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 - 詞語解釋
詞目: 雷神
拼音: leí shén
詳細解釋: 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俗稱雷公。
相關典故: 《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三折:"你因甚惱著雷神來。"
殷夫《孩兒塔·夢中的龍華》:"白云看著你返顧顫驚,雷神們迅速地鼓著狂聲。"
雷神 - 簡介
中國古代神話里的雷神不止一個,最有名的一個,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睋妒酚洝ぶ鼙炯o》的記載:“姜源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約期而生子!闭f的便是它了。姜媛生下的孩子取名為后稷,被認為是周民族的始祖,描寫這段故事的詩歌《生民》也被收入了《詩經》之中。又傳說華胥氏也有過類似經歷而生伏羲,于是后來也有人把伏羲和后稷混為一談。除此之外,北歐神話中也也雷神描述,而墨西哥有一種植物,名字也叫雷神。雷神 - 神話事跡
雷神居雷澤。《史記·五帝本紀》道:“舜耕歷山,漁雷澤”。唐人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括地志》道雷澤即雷夏澤,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又注引《山海經》道:“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彼c今《山海經》異。《山海經·海內東經》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惫模脫;吳西,吳地西部。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卷六道:“雷澤當作震澤!贝艘哉鹭运鬄槔。袁珂以吳承志之說為是,言《山海經》之雷澤即震澤即今太湖,與《史記》之雷澤為異地。又《淮南子·墜形訓》道:“雷澤有神,龍身人頭,鼓其腹而熙!备哒T注:“雷澤,大澤也。鼓,擊也;熙,戲也”。
還有一個叫做夔,住在東海流波山上,像只沒有角的牛,蒼灰色,只有一只腳,能夠自由出入海水之中。每進出時必有大風雨,同時吼聲如雷。黃帝與蚩尤大戰(zhàn)時,士兵被蚩尤找來的各路山精水怪所迷惑,黃帝決定用些特別的材料來做面鼓,激勵士氣。于是上面這兩位就倒了大霉,前者被抽了骨頭做鼓槌,后者被剝了皮蒙成鼓。
黃帝還有個搞醫(yī)療的臣子名叫雷公,其事跡已不可考,只知他曾派使者采藥,使者迷路而化做啄木鳥,或者后世雷公總是一副鳥臉的出處就在這里了。以龍身的形象而論,游戲里的雷神當以雷澤的那個可能性居多。
雷神 - 信仰起源
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國古代先民對于雷電的自然崇拜,因為遠古時代,氣候 變化異常,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云密布,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擊喪人畜。使人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fā)怒,進而產生恐懼之感,對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從單純的自然神逐漸轉變成具有復雜社會職能的神。
對于雷神的形象,中有記載,文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边@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人們認為雷聲在天,而龍亦飛騰于天,將二者結臺在一起,便會有雷雨;又將其腰問想象有一鼓,鼓發(fā)雷聲。后來雷神的形象進一步變化。《酉陽親俎·前集》說“豬首,手足各兩指,執(zhí)一赤蛇嚙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一說“豕首鱗身”;《鑄鼎余聞》卷一說“大首鬼形,白擁項,朱犢鼻,黃帶,右手持斧,左手恃鑿,運連鼓于火中”;《集說詮真》引《搜神記》說“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余,狀如六畜,頭如獼猴”;《唐國史補》說“其狀如彘,秋冬伏于地中”;《夷堅丙志》卷七說其形如奇鬼,“長三尺許,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幘,如世間幞頭,乃肉為之,與額相連”。總之雷神形象不定,體形或龍、或人、或獸;臉彤或人頭、猴頭、豬頭、鬼頭。周秉以后,雷神被稱為雷師,或雷公,《楚辭·離騷》:“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又《開元占經》曰:“五車東南星名曰司空,其神名曰雷公!睙o論稱雷師還是雷公,當時人們崇祀的雷神只有一位,并以農歷六月廿十四為雷公生日,稱為“雷公誕”,是日人們均要奉祭雷公。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還沒有定型,因為元代有“雷公旗”,所畫雷神仍為“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明清時代,雷神的形象趨于統(tǒng)一,其標準形象概為《集說詮真》中所述:“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zhí)楔,右手執(zhí)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huán)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笨梢娎咨翊藭r最明顯的特征是猴臉、尖嘴,所以民間有之“雷公臉”、“雷公嘴”的說法。雷神 - 宗教地位
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稓v代神仙通鑒》稱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他下轄一個復雜的雷部組織,總部為神雷玉府,下設“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臺、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
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四府為:九霄玉清府、東極青玄府、九天應元府、洞淵玉府;六院為:太一內院、玉樞院、五雷院、斗樞院、氏陽院、仙都火雷院;諸有司為:天部廷司、蓬萊都水司、太乙雷霆四司北帝雷霆司、北斗征伐司、北斗防衛(wèi)司、玉府雷霆九司及諸曹院子司。并稱每個機構中均有“玉府左玄、右玄、金閥侍中、仆射、上相真仙、真伯、卿監(jiān)、恃宸、仙郎、玉郎、玉童、玉女左右,司麾諸部雷神、官吏、將吏”。且稱“九天雷公將軍、八方云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均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麾下聽令。是經稱諸司中有三十六雷公,分天、地、人三類,每類十二名。天雷十二為: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風雷公、行雨雷公、行云雷公、布澤雷公、行冰雷公、行霄雷公、飛砂雷公、食糶雷公、伏魔雷公、吞鬼雷公。地雷十二為:糾善雷公、罰惡雷公、社令雷公、發(fā)稻雷公、四序雷公、卻災雷公、收毒雷公、扶危雷公、救病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人雷十二為:收瘟雷公、攝毒雷公、卻禍雷公、除禍雷公、破禍雷公、破廟雷公、封山雷公、伏虎雷公、打虎雷公、滅尸雷公、破障雷公、管魄雷公、蕩怪雷公。這三十六雷公掌三十六天曹刑律,嚴格遵照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命令,代天實施刑罰,經稱“雷司布令行至疾如風火,不可留停,降澤之處有矛,震雷之聲有數,可旱即旱,可雨即雨,必奉帝令”。是經還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執(zhí)掌五雷、十雷、三十六雷霆。五雷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十雷為:玉樞雷、神霄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極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極雷。三十六雷為:玉樞雷、玉府雷、玉柱雷上清大洞雷、火輪雷、灌斗雷、風火雷、飛捷雷、北極雷、紫微璇樞雷、神霄雷、仙都雷、太乙轟天雷、紫府雷、鐵甲 雷、邵陽雷、欻火雷、社令蠻雷、地祗鳴雷、三界雷、斬壙雷、大威雷、六波雷、青草雷、八卦雷、混元鷹犬雷、嘯命風雷、火云雷、禹步大統(tǒng)攝雷、太極雷、劍火雷、外鑒雷、內鑒雷、神府天樞雷、大梵斗樞雷、玉晨雷。
至于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的來歷,其說有三。其一為元始天尊九子玉清真王之說。如《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中即稱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聲昔化天尊,專制九霄三十六天,執(zhí)掌雷霆之政,稱“神雷真王”。此說還見于《道藏·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玉樞寶經》等書中。
其二為黃帝之說。如《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始開圖》曰:“黃帝名軒轅,北斗神也,以雷精起!蓖暇硭摹洞呵锱_誠圖》曰:“軒轅星,主雷雨之神!薄妒酚洝ふx》亦云:“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歷代神仙通鑒》說得更為詳細:“(黃帝)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昔化真王。所居神雷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王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fā)雷聲也。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力牧敕為雷師皓翁。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其三為聞仲之說。此說緣于《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神時,將太師聞仲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下屬鄧忠辛環(huán)、張節(jié)、陶榮等二十四員雷公,行“催云助雨法”。
以上說法,其一與道教最為接近,如《明史·禮志四》稱:“雷聲昔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廿四為天尊現示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辈⑶业澜讨羞有招請雷神的雷法,此法以符箓法術為用,陣妖捉鬼煉度亡魂、召神驅耶、興云致雨。
鄧元帥
道教雷部諸神之一。相傳其名忠。《鑄鼎余聞》卷一稱其“銀牙耀目”。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部下天君,常以鄧元帥為首!兑膱灾狙a》卷二三載:“宗室趙善蹈,少時遇九華同先生傳靈寶大法,行持多顯效。筑壇行法,見神人火焰繞身,曰:‘吾天元考召鄧將軍也!彼未Q之為“天元鄧將軍”。明姚宗儀《常熟志》記載,道觀有雷神殿,前以“律令大神鄧元帥”為首。另外《封神演義》中指稱其名為鄧忠,《西游記》中指稱其名為鄧化,都是指鄧元帥。
辛元帥
道教雷部諸神之一。據《三教源流授神十大全》卷五稱:其名叫辛興,字震宇,其母姓張;自幼家貧,靠打柴為生,奉養(yǎng)母親,十分辛苦。原為雍州人。其居住的地方有一座雷神山,每逢驚蟄之日雷聲大作,無物不折。到了夏、秋二季雷神則潛藏入地,變作雞形。一天,辛興入雷神山打柴,在幽靜的山谷中捉得剛成雞形的雷神五只,心中特別高興,帶回欲殺給母親吃;氐郊乙院,辛興將雞交給母親,便賣材去了。其母將四只雞關在雞籠內,留下一只準備殺時,雞突然象人一樣說起話來:“我是雷神,不能吃,請求留我性命!”其母沒有答應,一刀殺之,突然雷聲大作,將其母擊死在地。辛興回家時,見母親己死,抱尸大哭說:“予何極也,抑至此邪!”當擦干眼淚時,辛興看到母親背上有金色的字,曰:“混一之氣,青帝之英,威令所加,奠予敢攖,劈惡誅邪,唯吾司命!边m才知道雞為雷神所變,于是操起木棒擊打其余四只,雷雞被衣服覆蓋,不能發(fā)出雷電。突然烏云密布,雷電交加,雷神欲欲要擊辛興,又感到其孝心實在難得,于是變成道土下地向其作揖道:“孝子獨不畏雷而反制雷。吾雷神,誤以傷爾母,爾毋以怨也,余等愿唯而所命以謝厥罪!庇谑琴浕鸬なw與其食,辛興立即變成雷公,腳踏五雷鼓,直上云天,被玉帝封為雷部元帥。傳說農歷六月廿五為辛元帥的圣誕,敬奉雷神的的人都在這—天食素,名為“雷齋”。如《鑄鼎余司》卷一引國朝顧祿《清嘉錄》曰:六月二十五日為辛天君誕辰,謂天君為雷部中主簿神,凡奉雷齋者,至日皆茹素以祈神佑。又月之辛日及初六日,俗呼“三辛一板,六不御暈”,謂之“辛齋”。
雷神 - 北歐神話
托爾:著名的雷電之神,名字即“轟鳴者”的意思,諸神中最具怪力的神,以巨大鐵槌作戰(zhàn)。他的鐵槌也很著名,“托爾的鐵槌”在許多作品中幾乎成為了力量的代表。他還是豐饒之神,主管一切人類所必須經歷的儀式,如婚喪嫁娶等!爸T神之黃昏”中托爾和世界蛇尤蒙岡多同歸于盡。尤蒙岡多是一條自己銜著自己的大蛇,象征無限。雷神 - 植物雷神
雷神又名棱葉龍舌蘭,原產墨西哥中南部。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適應性強,較耐寒,略耐陰,怕水澇。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為好。冬季溫度不低于4℃。常用分株繁殖?捎诖杭4-5月間,將母株基部萌生的子株帶根挖出栽植。如子株不帶根,可暫插于沙床中,待生根后再移栽上盆。若開花結實,母株往往枯萎死亡。也可用播種繁殖,發(fā)芽不困難。雷神生長較慢,盆栽需每年換盆,加入排水良好的肥土。植株耐旱力強,生長期每澆透1次,應待盆土干透后再澆下一次。若盆內積水,常引起葉片發(fā)黃,根部腐爛。生長過程中,若長期光線不足,葉片變長,先端色刺暗淡,影響觀賞效果。每月施肥1次。入秋后,雷神生長緩慢,盆土要保持干燥,否則低溫濕潤對植株生長極為不利。
有時發(fā)生葉斑病危害,可用波爾多液(1:1:100)噴灑多次防治。蟲害有介殼蟲、粉虱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
雷神屬龍舌蘭中的小型種,葉片灰綠色,呈螺旋狀排列,紅褐色尖刺十分醒目。常用于盆栽觀賞,適合家庭陽臺、花架擺設。
雷神 - 游戲人物
仙劍奇?zhèn)b傳中以雷靈珠合體所發(fā)法術,召喚雷神以狂雷攻擊對手。
仙劍奇峽傳--雷神
星際爭霸2中的新單位雷神THOR
建造:SCV
裝備:“雷神之錘”粒子加速炮 250MM 轟炸加農炮
定位:終極重型攻擊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