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徐有壬

    徐有壬

      徐有壬(1800-1860) 清朝大臣。字鈞卿,又作君青。順天宛平(今北京)人,原籍浙江烏程。道光九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洊升郎中。出為四川成綿龍道,署按察使。治啯匪,擒其魁,馀黨解散。1860年5月,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乘勝進攻蘇州,城破被殺。


    人物簡介

      徐有壬(1800-1860)字鈞卿,順天宛平人,原籍浙江烏程,清末大臣。道光九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洊升郎中。1843年出為四川成綿龍道,署按察使。治啯匪,擒其魁,馀黨解散。遷廣東鹽運使,署按察使,清遠土匪戕官,馳剿平之。遷四川按察使。文宗即位,下詔求言,司道率引嫌,罕所陳奏。有壬獨密疏,論事切直。遷云南布政使,調(diào)湖南。1853年任湖南布政使。1855年回原籍。后受命在浙江湖州辦理團練,以對抗太平軍。1858年升任江蘇巡撫,為江南大營籌餉。1860年5月,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乘勝進攻蘇州,城破被殺。自幼喜學數(shù)學,在數(shù)學上有一定建樹。

    主要事跡

      咸豐五年,以母憂回原籍。浙江巡撫何桂清奏起有壬治團防;浄擞蓪巼Q湖州,有壬扼長興,設(shè)伏敗之,賊去。八年,服闋,命筦江蘇糧臺,擢江蘇巡撫。槍船匪首程鵬士擾嘉興、湖州,地方官不能制,潛至蘇州,偵獲之,置諸法。有壬之起,由何桂清所薦。及同官江蘇,無所阿附。

      十年春,粵匪復(fù)犯湖州。有壬咨商桂清,遣游擊曾秉忠率舟師往援。水陸夾擊,賊被創(chuàng)退。尋復(fù)出東壩、溧陽,間道徑趨杭州。急請調(diào)提督張玉良馳援,杭州甫陷旋復(fù)。桂清奏捷,惟言藩司王有齡功,得擾擢,有壬僅予議敘。未幾,和春等師潰,退守丹陽,有壬急運糧械濟之,而張國梁、和春先后戰(zhàn)歿,何桂清棄常州不守。四月,賊遂長驅(qū)犯蘇州。有壬移檄責讓,桂清抗疏劾之。張玉良自請助守城,令屯葑門外,忽夜遁。明日,有壬巡城,廣勇通賊,開門納賊。短兵巷戰(zhàn),賊矛刺有壬冠,抗聲罵賊,遇害。子震翼與妾、女同死。詔優(yōu)恤,予騎都尉世職,謚莊愍,蘇州建專祠。

      有壬幼時嘗覽族譜,得遠祖應(yīng)鑣闔門殉節(jié)事,慨然曰:吾他日當如此!至是果驗。八歲解勾股術(shù),父死,依叔父於京師,師事姚學塽。學必求有用,尤精歷算,著有務(wù)民義齋算學行世。

    數(shù)學的建樹

      公精于推步,方在郎署日,宣廟嘗召詢:“圓明園水高于京城若干丈?西洋貢器其用如何?”奏對稱旨。臺官往往就決所疑。始治算,得《四元玉鑒》,積思三晝夜,以意步為細草,人見而奇之,爭相傳抄以去。尤精于割圜堆垛之術(shù)。算術(shù)以割圜為甚難,嘉定錢塘本沈氏筆談?wù)f創(chuàng)為進位開方法,一時信之。乃以內(nèi)容外切反復(fù)課之,其說遂破。又對數(shù)表傳自西人,云以屢次開方而得其數(shù),則取屢乘屢除法馭之,得數(shù)巧合,而省力百倍。益精心探索,思入幼眇,深造自得如此。

    徐有壬

      君青雖然是朝廷命官,但他跟一般的通過攻十三經(jīng)考入仕途的官員不同,徐有壬在文學方面沒有多大建樹,而對數(shù)學特別有研究,而這正是筆者所最看重的。他著有《務(wù)民義齋算學》20卷、《橢圓正術(shù)》、《弧三角拾遺》等多部數(shù)學著作。他和鄒伯奇、李善蘭、羅士林、項名達、顧觀光、夏鸞翔、戴煦等八人同列晚清八大數(shù)學家之榜。梁啟超先生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一文中,曾高度稱贊他:“君青縋幽鑿險,學風酷似汪孝嬰、董方立,發(fā)明u2018測圓密率u2019、u2018橢圓求周術(shù)u2019、u2018對數(shù)表簡法u2019!薄靶炀嘀l(fā)明屢乘屢除的對數(shù)。對數(shù)表傳自西人,云以屢次開方而得其數(shù),君青以屢除屢乘法御之,得數(shù)!苯鼛啄陣鴥(nèi)外有關(guān)專家學者還在研究徐有壬的數(shù)學成就。如臺灣數(shù)學教授洪萬生就曾在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書呆子”算學家—江蘇巡撫徐有壬》及《從一封函札看清代儒家研究算學》等文章。據(jù)載,韓國書圣、詩人、著名學者金正喜(金阮堂)曾跟徐有壬有書信來往,向徐有壬索要有關(guān)的數(shù)學著作并傳到韓國。由于書信較長,在此只能摘錄一段,以饗讀者。

      “有壬自十五歲以前讀十三經(jīng),粗畢甫讀史記,而先君子見背,時人遂授以速化之術(shù),誘以利祿之途,致不能耽心經(jīng)史,迄用無成,至今思之悔恨無及。徒以性之所好,稍究心于圣門六藝之學,而禮樂淵微,射御久佚,僅于六書九數(shù)之粗淺者,窺見一二,暇日姑以自娛,初不敢出以問世。自已丑(道光九年)以后,一行作吏,此事久荒,早已置之無可如何之地。昨歲有友人問算,因錄數(shù)條就正,而此友遽付之梓人,殊非良工不示人以璞之意,況本非良工,何璞之有?徒以成事不說,不能不聽其流行以供萬世之嗤笑。茲寄一本呈政伏祈斧削,寄示以開茅塞,幸甚幸甚!保ê槿f生《從一封函札看清代儒家研究算學》)

      信中,徐有壬稱自己十五歲以前讀的是四書五經(jīng),從父親過世后才開始接觸數(shù)學。對數(shù)學只是一種興趣愛好。有關(guān)的見解也只是聊以自娛,并不敢拿來示人。(這是他的謙虛)自從道光九年后他走上仕途,對數(shù)學的研究就中斷了,F(xiàn)在我把自己的書送上,希望得到你的批評指正。一百多年過去了,今天重讀這封信,仿佛仍能見到先輩們在學術(shù)方面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討精神。

    著作

      所著《務(wù)民義齋算學》,曰:《割圜密率》三卷,《楕圓正術(shù)》一卷,《弧三角拾遺》一卷,《朔食九服里差》三卷,《用表推日食三差捷法》一卷,《截球解義》一卷,附《楕圜求周術(shù)》一卷,造《各表簡法》一卷。其見于目錄而未刻者:為《堆垛測圜》等七種,退稿均佚。  

    書呆子算學家── 江蘇巡撫徐有壬

    徐有壬(1800~1860年),字君青(或鈞卿),浙江烏程(今湖州市)人。用宛平寓籍舉京兆試,三十歲(道光九年,1829年)中進士,與張集馨同年。先是在京城戶部當主事,接著出守揚州,再改任四川成綿龍茂道﹑廣東鹽咴嚛p雲(yún)南布政使及湖南布政使。1855年丁憂回籍,受命辦理浙江湖州團防,對抗太平軍。1858年督辦江南軍營糧臺,旋任江蘇巡撫。不幸,1860年蘇州城被太平軍攻破,徐有壬殉死任所。

    徐有壬「精於推步」,在北京當官時,曾應(yīng)道光皇帝所召答覆「圓明園水高於京若干丈?西洋貢器其用如何?」據(jù)《疇人傳三編》(諸可寶撰)稱他「敷陳稱旨」。事實上,他是1830~1880年間的晚清八大算學家之一,與羅士琳、項名達、戴煦、顧觀光、夏鸞翔(夏元瑜先生的祖父)、鄒伯奇和李善蘭並享盛名。在三角函數(shù)、反三角函數(shù)的冪級數(shù)展開式上,徐有壬尤其有相當出色的表現(xiàn)。

    這些問題是由法國耶穌會士杜德美傳入,再經(jīng)過曾任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的明安圖(1692?~1763年)的研究與延拓,到了十九世紀初,已經(jīng)成了清代算學家一個熱門的研究主題。尤其是那些被歸為「西法派」的算學家,如汪萊、陳杰和項名達等人,更是對這一類問題醉心不已。

    徐有壬的熱愛西學其來有自。早在北京任官時,欽天監(jiān)官員「往往就決所疑焉!褂伸稓J天監(jiān)自從清初大量起用耶穌會士以來,就成了「西法派」的大本營,徐有壬與他們接觸頻仍,當然也反映了他對西學的濃厚興趣。

    另一方面,正如其他的「西法派」算學家一樣,徐有壬對乾嘉學派算學研究的局限,也有很清楚的體認。譬如說吧,「嘉定錢氏塘本宋人沈存中說,創(chuàng)為進位開方法,得周三一六有奇,一時信之」,徐有壬就不以為然,「以內(nèi)容外切,反覆課之,其說遂破。」按錢塘是乾嘉學派大儒錢大昕的侄子,他印證了南宋算學家秦九韶的圓周率π=3.16,即被錢大昕和李銳傳誦一時,因為它「於古有徵」而發(fā)揚了乾嘉學派興復(fù)古學的精神。有趣的是,錢、李二人早知南北朝祖沖之的π=3.141592和杜德美所引進的π=3.14159265,只因為錢塘的π值「闇合古人」,所以是「至當不可易」了。

    墨海書館──西學傳播重鎮(zhèn)

    顯然由於對西學的濃厚興趣,所以徐有壬曾在1857年造訪墨海書館。據(jù)王韜1859年二月十四日日記稱:

    聞徐君青先生升任江蘇巡撫。君青先生,浙之烏程人,精於曆算。於丁巳(1857年)四月中曾來滬上,至墨海觀印書車,并見慕維廉﹑韋廉臣二君,皆以洋酒餅餌相餉,請予為介,得與縱談。為人罩林t抑,雍容大度,與壬叔(按即李善蘭)為算學交最密。

    按墨海書館是在1842年上海開埠後,英國倫敦宣教會在該地所建立的一個印刷﹑出版機構(gòu),並從1849年起聘王韜擔任編輯。由於傳教的需要,墨海書館除了出版宗教書籍外,還編輯﹑翻譯和印刷西方科技文化書籍。李善蘭正是因此應(yīng)邀與傳教士偉烈亞力和艾約瑟等人翻譯《代數(shù)學》﹑《幾何原本》後九卷、《代微積拾級》﹑《談天》﹑《重學》和《植物學》,揭開了近代西學第二次東傳的序幕。

    事實上,在1850年代,墨海書館確是中外學者接觸的主要媒介,它一開始吸引人們注意的,是以牛力拖引的機器印刷設(shè)備。正因為「印書車床制作甚奇」,在上海引起轟動,所以「華士往來墨海者,無不喜觀,人人吟詠!共贿^,博學多聞的偉烈亞力和精通天算的李善蘭合作譯書,應(yīng)該是墨海書館吸引華士注意的主要原因。當時文士黃韻珊曾有一絕歌頌?zāi)^和李善蘭:

    榜題墨海起高樓,供奉神仙李鄴侯;多恐祕書人未見,文昌光焰借牽牛。

    可想見墨海書館之為西學傳播重鎮(zhèn)的盛況了。

    徐有壬造訪墨海書館時,應(yīng)該已在江浙地區(qū)任官。1855年他從湖南布政使任上丁憂回籍,受命辦理浙江湖州團防,對抗太平軍。1858年督辦江南軍營糧臺,旋任江蘇巡撫。在這段期間內(nèi),徐有壬和李善蘭可能有了極密切的交往,據(jù)崔敬昌(李善蘭外甥)〈李壬叔徵君傳〉稱:

    咸豐朝甘泉羅茗香(士琳)徵君,及歸安徐莊愍公(有壬)並以數(shù)學著。二公者與先舅父交最摯,郵遞問難,常朝覆而文又至。先舅父為之條分縷析,曲暢交通,如所問以報,恆累數(shù)千言,必使洞曉而后已。

    期望各縣書院設(shè)曆算科

    正因為如此,李善蘭對徐有壬的升任巡撫有著不小的期望,據(jù)王韜1859年三月一日日記載:

    壬叔謂江南多英俊之士,今君青先生開府吳中,其算學為海內(nèi)宗師,可於各縣書院中別設(shè)曆算一科,悉心指授,則西學不難大明,而絕緒可繼,此亦千載一時不可失之機也。

    此外,王韜1859年五月十四日日記又載:

    壬叔言:「今君青先生在此,予絕不干求,待其任滿時,請其為予攢資報捐,得一州縣官亦足矣!」

    在徐有壬這一方面,他即使知悉好友李善蘭的這些願望,恐怕在當時軍務(wù)倥傯之中,也無暇顧及。

    其實,王韜也曾寄望徐有壬。在1858~1859年間,王韜向徐有壬上書數(shù)十通,一再對「防海﹑弭盜﹑和戎」三大端獻策。據(jù)王韜1860年三月一日日記稱:「午后,蔣芝山持徐君青中丞書函,並饋呂宋銀三十枚。」當日日記並抄錄了徐有壬的那一封覆函,函中提到:

    今者獻歲發(fā)春,復(fù)承示以典麗矞皇之作,並《談天》三冊大著一通。伏誦百遍,具見大君子之用心,佩服無量。所舉防海﹑弭盜﹑和戎三大端,諡楫斀裰眲?wù),而自揣才力,實不克勝,钥夘櫦維,竟不知何從下手。其中和戎一議,自有職司不能越俎,餘兩事無可諉。而將伯無人,有志未逮,湛鐘信e鼎絕髕之患,不敢輕舉妄動。足下倘胸有成竹,務(wù)祈開示大端,俾得知所入手,則拜嘉無盡,不啻百朋之錫也。

    此外,徐有壬也婉言說明無法拔擢王韜之意:

    若欲別覓枝棲,則恐無以報命耳。今日人情錐刀之末,將盡爭之。得之難而失之易,慎勿輕言去就也。迂拙之言,幸乞諒!

    儘管如此,王韜對徐有壬的為人和政績始終沒有訾議。當1860年三月中旬太平軍攻陷杭州時,王韜甚至慨嘆徐有壬的「有志難伸」。請看當年三月三十一日王韜日記:

    自聞武林之破,心緒惡劣。丹﹑常以上,亦不免風鶴之警。西鄰方擬整勵甲兵,調(diào)集舟艦,以圖北犯,其終純蓽y也。嗚呼!國家多事,內(nèi)外交攻,雖有智者,亦不能善處之矣。以吾策之,則曰:莫如暫屈以議和,悉銳以靖亂。吾與泰西諸國通商以來,已歷二十餘年,而在廷諸臣之於洋務(wù),昏然如墮雲(yún)霧中。一二草茅之士,或能通達時事,嘆息時艱,偶言之於當?shù)溃瑒t必斥之曰「多事」,鄙之曰「躁妄干進」,呵之為「不祥之金」。於是乎而噤口卷舌者多矣。不然,徐松龕中丞、魏默深司馬之書俱在,探夷情,師長技,坐而言者可以起而行,何一非馭外之要圖?奈何當?shù)勒,熟視若無睹也,是瘴也恢印?/p>

    因此,也就難怪王韜以「醇酒美人」來排遣愁緒了。

    邀李善蘭入佐戎藩

    1860年五月,太平軍第二次衝破江南大營,即引兵東進,一路所向披靡,並未遭遇清軍的頑強抵抗。從當年五月十九日起,太平軍先後攻克丹陽﹑常州﹑無錫﹑蘇州﹑江陰﹑揚州﹑宜興﹑吳江﹑嘉興﹑昆山﹑太倉﹑嘉定﹑青浦﹑松江﹑嘉善﹑平湖﹑石門及桐鄉(xiāng)等地。當太平軍開始對丹陽﹑常州發(fā)動攻勢時,上海一帶已經(jīng)人心惶惶,焦躁與不安充斥著王韜日記。也正是這個時候,徐有壬力邀李善蘭「入佐戎藩」,據(jù)崔敬昌稱:

    嗣金陵大營震撼,莊愍(按即徐有壬)喟然曰:測量推步,積其術(shù)可以通兵法,壬叔在此,豈遂作退守計乎?一日,俱書遣使,敦促就道,辭不獲己,力疾行。

    至於李善蘭何時從上海赴邀,則無法確知,大約總在五月十九日或二十日,隨行者還有吳嘉善。但吳嘉善隨即在五月二十三日折返上海,據(jù)王韜隔天日記稱:

    吳子登(按即吳嘉善)著屐款關(guān)而至,言昨晚從吳門(按即蘇州)返。余急問:「常州兵事如何?風聞何宮保不能堅守,已離城他去,……常州之危,可翹足而待也。」子登曰:「常州大局,尚可無妨。何宮保曾至吳門,徐撫軍遣紳董問其故,以軍糈不敷,現(xiàn)來勸輸為辭。於是諸富戶踴躍捐輸,不惜毀家紓難,頃刻間得二百萬。何宮保見之始去。茲時,吳門之餉可支二月,餉足兵壯,守禦何難!」余知子登雅度從容,亦善於粉飾升平者。今日之患,不在無餉,而在無官;不在無兵,而患兵之不戰(zhàn)。

    王韜並沒有危言聳聽,因為常州於五月二十六日失陷。隨後於五月三十日,無錫也被太平軍攻占。接著下來,太平軍的目標當然就是蘇州了。

    向外國請兵求援

    六月一日,太平軍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進抵蘇州閭門。李善蘭「先一日出城,倉皇走上海」,銜徐有壬之命向上海洋人討救兵。據(jù)史家忻平研究,徐有壬已令上海道吳煦向外國請兵求援,但擔心吳煦無法達成任務(wù),遂通過李善蘭,請王韜助一臂之力,找外國公使「乞師」。據(jù)王韜六月三日日記稱:

    清晨,壬叔乘輿款關(guān)函。晶頂貂尾,煥然改觀。急蹴予起曰:「吾與足下且成此大功!」余瞿然曰:「瀚(按即王韜本人)甚矣憊,萬不能起,所謂大功者何?」壬叔曰:「蘇城現(xiàn)將被圍,徐巡撫欲向西人乞師,以拯救數(shù)百萬生靈於偈趾。事若成,真莫大功德!?/p>

    正交談間,友人已傳來蘇州失陷的消息。但李善蘭並不相信,仍繼續(xù)為討救兵而奔走。到六月五日,王韜證實蘇州已於六月二日被太平軍攻破,他在當天日記記下了城破的慘狀:

    聞蘇城確係失守。初三日(按即咸豐十年四月初三日,換算西曆則為1860年五月二十三日),關(guān)外潰兵無數(shù),關(guān)吏不能稽詰。初四遂附於城。故徐撫軍有焚屋之舉,赤焰亙十餘里,一城菁華頓為消竭。三尺童子知其必蹶矣。城中民團約二萬人,新募之勇,皆不可用。十二日(按即西曆1860年六月一日),統(tǒng)帥張璧田(玉良)自錫山遁歸,以令箭呼城門啟,眾遂入。入城,即於臥龍街左右焚掠,民眾奔避,不及撲救。時事起倉猝,民團不能抵禦,衢市間屍相枕籍。潰兵即闖入撫軍署,署中火起,撫軍被戕,夫人公子投池死,全家七口皆殉難。

    不過,王韜並沒有紀錄李善蘭當時的反應(yīng)。王韜對於周弢甫的不能殉死蘇州頗有微詞,謂其「久在吳門,撫軍、藩、臬皆倚之為手臂,凡有大事,無不預(yù)鄭綽劷ㄒ蛔h,畫一策,足為斯民保障者。想值時世之窮,雖有經(jīng)濟,亦無從施耶!顧預(yù)其利者,必同其害;與其陷俁觶銓幯疇y而死耳。」

    儘管如此,他對李善蘭的「先一日出城」,似乎不曾責怪;在他的1860年六月二十日日記中,王韜雖然留下了梁閬齋當晚「酒間,譏訶壬叔,幾至攘臂,不歡以散」的罕見記載,但卻始終沒有說明梁﹑李兩人究竟何事引起如此激烈的爭吵!

    衡諸梁閬齋的「為人倜儻負意氣」,他以臨難節(jié)義責賢是極可能的。然而,蘇州城破與徐有壬的殉難,對李善蘭的打擊,絕對不只是他自己的算學著作在「蘇州節(jié)署遭亂盡失」而已,他的外甥崔敬昌追述他當時「西望嗚咽,設(shè)莊愍位祭以文,自是益絕意時事」,可以想見他當時是如何悲苦自抑!

    優(yōu)於品,短於才

    稍早在1860年五月二十六日時,王韜已從梁閬齋處得知徐有壬的焚屋之舉。針對這件事,王韜對徐有壬有所批評:

    金閶勝地,山塘艷土,皆繁華藪窟也,今已盡作瓦礫物。舉措倉皇,伊誰之咎?嗚呼!古之所謂堅壁清野者,皆於郭外數(shù)十里布置,從未有僅據(jù)孤城,足以自全者也!乃儻粗煉紉蜒昝,?zāi)未臨而預(yù)為造劫。自此一焚,而四方震恐。兵不戰(zhàn)而潰,民不寒而慄,且有乘機生事,流布訛謠,害有不可勝言者。焚城下以籌守備,此最末策也,況所焚遠及山塘,造孽非細。果其能攖城自守,城亡與亡,尚足以謝黔首耳。吾恐在事諸大員不能效張巡﹑許遠之節(jié),而將蹈杭州之覆轍耳。君青先生優(yōu)於品而短於才,從容坐鎮(zhèn)則有餘,臨危應(yīng)變則不足,惜無人為之輔翼耳。

    王韜推崇徐有壬「優(yōu)於品」應(yīng)該不是溢美之辭,《疇人傳三編》也評論徐有壬說:

    方公之旬宣也,綜覈名實,不為茍且補苴計,於大錢鈔票力格未行,又持身儉約,有逾寒素,遭憂去官,悉鬻服物,攜書十餘以行。夫公之清風亮節(jié),將與日月爭光。

    可見徐有壬的確是難得一見的「清官」。

    不過,在另一方面,王韜批評他「短於才」恐怕也是持平之論。事實上,徐有壬雖然「精於推步」﹑醉心西學,但早年為官,卻留下迂闊不知變通的紀錄。1848年,徐有壬與張集馨一起外放四川當?shù)琅_,結(jié)果在張集馨的《道咸宦海見聞錄》,我們讀到作者對徐有壬的描述:

    蜀省刑名繁重,甲於海內(nèi),州縣意為軒輊者甚多!删d道徐君青觀察有壬,琦相惡其在省,排日每不請見,札令出省督捕,亦清理卡務(wù),周厲成﹑綿﹑資州各屬不半年,刑戮八十餘人,并聞有重責二三千小板然後行刑者。聞署綿州李象昺說:「刑名不得其平,頗有枉死者!谷灰褚?其已決各犯概不咨司,不留案據(jù)。是時嘓案充斥,琦相屬其從嚴,故君青擅自誅戮。但能無枉,亦行亂用重之意。

    到了1859年,徐有壬的處理政事手腕,在張集馨眼中依舊沒有改善。1860年,張集馨在《道咸宦海見聞錄》記述了他目睹徐有壬治事能力:

    蘇州徐君青中丞有壬,余同年生也。同官四川時,屢為琦文勤呵斥。其人素無主意,相別多年,不知其造就閱歷何如?去冬余道過蘇州,適吳江縣有鬧漕事,本係庸人自擾,又復(fù)張皇失措。君青邀余在伊署,與孫蓮塘齡石友會飲,席中起坐數(shù)次,與幕友商量,迄無定見,余是以知其無能為也。只以恃有奧援,居然建節(jié),際此變故,安有展施?

    張集馨為官長袖善舞,極有政績,作此論時擔任福建布政使固難免有偏頗之見。但是,如果我們把他和王韜兩人對徐有壬的評論排比起來,徐有壬為官「從容坐鎮(zhèn)則有餘,臨危應(yīng)變則不足」,殆無疑問。

    讀書人致仕的悲劇

    徐有壬的悲劇,實在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書呆子「不幸值世之窮,無所措手」的一面絕佳鏡子。對他而言,項名達(1789~1850年)「道光六年(1826年)成進士,改官知縣,不就職,退而專攻算學」並主講苕南書院,應(yīng)該是最好的榜樣。不幸,他在道光九年(1829年)考上進士,宦途堪稱順利,大概始終沒有退而專攻算學的念頭。話說回來,既使他曾有此意,恐怕也不見得可以如願,畢竟乾嘉學派所努力經(jīng)營的學術(shù)環(huán)境(譬如項名達可以治「算學」這種專門之學而得到安身立命之所),已經(jīng)風光不再了。因此,他選擇讀書人致仕的這一條傳統(tǒng)老路,毋寧極其自然。而他最後忠烈殉死蘇城,應(yīng)該也是了無缺憾了:在城將破時,

    公整衣冠方出督戰(zhàn),馘崆按唐漕~,冠將墜,手自正之,遂遇害。(《疇人傳三編》)

    徐有壬固是求仁得仁的人,只是,對我們今日讀史者而言,他的遭遇卻留給我們無盡的感慨!

    TAGS: 中國數(shù)學家 清朝數(shù)學家
    名人推薦
    • 齊民友
      齊民友,,民盟成員,安徽蕪湖人。中國數(shù)學家,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2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數(shù)學系,歷任武漢大學講師、教授、數(shù)學研究所副所長、研...
    • 商高
      商高 ,西周初數(shù)學家。約與周公旦同時期人。在公元前1000年發(fā)現(xiàn)勾股定理的一個特例:勾三,股四,弦五。早于畢達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數(shù)學成就...
    • 楊從仁
      楊從仁是當代中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長期堅持研究高等數(shù)學教育、泛函分析,著作有《高等代數(shù)》、《數(shù)學分析教程》第二卷 等。其人一生追求進步,歷任主...
    • 張奠宙
      張奠宙,浙江奉化人。教授、博導(dǎo),1933年出生。1956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數(shù)學分析研究生班。1986年任教授。 1999年, 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的...
    • 張筑生
        張筑生,北京大學數(shù)學教授,2002年2月因病去世。他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天分和創(chuàng)造才能,卻甘于從事最基礎(chǔ)的教學和教材編寫工作;他身體有殘疾,12年...
    • 朱熹平
      朱熹平教授, 男,1982年本科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數(shù)學系,1984年在中山大學數(shù)學系取得碩士學位,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 武漢數(shù)學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