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帖木兒

    帖木兒

    帖木兒(Tamerlane/Taimur,1336年-1405年),是中東歷史上最有名的征服者之一,1336年生于撒馬爾罕以南的謁石(今沙赫里夏勃茲),其父塔拉蓋為突厥化的蒙古巴魯拉思部首領,祖先做過察合臺的大臣。帖木兒是帖木爾汗國的奠基人,也是帖木兒帝國的開國君主。

      


    人物介紹

    帖木兒1336年生于撒馬爾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夏勃茲)。其父塔拉蓋為突厥巴魯拉思部首領,祖先做過察合臺的大臣。父親死后繼為碣石的一名封建城主!疤痹诂F(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為多音字,在臺灣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學術網絡第四版中為tiè木兒,并另處注有帖tiē姓!疤緝骸敝惖淖g名多出現(xiàn)于元代之后的史籍,恰處于中古漢語末期近代漢語之“入派三聲”的時期?紤]“帖”字原純?yōu)槿肼,以及讀[tiē]音時與“貼”字的異體關系,[tiè][tiě][tiē]三種念法皆可,F(xiàn)代漢語的官話語音系統(tǒng),與中古漢語比已很大變化,唯方言系統(tǒng)尚存入聲最多。若首選一音以表,可考慮[tiè]。

    雖然他立了一個成吉思汗后裔做察合臺汗,實際上只是傀儡,帖木兒是事實上的統(tǒng)治者,后來被帖木兒殺死又立了一個察合臺汗國可汗。由于他做過蒙古人的大臣,處于政治考慮自稱是成吉思汗家族后裔(這是政治招牌,有點象中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帖木爾實際上是突厥人,但由于自古以來的波斯文化的遺留,更由于同信仰伊斯蘭教,接受了離得很近的鄰居波斯帝國的諸多文化。在文化意識上傾向波斯文化。何況帖木兒本人征服了波斯,成了波斯的國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1362年在故鄉(xiāng)附近地區(qū)起義反抗蒙古人的統(tǒng)治。與蒙古人作戰(zhàn)時,被打傷成了瘸子,因此敵人稱為跛子帖木爾。為了鞏固政權,采取婚姻關系,因為他將西察合臺汗國國王的公主納為妻妾,成了察合臺汗國的駙馬。所以又稱為駙馬帖木爾。

    后人所知的帖木爾的傳奇歷史,絕大部分來自《勝利書》、《帖木兒自傳》。其后裔巴布爾在征服了印度之后創(chuàng)作了《巴布爾回憶錄》,流傳于世。力1360年,河中地區(qū)大勢底定,禿忽魯帖木兒控制了大部分地區(qū),但帖木爾實際上控制了河中族。所熟知的腿傷亦在此時期受創(chuàng)。在1364年帖木爾終于扶持忽辛成為可汗。

    但在1369年,他殺死具備兄弟情誼的西察哈臺汗忽辛,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

    大事件記

    1328年朱元璋出生;

    1336年帖木兒出世;

    1353年25歲的朱元璋投奔郭子興起兵反抗元朝;

    1362年,帖木兒率兵起義,起兵反抗蒙古,時年26歲;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正式稱帝。生卒:1328年--1398年(71歲);

    在位:1368年--1398年(31年);

    從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起,帖木爾希望建立軍事同盟,共同反抗蒙古統(tǒng)治。多次遣使結盟明朝,與中國建交。

    1369年帖木兒,正式成為河中西察合臺可汗;

    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中亞)1389年征服阿富汗;

    1390年 征服東察合臺汗國(包括今烏茲別克斯坦和中國新疆的部分地區(qū));

    1393年征服波斯;

    1396年,帖木爾扣押各國使節(jié),包括明國與土耳其使節(jié),表示對外宣戰(zhàn),開始第二階段的國土擴張。1398年南侵印度; 

    1398年征印度;

    1399年末西征土耳其1402年征服;

    洪武三十年(1398年)再次扣押、虐待明朝使節(jié);

    1402年在安卡拉戰(zhàn)役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其蘇丹拜牙(即“閃電”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國成為了從帕米爾高原到小亞細亞、阿拉伯半島的大帝國。他擊敗當時如日中天、擴張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間接地保存了基督宗教文化與整個歐洲。而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shù)無價的傳世建筑,使該處在其孫兀魯伯的經營下,成為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重心;

    1405年2月18日,帖木兒帝國君主帖木兒逝世。

    擴張帝國

    帖木兒要聰明得多。這位25歲的年輕人看到是嶄露頭角的時候了。這并不是說,在河中突厥人抵抗伊犁地區(qū)蒙古人重新開始的攻勢中他是拼死作戰(zhàn)的戰(zhàn)士,相反,在當時發(fā)生的事件中,他看到了合法繼承其叔叔哈吉、成為巴魯刺思部首領統(tǒng)治渴石的途徑。

    看準這一點,他及時地向入侵者禿忽魯帖木兒汗作出了臣屬的表示。這一次,歇里甫丁筆下的英雄的言論是有些偽善的一篇小杰作:為了臣服,無論他個人付出什么代價,他要為公眾的利益,而不是為他叔叔的利益作出犧牲;他叔叔的逃跑使其家族有衰落的危險。禿忽魯帖木兒很高興得到這樣一位有價值的支持者,作為回報,他承認帖木兒對渴石的所有權。其間,由于察合臺軍暫時撤退,哈吉趁機返回渴石。正直的帖木兒毫不畏縮地對哈吉發(fā)起攻擊,然而,盡管帖木兒初戰(zhàn)告捷,但他的軍隊都叛離了他,除了向哈吉公開道歉外,他別無選擇,哈吉原諒了他。禿忽魯帖木兒從伊犁地區(qū)返回河中,為帖木兒挽回了局面(1361年)。禿忽魯一到河中,河中的所有貴族--忽氈異密迷里拜牙即、速勒都思部巴顏、帖木兒,以及哈吉本人--都來朝覲他。但是,這位蒙古人為了在這些兇悍的突厥人中殺一儆百,無緣無故地處死了迷里拜牙即。哈吉聞之害怕,作為持異議者離開了河中,他因此而遭受厄運,一到呼

    羅珊,他就在撒卜茲瓦兒附近被暗殺。帕木兒立即前往懲罰兇手;但是實際上,他已輕而易舉地擺脫了對手,再次成為渴石永久的唯一君主和巴魯刺思部首領。禿忽魯帖木兒很贊賞這位年輕人成熟的才智,在他返回伊犁時,留下其子也里牙思火者為河中長官,并任命帖木兒為他的輔臣!≈钡酱藭r,帖木兒一直是在玩著忠于察合臺家族這張牌,無疑是希望在察合臺的統(tǒng)治中占有首要位置。當察合臺汗任命另一位異密別吉克在他兒子身邊掌握最高權力時,而他被安置在次一級的位置上。因此,帖木兒與察合臺汗的代理人決裂,投奔內兄--巴里黑、昆都士和喀布爾之主迷里忽辛,在迷里忽辛征服巴達克山時,帖木兒曾經幫助過他。接著他們兩人一起去波斯,在波斯過著冒險家的生活,用劍為錫斯坦王公效勞。在這段經歷以后,他們返回阿富汗,在迷里忽辛境內的昆都士附近重新組織軍隊,然后又進了河中。一支察合臺軍企圖在瓦赫什河的石橋附近阻止他們前進。但帖木兒略施一計,他們渡過河,打敗了敵軍,沿鐵門之路,繼續(xù)進軍解放他的渴石城。察合臺宗王也里牙思火者作了更大的努力,但是在一次大戰(zhàn)中被打敗,《武功記》認為該戰(zhàn)發(fā)生在離渴石和撒麻耳干不遠的塔什·阿里希和卡巴·馬坦之間。也里牙思火者九死一生,急忙逃往伊犁。帖木兒和忽辛窮追至忽氈以北,直抵塔什干。于是,河中從蒙古人手中解放出來(1363年)。在石橋和卡巴·馬坦兩戰(zhàn)之間,也里牙思火者得知其父禿忽魯帖木兒已在伊犁去世的消息。

    河中從蒙古人手中解放出來,擺脫了察合臺人的統(tǒng)治,但是,帖木兒、忽辛,以及河中的任何一個地區(qū)突厥貴族,離開了察合臺系的君主,都不能夠統(tǒng)治河中。成吉思汗的合法性無疑要保留,至少在形式上要保留,于是,征服者們認為有必要由察合臺系的一位傀儡對他們的勝利加以承認,當然是在他的名義下,他們親自進行統(tǒng)治。他們找到了都哇的一個曾孫,名叫哈比勒·沙,當時他偽裝成德爾維希而隱姓埋名。這正是他們要找的人。"他們把他扶上王位,向他獻上御杯,各地封建主在御前九叩首。"此后,他們不再注意他。但是,他作為河中王國之首出現(xiàn),

    按成吉思汗的法律,已經使這一王國合法化和神圣化。也里牙思火者,即伊犁地區(qū)的察合臺人,再沒有理由干涉河中事務,因為在不花刺和撤麻耳干有另一位真正的察合臺人、另一個神授的汗王,在他的名義下,帖木兒和忽辛可以問心無愧地行事,也可以消除那些墨守成規(guī)者的疑慮。

    首先,恢復西察合臺汗國的秩序與版圖之后,將東察合臺汗國納入麾下。隨后征服波斯、花剌子模。1393年征服伊兒汗國和阿富汗;而后北上進攻金帳汗國。但由于撒拉伯卡(今伊朗境內)發(fā)生異族叛亂,使其一改恢復蒙古帝國光榮之進軍方向,將征服目標由蒙古各汗國轉向周圍各國。帖木爾原來希望恢復蒙古帝國的光榮,因此本來皆以各汗國為攻擊目標。但在之后卻發(fā)現(xiàn)到蒙古族不是敵人,異族較蒙古族更可能阻礙他的大業(yè)。從此以后,他師法先祖成吉思汗的屠城策略,將叛亂之撒拉伯卡屠城,他隨后入侵印度時,也維持同樣的策略。最著名一戰(zhàn)是與白帳汗國的脫脫迷失汗于昆都爾察(古比雪夫)河谷大戰(zhàn),徹底擊敗金帳汗國。帖木兒一生征戰(zhàn)四十余年從無敗績。

    司法制度

    民、刑分開

    帖木兒將民、刑各事,及行政訴愿分開;一部份法官,專理刑事案件;另一部份則理官吏貪污案件。至于外國使臣,與民間往來,則另有禮官負責。如此,帖木兒境內司法,有條不紊,職責之劃分,極為清楚。

    案件判決過程

    帖木兒汗帳建立之處,法官即就其旁,建立帳幕三座,工作其中。所有在押人犯,以及原被告,皆來此處候審。法官分別案件之性質,聽取訴辯后,立下判詞,但于執(zhí)行之前,先呈帖木兒鑒核,候其裁可,再分別執(zhí)行。法官倘作書面之判詞時,先由繕書記寫,登過底簿后,再由法官于判決書上蓋印。另有一吏,自法官之底簿上,將原文抄于清謄簿上,其判詞之尾,亦由法官蓋印。清謄簿系為呈帖木兒批閱者。帖木兒于此薄上用過印璽,即為批準。帖木兒用于司法案件之璽,其印文為“公正”一語,文外四邊,有小圓圈3個。此間為法官司繕寫判詞之書記,其職務極為忙碌。

    帝國局勢

    1404年11月27日帖木兒率領號稱百萬鐵騎(實為20萬)進攻明朝,結果1405年2月18日在進軍途中,在訛答剌病死,終結了其輝煌的征戰(zhàn)歷史。如果帖木爾多活幾年就可以與另一位杰出君主明成祖統(tǒng)治下的大明帝國進行一次歷史的碰撞。帖木兒死時,帝國危機四伏。四個兒子,長子、次子早逝,而帖木兒沒有正式選定繼承人。三子在帖木爾逝世后不久也相繼去世;帖木爾兩侄子為爭奪王位互相廝殺。此時勇武有為的四子沙哈魯平定內訌,繼位為王。沙哈魯一反帖木兒對明朝的的攻擊政策轉變?yōu)榕c明朝友好,在永樂十一年(1413年)恢復通使。

    帖木爾汗國也如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般分裂為四大勢力,而且諸子間還發(fā)生斗爭,其后由沙哈魯長子兀魯伯掌握大部分的實權。

    帖木兒帝國在1526年被蒙古汗國后裔烏茲別克汗國,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蒙古昔班尼汗所滅。1526年,帖木爾的后裔巴布兒南下印度建立了莫臥兒王朝。

    軍隊制度

    軍隊組織

    帖木兒軍隊中,百人為最小單位,置百人長,千人及萬人之上,皆置有千人長及萬人長。全軍置有統(tǒng)帥。遇有戰(zhàn)事發(fā)生,則征調各級將士,按敵勢之強弱,分定征調兵數(shù)之多寡。 帖木兒平日將軍中馬匹及牲畜,分撥與族人飼養(yǎng)。凡負責飼養(yǎng)之人,莫不加意看管。因倘有不周到之處,立刻刑罰隨至,罪重者且因之被殺。

    軍隊紀律管理

    帖木兒每次出征,軍中置有法官多人,隨時接受訴狀,加以裁判。

    驛站制度

    據曾經出使帖木兒帝國的西班牙人克拉維約所說,帖木兒帝國境內有相當完善的驛站制度。按照他的記載,可歸納為以下數(shù)點:

    遍設驛站

    帖木兒于其汗國內,遍設驛站,備置馬匹,以供換乘。較大之驛站上,常備良馬百匹,多至二百匹。

    驛站內的設施

    為供給各驛站人員之需用及飼養(yǎng)馬匹起見,各站旁建有館舍。帖木兒之使者,每至一驛,立將原馬交與站上更換新騎,繼續(xù)前進,驛夫伴往下站,將原馬領回。

    驛使的馬匹征用權

    萬一馬匹在途中疲乏或倒斃,使者即自路上所遇之騎者,借用坐騎,賡續(xù)前進,絕不中止。 按驛站之規(guī)定,帖木兒之使者,于路上倘有需用馬匹之處,迎面遇有行人,無論地位高低,即屬宗王、貴族、抑或行商走販,只須提出商借之請求,對方必須下馬借與。不論為誰,對此種義務,皆無推郤之余地。倘有遲疑,或竟予拒絕時,即有被斬首之危險。使者于途中借到之馬,馳至附近驛站,再更換他騎。

    強化通訊網絡

    帖本兒不僅于赴撒馬爾罕之大路上施行此項制度,即汗國其他各道上,莫不如是。以此,驛站與郵傳使者,隨地可見。其作用在使各地消息靈通,而帖木兒之巡吏,晝夜活動于四方。

    對驛使的要求

    帖木兒并未限定其驛使晝夜奔馳,只規(guī)定每日行程為50程(Fusah,每Fusah約為10華里)。如此已足令其使者,不敢稍怠。故途中坐騎,即使因奔馳過度而猝斃,亦所不惜,因帖木兒所最注重者為迅速。

    野蠻屠殺

    帖木兒作戰(zhàn)沿習蒙古人作法,攻城后采屠城方式,在歷經屢次征伐俄羅斯及黑海北部后,給當?shù)厝嗣窳粝峦纯嗟挠洃洝?/p>

    正史記載

    **********《新元史》**********

    帖木兒,巴魯剌思氏。五世祖哈剌察兒,為太祖八十五功臣之一,封千戶。父杜爾凱,與察合臺汗宰相杜蘭斯窩基士阿奈部喀斯庚汗友善,封以基杜戍、納克寒克二城。元統(tǒng)元年,帖木兒生于基杜戍,姿貌雄偉,喀斯庚汗妻以孫女窩爾戛公主。

    至正十五年

    喀斯庚汗與不賽音奎爾德部構釁,兵敗,喀斯庚汗及杜爾凱俱見殺,部眾離叛。帖木兒佐喀斯庚汗之孫不賽音,圖恢復。會察合臺后王德克爾克齊穆爾汗率師來援,部內始定。帖木兒謁德克爾克齊穆爾于境上,以忠義自奮,德克爾克齊穆爾大悅,擢為萬戶。師還,留其子義利阿斯赫戛守撒馬爾罕城,填撫杜蘭斯窩基士阿奈之地,以帖木兒為大將輔之。未幾,義利阿斯赫戛之子義律亞斯與帖木兒不協(xié),其所部皆烏斯卑克人,又與帖木兒爭權。帖木兒謀殺義律亞斯父子,事泄,攜窩爾戛挺身出走,欲奔貨勒自彌。失道,陷沙漠中,為土爾基人所獲,縶其夫婦于牛欄,地穢污,又有毒蟲嚙人。居兩月,伺守者懈,與窩爾戛遁去。

    招集舊部,屯于勃加拉之地。復潛入撒馬爾罕,匿于姊家。為偵者所覺,乘夜去,渡阿模達律阿河,部眾至千余。遂據阿富汗境坎達哈爾之地。旁掠賽斯達因部,戰(zhàn)不利,傷足。后拓地北至巴達克傷,聲威始震。以所部二千人敗烏斯卑克兵二萬。未幾,義律亞斯復率三萬人來伐,戰(zhàn)于君都斯坦,帖木兒大敗之。義律亞斯又得父兇問,引兵去,杜蘭斯窩基士阿奈之地,遂為帖木兒所有,建都于撒馬爾罕。

    帖木兒自以非成吉思汗之后,不敢遽稱汗,乃大會諸將及部內長老阿薩蘭教士,立察合臺后喀普爾西阿特為汗。既而義律亞斯復至,帖木兒使不賽因將左翼西渡爾達利亞河,要擊之,自將右翼為后援。不賽因陷敵中,帖木兒拔出之,始轉敗為勝。不賽因以帖木兒舍已而立喀普爾西阿特,意不能平,乃起兵攻帖木兒,戰(zhàn)于巴達克傷。不賽因大敗,復自歸于帖木兒,帖木兒欲宥之,眾議不可,不賽因登高塔自投于地而死。

    帖木兒遂廢喀普爾西阿特汗,自立于巴里黑,時年三十六歲。帖木兒假護持阿薩蘭教以馭眾,對教士則稱蘇爾灘。逾二年,出兵攻貨勒自彌,圍其烏爾鞬赤都城。其酋耶斯布知不敵,與帖木兒議和,以女妻其長子辛翰塞爾特。帖木兒恐耶斯布反覆,乘間襲陷烏爾鞬赤,以耶斯布之女歸,為其子行婚禮。既而辛翰塞爾特死,和好中絕,帖木兒再陷烏爾鞬赤,盡取貨勒自彌之地。貨勒自彌,欽察金翰耳朵汗之屬國也。拔都建金斡耳朵,其后人稱金斡耳朵汗云。

    帖木兒既克貨勒自彌,乃決計攻波斯。初旭烈兀建國于波斯,為阿爾瑪里亞,其后分為二國:一曰伊兒汗,一曰莫薩法利汗。帖木兒先攻伊兒汗,降其屬國與圣的蘭,渡阿拉克塞斯河,高加索之全部望風納款。又略取西爾番及機蘭烏奄等地,逼阿爾瑪里亞宣誓臣服,進克西里亞斯城,有席卷波斯南境之勢。聞金斡耳朵汗德克達密杜司乘虛襲貨勒自彌,始旋師。

    先是,德克達密杜司以帖木兒之助為欽察總汗,白斡耳朵汗烏魯斯忌而逐之。白斡耳朵者,拔都史鄂爾達之后也。德克達密杜司乞援于帖木兒,出兵屢為烏魯斯所敗。烏魯斯卒,子德克達喀耶立。未幾,又卒,其弟齊爾瑪利克代之。帖木兒助德克達密杜司與齊爾瑪利克戰(zhàn)于喀拉達爾之地,大敗齊爾瑪利克,禽而斬之。德克達密杜司遂并白斡耳朵汗之地,又大敗斡羅斯,焚其莫斯科都城,意寢驕。至是分兩道進兵:一循西爾達利亞河上流,一出烏斯德烏爾土之野,直抵貨勒自彌,及帖木兒馳歸撒馬爾罕,德克達密杜司始懼,倉皇遁走。時帖木兒得國二十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矣。

    帖木兒以德克爾克齊穆爾之子奎塞兒與德克達密杜司為聲授,分兵五路攻之,敗奎賽兒汗于達俊奎之地。帖木兒休兵于耶爾士烏斡城,使其子窩馬兒略地至喀赤喀爾。是時西伯里亞諸部已大定,帖木兒會諸將于克律臺,大舉伐金斡耳朵汗。軍行至達朱蘭,帖木兒有疾,留不進。逾年春,經基爾基斯大漠,抵薩瑪拉之北境,與德克達密杜司戰(zhàn)于昆德烏爾札河。敵兵五十萬,帖木兒所部兵三十萬,力戰(zhàn)三日,德克達密杜司敗走,追奔四百余里,橫尸蔽野。帖木兒入其夏宮,飲酒高會,慰勞士卒,由窩德拉兒歸撒馬爾罕。自是帖木兒之威名,震于遠近焉。

    又二年

    帖木兒再伐波斯,統(tǒng)兵三十萬。先抵波斯北境,攻拔阿穆爾寨,以其地險要,傷士卒多,屠之。南略琉璃斯坦、哈喀丹、普爾知德、帖義斯布兒等部,與莫薩法利汗戛曼斯爾戰(zhàn)于巴齊拉之郊。戛曼斯爾自將突騎陷陣,帖木兒麾下皆望風辟易。其孫戛爾克憤怒,收集散卒,直前搏之。戛爾克手劍先登,斬戛曼斯爾于陣前,其軍崩潰。帖木兒遂滅莫薩法利。亞塞爾、巴義香諸城皆降。進拔克爾齊斯坦,圍馬達克城,其酋不戰(zhàn)而降。巴克達為天方教祖國,至是三為蒙古人所躪。伊兒汗聞帖木兒兵至,乘駿馬奔于爾比拉之地,其妻子皆為帖木兒所獲。

    帖木兒已滅波斯二汗國,乘勝北攻,略地至旻奎兒湖,宴將士于軍中。偵卒報德克達密杜司奄至,諸將皆挺刃請行。帖木兒徐曰:“吾將使野獸自投陷阱也。”坐飲如故。俊敵近,乃麾兵出。德克達密杜司大敗,奔于西伯利亞。

    帖木兒長驅高加索之北境,略地至莫斯科,立烏魯斯之子姤戛爾為汗,統(tǒng)治東西欽察之地。帖木兒自平波斯至此,凡用兵五年。

    明太祖定中原,屢遣使招諭西域諸國,然未有至者。獨帖木兒遣回回人滿剌哈非思等來朝,貢馬十五、駝馬。自是,歲貢馬駝,欲覘中國虛實,非誠心款附也。洪武二十七年,貢馬二匹,上表曰: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統(tǒng)一四海,仁德洪布,恩養(yǎng)庶類。萬國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運數(shù),為億兆之主,光明廣大,昭若天鏡,無有遠邇,咸照臨之。臣帖木兒,僻在萬里之外,恭聞至德寬大,超越萬古,自古所無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國,皇帝皆服之。遠方絕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無不安樂,少者無不長遂,善者無不蒙福,惡者無不知懼。今又特蒙施恩遠國,凡商賈之來中國,使觀覽都邑城池,富貴雄壯,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書恩撫勞問,使站驛相通,道路無壅,遠國之人,咸得其濟。欽仰圣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豁然光明。臣國中部落,聞茲德音,歡舞感戴,臣無以報恩,惟仰頌祝,福壽如天地,永永無極。

    明太祖得表,悅其甘言。使給事中傅安等赍書幣報之。安等至撒馬爾罕,帖木兒留不遣,歲貢亦絕。是時,帖木兒國勢強盛,受群臣尊號曰成吉思可汗,經蒙古太祖自比,欲先平印度、土爾基,再用兵于中國。

    又二年

    乃自將大軍攻印度,號稱八十萬。徑薩密涅,進拔土基耶漢涅馬城,與諸將會議攻鐵利城。鐵利城者,印度杜兒拉克王斯爾坦馬穆士之都城也。有一將進言曰:“我軍渡印度之後,俘其教徒及猶太人已逾十萬,如事有緩急必為我之大患。”帖木兒然之,殺降眾而後進兵。斯爾坦馬穆士率步騎五萬,陣于鐵利于外,列象隊于前,以皮甲衣之,涂象牙以毒樂,背負長刀,又置小櫓于象背上,以護戰(zhàn)士。凡火攻之物,石腦、油火、樹脂及火箭、藥彈皆備焉。其勇將曰戛克曼斯,躍馬入帖木兒軍中,為帖木兒之子窩馬兒所殺。帖木兒麾兵擊其象隊,斫象鼻斷之,眾象狂奔,敵陣亂。斯爾坦馬穆士棄眾奔還。翼曰,開城門而遁,城民出降。帖木兒縱兵大掠,廛市一空。鐵利城富庶甲印度,奇珍環(huán)寶,公私充物,悉為帖木兒所有。進至喜馬拉雅山之南,聞撒馬爾罕盜起,乃班師。帖木兒入印度,兵無留行,然所克諸城,兵退后仍為斯爾坦馬穆士拒守,不能有其地云。

    是時,撒馬爾罕亂民揭竿者為阿塞爾、哈義香諸部,帖木兒自往討平之,遂渡阿拉古塞斯河,攻土爾基屬城。阿爾瑪尼亞及朱爾查天方教禁酒,帖木兒自稱往討飲酒之國民,凡不從教者皆殺之。

    是時土爾基王曰巴耶知德,自稱東羅馬皇帝,戰(zhàn)屢勝,四鄰畏服。埃及,土爾其之與國也。初,帖木兒遣使通好于埃及,其王普耶爾基殺之,乃興師問罪,略取埃及屬地士利阿諸部,進克齊克利斯河畔之模斯爾城。巴耶知德聞之,屯兵于阿列波耶帖薩及齊阿爾別機二地,以備之。帖木兒自率大軍,壁于耶爾塞爾模,自此地攻小亞細亞。先拔奎瑪兒克,進抵塞巴德城。帖木兒以山林深阻,非用兵之地,又聞土爾其兵聚于土喀德城,扼西機爾依爾瑪克河以自固,乃改道至奎薩里河,留輜重為後路之根本,且絕敵軍與阿爾薩都城來往之路。帖木兒進圍安喀拉城,聞巴耶知德來援,退軍待之。黎明,帖木兒陣于晏格拉之野,分軍為左右兩翼,陣前列象三十有二,又在中軍後排騎兵四十隊,為游擊之師。巴耶知德亦分兵御之。既戰(zhàn),帖木兒先以右翼攻土爾其之左翼,敗之。其左翼為塞爾維人,驍勇敢戰(zhàn),既敗,全軍奪氣。又以左翼攻其右翼,右翼將卑律士拉被創(chuàng)死,所部潰走。帖木兒麾諸將追之,塞而維人敗而復振,屢卻帖木兒追兵,然為潰卒所躪,不能獨立。巴耶知德見兵敗,戰(zhàn)益力。至夜半,欲突圍走,馬蹶,為帖木兒部將瑪穆士所禽。帖木兒遣其孫卑爾摩哈馬德,追擊巴耶知德之太子索律曼,入其阿爾薩都城,索律曼敗走,俘其后宮嬪妾及府藏之貨幣。是時,小亞細亞全部瓦解,獨斯密爾奈城猶堅守不下。帖木兒攻圍十余日,始克之。送巴耶知德于撒馬爾罕,中道卒。帖木兒旋師,埃及已納款,獻駿馬及麒麟以贖罪。西域諸國或遣使,或入朝于撒馬爾罕,道路絡驛不絕。撒馬爾罕宮室壯麗冠西域,遠近皆仿效之。

    未幾

    帖木兒遂大舉伐明,募精兵二十萬,以糧運不給,載谷數(shù)百車,軍行至沃野,即播種之,棄異日之軍食。又驅牝駱駝數(shù)吉頭,如餉乏,則餐其乳以濟饑。中途遇大雪,士馬僵斃。帖木兒亦患虐疾,至窩德拉爾城而卒,年七十二,時永樂三年也。遣命以其孫卑爾摩哈馬德為嗣。

    帖木兒善撫士卒,得人死力,喜怒不形于色,謀定后戰(zhàn),所向有功。善屬文,兵事之暇,序其制勝之方略,著為成書。然性嗜殺戮,與成吉思汗相似。又篤信宗教。定新律,分國民為十二級,第一級以摩罕默特之裔當之,宗室及將相大臣不與焉。成吉思汗所創(chuàng)之法制,至是破壞殆盡。初,帖木兒幼時,適于野,見小蟲緣草而上,屢墮不已,卒至莖端。嘆曰:“人之臨事,當如是矣!”故累遭困辱,折而不撓,卒建不世之功焉。帖木兒娶喀斯庚汗女孫,部人稱為駙馬;蛟徊旌吓_后王納女迪勒沙的阿加公主于帖木兒以請和,部人榮之,稱駙馬云。

    史臣曰:“蒙古三大汗國,帖木兒并其二,克印度,敗士爾基。卑辭厚幣以誑中國,始則诇伺,終乃大舉。儻不死,明人其旰食乎!《明史西域傳》略見帖木兒本未,然掛漏已甚,故論次其事,著于篇!

    后世紀念

    撒馬爾罕 帖木兒之墓

    阿米爾-帖木兒,帖木兒帝國的締造者,最后就安息在這方圓不到半里的地方,在周圍破舊的矮房子的簇擁下,他的陵寢顯得比較突兀。從印度到小亞細亞,從波斯灣到黑海,帖木兒帝國曾經的輝煌,現(xiàn)在只能從過去的地圖,還有依然聳立在撒馬爾罕的巨大建筑中去體會。帖木兒的武功的確令人感慨,但他妄圖自比成吉思汗,甚至要吞并中國,最終死在了大舉遠征中國的途中,臨死,還沒有達到龜茲(今新疆庫車縣附近)。

    帖木兒的帝國傳了5世,最后在烏茲別克突厥人的攻擊下崩潰,帖木兒的后裔巴布爾南逃印度,創(chuàng)立了印度的莫臥兒王朝。根據中國史書記載,帖木兒曾經把從被征服領土掠取到的財富和工匠都帶到了撒馬爾罕,“撒馬爾罕宮室壯麗冠西域,遠近皆仿效之!

    帖木兒墓的墓石,據說是一整塊綠色的寶石,因為在墓室中,所以看上去是黑色。墓石據說是從蒙古運來的。關于他的墓,當?shù)厝丝倳峒耙欢喂适,就是蘇聯(lián)統(tǒng)治時期,當局曾經將帖木兒的墓挖開,棺材里的尸骨經檢驗,的確一條腿是有殘疾的,證實了的確是“跛子帖木兒”本人。但棺材開啟后,發(fā)現(xiàn)棺材上刻著一段話,大意是,“誰敢打開我的棺材,可怕的戰(zhàn)爭就會立即降臨到你們的頭上!苯Y果,第二天,德國發(fā)動了對蘇聯(lián)的全面進攻,蘇聯(lián)開始了衛(wèi)國戰(zhàn)爭。

    TAGS: 軍事人物 軍事家 印度歷史 各國歷史人物 帝王 政治人物 突厥人 蒙古人
    名人推薦
    •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年11月25日—2006年12月10日),1973年至1990年為智利軍事獨裁...
    • 林丹汗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又稱作丹巴圖爾臺吉、靈丹、或旦,是蒙古察哈爾部的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也是蒙古最后一任的大汗。1603年其祖父布...
    •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或Charles the Great,公元742---814年)又稱卡爾大帝或查理大帝,是法蘭克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國王,曾控制大半個歐洲版圖...
    • 馬丁·路德·金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國人,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
    • 西蒙·玻利瓦爾
      西蒙·玻利瓦爾玻利瓦爾全名為“西蒙·何塞·安東尼奧·德·拉·桑迪西瑪·特里尼達·玻利瓦爾&m...
    • 楊露禪
      楊露禪(1799年—1872年),直隸省廣平府人,楊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10歲時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德瑚家為僮,窺習拳藝。1840年前后,楊露禪自河南溫縣陳...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