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利 - 概述
程大利,被國務院聘任的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國美展評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1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程大利水墨畫展”;199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個人畫展;1997年參加法國秋季沙龍展;2000年參加文化部和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百年中國畫展”;2004年3月初在德國舉辦個人畫展。2005年獲“黃賓虹獎”和第二屆中國畫油畫風景展佳作獎。出版有《程大利畫集》多種,文集《賓退集》、《師心居隨筆》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多所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 。程大利 - 學術研究
程大利先生是一位學者,一位優(yōu)秀的出版工作者,同時又是當代有著重要影響的畫家。 三十多年的編輯生涯,使他積累豐厚,見識卓越,這在當代畫壇是罕見的。他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審視傳統(tǒng),尋找規(guī)律。與同時代畫家相比,對于中國畫的認識要深刻得多。在這個世風浮躁,離藝術的純粹性越來越遠的時代,大利先生仍是藝術的理想主義者,極重視畫家的人文追求,因此他有“中國畫是修養(yǎng)的外化,知識的記錄”這一卓見。我想這里的“修養(yǎng)”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化修養(yǎng),一是道德修養(yǎng)。翟墨先生說“他能夠把做人、做畫、做文、做事如此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而且都做得這么到位,確實難得”。中國畫是修養(yǎng)的表征,是人的心性不斷復歸自然的印證。畫家的思想情感借助筆墨表達出來。實現(xiàn)對人類心靈的撫慰,帶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和諧,這便是中國畫的功能所在。程大利先生于繪畫是快樂的,他常說每每周末或節(jié)假日,獨對白紙青天,描繪山川,在自我愉悅中獲得一種內心的陶冶與解脫。于是繪畫也就成為他逸情的手段,畫出的不只是一種對山川外型的描繪,更成為內省的覺悟與抒寫。由于這種對內的體悟,使得他更為深刻地將客觀的山川融化為一種內心情緒的形象代表,實現(xiàn)對山水的審美抒情。故而在藝術情趣上透出清逸、消散和疏淡的風致,以深沉典雅的風韻、消散疏放的氣象表現(xiàn)出一種逍遙的心境與散淡的情緒。這種有我之境已不再是客觀對象的再現(xiàn),而是精練雋深永的表現(xiàn),畫面不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形似,而是借自然物象抒寫由筆墨趣味傳達出的心靈境界。藝術創(chuàng)作講求道法自然,中國畫之根本亦即以此為基,“師造化、得心源”是山水畫所追求的理想高度,是高于自然精神的山川!吧酱ㄅc予神遇而跡化”,大利先生憑借多年來的飽游沃看,汲古而出新,以其樸茂的筆墨、無限的意趣,進而達到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化境界。也就是說,他的參照物是自然之山、之水、之物,筆墨所表現(xiàn)的意境是自然之物所無法代替的心象,無論是大幅巨制,還是小品山水,都能顯現(xiàn)“超象外”的深遠之境。我想不獨其“師造化”,更重要的是其“得心源”的深厚造詣。
程大利 - 特有風格
在整體風格上,程大利先生保持他特有風格的同時,一直都在變化,但卻與董其昌所崇尚的淡、柔、逸,殊有異趣,似乎是與南宗的美學追求有某種奕合。山水畫重氣韻,氣韻之氣的本來意義是指骨氣之氣,能體現(xiàn)出一種寬厚博大而又剛正中直的靜態(tài)之美。宗炳認為:道映于物,需要賢者靜氣、凈心去體味。山水之形象中蘊含著道、體現(xiàn)著道。大利先生悟此頗深,從用筆入手,筆皆中鋒,直如棉里裹鐵、又如折釵骨,渾厚而豐瑩。正是這種筆法,產生了一種樸白渾厚的韻致。董其昌強調了郭若虛的“氣韻不可學”的觀點。氣韻者,有發(fā)于墨者,有發(fā)于筆者,亦有發(fā)于意者。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中云:“天下之物本氣所積而成!惫史窖f:“氣韻生動,須將生動二字省悟, 能會生動, 則氣韻自在!背 大利先生的筆墨“能會生動”,故能得此自在。大利先生沒有流派意識,更不自我標榜宗法某家,他作品有效地結合南北之長,能真正領悟董其昌所說的“兩家法門如鳥雙翼”,所有優(yōu)秀的東西,他都會下功夫研究的。
程大利 - 繪畫事業(yè)
他身兼中國美術出版工作諸多要職,忙碌于煩瑣的管理事務,但他的內心卻把繪畫作為心靈的另一方凈土。這種“入”與“出”矛盾現(xiàn)狀也是許多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tài):一是現(xiàn)實的“參與”;一是內心的“超然”!皡⑴c”是指知識分子為實現(xiàn)“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的抱負與理想!俺弧笔侵赣靡环N形而上的精神狀態(tài)超越一般的世俗追求,以達到精神的自由。所以,大利老師即使在“參與”社會之時,也不忘“超然”。這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又確實是一批優(yōu)秀藝術家的生活狀態(tài)。大利老師身上既有儒家“入世”兼濟天下的情懷,也有釋道“出世”獨善其身的操守,身上帶有中國文人骨髓里特有的“出”與“入”的矛盾統(tǒng)一。他的這種精神生活也正是中國優(yōu)秀知識份子最為突出的特征,故此,繪畫可以說也是他這種心態(tài)的調節(jié)器,保持他心態(tài)始終如一的平靜灑脫和純粹。程大利 - 獲獎作品
1989年獲“中日水墨畫交流展”一等獎;
1991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程大利水墨畫展”;
1992年赴馬來西亞藝術學院講學并舉辦畫展;
1993年訪問德國,參加“中國藝術家赴德作品展”;
1995年在南京舉辦“荷花系列一程大利水墨畫展”;
1996年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悠悠天地間一程大利山水作品觀摩”;
199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個人畫展;
1997年參加法國秋季沙龍展;
2000年參加文化部和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百年中國畫展”
2004年3月初在德國舉辦個人畫展;
2005年獲“黃賓虹獎”和第二屆中國畫油畫風景展佳作獎、同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中國美協(xié)、中國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
被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評定為2007年度優(yōu)秀藝術家(共3人)、被文化部藝術傳媒委員會評為“年度影響力十位中國畫家”之一。
程大利 - 出版書籍
1、 出版有《程大利畫集》多種,文集《賓退集》、《師心居隨筆》、《江蘇歷代畫家》、《師心居筆譚》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多所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
2、作為編輯所主編的《敦煌石窟藝術》22卷、《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等,獲國家圖書獎,
3、《童規(guī)》等獲“五個一”工程獎。
4、作為編輯獲各種獎項的圖書約一百余種,擔任多種大型期刊的顧問或編委。
5、作為美術理論工作者,曾參加2002年紐約國際水墨研討會(主持人之一),參加2005年北京國際雙年展理論研討會(主持人之一),著述理論文字近100萬字,擔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深圳大學的兼職教授,擔任國家畫院導師委員會導師。
程大利 - 聘任參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頒發(fā)聘書,并同全體參事、館員座談。溫家寶指出,政府參事室不僅具有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的決策咨詢職責,而且具有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意見的民主監(jiān)督職能,希望把政府參事室建設成為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政府咨詢機構。2009年11月13日上午9時,聘書頒發(fā)儀式在中南海紫光閣舉行。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宣讀國務院聘任通知。在熱烈的掌聲中,溫家寶向新聘任的國務院參事劉彭芝、劉燕華、張抗抗、夏斌、許琳、馬力和新聘任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祖武、尼瑪澤仁、趙德潤、程大利頒發(fā)聘書。
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或許并不缺少知識與圖像,我們缺少的是某種規(guī)則和對這種規(guī)則的堅守。程大利是個畫家,但在我眼里,他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他能畫畫,或者他能畫出一手好畫。堅守自己的信仰并且將這種信仰加以闡述、傳播,這是他高于現(xiàn)時代許多畫家的地方。所以,畫家程大利首先是位學者——一位勇于承擔且完全勝任這份社會責任、始終將人文關懷放在首位的當代知識分子。
程大利 - 美術成果
《師心居筆譚》一書正是程大利以畫家和編輯的雙重身份潛心研究中國美術史的成果與佐證。這部35萬字的論著為作者近年文章匯編,書中附有近百幅中國書畫名作,圖文并茂,印證著程大利的許多精辟見解,尤其對中國筆墨文化的闡述有許多新的認識,也是程大利數(shù)十年創(chuàng)作實踐的理論總結。
啟蒙在許多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藝術實踐者那里,是一個頗為“遙遠”的名詞。然而,對于今天中國的文化藝術界而言,它卻是一項迫切得無法再迫切的工作。因為我們正落在一個文化的浮萍上:身后,通向“傳統(tǒng)”大陸的路早已斷裂;眼前,商業(yè)大潮波濤洶涌,一浪高過一浪。當50多年前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隨著厚實的城墻一同被拆解后,中國人的靈魂似乎無處著落了,盲目得像飛蛾,哪里光亮、新奇、炫目便往哪里撲。因此,對于今天的中國藝術界而言,啟蒙便像“布道”一般必要了。
程大利的書齋取名“師心居”,此名與唐人張璪之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看似相悖,實則一致。造化乃是外在之物,畫家目擊造化,心有所動,于是外在之景便成為心中之像。故而,畫家之“師造化”與“師心靈”根本就是一回事!稁熜木庸P譚》作為程大利的“布道”之作,它的出版對重新認識傳統(tǒng),澄清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認識論的誤區(qū)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