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祥 - 簡介
雷達對抗專家。1933年5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195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雷達系,F(xiàn)任信息產(chǎn)業(yè)部第29所高級工程師、所長顧問。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錫祥 - 研究領域
我國雷達有源干擾領域的帶頭人,主持研制了反白鴰導彈雷達附加器樣機、對單脈沖雷達干擾機原理樣機和一、二、三代地空干擾機,并由單站擴展為系統(tǒng),可進行對多方向、多目標和一些新體制雷達進行干擾;先后兩次參加了對我國不明空情的分析,找出了原因并進行了實驗驗證。
張錫祥 - 研究成果
六十年代,美軍利用“百舌鳥導彈”對我方炮瞄準雷達進行攻擊,1965年,由他主持設計、研制出了"反百舌鳥導彈"雷達附加器;當時,我國剛剛研制成功可以有效對抗"倒相式"干擾的單脈沖雷達,張錫祥承擔并完成了尋找對單脈沖雷達干擾的新途徑的課題,研制出樣機裝備部隊;七十年代,他主持設計了我國第一代地對空干擾機的任務,經(jīng)過四年多的努力,于1978年設計定型裝備部隊,并獲得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八十年代,他主持我國第二代地對空干擾機系統(tǒng)的設計任務,經(jīng)過八年的研制,于1988年設計定型小批生產(chǎn)裝備部隊,該系統(tǒng)獲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九十年代初,他主持設計了我國第三代地對空干擾系統(tǒng);九十年代后期,他又主持了"強力干擾機"的研制(第四代地對空干擾機)。他還參加了1994年和1997年由國防科工委組織的對華東、華北地區(qū)出現(xiàn)的不明空情的分析工作,他提出的主要意見被采納,該項目獲得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張錫祥 - 獲得獎項
40多年來,工作上認真負責,技術上刻苦鉆研,在科研工作中成績顯著,曾在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原國防工辦技術改進二等獎1項;獲原國防科工委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論文著作:《現(xiàn)代雷達對抗技術》專著一本.在刊物和學術年會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編寫和整理內(nèi)部技術資料約400萬字.曾多次獲得多種榮譽稱號。1978年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稱號;1980年獲“成都市先進工作者”稱號;1984年獲四川省勞動模范稱號;1987年獲全國電子工業(yè)勞動模范稱號;1991年被評為成都市工交系統(tǒng)優(yōu)秀黨員;1992年被評為成都市優(yōu)秀黨員;1993年被收入《四川英模錄》;1998年被編入《中華勞模大典》。1991年享受國務院頒發(fā)政府特殊津貼。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1名和一批技術骨干和技術管理隊伍。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獲“863十五周年紀念”個人“突出貢獻”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