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金士宣

    金士宣

    金士宣,鐵路運輸專家,鐵路運輸教育家,中國鐵路運輸學科的首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他畢生致力于發(fā)展中國鐵路運輸事業(yè),在改進和完善適合中國國情的鐵路運輸管理機制方面進行了開拓工作;長期從事鐵路運輸的專業(yè)教育和科學研究,培育了大批鐵路運輸管理專家和科學技術人才;在鐵路運輸管理理論和中國鐵路發(fā)展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金士宣 - 個人簡歷

    1900年10月8日生于浙江省東陽縣泉府村。

    1919年畢業(yè)于杭州宗文中學。

    1923年畢業(yè)于北京交通大學。

    1924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1927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金士宣

    1927年8月—1929年4月任滬寧鐵路局客貨稽查。

    1929年5月—1932年8月任北寧鐵路局運輸處文書人事科長。

    1932年8月—1934年2月任杭江鐵路工程局運輸科長。

    1934年2月—1935年10月任平綏鐵路局車務處長。

    1935年10月—1935年12月任津浦鐵路局車務處長。

    1935年12月—1936年10月任鐵道部業(yè)務司幫辦。

    1936年10月—1937年4月任粵漢漢鐵路局運輸處長。

    1937年4月—1937年8月任鐵道部業(yè)務司幫辦。

    1937年8月—1945年1月任浙贛鐵路局副局長。

    1945年—1948年任交通部參事。1949年7月—1952年7月任北方交通大學副校長、教授。

    1949年9月—1992年8月任北方交通大學教授。

    1963年—1966年5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綜合運輸組組員。

    1979年—1984年月中國鐵道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84年—1992年交通大學校友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會名譽會長。

    1992年9月1日逝世于北京。

    金士宣 - 生平簡介

    金士宣,字子和,

    1900年10月8日生于浙江省東陽縣泉府村一個農民家庭。祖父、父親勤于耕耘,終日操勞,始獲溫飽。1906—1914年在私塾和高小讀書,成績優(yōu)異,祖父出資供他去省會深造。1915—1919年,他就讀杭州私立宗文中學,深感農家子弟求學不易,憤發(fā)苦讀,不僅初步掌握英語,且接受新思想新知識。時值歐戰(zhàn),日本對中國進行瘋狂侵略,迫使袁世凱政府接受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這一罪惡行徑,遭到中國人民的一致反對,先后發(fā)動了討袁護法運動,并在1919年爆發(fā)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民主運動。金士宣多次參加學生游行、聲援北京被捕學生及宣傳抵制日貨活動,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學時代,他非常崇拜和敬仰孫中山先生,受其“今日之世界,非鐵道無以立國”演說之啟迪,萌生了“鐵路救國”思想。中學畢業(yè)后,他不愿聽從祖父和父親要他投身商界去當學徒的安排,毅然只身北上,到北京報考交通部鐵路管理學校英文班,以考試成績名列第二而被錄取,獲免費獎勵。入學之后,他更刻苦學習,1923年,以總分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北京交通大學,并在當年編輯出版了《鐵路運輸學》一書。由于品學兼優(yōu),同年夏,他被交通部選派赴美深造;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僅一年即獲碩士學位,深得其導師著名鐵路運輸學家約翰遜教授贊賞,紐約《泰晤士》報曾為此刊登照片并予以報道。又三年,1927年6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8月回國。同年,他結合博士學位論文用英文編著的《鐵路貨車管理》一書在美國費城出版。

    金士宣認為,從事鐵路事業(yè)的人必須從基層工作做起,因此,回國之后,主動去外站工作,曾在上海北站任站務稽查,無錫站任貨運稽查。他勤慎守法,革除積弊,改善服務,客商稱便,深受鐵道部賞識。1929年4月被調往北寧路任車務處文牘科長,職掌文書檔案、人事考核、機構設置等事宜。他在任職期間,通過調查研究,對運輸部門的組織系統(tǒng)、人事管理、公文程式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增加了運輸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1932年3月杭江鐵路(杭州至蘭溪段)通車。同年8月,金士宣被調往擔任運輸課長。杭江線乃商辦鐵路,因解決經費不足,工程方面采取“先求其通,后求其備”的修建原則。線路一經鋪軌,立即投入運營,并開辦聯運。金集中調配車輛,統(tǒng)一指揮行車,在提高效率、吸引客貨、增加路收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辦好新路提供了寶貴經驗。彼時,與杭江鐵路業(yè)務蒸蒸日上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平綏鐵路。因連年遭受軍閥戰(zhàn)爭之害,該路機車車輛缺乏,營業(yè)不振,入不敷出,路政困難,人心渙散。1934年2月,鐵道部調金士宣任平綏路車務處長。金到任后,從調查研究入手,針對問題癥結所在,除設法收回軍隊扣車及加強機車車輛修理工作外,在運輸組織上采取了集中調度、整列配車、改善信號通信裝備、增加通過能力、縮短停留時間、改革客貨運輸組織,以及調整運價、整飭人事等措施進行整頓。業(yè)務與進款大增,舊觀頓改,社會輿論普遍贊揚。

    整頓平綏初見成效,1935年10月,金士宣又被調往津浦路任車務處長以解決貨物積壓、運輸不暢問題。金全面分析了津浦路沿線的經濟與運輸狀況,查明運輸不暢的主要原因是調度不力。通過合理配置調度人員、改進配車方法、開行定期貨車和煤運專列以加速貨物輸送;縮短客車行駛時間,開設鐵路旅館和發(fā)展旅游以改進客運工作,很快就解決了運輸不暢問題。同年12月,被調往鐵道部任業(yè)務司幫辦,負責研究統(tǒng)一全路規(guī)章制度、調整運價、改進運輸營業(yè)、規(guī)劃鐵路建設等重大政策性問題。1936年10月,粵漢路接連發(fā)生行車重大事故急需整頓,金又被調去任粵漢路運輸處長。針對粵漢路設備簡陋、人事復雜、管理不善等情況,他采取了調整運輸系統(tǒng)組織機構和干部職責分工、頒發(fā)行車規(guī)章、嚴肅作業(yè)紀律、開辦整列糧運等措施以增進行車安全、加強運輸能力,鐵路很快得以疏通。1937年4月,金士宣又被調回鐵道部任原職。

    “七·七”事變后,金士宣被調往浙贛路任副局長,組織加速進行建橋換軌工程,貫通浙贛全線,以應付軍事運輸需要。就在日寇發(fā)動“八·一三”淞滬戰(zhàn)爭大舉進攻上海的當夜,他趕赴杭州就任,負責大量部隊的輸送工作。上海淪陷后,又全力組織大批軍需、部隊、難民、物資的撤退與疏運。他以卓越的應變才能,出色地完成了當時的軍運任務。

    1939年3月,日寇進犯南昌,中國自行破壞浙贛路西段;1942年7月敵軍攻陷橫峰,浙贛路東段亦自行破壞。鐵路員工被迫經衡陽沿黔桂線西撤。1944年6月,長沙失守,敵沿粵漢路南攻衡陽,8月桂林、柳州同時失陷,鐵道部要求將粵漢、浙贛、湘桂的人員和物資緊急疏運至黔桂線金城江以西,金士宣被派參與此項疏運工作。同年12月初,敵騎一度竄入獨山,疏運工作被迫中斷。時上述三路員工困居黔桂邊境及各地者達一萬九千人,連同家屬不下五六萬人,亟待救濟。1945年春,交通部調金士宣回部任參事,并委派他去撫慰和設法安置。金奔走各地,不辭勞苦,發(fā)放款項,公正廉明,受難職工,十分感激。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金士宣仍回交通部,出任首席參事,參與籌措復員及路網規(guī)劃事宜,提出不少改革建議。但國民黨政府貪污腐化成風,發(fā)動內戰(zhàn),民怨沸騰,金對其深感失望。1948年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曾約請他出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被他婉言謝絕。以后,南京國民政府又任命他為交通部次長,他拒不報到;令他赴廣州就職,他卻躲到上海隱居起來。于是,南京國民黨政府即對他下了通輯令。在這一大動蕩時期,金士宣深明大義,表現出愛國知識分子的崇高氣節(jié),受到了運輸界及學術界的普遍尊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祖國面貌和社會風尚起了根本性變化,金士宣十分振奮。1949年7月初,軍委鐵道部副部長呂正操在上海約見他并敦請北上為新中國鐵道建設事業(yè)服務,金欣然應邀,秋季開學前即回到母校就任運輸工程系教授,主講《鐵路運輸學》課程。同時就任中國交通大學(1950年9月1日改名為北方交通大學)副校長,協助茅以升校長主持校務,多方奔走,延請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購置圖書儀器充實教學設備,聘請?zhí)K聯專家來華講學,提高教學水平,以及制定京唐兩院的發(fā)展規(guī)劃等事宜。他認為,設在首都的鐵路高校理應逐漸擴建為綜合性高等學府,成為培養(yǎng)各種鐵路專門人才的基地。他積極參預改革工作,提出很多有遠見的舉措。

    1952年5月院系調整后,北方交大校部撤銷,金士宣回北京鐵道學院運輸系專門從事教學、科研,指導研究生和交通運輸問題咨詢工作,195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教授。1962年以后,金士宣重點研究中國鐵路發(fā)展史,“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一度中斷。1986年終于完成了《中國鐵路發(fā)展史》的編篡。

    金士宣一直以極大的熱情參加人民政權的建設,并特別關心中國交通運輸事業(yè)的發(fā)展。從1951年起,曾被推選為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和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四、五屆代表,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五屆代表;1982年,又以特約代表身份出席了全路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他先后兼任過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綜合運輸組組員、中國科學院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鐵道學會常務理事兼運輸與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理事、北方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交通大學校友總會名譽會長等職務。他不務虛名,盡心竭力做好參政議政和決策咨詢各項工作,數十年如一日鍥而不舍地為發(fā)展交通運輸事業(yè)獻身的精神和可貴的愛國主義思想,深為海內外人士所敬重。

    金士宣 - 職業(yè)成就

    中國鐵路運輸管理學科的首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

    金士宣在1933年上海交大的演講和1948年的論著中就指出:“鐵路科學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工程技術、二為運輸管理”!肮こ淌菍ξ锏模芾硎菍θ擞謱ξ锏摹!拌F路要管理好,真不容易”。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很廣泛,“如鐵路網之計劃,運輸能力之發(fā)揮,客貨業(yè)務之改進,運價之制定,財務之調度,組織與管理制度之規(guī)劃,與夫國家政策之確定等皆與焉”。早在求學時代,他就感到國內無研究鐵路運輸之專門書籍,“以致各交通學校不得不采用外國原本教科書,甚不適合本國鐵路情形”,嚴重影響培養(yǎng)質量,于是利用課余之暇、發(fā)奮編撰并于他大學畢業(yè)的1923年出版了《鐵路運輸學》。該書以精煉的語言論述了鐵路運輸組織原理、有關規(guī)章制度及作業(yè)組織方法,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切合實用,受到各界的贊許。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曾為之題寫書名。這是中國第一部鐵路運輸管理學的專著。金士宣成為中國鐵路運輸管理學科的首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以后,他又根據鐵路管理各部門進展情形,對這一教材進行了全面修訂,并于1948年由商務印書館重行出版。書中對鐵路的性質作用、發(fā)展過程、技術設備、運輸能力、機車車輛運用、客貨運輸業(yè)務、運輸經濟、組織管理、宏觀決策等基本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在當時,這是一部很實用的啟蒙性教學參考書,于今日仍不失為了解中國鐵路以往管理辦法和經驗的權威性專著。

    杰出的鐵路運輸專家

    金士宣在青年時代就已認識到“交通事業(yè)之改進,實為今日救國之唯一要圖”!岸煌ㄊ聵I(yè)之最急切最需要者,實莫鐵路若”。從而下定決心,要為發(fā)展鐵路運輸事業(yè)而獻身,并專心致志地學習和研究鐵路管理知識與技能。他在求學時代就已嶄露頭角,于1925年在當時有影響的刊物《東方雜志》上發(fā)表了很有見地的論文。他認為,“中國交通事業(yè)之幼稚,由于缺乏資本,外交糾葛,及政局紛亂三者所致。今猶如昔者,果欲發(fā)展交通,對癥下藥,非先從此三點著想不可”。他主張,“各項交通事業(yè)之外交成案,喪權辱國、阻礙中國交通之設施……應一律收回,借墊之款,分期籌還”。并主張,“改良現在交通事業(yè),增進其于國家社會之功效,應與發(fā)展將來交通之計劃并重,如統(tǒng)一鐵路管理,改良設備,制定國貨特別運價、提倡水陸聯運,均在應辦之列”。針對建設鐵路需資浩大、國家財政無力擔負的具體情況,金士宣提出,中國鐵路建設與發(fā)展的政策,應是國營與省營并舉,同時要貫徹建筑經濟化、管理商業(yè)化、營業(yè)廉潔化的原則。他認為,“建筑鐵路計劃,若待中央政府通盤籌劃,一一見諸實施,決非短時期可望辦到,不若提倡由各省政府,就其省區(qū)交通需要,擬定路線,請命中央,準由地方籌款經營,期與國有鐵路,同時并進”!胺仓袊删及國防邊疆線,應由中央政府從速建筑;其各省路線得由中央給予經費與技術之扶助,由各省分別辦理。中央與各省通力合作,才可打開中國之鐵路建設,逐漸完成中山先生十萬英里鐵道之計劃”。對建筑經濟化,他指出:“工程設計著重以經濟為前提,最初不妨簡單,先完成行車必需之設備,以便通車營業(yè);一俟營業(yè)開始,即有收入;再由營業(yè)收入提撥款項,以為逐漸改良擴充之用,使建筑成本達于最低之數”。同時,“建筑工程必須適合運輸需要”,否則,“營業(yè)不振、收入不旺,勢必失敗”。這些意見對于今日之鐵道建設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金士宣認為,“中國鐵路自管理方面而論,更多不滿人望。究其病根,約有三端”:即官署化、浪費、舞弊之風。醫(yī)治良藥則是實行商業(yè)化、節(jié)儉和廉潔化。同時指出,“鐵路管理政策之要點,是在效能與經濟”!扒箬F路運輸效能之增高,須先求運輸組織之健全,人才之補充”。為此他認為首先要建立一個責任清楚、組織嚴明、精簡高效、便于指揮的組織機構;其次,要加強人事管理,他認為,“無論什么事業(yè)最要緊的是人事和設備兩大問題,設備要完善,人事更需健全。那么營業(yè)運輸才能辦得好。而且,只要人事管理有效能,即使設備不好,也可利用人力去補救設備的不足”。在鐵路上,車務和機務是直接參與運輸生產的兩大部門,“要加強運輸能力,非先解決車機人事和統(tǒng)一行車指揮權兩問題不可”。至于人事管理的原則,他說:“鐵路事業(yè)經緯萬端,欲期事業(yè)之舉,首在得人,得人之方,不外職制分明、進退有度、因材器使、視事酬庸、賞罰有則、待遇一致,故薪給之多寡,須以職責之繁簡輕重為權衡;而升轉之途階,尤須有一定不移之程序。然后,人安于事、奮勉圖功。斯事無不成,業(yè)無不舉矣”。于是,就需要改進人事管理制度、厘定各項規(guī)章及考核標準,實行公開招考,組織崗前培訓,給予優(yōu)厚待遇,養(yǎng)成廉潔精神。

    對管理商業(yè)化,他指出:“要處處謀人民便利”,注意“培養(yǎng)營業(yè)能力”,力求“營業(yè)之發(fā)達、收入之增進、費用之減省”。為此,管理必須改良,對客商“開誠布公”,“給予優(yōu)良服務,規(guī)定適當運價”,客貨運輸盡力招攬,營業(yè)支出必須緊縮,款項“明確規(guī)定用途”,不得挪借,財務“厲行預算制度”,力求增收節(jié)支。關于路務改進策略,金士宣認為,“發(fā)展客貨運輸是鐵路生命之所系”。客運進款雖微,但它關系鐵路聲譽,貨運進款為路收最大來源,自當給予足夠的重視。而“欲謀路務發(fā)展”,“首先就要明白該路沿線運輸和經濟狀況,及與經濟有關的一切背景,和運輸困難的癥結”,“然后才能施行有效的改進方案”。金士宣在各路任職期間,銳意改革,興利除弊。由于克己奉公,勵精圖治,身體力行,實事求是,有的放矢,舉措得當,“部方路方,眾論許之”。

    50年代以來,教學以外,金士宣還接待許多交通運輸問題的咨詢。鑒于鐵路干線運輸能力嚴重不足他建議,“今后的主要任務,必須加強路網建設,增修新線,為了應急,可將發(fā)往華東地區(qū)的煤炭,盡量利用長江及沿海航線組織鐵水聯運,為此應從速修建沿江沿海鐵水聯運煤炭專用碼頭”。這一舉措的實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果,直至今日仍被視為解決北煤南運問題的主要戰(zhàn)略對策。對于路網及樞紐發(fā)展規(guī)劃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旅客站修建方案的制定,以及鐵路法的起草等工作,他都提供過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建議、文獻資料和意見,得到有關單位的重視。金士宣不愧是一位既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視野開闊、勤奮開拓的鐵路運輸專家。

    著名的鐵路運輸教育家

    金士宣認為“鐵路各部門工作,多需專門技術或經驗,尤須經過長期的訓練、融會貫通,始能彼此配合、發(fā)揮運輸之最大效能”。“非用專門人才,業(yè)務發(fā)達,決不可期”。故應“各項用人,一本人才主義,凡進用者,概以學識經驗資格為權衡。期在征求實學,發(fā)展業(yè)務”。因此,他特別重視鐵路管理人材的培養(yǎng)與訓練工作。

    在各路任職期間,他十分注重職工的業(yè)務培訓工作,曾為北寧、杭江、浙贛鐵路局連續(xù)舉辦各種培訓班。他不僅負責擬定教育計劃,聘任兼職教師,還親自授課,講述鐵路管理經驗。1943年出版的《鐵路運輸經驗談》一書,就是以他在浙贛路車務員司講訓班的講稿匯輯而成的。金士宣認為培訓班必須堅持學以致用和少而精的原則,要“按日后各人服務時之實際需要者,每科擇其精義從事講授,至其不關緊要之課目,則一律刪去,以免繁復”。經他培訓的人員,很多都成了鐵路的業(yè)務骨干。

    金士宣一貫熱心從事鐵路運輸高等教育工作,在滬寧、杭江路任職期間曾先后受聘于上海暨南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杭州之江大學,主講《鐵路運輸原理》課程?箲(zhàn)期間,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先后遷至湖南湘潭、貴州平越,成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金士宣曾任兼職教授,為學生講授鐵路運輸學和鐵路運輸業(yè)務方面的課程。1944年12月日寇進犯貴州獨山,學校又遷往重慶壁山丁家坳。此時既無經費又無教師,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幾度欲取消該校建制,全賴金士宣等八方奔走,多次到教育部交涉和聯絡校友支援,學校才得以保全。抗戰(zhàn)勝利后,金士宣又協助學校復員和恢復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校名,并把自己多年來收藏的中外文書籍捐贈給學校。金士宣對鐵道高等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

    從1950年始,金士宣被聘為北方交通大學教授,他積極響應鐵道部關于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號召,自學俄語,廣泛搜集和組織翻譯俄文鐵路書籍,并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對鐵道運輸專業(yè)進行了大膽改造。改變了課程設置,更新了教學內容,加強了數理基礎,確立了運輸專業(yè)的工科性質。1953年以后,金士宣專門從事教學工作,先后講授了《鐵道運輸學》、《鐵路運輸計劃》、《鐵路行車組織》等課程,主持為坦贊留學生編寫英文教材和《英漢鐵路詞典》工作,并培養(yǎng)了中國鐵道運輸專業(yè)的第一批研究生。在教學過程中他傾注了全部心血,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一絲不茍,事先做好充分準備。他倡導“求實學、務實業(yè)”。講課時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并把運輸原理、工程技術、經營管理、宏觀決策各方面的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科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大為提高,為中國鐵道運輸管理工程專業(yè)教學內容的理論化、系統(tǒng)化、現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十分重視學生品德意志培養(yǎng),教導學生要立大志,做大事,為鐵路運輸事業(yè)多作貢獻。他告誡學生,畢業(yè)后要專心致力于站段基層工作,只有多多獲得基層實際工作經驗,多多研究運輸理論與實際問題,才可擔當管理鐵路運輸工作的重任。他在教育戰(zhàn)線上勤奮工作了數十年,培養(yǎng)出一大批為中國鐵路運輸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人才,其中很多人已成了鐵路運輸界知名的專家、教授。

    金士宣 - 學術研究

    重視理論研究,倡導求實精神

    金士宣認為:“吾人欲求鐵路之發(fā)展,必須積極研究科學。對于鐵路設計、建筑、管理、營業(yè)各種問題,概本國防、政治、經濟之需要,參照各交通先進國家之經驗,并放大眼光,積極培植鐵路工程及管理專門人才,以最大決心實現鐵路建設計劃,其成功或有望!睘榇耍捌饺諏τ诠ぷ,總是用心研究”,“所以推進頗多”。他勤于筆耕,廣泛研究中國鐵路運輸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遇有心得,隨時寫成報告或文章”,“或應各方講演,整理成篇”,披露于報刊雜志,匯而成冊,編成專集,“以供今后鐵路建設及管理之參考”。他在各路任職期間,先后出版了《東北鐵路問題論文集》、《中國鐵路問題論文集》、《鐵路問題經驗談》、《鐵路與抗戰(zhàn)及建設》等著作。不僅記述了各時期鐵路發(fā)展的史實,成為研究路史的寶貴資料,而且探討了技術與管理上的經驗與教訓,其中很多精辟的論述,今日仍可借鑒。

    金士宣治學嚴謹,博聞強記,以勤補拙,慎思明辨,不嗜茍同,廣采眾長,重在實用。他所撰寫的中國鐵路車流日常調整問題學術論文,就是綜合運用蘇聯、美國及中國鐵路關于貨車運用管理與車流調整理論和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中國鐵路運輸調整問題的范例。他勇于在《北京日報》上發(fā)表《自動車鉤不是詹天佑發(fā)明的》著名文章,以無可辯駁的歷史資料去糾正在中國長期流傳的牽強附會之謬誤,這種實事求是精神,突出體現了他畢生堅持的嚴謹、求實、開拓、進取的優(yōu)良學風。

    開創(chuàng)中國鐵路發(fā)展史研究的新紀元

    研究和整理路史是一件十分有意義又十分繁雜的工作。長期以來,中國學者對路史的研究,一般多側重于檔案資料之匯集或結合政治背景進行綜述,而對于各條鐵路修建與運營之具體情況,則語焉不詳。編纂一部系統(tǒng)而完整的路史,實屬必要。金士宣早年即從事路史研究,親身參加過多條鐵路的修建與運營工作,積累了許多第一手材料,此外,還注意收集有關中國鐵路建筑與運營歷史變遷等重要文獻資料,包括《交通史路政篇》和有關記載日本侵華時期鐵路修建情況的日文資料。他下決心承擔此項繁重工作,并從1962年起,集中精力潛心路史研究,并于1965年編寫了《鐵路史話》一書。“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多年來收集的史料幾乎散失殆盡,但他修史之志,堅定不移,粉碎“四人幫”后,又立即著手收拾殘稿、重覓斷緒,投入更加緊張的編纂整理工作。他曾說:“趁我有生之年把這些史料整理出來,否則又會散失掉,太可惜了”。在其他同事的熱情支持下,于1979年編輯出版了《中國鐵路簡史》。此后,根據有關方面的意見進行充實和完善,終于在1986年完成了《中國鐵路發(fā)展史》的撰著。此書旁征博引,以翔實的資料和透辟的分析,從中國自第一條鐵路之修建開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止,各條鐵路的修建經過,政治經濟背景和存在問題都交待得非常清楚。文中他熱情贊頌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鐵路工人,為反帝反封建收回鐵路主權、維護民族尊嚴,和為爭民主爭自由而進行的英勇斗爭。前鐵道部部長劉建章同志為之作序,稱贊“全書歷史分期合理,結構體例嚴謹,文字語言通暢,集中反映了金老對近百年中國鐵路史長期研究的結果,不失為按歷史唯物主義要求編著的一本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迄今為止比較系統(tǒng)完整的鐵路史書”。1991年,研究日本鐵路的專家、日本和光大學教授原田勝正訪問北方交通大學時,高度評價了金士宣的研究工作。指出本書是對中國鐵路史研究的劃時代著作。

    愛國知識分子的楷模

    金士宣青年時代親身參加過“五四”運動,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決心走“鐵路救國”之路,在美留學期間,曾對帝國主義國家長期侵略中國的非法行徑進行抨擊,指出各國在華特權急應收回,表現了一個中國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在北寧鐵路任職期間,為了與日本帝國主義控制的南滿鐵路相抗爭,他曾積極參與舉辦東北國有鐵路東四路(北寧、沈海、吉海、吉敦)及西四路(北寧、四洮、洮昂、齊克)聯運,用以挽回利權。這一舉措后,北寧路的客貨進款增加了四倍,但也因此而招致了日本的忌恨,卒成為日帝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的近因之一。

    抗日戰(zhàn)爭期間,金士宣任浙贛路副局長,杭州陷落,金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在肖山線從容指揮搶修和行車工作。當時,軍運司令部的指揮官曾勸說金士宣一起撤走,金說:“這么多的器材丟下不管,這么多的難民要求乘車,我身為鐵路主管,必須克盡職責,才對得起家鄉(xiāng)父老,國家民族”。沿線鐵路職工見身為副局長的金士宣在炮火聲中鎮(zhèn)定自若,都能堅守崗位,克盡其職,一直堅持到敵軍已攻占鄰站才下令切斷線路,從容后撤。金士宣英勇無畏的精神、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抗美援朝期間,他捐獻了積蓄多年的美元和黃金,并發(fā)表文章怒斥美帝的罪行,表現了老一代愛國知識分子的可貴品質。

    正當金士宣潛心研究中國鐵路發(fā)展史之際,美國阿拉巴馬州地方法院對所謂湖廣鐵路債券案作出蠻橫無理的“缺席判決”,要求中國向原告償還四千多萬美元,甚至聲稱如中國政府對美國法院的判決置之不理,原告將要求美國法院強制執(zhí)行上述判決,扣押中國政府在美國之財產云云。這是一場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斗爭,金士宣感到,維護祖國的尊嚴,是自己義不容辭之神圣職責。他仔細研究了有關的史料記載,發(fā)現美國地方法院作出的所謂“判決”,不僅在政治上荒謬,法律上站不住腳,而且事實上也是不存在的。為此,金士宣與徐文述聯名在1983年3月12的《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1911年湖廣借款和中國人民拒債保路的斗爭》一文,并把有關資料經鐵道部轉給外交部,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怒斥美國地方法院的所謂“判決”,純屬訛詐。由于中國政府堅持嚴正立場并據理進行斗爭,這件一度引人注目的國際索債案,終因與事實相違和不符合國際法原則而迫使美地方法院不得不宣布撤銷,從而維護了中國人民的尊嚴與權益。

    金士宣 - 主要論著

    1金士宣.鐵路運輸學.北京:京報館,1923.

    2S.R.King.RailroadFreightCarServiceWesibrookPublishingCoPhilade1phiaPA.U.S.A.1927.

    3金士宣.鐵路運輸業(yè)務.天津:大公報館,1932.

    4金士宣.中國鐵路問題論文集.南京:交通雜志社,1935.

    5金士宣.鐵路運輸經驗談.重慶:正中書局,1943.

    7金士宣.鐵路與抗戰(zhàn)及建設.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6金士宣.鐵路運輸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

    8金士宣.中國鐵路重車流日常調整的幾個問題.北京:北京鐵道學院教學與研究,1956.2

    9金士宣.中國鐵路空車流日常調整問題.北京:北京鐵道學院教學與研究,1957.1

    10金士宣等.鐵路行車組織.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60.

    11金士宣.自動車鉤不是詹天佑發(fā)明的.北京:北京日報,1962.7.19

    12ChinShih-h(huán)suan.ImperialismChineseRailways.China.Reconstructs1962.11

    13金士宣,吳希庸.鐵路史話.北京:中華書局,1965.

    14金士宣等.中國鐵路簡史.北京:北方交通大學學報,1979.

    15金士宣等.英漢鐵路詞典.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0.

    16金士宣,徐文述.1911年湖廣鐵路借款與中國人民拒債保路的斗爭.北京:人民日報,1983.3.12

    17金士宣.首都北京鐵路樞紐的建設及發(fā)展.北京:鐵道運輸與經濟,1984.8.9

    18金士宣,徐文述.中國鐵路發(fā)展史.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6.

    TAGS: 中華名人 學者 科學 科學家 榮譽人物
    名人推薦
    • 高慶春
      高慶春,1966年生于黑龍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協篆書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文...
    •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Juan Ramon Jimenez,1881–1958年),西班牙詩人,195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對藝術極為挑剔,創(chuàng)作的時候總是...
    • 胡煥庸
      胡煥庸,字肖堂,中國江蘇宜興人。地理學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現代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從人地...
    • 賈植芳
      賈植芳(1915-2008 ),山西襄汾人,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七月派”重要作家,比較文學學科奠基人之一。1929年7月考入太原的私立成成中學,兩...
    • 馬丁·路德·金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國人,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
    • 喬治·塞菲里斯
      喬治·塞菲里斯(George Seferis,1900-1971)希臘詩人。生于小亞細亞的斯彌爾納城,父親是雅典大學教授,國際法專家。塞菲里斯是現代希臘文...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