilisChao)、中國川苔草〔Clado-pus(Lawiella)chinensisChao〕、福建川苔草〔Cladopus(Lawiella)fukienensisChao〕胡先骕的預見被事實證實,正說明他的治學精密,對科學問題的分析、研究非常深入。

    創(chuàng)辦植物科研機構(gòu),建立廬山森林植物園

    1928年,胡先骕與秉志等人在尚志學會和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下,于北京創(chuàng)辦了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建所初期,秉志任所長兼動物部主任,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并受聘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講授植物學。在教學過程中,他善于注意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人才。

    平時,胡先骕對青年蔡希陶和助教俞德浚不止一次談到:“自17世紀以來,中國的植物不斷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俄國的傳教士、探險家、專業(yè)采集隊、商販和園藝家大搖大擺地采走,上萬號的植物標本,成千種的花卉、果木種苗,都被他們帶回各自的標本館、博物館等研究機構(gòu)和大學標本室收藏,或在植物園內(nèi)加以馴化。僅英國E.H.威爾遜(Wilson)一個人,本世紀初在中國湖北、四川、貴州‘旅行’11年,共收集6500號植物標本,約有5000種,并把1500種植物果木運回到美國和英國。在他的《一個帶著標本箱、照相機和火槍在中國西部旅行的自然學家》一書中,承認中國的植物最豐富。中國的花卉是世界上最富麗的,特別贊賞中國杜鵑花的品種之多。在160多個品種中,他就采集80多個品種,其中60多個品種被他送往美國、英國去了。這怎不叫痛心!所以決心要創(chuàng)辦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以抵制他們,盡快發(fā)展中國的植物學。世界上只有中國的植物最豐富,中國的植物又以云南省最豐富。此人沒有到過云南,還不知道中國云南的情況呢,應當?shù)皆颇鲜∪ァ!庇捎诤润X的鼓勵與支持,奠定了蔡希陶一生在云南把植物學的科研事業(yè)擔當起來的基礎(chǔ)。胡先骕稱贊他們二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30年,第五屆國際植物學會議在英國劍橋召開。會上,胡先骕、陳煥鏞、史德尉被選為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委員會的委員。為了加速中國植物學科研工作,并進一步了解國外到底掌握中國多少資料。1930—1931年,在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植物部經(jīng)費不多的情況下,胡先骕仍支持秦仁昌到收藏有世界各地500多萬號植物標本的英國邱園(皇家植物園)去。后來,秦仁昌從該園精選出18300余號中國植物的模式標本,并將其拍成照片帶回,以應國內(nèi)研究者的需要。這是胡先骕、秦仁昌對中國植物分類學研究與發(fā)展所作出的一項極為卓越的貢獻。

    1932年,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所長改由胡先骕擔任,秉志仍為動物部主任。所址遷至西城文津街3號的新建樓房,內(nèi)設(shè)有動物標本室、植物標本室(委派秦仁昌兼任標本室主任)、陳列室、圖書室和動植物實驗室,并定期出版《中國植物圖譜》(胡先骕、陳煥鏞)、《中國蕨類植物圖譜》(胡先骕、秦仁昌)、《河北習見樹木圖說》(周漢藩)和《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匯報》。這時,科學研究人員已由10余人發(fā)展到50余人。胡先骕歷年均派員到河北、山西、吉林、四川、云南和海南等省去調(diào)查和采集標本,并進行分析研究。此時的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在國內(nèi)外已成為較有聲譽的自然科學研究機構(gòu)之一。

    為了擴展中國的科研機構(gòu),1938年,胡先骕派俞德浚會同蔡希陶在云南昆明創(chuàng)建了“云南省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由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與云南省政府教育廳合辦。胡先骕兼任所長,并辦有較大規(guī)模的植物園,即現(xiàn)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

    為了創(chuàng)建中國自己的植物園和發(fā)展中國的經(jīng)濟植物,1932年,在胡先骕的倡議和親自指導下,并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贊同和支持,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經(jīng)與江西省立農(nóng)學院協(xié)議合辦廬山森林植物園。1934年,園址最后決定建在含鄱口北麓。植物園原占地面積近萬畝,為亞熱帶山地最理想的園地,也是中國最大的植物園。不僅有天然林、人工經(jīng)濟林,也有風景林和生態(tài)區(qū),既可用作開展林木的利用和研究,又是研究植物學的一個良好基地。胡先骕委聘秦仁昌為第一任廬山森林植物園主任,并及時派陳封懷赴英國進修2年,回國擔任園藝技師。經(jīng)秦仁昌和陳封懷的辛苦經(jīng)營,數(shù)年后,廬山森林植物園便形成為中國研究園林植物的重要基地。同時也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植物園科技人員。

    發(fā)起建立中國植物學會,創(chuàng)辦《中國植物學雜志》

    為了發(fā)展祖國現(xiàn)代植物科學事業(yè)和使各地廣大植物科研人員和教學人員互通聲氣,促進學術(shù)交流,并在社會上普及植物學知識。經(jīng)胡先骕和李繼侗、張景鉞、錢崇澍、陳煥鏞、陳嶸等19名植物學家發(fā)起及籌備,于1933年8月20日在四川重慶北碚中國西部科學院召開了“中國植物學會”成立大會。會上選舉錢崇澍為第一任會長、陳煥鏞為副會長,胡先骕被選為《中國植物學雜志》(季刊)總編輯。1934年3月,胡先骕為該雜志創(chuàng)刊號寫了“發(fā)刊辭”,并首次向國內(nèi)外較全面介紹了“中國近年植物學進步之概況”。同年8月21—27日,第一屆中國植物學會年會在廬山蓮花谷召開。會上改選胡先骕為第二任會長。在年會上,胡先骕提議用自己的力量著手編纂《中國植物志》。1935—1948年,胡先骕受聘為南京中央研究院第一、二屆評議員。

    胡先骕除精研現(xiàn)代植物分類與分布外,對古植物學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詣。1938年,他同美國古植物學家R.W.錢耐(Chaney)在山東共同研究中國山旺新生代第三紀中新世古植物化石時,證明距今1200萬年前山東的植物同現(xiàn)代長江流域的植物有相似性。1940年,他們兩人在《中國古生物志》中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山東中新世植物群”的長文和較多的精確圖版,這不僅為中國古植物學的研究打下了基礎(chǔ),而且也開拓了中國古植物學研究的新領(lǐng)域。

    不畏強暴的愛國者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fā)。年底,北平便成立了臨時政府。這時,有人邀胡先骕出任偽職,遭他拒絕,仍堅持與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同仁繼續(xù)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但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的大樓被日軍看中,恐難以保存。胡先骕于1938年急派蔡希陶等人,趕赴云南找到俞德浚共同組織后方基地,獲云南省政府教育廳的資助,在昆明黑龍?zhí)秳?chuàng)建了“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谷諔(zhàn)爭時期,該所成為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部分員工的聚集點,甚至廬山植物園的大部分員工后來也疏散到云南。由于胡先骕的遠見卓識,保留住了一支造詣很深的科研隊伍及一大批珍貴的圖書、標本和科研資料。

    抗日戰(zhàn)爭初期,胡先骕雖與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的小部分職工滯居北平,堅持科研工作。但他對北平的漢奸賣國求榮,仰人鼻息深感痛恨,說他們是“衣冠徒濟楚,手足賴絲牽”的傀儡。因此,杜門謝客,從不與外人往來。1939年,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在重慶召開,由于他在會上發(fā)表的抗日演說引起北平日偽注意,日軍派憲兵至他家中盤問。后來,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的大樓被日軍借機改為后方醫(yī)院。所內(nèi)儀器、圖書、標本、家具等物,大部分被日軍竊去。他的再婚夫人張景珩急告胡先骕暫留云南工作,免遭日軍迫害。

    1940年,原江西省主席熊式輝在江西省興辦“中正大學”。熊式輝希望由本省的才高資深的學者擔任校長。經(jīng)吳有訓與程孝剛等再三勸薦,胡先骕于同年10月赴江西泰和就任該校首任校長職務(wù)。全校設(shè)有11個學系和行政管理、師范、稅務(wù)三個專修科。

    由于1942年1月西南聯(lián)合大學學生掀起倒孔(祥熙)學潮,事件波及到中正大學,多次引起國民政府當局對中正大學的不滿,要求嚴懲肇事學生。胡先骕始終堅持以教育為主,雙方反省,而不作處理。因此遭到教育部、江西省新主席曹浩森和陳立夫的指責。他3次提出辭職,終于在1944年4月18日,在全校師生舉行了熱烈的歡送會后,憤然離去。

    1946年,中正大學農(nóng)學院生物系特聘胡先骕為研究教授。同年7月,胡先骕赴廬山參加江西暑期學術(shù)講習會。蔣介石聞聽胡先骕已上廬山并來講學,親筆手諭接見,共商高等教育之事。由于胡先骕不想再空談高等教育之事,便于次日提前下山,由九江返回南昌。接見時間到了,仍不見胡先骕到來,省主席王陵基派人沿山尋找也未得見。自此以后,胡先骕“倔強”的名聲便傳播開來。

    同年10月,胡先骕帶領(lǐng)部分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的職員遷回北平。幾經(jīng)交涉,才收回被日軍竊去的部分儀器、圖書、標本和家具等物,經(jīng)過重新整頓后,胡先骕繼續(xù)主持和開展所內(nèi)的科研工作。

    突出貢獻

    發(fā)現(xiàn)震驚中外的世界珍奇活化石水杉

    在他剛繼續(xù)主持所內(nèi)工作不久,年底便收到鄭萬鈞從中央大學寄來薛紀如從四川萬縣磨刀溪采到尚不知其為“水杉”的枝葉和球花、幼球果的標本,請予以復查鑒定。胡先骕根據(jù)標本反復研究,并核查文獻,確定該標本與日本大阪大學古植物學家S.三木茂(Miki)博士于1941年根據(jù)日本的2種植物化石,在日本植物學雜志11卷第261頁所發(fā)表的水杉屬(Metasequoia)的形態(tài)相同,應同為一屬植物。經(jīng)由胡先骕和鄭萬鈞共同深入研究后,最后命名為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由于水杉在分類系統(tǒng)上介于杉科和柏科之間,為兩科聯(lián)系之橋梁,故另新立水杉科(MetasequoiaceaeHuetCheng)以區(qū)別。首次正式把在四川萬縣所采集的標本命名為“水杉”。這一珍奇活化石植物的發(fā)現(xiàn)與正式命名,引起全世界植物學家的震驚,特別是引起古植物學家的重視。這是胡先骕融會古今植物研究的一個重要貢獻。美國的古植物學家錢耐還專程來中國對水杉進行實地考察。此后,各國出版的高等植物學和古植物學專著,也都相繼有了這一記敘。為了向全世界介紹中國這一珍奇樹種的重大發(fā)現(xiàn),1946年,他在《地質(zhì)調(diào)查所匯報》中發(fā)表《記古新世期之一種水杉》論文,將水杉的化石種與最新發(fā)現(xiàn)之水杉進行了比較。1947年,在美國的《觀察》雜志發(fā)表《美國西部世界爺與中國四川萬縣之水杉》(Se-quoidofwesternAmericaandmetasequoiaofWanhsien,Szech-wan)。1948年,又在《美國紐約植物園》園刊中發(fā)表《中國是怎樣發(fā)現(xiàn)‘活化石’水杉的》(Howmetasequoia,the“l(fā)ivingfossil”,wasdiscoveredinchina)。同年,與鄭萬鈞聯(lián)合發(fā)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

    自胡先骕的論文發(fā)表后,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各國植物園紛紛來函索要水杉種子,或派人來中國考察。直至中國解放,已有50余國家、近200處植物園先后從中國引去這個古老的孑遺植物,經(jīng)各國試種均獲成功。由于水杉的適應性很強,它的蹤跡現(xiàn)已遍及世界各地。為了紀念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1961年胡先骕寫成一首500余字的科學詩——《水杉歌》。他曾將《水杉歌》詩稿寄請陳毅副總理校正。陳毅讀后很有感慨,并在稿后寫下讀后記:“胡老此詩,介紹中國科學上的新發(fā)現(xiàn),證明中國科學一定能夠自主且有首創(chuàng)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隨人。詩末結(jié)以東風佇看壓西風,正足以大張吾軍。此詩富典實,美歌詠,乃其余事,值得諷誦。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

    為此,陳毅特邀胡先骕赴中南海面敘。后將此詩稿轉(zhuǎn)交《人民日報》!度嗣袢請蟆酚1962年2月17日將《水杉歌》和陳毅副總理的“讀后記”全文發(fā)表。

    創(chuàng)立被子植物分類系統(tǒng)

    1948年,胡先骕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所領(lǐng)導的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自1928年創(chuàng)辦以來,歷經(jīng)20年,已成為一個享有聲譽的頗具規(guī)模的科研機構(gòu)。收藏的標本就有20余萬號,發(fā)表了論文280余篇和《中國森林樹木圖志》、《中國植物圖譜》、《中國蕨類圖譜》等專著,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造詣很深的植物學家。為進一步開展中國植物資源的調(diào)查研究和合理開發(fā)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

    1950年,由于機構(gòu)、人員的調(diào)整,靜生生物所與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等合并,成立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1953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胡先骕受聘任研究員。他除繼續(xù)在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兼授植物分類學外,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植物分類學的研究上,并努力使科研與教學相結(jié)合。

    1950年,胡先骕根據(jù)多年的研究,提出并發(fā)表了《被子植物分類的一個多元系統(tǒng)》的專論。他對被子植物的親緣關(guān)系作了重要革新,不僅在目與科的排列上有重大的變更,而且對若干科的分合,也有新的建置。此外,還整理出一幅“被子植物親緣關(guān)系系統(tǒng)圖”。其主要論點是被子植物出自多元,即出自15個支派的原始被子植物。這是中國植物分類學家首次創(chuàng)立的一個較新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tǒng),也是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完成的第一篇學術(shù)專著。這部專著彌補了中國植物學史上的一項空白,但他仍自認并非圓滿無缺,希望在古植物學和植物形態(tài)學研究有新的發(fā)現(xiàn)時,再繼續(xù)加以修改。這也是他一貫一絲不茍、謙虛治學的科學態(tài)度。

    胡先骕在大學任教時,總感缺少完善的中文本教材。因此,決定依自創(chuàng)的多元分類系統(tǒng),多運用中國自己的資料,編纂一部《種子植物分類學》,代替過去使用的英國植物學家J.哈欽遜(Hutchinson)的分類系統(tǒng)。該書稿在361科中,對中國所產(chǎn)的各科敘述極為詳細。在科的描述中,還補充了中國產(chǎn)的重要屬。對有經(jīng)濟價值的種類,也擇其重要的加以敘述。書稿末并載有中國產(chǎn)種子植物檢索表,因此內(nèi)容更臻完善。為了適應建國初期大學的急需,未能來得及繪制插圖,故以《種子植物分類學講義》為書名,于1951年出版。

    1952年,胡先骕積極參加了反對美國發(fā)動細菌戰(zhàn)的研究工作。經(jīng)他鑒定,美國侵略者投下的沾有病菌的松樹枝葉等植物均系分布于南朝鮮,而不是分布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植物。由于在這項工作中成績卓著,曾榮獲第二屆中國衛(wèi)生會議模范獎狀和獎?wù)隆?/p>

    1953年胡先骕應邀編寫了一部《經(jīng)濟植物學》。該書除花卉、森林和藥用植物外,凡中國所有或在中國能見到的其他引進的經(jīng)濟植物,書中均作了詳細記載,對各種經(jīng)濟植物的利用也有介紹。該書至今仍有它的重要參考價值。

    1952年暑期中國院系調(diào)整后,北京師范大學另遷新址。胡先骕因忙于科研任務(wù),是年秋季便告別了數(shù)十年的教育與教學生活。

    在科學真理面前永不恐懼和退讓

    四川大學方文培和西南師范學院戴蕃瑨聯(lián)名函請胡先骕能為師范學院、農(nóng)林院校編寫一部簡易的《植物分類學》。胡先骕同意編寫一部《植物分類學簡編》作為學生攻讀植物分類學的入門教材,也適作中學教師和農(nóng)林干部的參考書。該書第一版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雖名為《簡編》,但內(nèi)容極為翔實,涉及的理論問題也較多,并附有精確插圖164幅,是一部較理想的植物分類學教科書。

    萬沒想到,《植物分類學簡編》出版后不久,卻引起對胡先骕的一場批判。原因是,該書在第12章植物分類學的原理有關(guān)“種的新概念”一節(jié)中,評論了當時蘇聯(lián)農(nóng)業(yè)科學院院長T.Д.李森科(Лысенко)發(fā)表的《關(guān)于生物學種的新見解》。胡先骕認為:李森科的錯誤見解所以能風行一時,是由于政治力量的支持。并認為蘇聯(lián)不應接連報道黑麥“產(chǎn)生”雀麥,橡膠草“產(chǎn)生”無膠蒲公英,作物“產(chǎn)生”雜草,白樺“產(chǎn)生”赤楊,鵝耳櫪“產(chǎn)生”榛,松“產(chǎn)生”樅,甚至向日葵也能“產(chǎn)生”寄生植物列當?shù)儒e誤內(nèi)容。胡先骕是針對李森科一些不符合現(xiàn)代科學的所謂“新見解”而加以評論的,很難看出有什么欠妥之處。后來經(jīng)過國內(nèi)外的詳細調(diào)查研究,都證實了李森科的這種“新見解”的虛偽性。但當時他卻遭到嚴厲的批判。在批判會上,一些人批判《簡編》具有嚴重的政治性錯誤,說他鼓吹唯心主義思想,是一個堅持摩爾根反動遺傳學的科學家,并進而上綱為“詆毀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和政府,反對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科學”等,甚至竟說他解放后長期穿長衫就是反動思想的表現(xiàn);有人甚至責難中國科學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也犯了錯誤!吨参锓诸悓W簡編》發(fā)行1年,也因此而被禁止出售。但胡先骕對這一過“左”的論調(diào)置之不理,始終未承認自己的學術(shù)觀點有任何錯誤。

    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貫徹這一方針,中國科學院和高等教育部聯(lián)合在青島召開了遺傳學座談會。不同學派在會上各抒己見,對幾十年來世界上兩個學派爭論不休的理論問題進行了縝密的討論。從此,中國遺傳學界一家獨鳴的沉悶空氣被沖散了。此前,胡先骕曾上書黨中央,建議在高等學;謴椭v授摩爾根學說的理論。在毛澤東同志召集的最高國務(wù)會議上,胡先骕應邀列席聽取了毛主席《關(guān)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的初次報告。會上,毛主席說:談家楨、胡先骕關(guān)于在大學恢復講授摩爾根學說的建議,有利于學術(shù)上貫徹“雙百”方針。隨后,青島遺傳學會議便決定在大學正式恢復開設(shè)摩爾根學說的遺傳學課程和開展對這一理論的研究。不久,胡先骕應上海復旦大學聘請在生物系舉辦講座!吨参锓诸悓W簡編》經(jīng)一年修訂補充后,也于1958年改由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再版問世。

    《中國植物志》——樺木科專著脫稿,“生物的大群新分類”發(fā)表

    胡先骕一貫對合理開發(fā)利用中國豐富的植物資源進行積極宣傳。為了配合中國的經(jīng)濟建設(shè),胡先骕決定編著一部適合中國國情的《經(jīng)濟植物手冊》,內(nèi)容從蕨科開始到種子植物各科,分屬敘

    述中國原產(chǎn)的全部經(jīng)濟植物的種、以及從國外引種的常見經(jīng)濟植物。該書分成上下兩冊,每冊又分為2個分冊刊印。當下冊第一分冊出版后(1957年),由于《中國植物志》的編寫任務(wù)開始,第二分冊的編寫因此而中斷。

    自1934年8月,在廬山召開的中國植物學會的第一屆年會上,胡先骕首次提議用自己的力量著手編纂《中國植物志》,事隔20余年,他的宏愿終于實現(xiàn)了。所以心情格外興奮,熱情很高,很快就投入資料的整理工作。并于1959年開始《樺木科》和《山茶科》的編寫工作。在這期間的前后,胡先骕發(fā)表多篇樺木科、山茶科、山毛櫸科的新屬和其他與植物分類學有關(guān)的論文。

    1963年,中國植物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30周年年會。會后不久,胡先骕因勞累而心臟病復發(fā),經(jīng)住院治療近兩個月才轉(zhuǎn)危為安,但從此得了嚴重的失眠癥。雖然如此,他仍夜以繼日忙于《樺木科》和《山茶科》的編寫工作。

    1965年春末,《樺木科》的編寫工作基本完成。在興奮之余,每日清晨便用打字機編打一篇“Themajorgroupsoflivingbe-ings:Anewclassification”(《生物的大群新分類》)論文。他認為,根據(jù)現(xiàn)代的研究工作進展和理論上的探討,應將生物劃分為兩個超邦:一、Protobionta(原始生物超邦):包括立克次氏體、病毒、噬菌體等;二、Cytobionta(細胞生物超邦):包括細菌邦、真菌邦、植物邦(藻類亞邦、苔蘚亞邦和維管束植物亞邦)和動物邦。他將著作直接寄給國外有影響的“Taxon”雜志。年底,該雜志刊登了這篇論著。

    是年,《植物分類學報》10(1)發(fā)表了胡先骕的《凋果茶屬——山茶科——新屬》和《中國山茶屬與連蕊茶新種與新變種(一)》。這也就是他在世時最后寫的兩篇論文。

    為祖國植物科學艱苦奮斗終生

    1966年初,《樺木科》脫稿,并上交《中國植物志》編委會。宏愿實現(xiàn),心情舒暢。而《山茶科》的編寫工作,因“文化大革命”的開始而中斷。1968年7月16日,胡先骕在北京逝世。

    胡先骕的一生中,不僅有20多種專著,而且由個人發(fā)表有關(guān)植物學的論文多達140多篇。在植物分類學方面共發(fā)現(xiàn)1個新科、6個新屬和百數(shù)十個新種。

    胡先骕被中外學者公認為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絕非過譽。此外,他在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方面同樣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在詩詞方面的著述頗多。早在青年時代,每遇一事或旅游一處,即以詩詞表述,并與詩壇友人往來頻繁。晚清著名詩人陳三立(字伯嚴)對胡先骕的詩極為欣賞,評價是“意、理、氣、格俱勝”。認為他的記游之作,“牢籠萬象,奧邃蒼堅”。

    胡先骕晚年,除堅持科研外,于1960年將生平所作詩稿全部整理后,共得詩296首。經(jīng)逐年編次,分為上、下兩卷,印成《懺庵詩稿》線裝集。通過《詩稿》即可知曉作者本人一生所經(jīng)歷的事情和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的梗概。

    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黨和人民實事求是地評價了胡先骕的一生。1979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和植物研究所的黨政領(lǐng)導代表、各地的生物學家、古植物學家、農(nóng)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文藝家和大、中學教師等各界代表,數(shù)百余人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向在中國生物科學事業(yè)中作出重大貢獻的胡先骕先生表示深切的敬意。1984年7月10日,中國科學院、江西省科委和廬山植物園在廬山植物園的松柏區(qū)水杉林內(nèi),建造了胡先骕先生的墓地。墓前聳立著由廬山植物園樹立的紀念碑文,上面記載著胡先骕的生平事跡,使人們永遠緬懷一生為中國植物科學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杰出貢獻的近代植物學家。

    胡先骕 - 人格魅力

     綜其一生而言:首先,他是一位植物學家,畢生潛心于草木,發(fā)表科學論文百余篇,出版論著十余部,發(fā)現(xiàn)許多新種,尤其是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的發(fā)現(xiàn),更使他名滿天下;其次,他是中國植物學事業(yè)的領(lǐng)導者,得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的資助,與秉志一起創(chuàng)辦東南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之后,又創(chuàng)辦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廬山森林植物園、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這些機構(gòu)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由中國科學院接管,與北平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一起合組為植物分類研究所或工作站,即今日植物研究所、廬山植物園、昆明植物研究所。

    在專業(yè)之外,胡先骕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者、《學衡》雜志的主將,與胡適大開筆戰(zhàn)。其舊學造詣精湛,所作詩文也堪稱一流,為當時宿學名儒所推重。胡先骕可謂是文理兼通的大家,如此博學多才,如今已難復見;最后,胡先骕還是一位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在他留學美國期間,接受西方自由主義熏陶,對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都極為關(guān)注,形成自己的主張,但他并不積極投身于現(xiàn)實的政治之中,而是希望以言論影響時政,對國家進步產(chǎn)生積極作用。只是一度曾擔任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在國共兩黨激烈爭持之時,積極組建社會黨而走第三條道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因種種原因,胡先骕曾遭到不公的待遇和批判,飽經(jīng)折磨,逝世于“文革”中,此后遂被時間所淹沒,其生平與事跡,至今尚不完全為世人所了解。

    胡先骕 - 教育成就

    在教育上,倡導“科學救國、學以致用;獨立創(chuàng)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與錢崇澍、鄒秉文合編我國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學》;首次鑒定并與鄭萬鈞聯(lián)合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提出并發(fā)表中國植物分類學家首次創(chuàng)立的“被子植物分類的一個多元系統(tǒng)”和被子植物親緣關(guān)系系統(tǒng)圖。他和鄭萬鈞共同發(fā)表的水杉論文被認為是近代植物學重大發(fā)現(xiàn)之一。

    胡先骕對科學的貢獻不僅在著書立說,在五十年的科研、教學中,他還培養(yǎng)了大批植物學專家和學者,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鄭萬均、渝德浚、蔡希陶等都出自他的門下;胡先骕的學術(shù)思想和科學精神影響了一大批植物工作者,胡先骕博士的遺像至今仍懸掛在江西大學生物系植物標本室內(nèi)。

    胡先骕先生學貫中西,不獨為植物學上之專家,對文史也有極深造詣。早年,他十分關(guān)心文學上的爭論,并時時撰文參與論戰(zhàn),獨抒己見。胡先骕與胡適的文學論戰(zhàn),在錢基博著名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中有評述。胡先骕還曾是《學衡》雜志的重要撰寫人,于“國學”極盡倡導宣揚之力。胡先骕先生一生賦詩不輟,晚清著名詩人陳立三先生對胡先骕詩作評價頗高,說他的詩“意、理、氣、格俱勝”,“紀游諸作,牢籠萬象,奧邃蒼堅”。錢鐘書曾為胡先骕代為選定《懺庵詩稿》,錢氏短跋云:“挽弓力大,琢玉功深。登臨游覽之作,發(fā)山水清音,寄風云之壯志,尤擅一集勝揚!

    胡先骕 - 人物軼事

    小神童立志“療國貧”

    1894年5月24日,胡先骕出生于新建聯(lián)圩鄉(xiāng)的一個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父胡家玉考取過道光年間的探花,父親胡廷弼是道光年間第三甲進士,就連他的母親也通曉經(jīng)史、善作詩詞。因深受家庭熏陶的緣故,小先骕六七歲時就表現(xiàn)出非同一般的天賦,被鄉(xiāng)里百姓稱作為神童。

    12歲那年,先骕去考童子試,主考官吳仕鑒閱完他的試卷后感到不可思議,想當面考考他。吳仕鑒取出本《史記》,翻到“項羽本紀”那頁,叫小先骕分句讀解,小先骕對答如流且分毫未差,吳仕鑒最后決定補選他為博士子弟員。

    1912年9月,當時的江西省教育司舉辦留學生考試,胡先又獲得頭名,旋即作為江西省首批赴美留學生,先后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農(nóng)業(yè)學和植物學。1917年,胡先學成回國,意氣風發(fā)的他與留美同學共同發(fā)起組織中國科學社,并創(chuàng)辦《科學》雜志。1922年,胡先與動物學家劉秉文、植物學家錢崇澍等人建立南京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擔任植物部主任。

    1925年他再次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學攻讀植物分類學,獲農(nóng)業(yè)科學博士學位。因為這個專業(yè)很冷僻,很多人對他的選擇不理解。胡先卻認為發(fā)展林業(yè)同樣是富國強民之路,他還作了一首小詩以明志:乞得種樹術(shù),將以療國貧。

    正氣凜然憤然辭去“中正大學”首任校長職務(wù)

    胡先骕不僅是我國植物學的泰斗,還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教育家。他被人稱作為植物學的“活辭典”,同時對文學也有深厚的修養(yǎng)。從1918年起,他先后在南京高等師范、東南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0余所高等學校兼任生物系教授。

    抗戰(zhàn)期間,江西決定創(chuàng)辦一所綜合性的高等學校,校名定為“中正大學”(即現(xiàn)在的江西師范大學)。在選擇校長人選時,著名物理學家吳有訓極力舉薦胡先骕。1940年6月,胡先骕奉命從西南回江西赴任。

    1942年6月,日本侵略者開始打通浙贛線與粵漢線。胡先骕憤然組織一個師生戰(zhàn)地服務(wù)團,親自擔任名譽團長,姚顯徽教授為團長。戰(zhàn)地服務(wù)團在與日寇殊死的搏斗中,團長姚顯徽教授、團員吳昌達同學不幸英勇犧牲。胡先骕含悲率全校師生莊嚴舉行祭奠,他撫棺慟哭,親書挽聯(lián)曰:盛年績學,識貫古今,黌序獲良師,平生讀盡陳編,早有鴻文垂宇宙;溽暑遄征,志吞胡羯,荒村斗強寇,此日迎歸忠櫬,永留浩氣壯山河!

    此時的中國,處在內(nèi)憂外患之中,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爸姓髮W”爆發(fā)了學潮,并與西南聯(lián)大的“倒孔”運動遙相呼應。重慶中央國民政府視若洪水猛獸,下令要求處理學生。胡先骕嚴詞拒絕,讓國民黨當局大為惱火,胡先骕為此事還與時任江西省主席的曹浩森發(fā)生了正面沖突。1944年,胡先骕斷然辭職。雖然校長不干了,但他繼續(xù)留任“中正大學”教授教書育人。

    1946年夏,胡先骕利用暑假的時間在廬山作學術(shù)報告,對當時社會的種種黑暗進行了無情的披露。正在廬山避暑的蔣介石聞訊后,下手諭要接見胡先,表面上說要共商國家高等教育大計,實則上是想當面訓斥。胡先早已料到,他悄悄提前下山返回南昌。不久,赴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工作。

    堅持真理與學部委員失之交臂

    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時,胡先骕是極少幾個老中央研究院士而沒有成為學部委員的。

    胡先骕是留學美國的生物學家,對科學有他自己獨立的判斷,但就是因為他堅持自己獨立的科學思想,反對李森科的非科學理論,而最終沒有成為學部委員。

    1954年,胡先骕在寫作《植物分類學簡編》一書中,針對李森科的(蘇聯(lián)農(nóng)科院院長)“小麥變黑麥”的論點做了嚴厲的學術(shù)批判,指出其不符合現(xiàn)代遺傳學的實際,并批評李森科是靠政治力量來支持其反科學理論的。他在書中告誡中國的生物學工作者,尤其是植物分類學工作者:“必須有深刻的認識,才不至于被引入迷途。”在中國科學界,公開對李森科理論進行批判的,胡先是第一個。

    在高教部的蘇聯(lián)專家為此提出“嚴重抗議”,抗議說“這是對蘇聯(lián)在政治上的誣蔑”。繼而中科院在紀念米丘林誕生一百周年的紀念會上,對胡先骕的觀點進行了批判,F(xiàn)在從《陸定一傳》中所披露的資料看,科學院在最初上報的一個238名學部委員名單中本來是有胡先骕的,但在最后確定的233人名單中拿掉了胡先骕。

    十年浩劫中,胡先骕遭到了慘無人道的迫害,于1968年7月16日在京含冤而死!八娜藥汀钡古_后,1979年5月25日,中國科學院為胡先骕先生召開了平反昭雪大會,并決定將他的骨灰從北京八寶山公墓遷往廬山植物園,沉冤十年的植物學泰斗終于恢復了燦爛的光輝

    胡先骕 - 人物年表

    1894年 農(nóng)歷四月二十日生于江西南昌。

    1897年 在家中后園培英書屋從師受業(yè),習《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

    1898年 讀《論語》、《詩經(jīng)》等,習對對子,五歲就有神童之譽。

    1902年 父親病逝于南昌舊居,享年四十八歲。

    1904年 奉母命赴南昌府應童子試。

    1906年 科舉制度廢除,得沈曾植關(guān)顧,入南昌府洪都中學為插班生。

    1909年 春,考入京師大學堂預科,入學未久,被學校選派朝見慈禧太后;冬,參加慈禧與光緒帝的出殯。

    1912年 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停辦,返回江西。秋,考取江西省赴美留學資格,啟程前與王蓉芳結(jié)婚。

    1913年 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柏克萊大學農(nóng)學院,先學農(nóng)藝,后改學植物學。在《留美學生季報》、《南社叢刻》發(fā)表詩詞。

    1914年 母親病逝于南昌,享年四十八歲。

    1915年 加入中國科學社,開始在《科學》發(fā)表論文。

    1916年 獲學士學位回國。往北京大學謀職未果,在私立法政專門學校教授英文。

    1917年 回江西,由省實業(yè)廳派往廬山任森林局副局長。在廬山大作宋體詩。

    1918年 調(diào)往江西省實業(yè)廳任技術(shù)員,9月受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聘請,任該校農(nóng)科教授。

    1919年 在《東方雜志》發(fā)表《中國文學改良論》一文,站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立場上,對北京大學陳獨秀、胡適等所倡導的白話文和文學革命,提出批評。當選中國科學社書記。

    1920年 7月,往浙江東部大舉采集植物標本。

    1921年 又往江西采集植物標本。與梅光迪、吳宓等創(chuàng)辦《學衡》雜志,發(fā)表《評〈嘗試集〉》。

    1922年 翻譯《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談》及撰寫評論清代詩詞論文多篇刊于《學衡》。參與組建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任該所植物部主任。

    1923年 9月,再度赴美,入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留學。

    1924年 獲碩士學位。繼續(xù)為《學衡》寫稿。

    1925年 完成《中國有花植物屬志》,首次對中國植物進行全面整理,獲博士學位,隨即回國,仍任教于東南大學。在《東南論衡》發(fā)表《東南大學與政黨》等時論文章。

    1926年 4月王夫人病逝于南京。6月辭去東南大學教職,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專職從事植物學研究。10月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三屆太平洋科學會議。

    1927年 與陳煥鏞合著《中國植物圖譜》第一卷,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該書共出版五卷。續(xù)娶張景珩。

    1928年 參與創(chuàng)建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任植物部主任。

    1929年 出席在印度尼西亞爪哇舉行的第四屆太平洋科學會議。

    1930年 當選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委員會委員。

    1931年 派遣蔡希陶赴云南進行大規(guī)模的動植物標本采集,此項工作持續(xù)十余年。

    1932年 任靜生所所長。在《國風》半月刊發(fā)表《今日救亡所需新文化運動》等文章。

    1933年 發(fā)起成立中國植物學會。幫助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組織成立農(nóng)業(yè)院。

    1934年 創(chuàng)建廬山森林植物園。當選中國植物學會會長,建議編著《中國植物志》。

    1935年 中央研究院成立評議會,當選評議員。

    1936年 與蔣介石談國家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化諸項事業(yè)的改革。

    1937年 與加州大學古生物學家錢耐合作研究山東山旺系新生代古植物。

    1938年 創(chuàng)建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于昆明。

    1939年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敵占區(qū)北平潛心科學研究。

    1940年 在北平難以生存,往昆明親自主持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工作。10月抵江西泰和,出任在此新成立的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出席在重慶召開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評議會第五次年會。

    1941年 北平靜生所被日軍強行占領(lǐng),在中正大學設(shè)立靜生所工作站。

    1944年 被迫辭去中正大學校長,仍任教于該校。

    1945年 主持北平靜生所的復原工作。

    1946年 在《觀察》發(fā)表《中國之改造》系列文章。

    1947年 與鄭萬鈞一起發(fā)現(xiàn)活化石水杉新種。

    1948年 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參與“獨立時論社”,撰寫大量政論文章,刊于全國各大報紙。

        積極組建“社會黨”。

        與鄭萬鈞合著《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發(fā)表于《研究匯報》,震動當時國際植物學界。

        編輯出版《中國森林植物圖志》第二卷。

    1949年 靜生所被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接收,改組為植物分類研究所。任該所三級研究員。

    1950年 發(fā)表論文《被子植物的一個多元分類系統(tǒng)》,出版《種子植物分類學講義》一書。

    1952年 在思想改造運動中受到批判,作三次檢討,方才通過。

    1953年 著《經(jīng)濟植物學》一書出版。

    1954年 著多卷本《經(jīng)濟植物學手冊》開始出版。

    1955年 著《植物分類學簡編》一書出版,因書中批評李森科偽科學而遭到批判,該書被禁毀。

    1956年 受邀參加青島遺傳學座談會。升為一級研究員。

    1959年 《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成立,當選為委員,承擔編寫任務(wù)。

    1960年 請錢鐘書代為編訂平生詩作《懺庵詩稿》。

    1961年 作《水杉歌》長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多次遭到批斗、抄家之辱。

    1968年 7月16日突發(fā)心肌梗塞逝世于寓所,終年74歲。

    胡先骕 - 重要論著

    1胡先骕.中國西部果品志.科學,1919,4:1010—1019.

    2胡先骕.浙江植物名錄.科學,1921,6:70—101.

    3胡先骕.江西植物名錄(附福建崇安縣植物).科學,1921,6:1144—1171,1232—1247.

    4胡先骕.植物教學法.科學,1922,7(11):1181—1191.

    5胡先骕,鄒秉文,錢崇澍.高等植物學.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3;再版1925.

    6胡先骕.論國人宜注重經(jīng)濟植物學.科學,1924,9(7):723—729.

    7胡先骕.增訂浙江植物名錄.科學,1924,9(7):818—847.

    8HuHsen-h(huán)su.NewSpecies,Newcombinations,andNewDescriptionsofChinesePlants.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5,1(2):1—5.

    9HuHsen-h(huán)su.APreliminarySurveyoftheForestFloraofSoutheasternChina.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6,2(5):1—20.

    10胡先骕.種子植物分類學近來之趨勢.科學,1928,13(3):315—323.

    11HuHsen-h(huán)su.ProdromusFloraSinensis.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9,5(5):1—77;Bull.Fan.Mem.Inst.Biol.1:11—47.

    12胡先骕譯.世界植物地理.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3.

    13HuHsen-h(huán)su.DistributionofTaxadsandConifersinChina。Canada:Proc5thPacificSciCongress,1933.

    14胡先骕.植物分類學研究之方法.中國植物學雜志,1934,1:306—317.

    15HuHsen-h(huán)su.AComparisonofthelingeousFloraofChinaandEasternNorthAmerica.BullChinBotSoc,1935,1:79—97.

    16胡先骕.植物學小史.重慶:商務(wù)印書館,1935;第二版1945;重印1948.

    17胡先骕.如何充分利用中國植物之富源.中國植物學雜志,1936,3(3):1069—1078,科學,20(10):850—858.

    18胡先骕.中國植物區(qū)系的特點與親緣關(guān)系.中國植物學雜志,1937,4(1):7—25.

    19HuHsen-h(huán)su.ConstituentsoftheFloraofYunnan.ProcSixthPacificSci.congr.1939,4:641—653.

    20胡先骕,ChaneyR.W.中國山東中新世植物群.中國生物志(新甲種),1號,總號112.

    21HuHsen-h(huán)su.HowMetasequoia,the“l(fā)ivingfossil”,wasDiscoveredinChina.JournNYBotGard,1948,49:201—207.

    22胡先骕.被子植物分類的一個多元系統(tǒng).中國科學,1950,1(11):243—254.

    23胡先骕.水杉及其歷史.中國植物學雜志,1950,5(1):9—13.

    24胡先骕.種子植物分類學講義.北京:中華書局,1951;再版1954.

    25胡先骕.經(jīng)濟植物學.北京:中華書局,1953.

    26胡先骕.中國崖豆藤屬六新種.植物分類學報,1954,3(3):355—361.

    27胡先骕.植物分類學簡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58.

    28胡先骕.經(jīng)濟植物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上冊,第一分冊,1955;第二分冊,1955;下冊,第一分冊,1957.

    29胡先骕.中國云南山茶科二新屬.植物分類學報,1956,5:279—283.

    30胡先骕.水杉歌.人民日報,1962年2月17日.

    31胡先骕.中國鵝耳櫪屬志資料.植物分類學報,1964,9(3):281—298.

    32HuHsen-h(huán)su.Themajorgroupsoflivingbeing:Anewclassification.Taxon,1965,14(8):254—261.

    胡先骕 - 不該如此寂寞的胡先骕

    胡先骕1948年鑒定、命名的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曾震動世界,胡先骕自己也甚感欣慰和自豪。胡先骕古文底子十分深厚,時常吟詩填詞,他很想用古體詩詞來表達自己對水杉的喜愛和倚重,但“每欲形之詠歌,以牽涉科學范圍頗廣,懼敷陳事實,墮入理障,無以彰詩歌詠嘆之美”。他寫寫停停,直到十幾年后的1961年,才最后完成古體長詩《水杉歌》。胡先骕滿懷信心地將長詩寄給某文學權(quán)威刊物,未料竟遭退稿。胡先骕極不服氣,將詩稿寄給詩友陳毅副總理。陳毅讀后,拍案稱好,寫下讀后記:“胡老此詩,介紹中國科學上的新發(fā)現(xiàn),證明中國科學一定能夠自立且有首創(chuàng)精神,并不需俯仰隨人。此詩富典實,美歌詠,值得諷誦!标愐銓ⅰ端几琛泛汀白x后記”一并轉(zhuǎn)給《人民日報》,《人民日報》于1962年2月17日全文刊出《水杉歌》和陳毅的“讀后記”。胡先骕看了甚感欣慰,也算是出了心頭的一口悶氣。 

    一首詩的刊用與否,對胡先骕的一生或許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但從此事中亦可看出胡先骕的倔強、自負,這也許是他這一輩有同等經(jīng)歷的知識分子的特征之一。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曾要求各大學擔任一定行政職務(wù)的教授都要加入國民黨,時任中正大學校長的胡先骕忿然說:“我就不入,看誰能把我怎么樣!”1948年夏,在廬山的蔣介石聽說胡先骕也在廬山,便請江西省省長王陵基約胡先骕來他的官邸商談“國事”。

    胡先骕 - 水杉歌

     胡先骕

    紀追白堊年一億,莽莽坤維風景麗。

    特西斯海亙窮荒,赤道暖流而溫煦。

    陸無山岳但坡陀,滄海橫流沮洳多。

    密林豐藪蔽天日,冥云玄霧迷羲和。

    獸蹄鳥跡尚無朕,恐龍惡蜥橫婆娑。

    水杉斯時乃特立,凌霄巨木環(huán)北極。

    虬枝鐵干逾十國,肯與群株計尋尺。

    極方季節(jié)惟春冬,春日不落萬卉榮。

    半載昏昏黯長夜,空張極焰光朦朧。

    光合無由葉乃落,習性余留猶似昨。

    肅然一幅三紀圖,古今冬景同蕭疏。

    巍升珠穆朗瑪峰,去天尺五天為眩。

    冰巖雪壑何莊嚴,萬山朝宗獨南面。

    岡達彎拿與華夏,二陸通連成一片。

    ?蒿L阻陸漸干,積雪冱寒今乃見。

    大地遂為冰被覆,北球一白無叢綠。

    眾芳逋走入南荒,萬果淪亡稀剩族。

    水杉大國成曹鄶,四大部洲絕儕類。

    僅余川鄂千萬里,遺孑殘留彈丸地。

    劫灰初認始三木,胡鄭揅幾繼前軌。

    憶年遠裔今幸存,絕域聞風劇驚異。

    群求珍植遍遐疆,地無南北爭傳揚。

    春風廣被國五十,到處孫枝郁莽蒼。

    中原饒富誠天府,物阜民康難比數(shù)。

    琪花瓊草競芳妍,沾溉萬方稱鼻祖。

    鐵蕉銀杏舊知名,近有銀杉堪繼武。

    博聞強識吾儒事,箋疏草木蟲魚細。

    致知格物久垂訓,一物不知真所恥。

    西方林奈為魁碩,東方大匠尊東壁。

    如今科學益昌明,憶見泱泱飄漢幟。

    化石龍胲夸綠豐,水杉并世爭長雄。

    祿豐龍已成陳跡,水杉今日猶蔥蘢。

    如斯績業(yè)豈易得,密辭皓首經(jīng)為窮。

    瑯玉寶笈正問世,東風佇看壓西風。

    胡先骕 - 相關(guān)評價

    “他被毛澤東稱為‘中國生物學界的老祖宗’,更曾因發(fā)現(xiàn)‘活化石’水杉新種而轟動世界。他不應該被人們遺忘。”談及《胡先骕傳》一書,作者胡啟鵬感慨不已。

    胡先骕 - 相關(guān)書籍

    書名:不該遺忘的胡先骕 
    圖書編號:1117092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定價:25.0 
    ISBN:753543035 
    作者:胡宗剛 
    出版日期:2005-01-01 
    版次:1 
    開本:小16開 

    簡介
    毛澤東稱為“中國生物學界的老祖宗”的胡先骕(1894-1968),江西新建人,出身世家,自幼聰穎,讀京師大學堂后兩度留學美國,獲加州伯克利大學學士學位,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歸國后任教于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北大、北師大、清華等高校,為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評議員,領(lǐng)導和參與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大學生物系、第一生物研究所,推動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廬山植物園、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gòu)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以及植物學教材、圖譜、專著的編撰和出版。他是中國植物分類學之父和中國植物學會第一任會長。1948年與鄭萬鈞聯(lián)合發(fā)布“活化石”水杉新種,轟動國際。
    在新文化思潮的激蕩中,胡先骕堅守傳統(tǒng)理念,作為《學衡》主將,與胡適展開論戰(zhàn)。平生廣結(jié)文友,能詩擅詞,獲大師專家高度評價!稇遭衷姼濉酚慑X鐘書代為編訂,《水杉歌》長韻得陳毅推薦發(fā)表。
    胡先骕率真執(zhí)拗,放言無忌。1949年以后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批判,為堅持真理、反對李森科偽科學而作的著作橫遭禁毀。中科院兩次評選學部委員均被拒之門外!拔母铩 中復遭批斗、查抄,1968年猝死。
    本書以大量歷史檔案材料和120多張歷史照片 ,為胡先骕先生和生物、植物學事業(yè)的開拓者留下珍貴的紀念。

    目錄
    1.從終點又回到起點
    中國植物界老祖宗 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神
    驀地黑風吹海去,世間原未有斯人
    2.巨變中的神童少年
    代代都有立下功名的 
    四歲啟蒙,五歲課時,七歲作詩
    改讀新式中學,對生物開始發(fā)生興趣
    “太學十君”有胡先骕大名
    “不能為太子盡忠”,大哭一場
    3.“乞得種樹術(shù),將以療國貧”
    趙美國留學,邁入植物學殿堂
    牛刀小試,為《說文解字》中的植物正名
    以詞描花,受到胡適譏笑
    以詞描花,受到胡適譏笑
    與柳亞子沖突,引發(fā)南社內(nèi)訌
    4.幾個“第一”的開創(chuàng)者
    事業(yè)并不順利,詩力卻大有長進
    任教南高,開創(chuàng)中國植物學教育事業(yè)
    中國大學第一個生物系
    中國第一個生物研究所
    大舉采集標本,建立研究基礎(chǔ)
    5.古老傳統(tǒng)的守護者
    保守主義也有可愛的地方
    “《學衡》派”重鎮(zhèn)
    與宿儒遺老交游
    6.新的充實和關(guān)注
    再度赴美留學,哈佛成就分類學研究
    導師引導他把目光放遠
    一場論爭,讓胡適很難收場
    《閑談》再起風波,任鴻雋出面幫忙
    推崇知識分子從政,著眼于實業(yè)建設(shè)
    7.多頭并進,如日中天
    尼丹來華推動,范靜生鼎力支持
    一個享譽國際的學術(shù)機構(gòu)——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誕生
    中家攜手修志,廬山益添光彩
    按世界一流標準,建造廬山植物園
    云南,全世界植物學家向往的地方
    到昆明創(chuàng)建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
    ……
    8.幾重角色,幾番尷尬
    9.頓成歷史的記憶
    10. “老祖宗”走不到老
    11.名園盛會,仰止萬方
    后記
    胡先骕和年表

    名人推薦
    • 陳元贊
      陳元贊(1587—1671年)。字羲都,號既白山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河南禹州。少林寺習武多年,善于少林五拳,摔跤之法,著有《萬法全書》繪圖本一書。...
    • 陳裕光
      陳裕光(1893年——1989年)號景唐。1893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自幼隨家遷居南京。 中國化學家、教育家。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是中國擔任大...
    • 高慶春
      高慶春,1966年生于黑龍江。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央國家機關(guān)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書協(xié)篆書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文...
    • 胡安·拉蒙·希梅內(nèi)斯
      胡安·拉蒙·希梅內(nèi)斯(Juan Ramon Jimenez,1881–1958年),西班牙詩人,195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對藝術(shù)極為挑剔,創(chuàng)作的時候總是...
    • 胡煥庸
      胡煥庸,字肖堂,中國江蘇宜興人。地理學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現(xiàn)代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從人地...
    • 賈植芳
      賈植芳(1915-2008 ),山西襄汾人,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七月派”重要作家,比較文學學科奠基人之一。1929年7月考入太原的私立成成中學,兩...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