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高棅

    高棅

    高棅(bǐng)(1350—1423)字彥恢,后改名廷禮,號漫士,福建長樂人,閩中十才子之一。永樂初以布衣征為翰林待詔,遷典籍。論詩主唐音,所著《唐詩品匯》為明初詩歌復(fù)古的里程碑,也是中國文學的重要評論著作。

    高棅繼承和發(fā)展了宋人嚴羽所著《滄浪詩話》的觀點。把唐詩的發(fā)展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尤以盛唐為主,以李(白)、杜(甫)為宗。這無疑對后來以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李攀龍為代表的明中后期前后七子“詩必盛唐”的復(fù)古理論起了先導(dǎo)作用。

        宋末嚴羽為詩提倡“妙悟”,高棅秉承了這位閩籍前輩的詩學理論,亦把“悟入”作為品鑒詩歌的途徑和方法。他提出“茍非窮精闡微,超神入化,玲瓏透徹之悟,則莫能得其門,而臻其壸奧”;他堅持溫柔敦厚的詩教原則,提倡“優(yōu)游敦厚”之風,對那些形式主義、唯美主義傾向的詩人和詩作,也備加贊賞;他尤長于詩歌藝術(shù)風格的鑒賞,用極精煉的語言概括出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王維的“精微”、孟浩然的“清雕”等唐代主要詩人的詩歌特點。


    人物簡介

      高棅(bǐng)(1350—1423),字彥恢,后來改名廷禮,號漫士,福建長樂人。生于元惠宗至正十年,卒于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年七十四歲。高棅自幼秉性敦厚。孝敬父母,博覽群書,尤其擅長作詩、書法、繪畫。明洪武年間(1368~1398)高棅與陳亮、王恭等文人學士結(jié)為至交,并與鄭定、王錫等文士詩酒唱和,與林鴻、陳亮、王恭、鄭定等十人合稱“閩中十才子”。

       永樂二年(1404),高棅以布衣薦入京城參與纂修《永樂大典》。高棅任翰林院待詔。永樂六年十二月,《永樂大典》編纂成功,部分編纂人士遣歸故里,高棅仍留在翰林院,并于永樂十年升為典籍。永樂二十一年,高棅卒于南京官舍。

       著有《嘯臺集》二十卷、《木天清氣集》十四卷、《玩宇樓詩文集》、《拾遺》10卷。

    人物生平

      身為閩中十才子之一的高棅,為明朝初年研究唐詩的重要學者,所著的《唐詩品匯》為明初詩歌復(fù)古的里程碑,也是中國文學的重要評論著作。

    文學成就

      高棅的詩、書、畫時人稱為“三絕”,藝術(shù)成就甚高。他的書法推崇米芾,山水畫學元人高房山,筆力蒼古,墨氣秀潤,自成一家。他臨摹方壺的煙云山水畫,尤其精妙絕倫,求畫者甚眾。

    高棅

       高棅成就最高的是詩歌,尤精于五言古詩。他首倡詩歌以唐詩為典范,入京前所寫大量詩歌,大多描述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寫得好的可與唐代著名詩人韋應(yīng)物、柳宗元詩歌相媲美。入翰林以后,多作應(yīng)酬詩文,無復(fù)清思。他和林鴻被后人稱為明代閩中詩文的開創(chuàng)者。

      他編的《唐詩品匯》是明初詩歌創(chuàng)作上復(fù)古崇唐思潮發(fā)展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對后來前后七子文學思想有直接的啟導(dǎo)作用。高棅的詩學思想受嚴羽的影響很深,對嚴李白《滄浪詩話》以盛唐為法作了進一步發(fā)揮,確立了分唐詩為初、盛、中、晚四個時期,而以盛唐為正宗的思想,并強調(diào)了辨體的重要性。辨體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認識不同時代不同詩人的“精粗邪正,長短高下”,辨體標準是提倡“盛世之音”,在藝術(shù)上崇尚“雅正沖澹”,并以李白、杜甫為代表之盛唐詩為典范。此外,《唐詩品匯》中已初步體現(xiàn)了格調(diào)說的思想!睹魇·文苑傳》說高棅的《唐詩品匯》“終明之世,館閣宗之”(《明史·文苑傳》)《小草齋詩話》寫道:“明詩所以知宗乎唐者,高廷禮之功也!币苍S有過譽之處,但它對明代文學思想發(fā)展無疑還是產(chǎn)生過較大影響的。 

    歷史評價

    對于高棅所選《唐詩品匯》的功過,后人評價不一。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平心而論,唐音之流為膚廓者,此書實啟其弊;唐音之不絕于后世者,亦此書實衍其傳。功過并存,不能互掩,后來過毀過譽,皆門戶之見,非公論也!痹u價還是公允的。

    詩作選摘

    嶠嶼春潮   

       瀛洲見海色,潮來如風雨。  

     初日照寒濤,春聲在孤嶼。  

     飛帆落鏡中,望入桃花去。   

    夏谷云泉  

     云影蕩山翠,泉聲亂溪端。  

     長林無六月,蘿薜生秋寒。  

    得鄭二宣海南手札  

     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戀舊游。  

     故國又經(jīng)花落后,遠書翻寄雁來秋。

     梅邊野飯逢人少,海上青山對客愁。

     為報羅浮云影道,早隨明月引歸舟。

    名人推薦
    • 貝瓊
        貝瓊(1314~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貝瓊從楊維...
    • 程敏政
      程敏政(1446年1月7日—1499年7月11日)明代官員、學者。字克勤,中年后號篁墩,又號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南直隸徽州府人,后居歙縣篁墩...
    • 陳鐸
      中央電視臺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民進會員,高級編輯,是我國第一代電視工作者,1982年,陳鐸參與主創(chuàng)的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影響深遠,成為我國電...
    • 曹學佺
      曹學佺(1574年-1646年)明代官員、學者、藏書家,閩中十子之首。字能始,一字尊生,號雁澤,又號石倉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縣洪塘鄉(xiāng)人...
    • 瞿佑
        瞿佑,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文學家。幼有詩名,為楊維楨所賞。洪武初,自訓(xùn)導(dǎo)、國子助教官至周王府長史。永樂間,因詩獲罪,謫戍保安...
    • 林鴻
      林鴻,著名導(dǎo)演,1958年出生于遼寧沈陽,中國當代清朝影視劇開山導(dǎo)演,中國歷史正劇導(dǎo)演“第一人”,1994年因為執(zhí)導(dǎo)電視劇《康熙大帝》而名聲大噪,...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