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岳樂全名愛新覺羅·岳樂(1625——1689),清安和親王,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是順治,康熙兩朝功勛卓著的親王,為清朝入關(guān)后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順治三年,岳樂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張獻忠,他作戰(zhàn)英勇,頗具謀略,率部擊斬了大西王張獻忠,被晉升為貝勒。之后由于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績,被擢升為安親王。岳樂與其先輩不同,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他全力支持順治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膽啟用漢人,緩解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產(chǎn)活動。
這一系列措施對社會的穩(wěn)定,經(jīng)濟的恢復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順治帝迫于壓力,在彌留之際頒布罪己詔,全盤否定以前的改革,并任命保守派為顧命大臣,使得清朝在康熙初年出現(xiàn)了倒退的現(xiàn)象,岳樂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郁郁不得志。好在康熙帝及時鏟除了鰲拜,大清才沒有續(xù)寫元朝的悲劇。岳樂并沒有寂寞多久,隨著吳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亂,安親王被重新啟用,封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伐吳三桂。他仔細的分析了當前的形式,認為先攻湖南,與吳三桂正面交鋒,即使勝利,所得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不如先攻江西,即穩(wěn)定了后方,又切斷了吳三桂與耿精忠的聯(lián)系。事實證明岳樂的判斷是正確的,他率師很快占領(lǐng)整個江西,并乘勝直搗湖南,不久,吳三桂病逝,清軍勝利在望。此時岳樂奉調(diào)回京,軍隊暫交他人。康熙帝親自赴盧溝橋迎接,對岳樂大加褒獎。并讓他重回宗人府掌印。康熙二十七年,岳樂再度領(lǐng)兵駐防蘇尼特,二十八年死于軍中。謚“和”。康熙三十九年緣事追降郡王,削謚。
岳樂是清代親王中少有的集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對大清王朝所做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岳樂工詩、畫,寫鍾馗亦佳。弟雪齋,亦善畫水墨牡丹。《平津館書畫記、叢碧山房集、八旗畫錄》。
岳樂子二十,第五子安懿郡王瑪爾渾,瑪爾渾好學能文章,蘊端亦善詩詞,又輯宗室王公詩為宸萼集,一時知名士多從之游。四十八年薨,謚“懿”。子華玘襲爵,五十八年薨,謚“節(jié)”。雍正奪其爵位,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以阿巴泰、岳樂屢著功績,封華玘孫奇昆輔國公,世襲。十七子經(jīng)希封僖郡王,岳樂于康熙三十九年獲罪多降郡王,經(jīng)希也降一級,為鎮(zhèn)國公。十八子蘊端,初封勤郡王,后獲罪降為貝子,又獲罪奪爵。第八子和十六子色楞額、賽布禮均封為輔國將軍。
生平概況
岳樂,初封鎮(zhèn)國公。順治三年(1646)從肅親王豪格入四川,積軍功封貝勒,改號安郡王。他率軍駐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防外蒙古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促使兩汗入貢,凱旋收兵,進封安親王。岳樂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在蕩平“三藩”的戰(zhàn)爭中立有大功?滴跏辏1673),鎮(zhèn)守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擁兵反清,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子)、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孫),以及貴州、四川、廣東、廣西、福建、陜西、甘肅等地漢族將官紛紛起兵響應,連續(xù)攻入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形成延續(xù)8年之久的規(guī)模浩大的反清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使清朝面臨嚴重的威脅。
三藩之亂爆發(fā)初,局勢惡化,岳樂于康熙十三年(1674)掛定遠平寇大將軍印,率軍收復江西,進入湖南。吳三桂先后調(diào)集10萬大軍,死守長沙,雙方形成僵持之勢。4年后,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市)暴卒,相持難下的湖南戰(zhàn)局才發(fā)生重大變化。岳樂率大軍進入長沙,隨即揮師西南,在通向貴州的戰(zhàn)略門戶湖南武岡告捷。這是岳樂在三藩之役中的最后一戰(zhàn)。
岳樂收復湖南同時,兩廣、福建、浙江、四川等省相繼平定,清朝勝利已成定局。年底,玄燁命岳樂率部分將士還師,由侄子彰泰接替他總管軍務。
三藩之亂期間,王公子弟多年輕且不習戰(zhàn),岳樂老成持重,富有軍事經(jīng)驗,成為皇族中難得的帥材。他領(lǐng)兵出征五年半,建立了殊勛,受到隆重的禮遇?滴跤n詩中說:“大開冊府紀元功,伐罪安民將略雄。佇見天潢蒙上賞,明光高宴賦彤弓!边@成為他一生中最光輝的篇章。
岳樂不僅是著名的軍事家,也是重要的政治家。順治末年,他以親王之尊,主持議政王大臣會議,決策軍國大政,是清朝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福臨死后,他和杰書率領(lǐng)諸貝勒大臣,擁立玄燁繼承皇位。玄燁逮捕鰲拜親政后,岳樂奉旨查處鰲拜的同黨。岳樂長期執(zhí)掌宗人府事務,為完備皇族管理制度,編修譜牒,做了大量工作。
岳樂的第三房嫡福晉,是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女兒,康熙孝誠皇后的姑母,權(quán)臣索額圖(索尼的兒子)的妹妹。因為這層關(guān)系,岳樂的兒子們先后被提名受封。安親王府輝煌一時,無與倫比。
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的變化,使這個顯赫家族及其姻親,接二連三在皇帝面前失寵。首先失勢的是妻兄索額圖,因為阿附皇太子胤礽,被玄燁罵作“本朝第一罪人”,幽禁而死,他的兩個兒子也被處死。接著皇帝對岳樂也流露出不滿,借口一樁通醫(yī)喇嘛的小事,罷免了他的議政王和宗人府的職務。岳樂雖然保住了親王的爵位,已沒有什么實權(quán)。
康熙二十七年(1688)七月,蒙古準噶爾部首領(lǐng)噶爾丹與外蒙古喀爾喀部構(gòu)釁興兵。岳樂與簡親王雅布受命各帶兵丁500人遠赴內(nèi)蒙古蘇尼特部駐防。這時的他,已是65歲的老人了。麾下只有區(qū)區(qū)500兵丁,遠赴塞外高原,風餐露宿不說,與當初佩帶大將軍印,統(tǒng)帥千軍萬馬,鳴號拜纛(dào),皇帝親自送行的威風來,未免落魄,簡直有些流放的味道。十月天氣漸冷,他從草原撤還京師,不久即因病去世。清廷賜祭建碑,追謚號“和”。
岳樂晚年雖然失寵,但終其一生仍不失為備極榮華。12年后(1701),因某貴族告發(fā)他掌宗人府時錯判了一樁家庭糾紛案,岳樂被追革親王,降為郡王。岳樂的郡王爵由第五子瑪爾渾襲,后由瑪爾渾子華玘(qǐ)再襲。華玘死時無嗣,其后數(shù)年爵位虛懸。
岳樂的孫女嫁給了玄燁第八子胤禩,她支持其夫爭奪皇位。胤禛(雍正帝)登極后,便對胤禩及親屬實行報復。雍正元年(1723)下詔,“安郡王爵不準承襲”,詔書中指責岳樂“諂附輔政大臣,每觸忤皇考(玄燁)”。盡管如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弘歷追論先人功過時,還是盛贊了阿巴泰和岳樂的戰(zhàn)功,又封華玘的孫子為世襲輔國公。這些都是岳樂死后的余波。
妻妾概況
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扎薩克貝勒董戴清之女;
繼福晉納喇氏,輕車都尉達爾呼他之女;
三繼福晉赫舍里氏,輔政大臣、公索尼之女;側(cè)福晉烏亮海濟爾莫特氏,萬且他布囊之女;
側(cè)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子宋郭圖之女;
側(cè)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頭等侍衛(wèi)錫喇之女;
庶福晉劉氏,劉芳聲之女;
庶福晉卞氏,卞化鳳之女;
庶福晉周氏,周雅住之女;
庶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達穆巴禮之女;
庶福晉張氏,張賽褚之女;
庶福晉納喇氏,恩特之女;
媵妾詹氏,詹綬交之女;
媵妾俞氏,俞大之女;
媵妾張氏,張元聰之女。
子女概括
他塔海
第一子他塔海,崇德七年壬午五月十三日亥時生,母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扎薩克貝勒董戴清之女;順治八年辛卯十一月二十日戌時卒,年十歲;
德素
第二子德素,崇德八年癸未五月初一日戌時生,母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扎薩克貝勒董戴清之女,與第一子同母;順治八年辛卯十一月二十一日酉時卒,年九歲;第一女,順治元年甲申十一月二十日生,母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扎薩克貝勒董戴清之女;六年乙丑三月卒,年六歲;
阿達海
第三子阿達海,順治三年丙戌四月十三日辰時生,母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扎薩克貝勒董戴清之女,與第二子同母;本年十二月二十日卒;
和碩柔嘉公主
第二女和碩柔嘉公主,順治九年壬辰五月初六日子時生,母繼福晉納喇氏輕車都尉達爾呼他之女;撫養(yǎng)宮中,封今位號?滴醵旯锩,年十二。十一月,下嫁靖南王耿精忠之弟、三等子聚忠。十二年癸丑七月卒,年二十二。聚忠,順治十五年,封三等子,留侍京師?滴跗吣暾,加太子少師。十三年,兄精忠應吳三桂反。四月,詔執(zhí)聚忠系獄。明年七月,釋之,復官職如故。十五年正月,加太子太保。二十六年丁卯二月卒,謚愨敏。女兒耿氏嫁納蘭明珠之子納蘭揆敘;第三女,順治十年癸巳七月初二日辰時生,母庶福晉劉氏劉芳聲之女;康熙十二年九月,選納喇氏常保為婿;十三年正月,成婚;二十一年壬戌四月卒,年三十歲;第四女,順治十三年丙申十一月二十五日亥時生,母側(cè)福晉吳喇漢哲爾門氏(疑為側(cè)福晉烏亮海濟爾莫特氏,萬且他布囊之女);康熙三年甲辰五月卒,年九歲;
阿裕錫
第四子阿裕錫,順治十四年丁酉十一月十七日午時生,母庶福晉卞氏卞化鳳之女;十六年己亥三月初五日申時卒,年三歲;第五子阿弼達,順治十四年丁酉十一月二十四日午時生,母庶福晉周氏周雅住之女;十五年戊戌正月十一日寅時卒,年二歲;第六子青盛,順治十五年戊戌二月二十四日辰時生,母庶福晉劉氏劉芳聲之女;十七年庚子十一月二十六日辰時卒,年三歲;第七子圖蘭塞,順治十五年戊戌三月初三日午時生,母庶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達穆巴禮之女;十七年庚子十月二十六日巳時卒,年三歲;第五女,順治十五年戊戌三月十三日卯時生,母側(cè)福晉吳喇漢哲爾門氏(疑為側(cè)福晉烏亮海濟爾莫特氏,萬且他布囊之女),與第四女同母;本年四月卒;
輔國將軍塞楞額
第八子護軍統(tǒng)領(lǐng)、輔國將軍塞楞額,順治十五年戊戌十二月初二日寅時生,庶福晉張氏張賽褚之女;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七月二十四日子時卒,年四十二歲;嫡妻賈佳氏,巡撫漢復之女,妾曽氏,曽貴之女,妾徐氏,徐達之女,妾王氏,王滿滋之女;七子:長子已革奉國將軍護軍統(tǒng)領(lǐng)色痕圖,次子色克錫,三子薩圖,四子都統(tǒng)奉恩將軍色貝,五子赫圖,六子告退奉恩將軍務爾圖,七子恩昌;第六女,順治十六年二月十五日巳時生,母庶福晉劉氏劉芳聲之女,與第三女同母;康熙十四年正月,選依爾根覺羅氏奈渾為婿,本年八月成婚;四十一年五月卒,年四十四歲;
雅圖
第九子雅圖,順治十六年己亥五月十六日戌時生,母庶福晉周氏周雅住之女,與第五子同母;十八年辛丑正月初七日酉時卒,年三歲;第七女和碩格格(郡主),順治十六年己亥八月三十日巳時生,母側(cè)福晉吳喇漢哲爾門氏(疑為側(cè)福晉烏亮海濟爾莫特氏,萬且他布囊之女),與第五女同母;選郭絡羅氏明尚為婿,康熙十一年三月成婚;二十三年甲子五月卒,年二十六歲(女兒郭絡羅氏嫁圣祖第八子廉親王允禩為嫡福晉);第八女,順治十六年己亥十月十七日酉時生,母媵妾詹氏詹綬交之女;十八年辛丑二月卒,年三歲;第九女,順治十七年庚子四月二十七日生,母庶福晉納喇氏恩特之女;康熙元年壬寅二月卒,年三歲;第十子五十八,順治十七年庚子七月初六日子時生,母庶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達穆巴禮之女,與第七子同母;十八年辛丑八月二十九日巳時卒,年二歲;
艾滋
第十一子艾滋,順治十七年庚子八月十二日未時生,母庶福晉張氏張賽褚之女,與第八子同母;十八年辛丑四月十二日午時卒,年二歲;
布乃
第十二子布乃,順治十八年辛丑九月十二日丑時生,母側(cè)福晉烏亮海濟爾莫特氏萬且他布囊之女;康熙元年壬寅四月二十四日巳時卒,年二歲;
僧保
第十三子僧保,順治十八年辛丑十月二十六日辰時生,母庶福晉劉氏劉芳聲之女,與第六子同母;康熙七年戊申十二月二十四日未時卒,年八歲;
瑪尼
第十四子瑪尼,康熙元年壬寅九月十一日辰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輔政大臣、公索尼之女;三年甲辰十月初四日卒,年三歲;第十女,康熙二年癸卯九月初七日午時生,母庶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達穆巴禮之女;四年乙巳二月卒,年三歲;
多羅安愨郡王瑪爾琿
第十五子多羅安愨郡王瑪爾琿,康熙二年癸卯十一月二十九日丑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十四子同母;十六年,封世子;二十九年二月,襲封多羅安郡王;四十八年己丑十一月十一日子時薨,年四十七歲;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卓禮克圖親王鄂齊爾之女,繼福晉佟佳氏,內(nèi)大臣國舅佟國綱之女,庶福晉臧氏,臧明執(zhí)之女,庶福晉依爾根覺羅氏,護軍祾昂吉禮之女,庶福晉納喇氏,查哈拉之女,妾孟氏,孟六之女,妾郭氏,郭仲舉之女;四子:長子博爾敦,次子多羅安節(jié)郡王華圯,三子已革奉恩將軍華彬,四子延明;第十一女和碩格格(郡主),康熙三年甲辰二月十二日亥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十九年四月,選納喇氏散騎侍郎鼐格為婿,本年十月成婚;額附二十九年庚午七月卒,郡主三十二年癸酉七月卒,年三十歲;(考:第十五子與第十一女為同母所生,出生日期僅相差三個月,必有一個出生日期是錯誤的,第十五子的出生日期是根據(jù)《愛新覺羅宗譜》,第十一女的出生日期是根據(jù)列祖女孫玉碟,孰是孰非,待考)
已革輔國將軍塞布禮
第十六子已革輔國將軍塞布禮,康熙三年甲辰五月二十五日辰時生,母庶福晉張氏張賽褚之女,與第十一子同母;六十年辛丑三月初七日申時卒,年五十八歲;嫡妻富察氏,護軍參領(lǐng)航蘇之女,妾胡氏,胡連之女,妾高氏,高德明之女,妾米氏,達林之女,妾高氏,高德明之女,妾高氏,高魁之女;八子:長子常明,次子常佳,三子望保,四子華德,五子望銘,六子副都統(tǒng)華珠,七子珠熙,八子華通;第十二女,康熙四年乙巳九月十八日亥時生,母庶福晉張氏張賽褚之女;六年丁未十二月卒,年三歲;第十三女,康熙四年乙巳十二月十三日寅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十一女同母;二十三年甲子七月卒,年十九歲;第十四女,康熙五年丙午九月十三日申時生,母媵妾俞氏俞大之女;六年丁未十一月卒,年二歲;第十五女多羅格格(縣主),康熙六年丁未四月初三日卯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十一女同母;二十九年,選吳喇漢氏土默土特貝勒額爾德穆圖為額附;三十年五月,成婚;縣主三十七年戊寅二月卒,年三十二歲;第十六女,康熙七年戊申二月十二日子時生,母庶福晉周氏周雅住之女;二十二年九月,選納喇氏二等侍衛(wèi)穆采為婿;二十三年十月,成婚;三十四年乙亥六月卒,年二十八歲;
奉恩鎮(zhèn)國公經(jīng)希
第十七子奉恩鎮(zhèn)國公經(jīng)希,康熙七年戊申三月二十一日子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十五子同母;二十一年正月,封多羅僖郡王;三十八年九月因伊父罪,降為鎮(zhèn)國公;五十六年丁酉八月初五日巳時卒,年五十歲;嫡妻富察氏,都統(tǒng)尼雅漢之女,妾李氏,李孝之女,妾依爾根覺羅氏,恩格禮之女,妾康氏,康英之女,妾李氏,李友松之女;六子:長子隆岱,次子隆云,三子隆璵,四子隆綏,五子隆霞,六子隆調(diào);第十七女,康熙八年己酉六月初六日戌時生,母側(cè)福晉吳喇漢哲爾門氏(疑為側(cè)福晉烏亮海濟爾莫特氏,萬且他布囊之女),與第七女同母;二十年辛酉九月卒,年十三歲;第十八女,康熙八年辛酉七月二十二日申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十五女同母;十年辛亥六月卒,年三歲;
已革多羅勤郡王蘊端
第十八子已革多羅勤郡王蘊端,康熙九年庚戌十二月二十一日戌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索尼之女,與第十七子同母;二十三年正月,封多羅勤郡王;二十九年二月,降為固山貝子;三十七年四月,緣事革去固山貝子;四十三年甲申三月初四日亥時卒,年三十五歲;嫡妻納喇氏,輕車都尉查爾海之女,繼妻納喇氏,輕車都尉查爾海之女;一子:經(jīng)廉;第十九女多羅格格(縣主),康熙九年庚戌十二月二十一日戌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十八女同母,與第十八子雙生;三十年二月,選納氏席納海為額附;三十三年正月,成婚;縣主于乾隆二年丁巳十一月初一日丑時卒,年六十八歲;
務爾占
第十九子務爾占,康熙十一年壬子九月二十三日巳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十八子同母;雍正元年三月因罪并伊子孫黜去宗室為庶人,遣往盛京;雍正二年甲寅正月十七日巳時卒,年五十三歲;嫡妻尚氏,尚世達之女;繼妻舒穆祿氏,舒祿之女;二子:長子永年,次子德恒;
贊扎
第二十子贊扎,康熙十二年癸丑三月初一日子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十九子同母;十四年乙卯四月初四日巳時卒,年三歲;第二十女,康熙十三年甲寅二月十三日寅時生,母庶福晉周氏周雅住之女,與第十六女同母;十六年丁巳正月卒,年四歲;第二十一女,康熙十三年甲寅三月二十九日辰時生,母媵妾張氏張元聰之女;二十二年癸亥六月卒,年十歲;第二十二女,康熙十三年甲寅十一月十九日寅時生,康熙九年庚戌十二月二十一日戌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十九女同母;十四年乙卯二月卒,年二歲;第二十三女多羅格格(縣主),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閏六月初四日辰時生,母三繼福晉赫舍里氏索尼之女,與第二十二女同母;三十六年二月,選瓜爾佳氏侍明為額附,本年九月成婚;縣主于三十八年乙卯十二月卒,年十七歲。
兄弟姊妹
第一子
追封固山賢愨貝子尚建,丙午年九月二十六日子時生,母嫡福晉納喇氏,男三坦之女。天聰四年庚午七月二十九日丑時卒,年二十五歲,追封貝子,謚賢成。嫡夫人瓜爾佳氏,吳裕齊之女。二子:長子固山悼愨貝子蘇布圖(初封輔國公。順治三年,進貝子。五年,卒于軍,謚悼愍。顏齡,蘇布圖子,封鎮(zhèn)國公。卒。無子,爵除。),次子固山介潔貝子強度(封貝子,謚介潔,不予襲。)。
第二子
固山溫良貝子博和托,庚戌年正月二十四日酉時生,母嫡福晉納喇氏,男三坦之女。初封輔國公。順治元年,破李自成,進貝子。順治五年戊子九月二十七日寅時溘逝,年三十九歲,予謚。嫡夫人舒穆祿氏,公楊古里之女。六子:長子奉恩輔國懷愨公翁古,次子奉恩輔國懷義公錦注,三子固山介潔貝子佛克齊庫,四子固山貝子彰泰,五子邦泰,六子額布赫宜。
第三子
追奪和碩端復位親王博洛,癸丑年三月初四日亥時生,母嫡福晉納喇氏,男三坦之女。順治元年,封端重郡王,再進親王。順治九年壬辰三月十六日巳時卒,年四十歲,謚定。十七年,追論前罪,革爵。嫡福晉佟佳氏,參領(lǐng)李山之女;側(cè)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男袞濟之女;庶福晉瓜兒佳氏,裴新之女;妾吳氏,吳大之女。九子:長子噶普世賢,次子庫祿克,三子根齊痕,四子追削多羅敏思郡王塔爾納(封郡王,卒,謚敏思。坐博洛罪,追奪爵。),五子和圖懇,六子特蘇,七子郎柱,八子多羅懷思貝勒齊克新(順治十一年襲端重親王。十七年,降貝勒,謚懷思。無子,爵除。),九子猛庫。
第四子
追奪和碩安和親王(多羅安郡王)岳樂,天命十年乙丑九月十九日午時生,母嫡福晉納喇氏,男三坦之女。初封鎮(zhèn)國公。順治六年,封貝勒。八年,襲爵,改號安郡王。十四年,進親王?滴醵四昙核榷露娜招鐣r薨,年六十五歲,予謚。二十九年,追降郡王,削謚。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扎薩克貝勒董戴清之女;繼福晉納喇氏,輕車都尉達爾呼他之女;三繼福晉赫舍里氏,輔政大臣、公索尼之女;側(cè)福晉烏亮海濟爾莫特氏,萬且他布囊之女;側(cè)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子宋郭圖之女;側(cè)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頭等侍衛(wèi)錫喇之女;庶福晉劉氏,劉芳聲之女;庶福晉卞氏,卞化鳳之女;庶福晉周氏,周雅住之女;庶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達穆巴禮之女;庶福晉張氏,張賽褚之女;庶福晉納喇氏,恩特之女;媵妾詹氏,詹綬交之女;媵妾俞氏,俞大之女;媵妾張氏,張元聰之女。二十子二十三女,有爵者三:蘊端、瑪爾渾、經(jīng)希,敔枩,襲爵。
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第二百十七·列傳四》有如下記載:
安和親王岳樂,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鎮(zhèn)國公。順治三年,從豪格徇四川,擊斬張獻忠。六年,封貝勒。八年,襲爵,改號安郡王。九年,掌工部事,與議政。十年,命為宣威大將軍,駐歸化城,規(guī)討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尋行成,入貢,乃罷兵。十二年,掌宗人府事。十四年,進親王。
康熙十三年,吳三桂、耿精忠并反,犯江西。命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之,自江西規(guī)廣東,次南昌,遣兵復安福、都昌。十四年,復上高、新昌。戰(zhàn)撫州唐埠、七里岡、五桂寨、徐汊,屢破敵,復馀干、東鄉(xiāng)。詔移師湖南,疏言:“江西為廣東咽喉,當江南、湖廣之沖,今三十馀城皆陷賊。三桂於醴陵造木城,增偽總兵十馀人,兵七萬、倮倮三千,固守萍鄉(xiāng)諸隘。若撤撫州、饒州、都昌諸路防兵盡赴湖南,則諸路復為賊有。否則,兵勢單弱,不能長驅(qū)。廣東諸路,恐亦多阻。臣欲先平江西,無卻顧憂,然后移師!笔杪劊狭钏俣ń。岳樂督兵攻建昌,精忠將邵連登率數(shù)萬人迎戰(zhàn)長興鄉(xiāng),擊走之,克建昌,并下萬年、安仁。師進克廣信,再進克饒州,破敵景德鎮(zhèn),復克浮梁、樂平。分兵徇宜黃、崇仁、樂安,皆下。并諭降泰和、龍泉、永新、廬陵、永寧及湖廣茶陵諸縣。師再進,克靖安、貴溪。疏言:“三桂聞臣進取,必固守要害,非綠旗兵無以搜險,非紅衣炮無以攻堅。請令提督趙國祚等率所部從臣進討,并敕發(fā)新造西洋炮二十!庇质柩裕骸熬覍埓媲踩朔Q有兵八千屯順昌,俟大軍入閩為應。”詔以簡親王喇布專主福建軍事,而趣岳樂赴長沙。十五年,岳樂師克萍鄉(xiāng),遂薄長沙。疏言:“敵船集長沙城下,我?guī)煙o船,難以應敵。長沙附近林木頗盛,請先撥戰(zhàn)艦七十艘,仍令督撫委員伐木造船!比缢垺0嗽,詔曰:“朕聞王復萍鄉(xiāng),直抵長沙,甚為嘉悅。王其善撫百姓,使困苦得紓;即脅從者皆朕赤子,當加意招徠。”十六年,遣兵破敵瀏陽,斬千馀級,克平江。十七年,破敵七家洞。三桂將林興珠等自湘潭來降。九月,三桂既死,詔趣岳樂進師。岳樂請赴岳州調(diào)度諸軍。上命大將軍察尼規(guī)取岳州,而令岳樂仍攻長沙。十八年正月,岳州降。長沙賊亦棄城遁,遂入長沙,遣兵復湘潭。尋會喇布軍克衡州、寶慶,分兵守焉。復與喇布合軍攻武岡,破敵寶慶巖溪,斬級數(shù)百,獲舟四十。師次紫陽河,敵於對岸結(jié)營,師逕渡,分兵出敵后夾擊之,敵潰走。三桂將吳國貴、胡國柱以二萬人守隘,發(fā)炮殪國貴,奪隘。貝子彰泰逐敵至木瓜橋,遂克武岡及楓木嶺。詔召岳樂還京師,以敕印付彰泰。十九年正月,下詔褒岳樂功。岳樂至京師,上於盧溝橋南二十里行郊勞禮。
順治初,故明外戚周奎家有自稱明太子者,使舊宮人及東宮官屬辦視非是。三桂反,京師又有朱慈璊者,自稱三太子,私改元廣德,糾黨舉火為亂,事敗,慈璊走免。鞫其黨,謂其真姓名為楊起隆。及岳樂駐師楓木嶺,於新化僧寺得朱慈燦,自言為莊烈帝長子,闖難奔南京,福王置諸獄,釋為民,從朽木和尚為僧,往來永州、寶慶間。以三桂悖逆反覆,將募兵聲討,三桂死,乃止。至是,岳樂攜慈燦來京,詔令慈璊黨相見,復不相識,乃斬之。二十年,仍掌宗人府事。二十七年,偕簡親王雅布往蘇尼特防噶爾丹。二十八年二月,薨,予謚。二十九年,貝勒諾尼訐岳樂掌宗人府,聽讒,枉坐諾尼不孝罪,追降郡王,削謚。
支系表
瑪爾渾:岳樂第十五子?滴醵拍暌u安郡王,四十八年薨,謚號愨;
華玘:瑪爾渾第四子?滴跛氖拍暌u安郡王,五十八年薨,謚號節(jié)。雍正元年以岳樂罪,不準襲爵;奇昆:華玘嗣子錫貴之子。乾隆四十三年,以阿巴泰岳樂功,命襲輔國公,四十七年卒;
崇積:奇昆第三子。乾隆四十七年襲輔國公,嘉慶九年革退;
布蘭泰:錫貴子岱英之子。嘉慶十年襲輔國公,道光元年卒;
亨明:布蘭泰第四子。道光元年襲輔國公,咸豐十年卒;
裕。汉忝鞯谌。咸豐十一年襲輔國公,同治十二年卒;
意普:裕恪第二子。同治十二年襲輔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