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蘊 - 生平
李公蘊,字兆衍,李淳安的次子,晉江人。他自幼隨父親到交趾(越南)貿(mào)易并定居。
李公蘊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宋真宗景德年間,被越南黎朝皇帝龍鋌任命為左親衛(wèi)殿前指揮使,賜姓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交趾廷亂,李公蘊平定有功,黎朝皇帝龍鋌駕崩,朝中諸大臣敬畏李公蘊,紛紛擁立他為越南皇帝。
由此,在1010年,李公蘊在越南登基,遷都大羅城,改城名為“升龍”(今河內(nèi)的別稱),廟號太祖,開創(chuàng)了李朝——1010~1125年。
李公蘊成為越南皇帝后,曾派遣使者前來中國,向宋廷納貢,受宋朝真宗冊封為“交趾郡王”,至仁宗朝亦封為南平王。后追謚為交趾國太祖神武皇帝。
李公蘊所實行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制度,都仿照宋朝的一套。
公元1028年李公蘊卒。
李公蘊 - 政治
李公蘊當(dāng)政以后,首先把國都從寧平山岳地帶狹小的華閭, 遷到位于富饒的紅河三角洲地區(qū)的要沖大羅城,改稱昇龍(即今河內(nèi));改古法州為天德府、華閭城為長安府。于天德府修建八所寺廟,并立碑記功。在龍城營造宮殿,在城外修建四大寺。李朝遷都龍(河內(nèi)),使其成為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和軍事中心,對越南國家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李公蘊 - 在位大事記
【庚戌】二年,正月,改元順天元年。初,王以華閭城湫隘,乃遷都大羅城。初遷時,泊舟城下,黃龍見于御舶,因號昇龍。改華閭為長安府,北江曰天德江,古法曰天德府。昇龍京內(nèi)起朝元殿,左置集賢殿,右置講武殿,左啓飛龍門,右啟丹鳳門。正陽啟髙殿,階曰龍墀。墀內(nèi)翼以迴廊,周匝四面,乾元殿后置龍安、龍瑞二殿,左建日光殿,右建月明殿,后有翠華宮。城之四面啟四門,東曰祥符,西曰廣福,南曰大興,北曰曜德。又于城內(nèi)起興天寺五鳳星樓,城離方創(chuàng)勝嚴(yán)寺。
【辛亥】順天二年,王親征愛州莒隆賊,平之。是歳,又于城內(nèi)起太清宮,萬歳寺,鎮(zhèn)福藏。城外建四天王寺,衣錦寺,龍具圣壽寺,又起含光殿于瀘東步。
占城國進(jìn)獅子。
【壬子】順天三年,建龍德宮于城外,以居太子,欲其周知民事。
十二月,神人留跡于東南峯盤石上,長廣三尺,深一丈。
真臘國來貢。
王征演州。
【癸丑】順天四年,御含光殿觀競渡。
冬十月王征渭龍州蠻,克之。
【甲寅】順天五年,命翊圣王討蠻將杜長惠于金華步,克之,斬首萬計,俘獲士馬不可勝數(shù)。
籬州獻(xiàn)麒麟。
改應(yīng)天府為南京。
真臘來貢。
【丙辰】順天七年,大熟,禾三十結(jié)直錢七十文,賜境內(nèi)三年租。起天光、天德二寺及塑四天帝像。
地震。
望諸名山。
度京師人千馀為僧道。
【丁巳】順天八年,乾元殿震。
宋真宗封王為南平王。
【戊午】順天九年,使阮清道如宋,求三藏經(jīng),得之。
【庚申】順天十一年,命王子討占城,克之。
初,乾元殿震,視朝于東殿,今又震,視朝于西殿。
【辛酉】順天十二年,春二月戊子,以王誕日為天成節(jié)。筑萬歳南山于廣福門外,多作飛禽走獸之狀,羅列其上。
【壬戌】順天十三年,命翊圣王伐大光歴。
【癸亥】順天十四年,改湖陽鎮(zhèn)為永安州。
【甲子】順天十五年,命太子伐峯輪州,開國伐都金州,筑昇龍城。
【乙丑】順天十六年,僧萬行化身。
真臘來貢。
詔立番寨于驩州南界。
【丙寅】順天十七年,命太子討演州。
遣使如宋。
【丁卯】順天十八年,命太子討七源州,東征王討文州。
【戊辰】順天十九年,春二月,王不豫。三月戊戌,薨于龍安殿。壽五十六,廟號太祖,葬天德府壽陵,在位二十二年,改元者一。
李公蘊 - 家庭
妻黎氏、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