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 - 簡介
秦可卿,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的人物,是寧國府賈蓉的妻子?汕涫撬娜槊。字,兼美。
按書中交待,秦可卿是「宦囊羞澀」的營繕郎秦業(yè)從養(yǎng)生堂抱來的養(yǎng)女,秦鐘的姐姐。而在小說中,秦可卿的住處極其奢華,秦本人在賈府上下地位亦極高,秦可卿的死也很蹊蹺,秦可卿的葬禮更是異常隆重。臨死前,秦可卿向王熙鳳托夢,預言元春省親的盛事以及三春之后賈府凋敝的結局。作者借老仆焦大之口說出秦可卿和其公公賈珍有染(爬灰)。從脂硯齋評語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將第十三回原標題「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改為邏輯不通的「秦可卿死封龍禁尉」,以回避政治風險并暗示讀者。此外,關于秦可卿生病過程及死因的交待亦十分曖昧。
從脂硯齋的評語中可看出關于此人物有大量文字因不明原因刪去。劉心武對這個人物的考證在《紅樓三釵之謎》中有所述及。劉心武稱其本人開創(chuàng)了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歷史語境的所謂「秦學」。據劉的考證,秦可卿的真實身份是康熙朝廢太子胤礽之女,被寧府冒險收留以圖日后騰達,是導致賈府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不過這一結論目前在紅學界尚有爭議。
秦可卿 - 角色介紹
秦可卿是秦業(yè)從養(yǎng)生堂抱來的養(yǎng)女,小名可兒,官名兼美,后來嫁給賈蓉為妻。她嫵媚有似寶釵,裊娜如黛玉。她雖在書中是稍瞬即逝,作者描寫她也是用曲筆,以致人們對她的品行留下許多疑點。雖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個金釵,但是她仍有著和其他金釵不同的明顯特色。
第五回中關于可卿的判詞,畫著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梁自盡。判詞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這說明她其實不是書中所寫的病死而是自縊。據說是作者原稿作“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jié)是經脂硯齋勸阻,才改寫成今稿的。秦可卿除了第五回引寶玉到她房中安歇以及后來寫到她臥病榻上之外,她只在書中做過兩件事,一是在寶玉神游太虛幻境時,以警幻仙子之妹的身份許配給了寶玉;二是臨死前在鳳姐夢中托咐一件未了之“心愿”。即從事物的榮枯哲理,講到為賈府保持”退路”的具體治家方略。其中還泄露了某些“天機”。這些所為都有是別人夢中進行的。所以顯得她只是個虛幻式的人物。然而在第五回寶玉神游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子告訴寶玉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來客。這使人想到百花叢中的仙客來花。仙客來是櫻草科,原產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莖草本,又稱兔耳花。
她長得裊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溫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系曖昧,致使其年輕早夭。
劉心武認為,秦可卿出身并不寒微,是個公主級的人物。
周思源說,看秦可卿的出身,我們一般不會說她是養(yǎng)生堂抱來的孤兒,而會說她是營繕郎秦業(yè)的女兒。而且秦家并不低微,營繕郎也是五六品的官,相當于現代的司局級干部,賈珍是世襲3品將軍,3品將軍的兒子娶5品營繕郎的女兒也算門當戶對,不足為奇。周思源又進一步指出,秦業(yè)是個清官。因為,營繕郎主管朝廷的各大工程,是個肥差,而秦業(yè)宦囊羞澀,當然有很高的個人修養(yǎng),是個清官。那他的養(yǎng)女秦可卿自幼在這樣一個家庭長大,當然是個有修養(yǎng)知禮數的明白人,在寧榮二府受到一致好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周思源一開始就說了,要注意有三個秦可卿形象,即曹翁起初寫的秦可卿,后來改寫的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秦可卿,以及第五回太虛幻鏡中的可卿。曹翁起初寫的秦可卿是一個淫婦形象,可后來作了較大改動;同樣秦的家庭,秦的父親也作了相應的改動。曹翁一開始用秦業(yè)著個名字是有喻淫的含義,不過隨著“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被刪去,秦業(yè)這個形象也發(fā)生變化,可能由一個官場的爆發(fā)戶變?yōu)橐粋有修養(yǎng)的清官。
至于秦可卿與賈珍的關系,由于現在我們看到的秦可卿是由未改動前“淫婦秦可卿”轉變而來得,所以保留著原有的秦的故事背景,周稱為“文學基因”。焦大罵出“爬灰的爬灰”:是指公公與兒媳婦私通。據說過去廟里的香爐里,總有人燒錫紙疊的銀錠,有時因為香爐里塞進去的銀錠太多了,外面一層燒成了灰,里面卻還剩下許多錫紙沒有燒透,甚至還很完好,于是就有人去爬灰,偷出里頭的錫紙再利用,重新疊成大小不一的銀錠去賣給別人,所以“爬灰”就是“偷錫”,諧音為“偷媳”,這里指賈珍與秦可卿之事。
作者在《石頭記》手稿中,原確有“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jié),然于此后,又突然將其刪減。其因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秦可卿原型涉及曹家一位女性親屬,且脂硯齋勸其莫為外人道之,作者遂改寫之,然前著之手稿已為人傳閱,遂留下秦可卿死因之惑。實則,自縊、病亡之說皆出自雪芹之筆。
秦可卿原形極有可能是皇親國戚罪臣之女,或被廢的太子的女兒。書中寫她只是一位養(yǎng)女,這是曹雪芹為自保而采取的一種手段。以賈家的身份、地位,怎么會允許一位從養(yǎng)生堂抱來的毫無身份地位的女子進門呢?秦可卿死后她的棺木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得了的”這又一次點出了她的身份。
秦可卿 - 判詞解釋
正冊判詞之十一
畫:一座高樓,上有一美人懸梁自盡。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注釋]
這一首是寫秦可卿的。
1.”情天”二句——太虛幻境宮門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額,意思是借幻境說人世間風月情多。這是為了揭露封建大家族黑暗所用的托詞!盎们樯怼保没鲆粋象征著風月之情的女身,這暗示警幻仙姑稱為“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程高本作“幻情深”,“深”是錯字!盎谩痹谶@里是動詞,與“幻形入世”、“幻來親就臭皮囊”用法相同。作者諱言秦可卿引誘寶玉,假托夢魂游仙,說這是兩個多情的碰在一起的結果。
2.“漫言”句——不要說不肖子孫都出于榮國府(指寶玉)。
3.“造釁”句——壞事的開端實在還在寧國府。意思是引誘寶玉的秦可卿的墮落是她和她公公有曖昧關系就開始的,而這首先要由賈珍等負責。釁:事端。作者在初稿中曾以《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為回目,寫賈珍與其兒媳婦秦氏私通,內有“遺簪”、“更衣”諸情節(jié)。丑事敗露后,秦氏羞憤自縊于天香樓。作者的長輩、批書人之一畸笏叟出于維護封建大家族利益的立場,命作者刪去這一情節(jié),為秦氏隱惡。這樣,原稿就作了修改,刪去天香樓一節(jié)四、五頁文字(從批語提到該回現存頁數推算,原來每頁約四百八十字,刪去二千字),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這樣。但有些地方作者故意留下痕跡,如畫中“美人懸梁自縊”就是最明顯的地方。
秦可卿 - 紅樓夢曲
好事終
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妙j墮皆榮玉,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說明]
這首曲子是寫秦可卿的。曲名“好事終”的“好事”特指男女風月之事,是反語。
[注釋]
1.“畫梁”句——暗指秦可卿在天香樓懸梁自盡。
2.擅風情,秉月貌——自恃風月情多和容貌美麗。全句說,后來賈府之敗,根源可以追溯到這一點上。
3.箕裘頹墮——舊時指兒孫不能繼承祖業(yè);囚せ,裘是皮袍!抖Y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币馑际钦f,善于冶煉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學會做簸箕,為弄木竹、獸角作準備。后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業(yè)。敬,指賈敬。他頹墮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為,養(yǎng)了個不肖之子賈珍,而賈珍則“亂倫”與兒媳私通。
4.家事——家業(yè)。寧——寧國府。
5.宿孽——原始的罪惡,起頭的壞事,禍根。
[鑒賞]
秦可卿本是被棄于養(yǎng)生堂的孤兒,她從抱養(yǎng)她的“寒儒薄宦”之家進入賈府以后,就墮入了罪惡的淵藪。她走上絕路是賈府主子們糜爛生活的惡果,其中首惡便是賈珍這類人形獸類。
曲子有一點是頗令人思索的,那就是秦可卿在小說中死得較早,接著還有元春省親、慶元宵等盛事,為什么要說她是“敗家的根本”呢?難道作者真的認為后來賈府之敗是像這首曲子所歸結的“宿孽總因情”嗎?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會的、政治的客觀規(guī)律所決定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生活腐朽、道德敗壞也是其階級本性所決定的?v然曹雪芹遠遠不可能有這樣的認識,又何至于把后 來發(fā)生的重大變故的責任全推到一個受賈府這個罪惡封建家庭的毒氛污染而喪生的女子身上,把一切原因都說成是因為“情”呢?
原來,這和十二支曲的《引子》中所說的“都只為風月情濃”一樣,只是作者有意識在小說一切人物、事件上蓋上的瞞人的印記。作者在很大程度上為了給人以“大旨談情”的假象,才虛構了太虛幻境、警幻仙子的。但是,這種“荒唐言”若不與現實溝通,就起不了掩護政治性的真事的作用。因而,作者又在現實中選擇了秦可卿這個因風月之事敗露而死亡的人,作為這種“情”的象征,讓她在寶玉夢中“幻”為“情身”,還讓那個也叫“可卿”的仙姬與釵、黛的形象混為一體,最后與寶玉一起墮入“迷津”,暗示這是后來情節(jié)發(fā)展的影子,以自圓其“宿孽因情”之說。當然,作者思想是充滿矛盾的,以假象示人是不得已的,所以他在太虛幻境入口處寫下了一副對聯,一再警告讀者要辨清“真”、“假”、“有”、“無”。試想,馮淵之死明明寫出兇手是薛蟠,卻偏又說“這正是夢幻情緣”、“前生冤孽”。張金哥和守備之子雙雙被迫自盡,明明寫出首惡是王熙鳳,卻偏說他們都是“多情的”,又制造“情孽”假象。就連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紈、“戡破三春”遁入空門的惜春、“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于心上”的史湘云,作者也統(tǒng)統(tǒng)讓她們在掛著“可憐風月債難償”的對聯的“孽海情天”中注了冊,這個“情”(風情月債)不是幌子又是什么?
我們已經知道,賈府后來發(fā)生變故的直接導火線在榮國府,獲罪而淹留在獄神廟的寶玉、鳳姐都是榮國府的人。寶玉的罪狀不外乎“不肖種種承笞撻”時傳的那種口舌。寶玉固然有沾花惹草的貴族公子習氣,但決不至于象賈珍父子那樣無恥,使這一點成為累及整個賈府的罪狀,當然是因為在政治斗爭中敵對勢力要盡量抓住把柄來整治對方。現在偏要說這是風月之情造的孽,并且把它歸結到它的發(fā)端——秦氏的誘惑。但即使就這個起因來說,也不能不指出,這一切寧府本來就更不象話。比如,若按封建禮法頹墮家教論罪,賈敬縱容子孫恣意妄為,就要比賈政想用嚴訓教子就范而無能為力更嚴重,更應定為“首罪”。王熙鳳的弄權、斂財、害命,也起于她協(xié)理寧國府。賈珍向王夫人流淚求請鳳姐料理喪事,縱容她“愛怎樣就怎樣,要什么只管……取去”,使她忘乎所以。鐵檻寺受賄害命后,“鳳姐膽識愈壯,以后有了這樣的事,便恣意的作為起來”。而辦這樣奢靡的喪事,又因為賈珍、賈蓉與死者有特殊的關系。鳳姐計賺尤二姐、大鬧寧國府,事情也起于賈珍、賈蓉,而賈蓉又與鳳姐有著不可告人的關系,他還是與鳳姐最親的秦氏的丈夫哩!然而,盡管如此,“風情”“月貌”以至于秦可卿本人,都不過是作者用來揭示賈府中種種關系的一種憑借,賈府衰亡的前因后果自有具體的情節(jié)會作出說明的,這就像作者在具體描寫馮淵、張金哥之死的情節(jié)時毫不含糊一樣。秦可卿“判詞”和曲子中的詞句的含義,要比我們草草讀去所得的表面印象來得深奧,就連曲名“好事終”,我們體會起來,其所指恐怕也不限于秦氏一人,而可以是整個賈府的敗亡。
秦可卿 - 身世剖析
關于秦可卿的出身,《紅樓夢》里面是有明確交代的,就在第八回的末尾,這個交代非常古怪,和曹雪芹寫別的人的家業(yè)、根基很不一樣,每一句都古怪,現在我們就一句一句來分析一下。在第八回的末尾,是因為寶玉和秦
鐘,要到家塾去讀書,于是以這個為由頭,順便就提到了秦鐘和他姐姐秦可卿的出身。說是秦業(yè)系現任工部營繕司郎中,營繕司郎中是一個很小的官,可能是管工程建設的。秦業(yè)這是曹雪芹所設定的秦可卿養(yǎng)父的名字。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就是在通行本就是后來高鶚和程偉元續(xù)《紅樓夢》的時候,他們不但80回以后續(xù)了40回,前面他們也有所改動。那么在這一回秦業(yè)這兩個字上他們就改動了,很奇怪,這個有什么值得改的呢?高鶚他們就把秦業(yè)的名字改成了秦邦業(yè),可見高鶚和程偉元對這個名字是敏感的,為什么?因為在古本《紅樓夢》上,脂硯齋在批語里面對“秦業(yè)”這個名字是有非常明確的評論的。脂硯齋怎么評論的呢?他說“妙名,業(yè)者孽也”,大家知道在中國繁體字漢字里面,“造業(yè)”和“造孽”這個“業(yè)”“孽”是相通的,說你“業(yè)障”和“孽障”是一個意思,秦業(yè),“秦”是諧音“情”,因為曹雪芹是從江南移居北京的,所以《紅樓夢》里邊有很多南方口音,南方人zh、ch、sh和z、c、s,L、n往往不分,所以他認為“情”和“秦”是相通的,是諧音的,秦就是諧音感情的這個情,業(yè)就是諧孽,就是因為有感情而造成罪惡。他這個名字命名是有含義的。高鶚、程偉元他們也可能看出這個含義了,他們不想因為這個書稿惹事,甚至還有更壞的想法,所以就把它改了抹掉了。所以你看曹雪芹的書,命運很坎坷,很曲折的,秦業(yè)根據曹雪芹的話,他是一個小官,“年近70,夫人早亡”。書里面秦可卿出場的時候,大約應該是20歲的樣子,那么就說明秦業(yè)是在50歲左右,得到了她,因為當年無兒無女,便向養(yǎng)生堂抱了一個兒子,并一個女兒,這就是秦可卿的來歷,這個是很古怪的。她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廢太子的一個女兒.如果曹家藏匿了廢太子的一個女兒,而且被人告密了,事情敗露了,皇帝不會僅僅是讓這個廢太子的女兒自盡,一定會立即打擊曹家.你讀《紅樓夢》,讀完秦可卿之死,很快就會讀到另外一個人的升騰,這個人是誰呢?就是賈元春。第十三回秦可卿死了,對不對?第十四回、十五回,基本都是寫秦可卿的喪事,到第十六回,就寫了一件跟喪事反差很大的喜事。什么喜事?“賈元春才選鳳藻宮”。因此從小說里面內在的情節(jié)邏輯來看的話,向皇帝告發(fā)秦可卿真實身份的這個人,應該就是賈元春。
秦可卿 - 35個謎團
《紅樓夢》有五個書名,其一為《金陵十二釵》。秦可卿是《紅樓夢》中的正十二釵之一,由此可知她在書中的地位多么重要。
我們曾經論述過:作者曾將《紅樓夢》寫完過,共有一百一十回。然而現存僅有八十回,但是帶有脂硯齋批語。那么,后三十回到哪里去了呢?——是作者自己親手砍去的。見《帶脂批的八十回〈石頭記〉即曹著之全璧》,載于《紅樓解夢》第一集。
我們也曾論述過:這樣一部帶脂硯齋批語的八十回本《紅樓夢》(原叫《石頭記》),看起來是不完整的半部書,實際上卻同時包含了兩部完整的書——一部小說,一部歷史。作者將后三十回主要人物的命運寫入了前八十回中,比如第五回的判詞便起到了這種作用。因而,讀者可以從判詞中了解到十二釵最后的結局。然而,在這十二釵中,唯獨秦可卿是個例外。秦可卿從第五回出場,到第十三回她就去世了,第十四回為她送葬,這個人物的故事就此結束,當然此后她就不可能再出現了。
假如單單從小說角度看,秦可卿既然到第十四回故事便結束了,讀者就應對這個人物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只要認真思考一下,便會發(fā)現,在秦可卿身上存在著大量的“誤謬”,也就是“謎”。這種“誤謬”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作者有意留給讀者的,因而作為讀者,就不應回避它,而要正視它、揭示它、研究它。通過發(fā)現、揭示、研究、解決這些“誤謬”,讀者便可熟悉到《紅樓夢》堪稱“謎書”,或者就像我們曾作過的形象比喻——《紅樓夢》就像一部“密電碼”見《帶脂批的八十回〈石頭記〉即曹著之全璧》,載于《紅樓解夢》第一集。誰假如能夠解開這些“密碼”,誰就能夠成為曹著的“解味人”!
下面我們來看看秦可卿身上存在著哪些謎。
1秦業(yè)的“營繕郎”是一種什么樣的職業(yè)?假如說相當于清代的“營繕清吏司”。其司職位有兩種:正五品之郎中和從五品之員外郎。這是一種并不很低的官員。既然如此,為什么秦業(yè)竟窮得不能供兒子秦鐘上學,偏要讓他借讀于賈家的家學呢?2按照小說描寫:“秦業(yè)……因當年無兒女,便向養(yǎng)生堂抱了一個兒子并一個女兒”,這個女兒便是秦可卿。秦業(yè)待秦可卿如同親生兒女,為什么脂批卻說“如此寫出可兒來歷,亦甚苦矣!”秦可卿苦在何處?
3書中談到秦業(yè)時,甲戌本有夾批曰:“妙名,業(yè)者,‘孽’也!薄皹I(yè)”為何是“妙名”?為何“業(yè)”諧音“孽”,就是妙名?
4書中寫寶玉睡在秦氏床上,在“猶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蕩蕩,隨了秦氏,至一所在”處,戚序本和甲戌本有側批曰:“此夢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夢,又用秦氏出夢,竟不知立意何屬?”小說中寫了秦氏引夢,但寶玉的夢是在墜入“迷津”后被嚇醒的,怎么能說是“秦氏出夢”?
5書中為警幻仙姑寫了一篇賦,脂硯齋對此賦加批曰:“前有寶玉二詞,今復見此一賦,何也?蓋此二人,乃通部大綱!钡谖寤匾院螅貌⑽丛俪鰣,怎么警幻與寶玉二人倒成了《紅樓夢》的“通部大綱”?
6警幻說寶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寶玉怎么就成了“天下古今第一淫人”?
7可卿仙子與可卿是什么關系?是一個人?是兩個人?
8脂硯齋批語曰:“‘群芳髓’可對‘冷香丸’。”“群芳髓”是太虛幻境中的香,而“冷香丸”是寶釵吃的一種藥,這兩種東西如何相對?
9脂硯齋說:“萬艷同杯”的“杯”隱“悲”字,如此說來“萬艷同杯”,豈不成了“萬艷同悲”,這是什么意思?
10脂硯齋說:“千紅一窟”的“窟”隱“哭”字,如此說來“千紅一窟”,豈不成了“千紅一哭”,這又是什么意思?
11當書中寫道:“二人因攜手出去游玩,忽至一個所在,但見荊榛滿地,狼虎成群”處,脂硯齋批道:“兇極!試問觀者:此系何處?”——這是何處呢?
12張友士醫(yī)生說可卿之病是“憂慮傷脾,肝木忒旺”。自小說中何處可看出她的這種憂慮?
13書中寫秦可卿:“那長一輩的想他素日孝順,平一輩的想他素日和睦親密,下一輩的想他素日慈愛,”秦可卿在賈府中的輩分是最低的,這里說“下一輩的”指誰?
14焦大罵道:“爬灰的爬灰,養(yǎng)小叔子的養(yǎng)小叔子!薄芭阑业摹敝刚l?“養(yǎng)小叔子的”又指誰?
15脂硯齋說:“一部《紅樓》,淫邪之處,恰在焦大口中揭明。”焦大對于淫邪之處不就揭明了“爬灰”和“養(yǎng)小叔子”兩件事嗎,如何說“一部《紅樓》”中的“淫邪之處”都是他“揭明”的?
16寶玉在聽說秦可卿死了以后,“只覺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聲,直奔出一口血來”。賈蓉是秦可卿的丈夫,自己的妻子死后,無動于衷,寶玉卻吐血,什么原因?
17在“直奔出一口血來”處,甲戌本有側批曰:“寶玉早已看定,可繼家務事者,可卿也。今聞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寶玉當時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誰“繼家務事”是他考慮的問題嗎?而且還“今聞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即是說寶玉吐血,理所當然,合乎邏輯嗎?
18在“賈珍哭的淚人一般”處,甲戌本有側批曰:“可笑,如喪考妣。此作者刺心筆也!辟Z珍的哭,如何成了“作者刺心筆”?
19《紅樓夢》第十三回,靖藏本有回前批曰:“‘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史筆”的意思是說這里所描寫的是真實事件。什么真實事件?
20《紅樓夢》第十三回的回前批“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本身就頗不合理。前面已說明秦可卿病臥在床,她還如何能與賈珍私通?又怎能是“淫喪”?
21在第五回“好事終”曲“箕裘頹墮皆從敬”處,有脂批曰:“深意他人不解。”假如按小說來解釋,“敬”指賈敬,有何不可理解的?脂批的含義是什么?
22第十三回寫道:賈珍“一面吩咐去請欽天監(jiān)陰陽司……”!皻J天監(jiān)”是皇宮中主管天文氣象的機構,賈家只是一個公的后代,有這種資格嗎?
23文中說:“這四十九日,單請一百單八眾禪僧,在大廳上拜大悲懺,超度前亡后化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設一壇于天香樓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然后停靈于會芳園中,靈前另外五十眾高僧、五十眾高道,對壇按七作好事!卑磿系恼f法,為了超度亡魂,召來了三撥僧道:一撥在大廳,一撥在天香樓,一撥在停靈處的會芳園。作為一個公的后代,其孫媳的殯儀可能有如此大的規(guī)模嗎?
24秦可卿所用的棺木,“原系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不必說像秦可卿這樣賈家的孫媳,就是賈蓉的五世祖寧國公,在等級制度十分嚴格的封建時代,也是不能使用這種棺木的,為什么秦可卿能用這種棺木?
25第十四回甲戌本有回后總批曰:“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秦可卿在賈府中輩分最小,怎么成了“安富尊榮坐享人”?
26書中寫道:“只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一條白漫漫人來人往……!彼^“白漫漫人來人往”是指穿孝的人非常之多,而且在祭吊的四十九天里天天如此。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只有小輩人給老輩人穿孝,而秦可卿在賈府輩分最低,那么這些穿孝者是何人?
27第十四回在“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處,庚辰本有眉批曰:“……奇甚,妙甚!”“奇”在何處?“妙”在何處?
28書中還寫道:“只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花簇簇官去官來!彼^“花簇簇官去官來”是指穿官服來吊唁者非常之多,而且這四十九日天天都如此。但是官服是不能隨便穿的,只有正式場合才答應。賈珍只不過是個三品爵威烈將軍,為什么這些官員紛紛來為一個爵位并不高的官員的兒媳婦穿著官服進行祭吊?
29為秦可卿送喪的還有公侯伯子男各級貴族成員,東西南北四路王爺都有祭棚,秦可卿喪事的規(guī)格為何如此之高?
30秦氏喪儀原定七七四十九日后才送葬,但到“五七正五日”時就發(fā)喪了,原因何在?
31為什么北靜王身穿孝服親來為秦可卿送葬?
32書中說北靜王“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每”此處意即“從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有從來不以“官俗國體所縛”的王爺嗎?北靜王為什么如此對待賈家?
33賈蓉是秦可卿的丈夫,但當秦可卿去世后,里里外外進行張羅的是賈珍,后來又讓鳳姐來協(xié)理,賈蓉幾乎就沒有怎么露面,原因何在?
34第十四回寫道:“賈政聽說,忙回去,急命寶玉脫去孝服。”這說明寶玉原本是身穿孝服的,但寶玉是秦可卿的叔叔,哪有叔叔給侄媳婦穿孝的?
35北靜王召見寶玉是在為秦可卿送殯的路上,當時送殯的人都穿著孝服,就是北靜王也不例外,但是賈政為何卻“命寶玉脫去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