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蘇民先生原名濮思洵,江蘇省南京市 溧水區(qū)柘塘鎮(zhèn)地溪村人,自幼隨父遷居北京,在 北京人藝舞臺上,蘇民先后扮演過《 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 周進,《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格洛莫夫,《膽劍篇》中的 范蠡等多種類型的角色。導演過《在街道上》、《紅色火車頭》、《老師啊,老師》等。1999年擔任《蔡文姬》的復排導演。
1954年,第一版《雷雨》在北京人藝上演,當時的導演是 夏淳,演員有胡宗溫、 童超、蘇民、于是之、 鄭榕、刁光覃、 朱琳、趙韞如等。這一版本的《雷雨》匯集了北京人藝迄今為止最優(yōu)秀的演員,成為北京人藝歷史上的巔峰之作。
2016年8月28日凌晨,蘇民于家中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享年89歲。
2016年9月6日,蘇民追思會在人藝排練廳舉行。
個人生活
提到蘇民,也許除了老一輩對 話劇熟悉的人,現(xiàn)在沒有多少人能羅列出他曾經輝煌的作品了;但一說 濮存昕,路人皆知。很多人不知道,這兩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名字,卻是一對真正的 父子———蘇民原名濮思荀,因為是 江蘇人,而且由于參加革命的需要改名叫蘇民。
1952年,北京人藝成立,蘇民便到劇院,成了人藝的第一代演員。1996年,他更是以70歲的高齡,在影片《鴉片戰(zhàn)爭》中出演道光皇帝。許多目前活躍在舞臺和影視屏幕上的演員,如 梁冠華、 王姬、 宋丹丹、 徐帆、 陳小藝、 江珊等,都是他的學生。后來,他又轉型當了導演,濮存昕主演的《李白》、《蔡文姬》均由蘇民導演。
濮存昕成長于人藝大院,耳濡目染了人藝最輝煌時期的老一輩演員們的排練與演戲,這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小時候去人藝,最初都是為了去蹭洗澡,然后玩著玩著就到了 后臺,耳濡目染著像我父親、 藍天野等很多老一輩 藝術家的舉手投足,讓我漸漸愛上了演員這一行當。”
后來,他也當了一名演員。只是,由于父親的關系,濮存昕一開始頂著太多的壓力:“我最最開心的,也是最最希望的,是能在演完一部劇之后聽到前輩老師們的一句稱贊或者是鼓勵。這個可能與我的經歷有關,我第一次在人藝擔綱演出,是從我原來的劇團借調來的。在那個年代,人藝人才濟濟,居然要從外面的院團借那么個年輕演員,是很難想象的一個事情。很多人都在背后議論,說因為是蘇民的兒子,我那個時候就憋著一口子氣,一定要演好。那個壓力,你想想看,多大啊! 而在1989年北京人藝第二版《雷雨》中,濮存昕甚至接過父親的班,飾演第二代周萍。父子的事業(yè),通過“周萍”這個角色薪火相傳。
頂著壓力,濮存昕走出了父親的陰影。他不再是“蘇民的兒子”。在市場的沖擊下,他拍影視劇,也做廣告代言,和沉浸于藝術世界中的上一輩藝術家,包括父親,截然不同。
采訪時,濮存昕在桌子上擱了一個手機,赫然便是他代言的那款。聽得記者提起,他哈哈一笑:“我和我父親不一樣。蘇民的基因變成他的兒子,但我不是蘇民,我還有我母親的基因呢。我是該賺錢賺錢,比我爸強多了———我爸一輩子沒在商店里買東西的經驗,真的。我就俗多了,還拍廣告,拿個手機在電視里露露臉就賺錢。不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一定是試用之后才能為它說話。此外,我還有感興趣的事情,為了這感興趣的事,我愿意把拍廣告賺來的錢搭進去,比如慈善事業(yè)!
至于和下一代的交流,他和所有父母一樣難免與孩子存在代溝:“女兒喜歡聽周杰倫的歌,這我沒辦法接受,但我能理解,因為我自己小時候也不乖,在人藝大院里瘋玩……”至于讓女兒繼承父親與爺爺“演藝世家”的事業(yè)這個想法,他更是想都不想:“她的性格和我不同,不喜歡拋頭露面,現(xiàn)在看來基本上是沒這個可能了……”
家庭問題是濮存昕的“禁區(qū)”,除了父親,他幾乎不公開談論其他家庭成員,把妻子和女兒緊緊地保護起來:“我又不是什么娛樂人物,這一切和家里人無關!庇浾咧恢,他的妻子身體一直不好,眼睛也不行,經常頭疼,有一次去 巴黎,她甚至頭疼到沒法閑逛。因此,只要在北京,濮存昕總是盡量早回家陪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