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景仁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后裔。祖黃大樂,為高淳校官。父黃之掞,為縣學生。黃景仁4歲喪父,十二歲祖父去世,十六歲時唯一的哥哥罹病身亡。黃景仁依賴母親屠氏養(yǎng)成,八歲能制舉文,16歲應(yīng)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前常州府知府潘君恂、武進縣知縣王君祖肅,尤奇賞之”。17歲補博士弟子員,于宜興氿里讀書,與汪中友好,但從此屢應(yīng)鄉(xiāng)試都不中。乾隆三十一年,于江陰遇同邑洪亮吉,各為詩歌,人們評價說,黃詩似李白,洪詩學杜甫,因此時稱“洪黃”。次年,黃景仁娶趙夫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黃景仁20歲時即開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業(yè)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中為客。在朱筠幕,于采石磯的太白樓宴會上即席所賦《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詩傳誦一時。
乾隆四十年(1775),27歲時赴北京,次年應(yīng)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簽官。乾隆四十三(1778),受業(yè)于鴻臚寺少卿王昶門下。家境日貧,在北京從伶人乞食,粉墨登場,入陜西巡撫畢沅幕府,畢沅替他捐補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黃景仁35歲,為債家所迫,乃北走太行,抱病赴西安,至山西解州運城,病逝于河東鹽運使沈業(yè)富官署中。友人洪亮吉持其喪以歸。
現(xiàn)代作家郁達夫的小說《采石磯》系以黃景仁為故事主角,兩人經(jīng)歷頗為相似。
人物自敘
景仁四歲而孤,鮮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讀。稍長,從塾師授制藝,心塊然不知其可好。先是,應(yīng)試無韻語,老生宿儒,鮮談及五字學者。舊藏一二古今詩集,束置高閣,塵寸許積,竊取翻視,不甚解。偶以為可解,則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遍g一為之,人且笑姍,且以其好作幽苦語,益唾棄之,而好益甚也。歲丙戌,常熟邵先生齊燾主講龍城書院,矜其苦吟無師,且末學,循循誘之。景仁亦感所知遇,遂守弗去。三年,公卒,益無有知之者,乃為浪游。由武林而四明,觀海;溯錢塘,登黃山;復經(jīng)豫章,泛湘水,登衡岳,觀日出;浮洞庭,由大江以歸。是游凡三年,積詩若干首。中漸于嘉興鄭先生虎文、定興王先生太岳之教。家益貧,出為負米游;客太平知府沈既堂先生業(yè)富。時大興朱先生筠督學安慶,招入幕,從游三年,盡觀江上諸山水,得詩若干首。體贏疲役,年甫二十七耳,氣喘喘然有若不能舉其軀者。自念鄉(xiāng)所游處,舉凡可喜可愕之境,悉于是乎寄?重毑∑,脫有遺失,因檢所積,十存其二三,聊命故人編次之。夫幼之所作,稍長輒悔,后之視今,何獨不然?輒為數(shù)語,以自策勵,且述辛苦。時乾隆乙未季春月之十一日。
——《兩當軒集》
人物年譜
吳縣毛慶善叔美,太倉季錫疇范卿 纂
先生姓黃氏,名景仁,字漢鏞,一字仲則。常州府武進縣人,系出宋秘書丞文節(jié)公,世居江西清江之荷湖,明永樂間,有松軒先生名遵者,任武進縣學教諭,因家焉。曾祖覲龍,字云會,贈修職佐郎。祖大樂,字韶音,以歲貢生官高淳縣學訓導。父之掞,字端衡,縣學生。
乾隆十四年(1749年)己巳正月四日,先生生于高淳學署。
十五年庚午,先生二歲,在高淳。
十六年辛未,先生三歲,在高淳。
十七年壬申,先生四歲,在高淳,父文學君卒。
十八年癸酉,先生五歲,在高淳。
十九年甲戌,先生六歲,在高淳。
二十年乙亥,先生七歲,隨祖訓導君自高淳歸常州,居白云溪上。
二十一年丙子,先生八歲。
二十二歲丁丑,先生九歲。
二十三年戊寅,先生十歲。
二十四年己卯,先生十一歲。
二十五年庚辰,先生十二歲,祖訓導君卒。
二十六歲辛已,先生十三歲,祖母呂孺人卒。
二十七年壬午,先生十四歲。
二十八年癸未,先生十五歲。兩當軒集中詩始于是年。
二十九年甲申,先生十六歲,兄庚齡卒。應(yīng)郡縣試。
三十年乙酉,先生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讀書宜興氿里。
三十一年丙戌,先生十八歲,與洪君亮吉定交,始專攻詩,冬游揚州。
三十二年丁亥,先生十九歲,娶趙夫人。常熟邵編修齊燾主講常州龍城書院,先生從學焉。春游銅官山,秋應(yīng)江寧鄉(xiāng)試,遂至杭州。
三十三年戊子,先生二十歲,夏游徽州,秋應(yīng)江寧鄉(xiāng)試。
三十四年己丑,先生二十一歲,春游杭州,徽州,夏游揚州,秋歸里,冬謁湖南按察使王公太岳,客其幕中。
三十五年庚寅,先生二十二歲,仍客湖南王公幕中,春登衡岳,夏歸里,秋應(yīng)江寧鄉(xiāng)試。
三十六年辛卯,先生二十三歲,春至秀水,遂游皖,客太平知府沈公業(yè)富署中。秋應(yīng)省試,生子乙生。冬,復至太平,謁學使大興朱公筠,遂留幕中校文。
三十七年壬辰,先生二十四歲,客朱公署中,受業(yè)門下。三月上巳日,為會于采石磯之太白樓,飲酒賦詩。因歷游徽之黃山,白岳,池之九華,秋至安慶,六安,冬至潁州,鳳陽。十二月歸里。
三十八年癸巳,先生二十五歲,春從朱公至廬州,泗州,夏游徽州,遂至杭州,秋再至徽州,季冬歸里。
三十九年甲午,先生二十六歲,春游揚州,夏歸里。秋應(yīng)江寧鄉(xiāng)試,冬游虞山,展邵先生墓,遂至江寧。
四十年乙未,先生二十七歲,從江寧赴太平,夏主壽州正陽書院講席,冬北上。十二月抵京師。
四十一年丙申,先生二十八歲,在京師,春赴津門應(yīng)上東巡召試,取二等,賜緞二匹,充武英殿書簽官。
四十二年丁酉,先生二十九歲,在京師,迎母就養(yǎng)京邸,眷屬隨侍北行,秋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
四十三年戊戌,先生三十歲,在京師受業(yè)王述庵先生門下。
四十四年己亥,先生三十一歲,在京師,秋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
四十五年庚子,先生三十二歲,在京師,秋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移家南還,游山東,客程徵江學使署中,冬入都。
四十六年辛丑,先生三十三歲,在京師,秋游西安,訪陜西巡撫畢公沅,冬復入都。
四十七年壬寅,先生三十四歲,春在京師,赴部候銓。
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先生三十五歲,三月,力疾出都,將復至西安,次解州,疾亟。夏四月二十五日,卒于河東鹽運使沈君業(yè)富署中,友人洪亮吉持其喪以歸。
苦短詩人
黃景仁一生仕途困頓, 生活極端窘迫,以致窮愁潦倒,赍志而歿。瞿秋白早年在敘述家庭的窮困生活時曾說:“想起我與父親的遠別,重逢時節(jié)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們常州詩人黃仲則的名句來,u2018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u2019”。當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贈送友人一詩中,再次提到黃仲則:“詞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鄉(xiāng)黃仲則,風雪一家寒!睂S仲則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黃景仁是封建社會中窮苦知識分子的典型,他的悲慘遭際,反映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形成一個顯著的特點,嗟貧嘆苦,啼饑號寒成為他的作品中十分突出的內(nèi)容。正如郁達夫所說:“要想在乾、嘉兩代詩人之中,求一些語語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詩人氣質(zhì)的詩,自然非黃仲則莫屬了!钡拇_,在他的筆下,凄愴悱惻之情,低回掩抑之感,表現(xiàn)得十分深刻感人。如“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等名言警句,訴說窮愁潦倒的困境,凄苦之情,扣人心弦。但他也有部分篇章反映詩人積極奮發(fā)的抱負,以及表現(xiàn)對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和關(guān)懷。如“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xiāng)。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老親病婦甕牖底,憂饑苦暑誰相伶?明知一雨難驟得,安得將心作頑石!
清史文載
黃景仁,字仲則,武進人。九歲應(yīng)學使者試,臨試猶蒙被索句。后以母老客游四方,覓升斗為養(yǎng)。朱筠督學安徽,招入幕。上巳修禊,賦詩太白樓。景仁年最少,著白袷立日影中,頃刻成數(shù)百言,坐客咸輟筆。時士子試當涂,聞使者高會,畢集樓下,咸從奚童乞白袷少年詩競寫,名大噪。嘗自恨其詩無幽、并豪士氣,遂游京師。高宗四十一年東巡,召試二等。武英殿書簽,例得主簿。陜西巡撫畢沅奇其才,厚貲之,援例為縣丞,銓有日矣,為債家所迫,抱病逾太行,道卒。亮吉持其喪歸,年三十五。著兩當軒集。子乙生,通鄭氏禮,善書,早卒。
代表詩作
山房夜雨
山鬼帶雨啼,饑鼯背燈立。
推窗見孤竹,如人向我揖。
靜聽千巖松,風聲苦于泣。
稚存歸索家書
只有平安字,因君一語傳。馬頭無歷日,好記雁來天。
春感
亦有春消息,其如雨更風。替愁雙淚蠟,對語獨歸鴻。
宮闕自天上,家山只夢中。東君最無賴,不放小桃紅。
春興
夜來風雨夢難成,是處溪頭聽賣餳。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歲暮懷袁簡齋太史
興來詞賦諧兼則,老去風情宦即家。建業(yè)臨安通一水,年年來往為梅花。
歲暮懷朱笥河先生
小謫陳芳現(xiàn)在身,人間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少年行
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xiāng)。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
安慶客舍
月斜東壁影虛龕,枕簟清秋夢正酣。一樣夢醒聽絡(luò)緯,今宵江北昨江南。
和仇麗亭(五首選一)
多君憐我坐詩窮,襆被蕭條囊槖空。手指孤云向君說,卷舒久已任秋風。
寫懷
望古心長入世疏,魯戈難返歲云徂。好名尚有無窮世,力學真愁不盡書。
華思半經(jīng)消月露,綺懷微懶注蟲魚。如何辛苦為詩后,轉(zhuǎn)盼前人總不如。
夜夢故人
半是離鄉(xiāng)半夢鄉(xiāng),西風卷葉雨鳴廊。云將只影穿關(guān)塞,月與平生到屋梁。
珍重贈言多未解,斯須攜手亦何妨。覺來枕上無干處,仿佛空簾去路長。
夜起
詩顛酒渴動逢魔,中夜悲心入寤歌。尺錦才情還割裁,死灰心事尚消磨。
魚鱗云斷天凝黛,蠡殼窗稀月逗梭。深夜燭奴相對語,不知流淚是誰多?
偶題齋壁
天留隙地位方床,竹作比鄰草護墻。四壁更無貧可逐,一身久與病相忘。
生疏字愧村翁問,富有書憐市儈藏。漸喜跏趺添定性,大千起滅滿空光。
二十夜
破窗蕉雨夜還驚,紙帳風來自作聲。墨到鄉(xiāng)書偏黯淡,燈于客思最分明。
薄醪似水愁無敵,短夢生云絮有情。怪煞鄰娃戀長夜,坐調(diào)弦柱到三更。
秋夜
絡(luò)緯啼歇疏梧煙,露華一白涼無邊,纖云微蕩月沉海,列宿亂搖風滿天,
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zhuǎn)空臺謝,聲長聲短雞續(xù)鳴,曙色冷光相激射。
微病簡諸故人
連晨泥飲已千場,觸忤文園舊渴腸。燈下故衫交酒淚,風前羸骨戰(zhàn)冰霜。
苦吟未必因吟瘦,留病真成養(yǎng)病方。自我體中原小惡,不妨過從話繩床。
歲暮懷鄭誠齋先生(二首)
打窗凍雨剪燈風,擁鼻吟殘地火紅。寥落故人誰得似?曉天星影暮天鴻。
當時置驛起聲名,老去傳經(jīng)倍有情。慙愧西游邴根矩,東家孤負鄭康成。
山館夜作(二首)
步虛聲寂散群真,夜色平鋪不動塵。云影自來還自去,最高山閣未眠人。
長夜山窗面面開,江湖前后思悠哉。當窗試與燃高燭,要看魚龍啖影來。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呈袁簡齋太史
一代才豪仰大賢,天公位置卻天然。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暫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仙。由來名士如名將,誰似汾陽福命全?
金陵雜感
平淮初漲水如油,鐘阜嵯峨倚上游。花月即今猶似夢,江山從古不宜秋。
烏啼舊院頭全白,客到新亭淚已流。那更平生感華屋,一時長慟過西州。
桓溫墓
虎視中原氣未伸,一生功罪總難論。錯緣溫嶠推英物,便認王敦作可人。
淚盡金城空感逝,歌殘白紵定傷神。南州舊是登臨處,廢垅千年草不春。
辛卯除夕
倏忽流光吹劍過,年年此夕費吟哦。歷窮詎有繩堪續(xù),面改難如鏡可磨。
廿載偏憂來日促,一身但覺負恩多。遙知慈母尊前意,念子今宵定若何。
癸巳除夕偶成(二首)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年年此夕費吟呻,兒女燈前竊笑頻。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
夜雨
瀟瀟冷雨灑輕塵,僵臥空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麥隴,泥深恐阻寄書人。
希聲或變中宵雪,貴價先愁來日薪。歲暮柴門寒較甚,可堪此夜倍思親。
秋夕
桂堂寂寂漏聲遲,一種秋懷兩地知。羨爾牛女逢隔歲,為誰風露立多時?
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判逐幽蘭共頹化,此生無分了相思。
春日客感
只有鄉(xiāng)心落雁前,更無佳興慰華年。人間別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遠天。
久病花辰常聽雨,獨行草路自生煙。耳邊隱隱清江漲,多少歸人下水船。
都門秋思(四首)
樓觀云開倚碧空,上陽日落半城紅。新聲北里回車遠,爽氣西山拄笏通。
悶倚宮墻拈短笛,閑經(jīng)坊曲避豪驄。帝京欲賦慚才思,自掩蕭齋著惱公。
四年書劍滯燕京,更值秋來百感并。臺上何人延郭隗,市中無處訪荊卿。
云浮萬里傷心色,風送千秋變徵聲。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尋騶卒話平生。
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側(cè)身人海嘆棲遲,浪說文章擅色絲。倦客馬卿誰買賦,諸生何武漫稱詩。
一梳霜冷慈親發(fā),半甑塵凝病婦炊。寄語繞枝烏鵲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感舊(四首)
大道青樓望不遮,年時系馬醉流霞。風前帶是同心結(jié),杯底人如解語花。
下杜城邊南北路,上闌門外去來車。匆匆覺得揚州夢,檢點閑愁在鬢華。
喚起窗前尚宿酲,啼鵑催去又聲聲。 丹青舊誓相如札,禪榻經(jīng)時杜牧情。
別后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 云階月地依然在,細逐空香百遍行。
遮莫臨行念我頻,竹枝留涴淚痕新。多緣刺史無堅約,豈視蕭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邊春水故粼粼。珊瑚百尺珠千斛,難換羅敷未嫁身。
從此音塵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煙。淚添吳苑三更雨,恨惹郵亭一夜眠。
詎有青鳥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他時脫便微之過,百轉(zhuǎn)千回只自憐。
感舊雜詩(四首)
風亭月榭記綢繆,夢里聽歌醉里愁。牽袂幾曾終絮語,掩關(guān)從此入離憂。
明燈錦幄珊珊骨,細馬春山剪剪眸。最憶瀕行尚回首,此心如水只東流。
而今潘鬢漸成絲,記否羊車并載時。挾彈何心驚共命,撫柯底苦破交枝。
如馨風柳傷思曼,別樣煙花惱牧之。莫把鵾弦彈昔昔,經(jīng)秋憔悴為相思。
柘舞平康舊擅名,獨將青眼到書生。輕移錦被添晨臥,細酌金卮遣旅情。
此日雙魚寄公子,當時一曲怨東平。越王祠外花初放,更共何人緩緩行。
非關(guān)惜別為憐才,幾度紅箋手自裁。湖海有心隨穎士,風情近日逼方回。
多時掩幔留香住,依舊窺人有燕來。自古同心終不解,羅浮冢樹至今哀。
言懷(二首)
聽雨看云暮復朝,誰于籠鶴采豐標?不禁多病聰明減,詎慣長閑意氣消。
靜里風懷元度月,愁邊心血子胥潮。可知戰(zhàn)勝渾難事,一任浮生付濁醪。
豈意瞢騰便到今,一聲鐘動思愔愔。蠹魚枉食神仙字,海鳥空知山水音。
千載后誰傳好句,十年來總淡名心。何時世網(wǎng)真拋得,只要人間有鄧林。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
紅霞一片海上來,照我樓上華筵開。傾觴綠酒忽復盡,樓中謫仙安在哉?
謫仙之樓樓百尺,笥河先生文章伯,風流仿佛樓中人,千一百年來此客。
是日江上彤云開,天門淡掃雙娥眉。江從慈姥磯邊轉(zhuǎn),潮到燃犀亭下回。
青山對面客起舞,彼此青蓮一抔土。若論七尺歸蓬蒿,此樓作客山是主。
若論醉月來江濱,此樓作主山作賓。長星動搖若無色,未必常作人間魂。
身后蒼涼盡如此,俯仰悲歌一徒爾。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盡東南美。
高會題詩最上頭,姓名未死重山丘。請將詩卷擲江水,定不與江東向流!
與稚存話舊(二首)
如猿噭夜雁嗥晨,剪燭聽君話苦辛?v使身榮誰共樂?已無親養(yǎng)不言貧。
少年場總刪吾輩,獨行名終付此人。待覓他時養(yǎng)砂地,不辭暫踏軟紅塵。
身世無煩計屢更,鷗波浩蕩省前盟。君更多故傷懷抱,我近中年惜友生。
向底處求千日酒,讓他人飽五侯鯖。顛狂落拓休相笑,各任天機遣世情。
直沽舟次寄懷都下諸友人(二首)
幾年橐筆走神京,勝有扁舟載月明。掉首已拌游萬里,懷人猶是坐三更。
座中許郭勞聲價,市上荊高識姓名。消得向來塵土夢,被他柔櫓一聲聲。
讀書擊劍兩無成,辭賦中年誤馬卿。欲入山愁無石髓,便歸舟已后篿羹。
生成野性文焉用?淡到名心氣始平。長謝一沽丁字水,送人猶有故人情。
短歌別華峰
前年送我吳陵道,三山潮落吳楓老。今年送我黃山游,春江花月征人愁。
啼鵑聲聲喚春去,離心催掛天邊樹。垂楊密密拂行裝,芳草萋萋礙行路。
嗟予作客無已時,波聲拍枕長相思。雞鳴喔喔風雨晦,此恨別久君自知。
獻縣汪丞坐中觀技
主人憐客因行李,開觴命奏婆猴技。一人銳頭頗有髯,喚到宴前屹山峙。
顉頤解奏仰師歌,斂氣忽噴尸羅水。吞刀吐火無不為,運石轉(zhuǎn)丸為所使。
上客都忘葉作冠,寒天倏有蓮生指。坐令棐幾湘簾旁,若有萬怪來回皇。
人心狡詭何不有,爾為此技真堂堂。此時四座群錯愕,主人勸醉客將作。
忽然階下趨奚奴,瞥見庭中飛彩索。少焉有女顏如花,款闥循墻來綽約。
結(jié)束腰軀瘦可憐,翻身便作緣竿樂。初凝微睇搴高綆,欲上不上如未能。
失勢一落似千丈,翩然復向空中騰。下有一髯撾畫鼓,棖棖節(jié)應(yīng)竿頭舞。
驀若驚鳶墮水來,輕疑飛燕從風舉。腹懸跟掛態(tài)出奇,踏搖安息歌愈苦。
吁嗟世路愁險艱,爾更履索何寬然?鼓聲一歇倏墮地,疾于投石輕于煙。
依然娟好一女子,不聞蘭氣吁風前。我聞西京盛百戲,此雖雜樂猶古意。
石虎休夸馬伎書,杜陵雅愛公孫器。螭鵠魚龍亦偶成,戲耳何必蕩心氣!
狂來逕欲作拍張,我無一技爭其長。十年挾瑟侯門下,竟日驅(qū)車官道旁。
笑語主人更觴客,明朝此際孤燈驛。
太白墓
束發(fā)讀君詩,今來展君墓。
清風江上灑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嗚呼有才如君不免死,我固知君死非死。
長星落地三千年,此是昆明劫灰耳。高冠岌岌佩陸離,縱橫擊劍胸中奇。
陶镕屈宋入大雅,揮灑日月成瑰詞。當時有君無著處,即今遺躇猶相思。
醒時兀兀醉千首,應(yīng)是鴻蒙借君手。乾坤無事入懷抱,只有求仙與飲酒。
一生低首唯宣城,墓門正對青山青。風流輝映今猶昔,更有灞橋驢背客。
此間地下真可觀,怪底江山總生色。江山終古月明里,醉魄沉沉呼不起。
錦袍畫舫寂無人,隱隱歌聲繞江水。殘膏剩粉灑六合,猶作人間萬余子。
與君同時杜拾遺,窆石卻在瀟湘湄。我昔南行曾訪之,衡云慘淡通九疑。
即論身后歸骨地,儼與詩境同分馳。終嫌此老太憤激,我所師者非公誰?
人生百年要行樂,一日千杯苦不足。笑看樵牧語斜陽,死當埋我茲山麓。
捕虎行
疏星夜落號空山,青楓颯颯陰云寒。千巖出沒不可測,白晝足跡留荒灘。
商人結(jié)隊不敢過,山中捕者夜還坐。祖父留與搏虎方,搏得壯虎作奇貨。
山人捕虎苦捕狗,虎踏機弓怒還走。咆哮百步仆草間,笑出縛之只空手。
捕虎先祭當頭倀,倀得酒食忘虎傷;⑵な廴巳饪墒,當年亦是山中王。
入阱紛紛不可數(shù),只呼山貓為呼虎。嗟哉憑籍那可無,使君使君爾何苦!
雜詩(雜感?待核)四首
抑情無計總飛揚,忽忽行迷坐若忘。遁擬鑿坯因骨傲,吟還帶索為愁長。
聽猿詎止三聲淚?繞指真成百煉鋼。自傲一嘔休示客,恐將冰炭置人腸。
歲歲吹簫江上城,西園桃梗托浮生。馬因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
長鋏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氣難平。劇憐對酒聽歌夜,絕似中年以后情。
鳶肩火色負輪囷,臣壯何曾不若人?文倘有光真怪石,足如可析是勞薪。
但工飲啖猶能活,尚有琴書且未貧。芳草滿江容我采,此生端合附靈均。
似綺年華指一彈,世途惟覺醉鄉(xiāng)寬。三生難化心成石,九死空嘗膽作丸。
出郭病軀愁直視,登高短發(fā)愧旁觀。升沉不用君平卜,已辦秋江一釣竿。
圈虎行
都門歲首陳百技,魚龍怪獸罕不備;何物市上游手兒,役使山君作兒戲。
初舁虎圈來廣場,傾城觀者如堵墻;四周立柵牽虎出,毛拳耳戢氣不揚。
先撩虎須虎猶帖,以棓卓地虎人立;人呼虎吼聲如雷,牙爪叢中奮身入。
虎口呀開大如牛,人轉(zhuǎn)從容探以手;更脫頭顱抵虎口,以頭飼虎虎不受,
虎舌舐人如舐轂。忽按虎脊叱使行,虎便逡巡繞闌走。翻身踞地蹴凍塵,
揮身抖開花錦茵;盤回舞勢學胡旋,似張虎威實媚人;少焉仰臥若佯死,
投之以肉霍然起;觀者一笑爭醵錢,人既得錢虎搖尾。仍驅(qū)入圈負以趨,
此間樂亦忘山居。依人虎任人頤使,伴虎人皆虎唾余。我觀此狀氣消沮:
嗟爾斑奴亦何苦!不能決蹯爾不智,不能破檻爾不武。此曹一生衣食汝,
彼豈有力如中黃,復似梁鴦能喜怒。汝得殘餐究奚補?倀鬼羞顏亦更主;
舊山同伴倘相逢,笑爾行藏不如鼠。
將之京師雜別(六首選二)
翩與歸鴻共北征,登山臨水黯愁生。江南草長鶯飛日,游子離邦去里情。
五夜壯心悲伏櫪,百年左計負躬耕。自嫌詩少幽燕氣,故作冰天躍馬行。
身世渾拌醉似泥,酒醒無奈聽晨雞。詞人畏說中年近,壯士愁看落日低。
才可升沉何用卜,路通南北且休迷。只愁寒食清明候,鬼餒墳頭羨馬醫(yī)。
途中遘病頗劇愴然作詩(二首)
搖曳身隨百丈牽,短檠孤照病無眠。去家已過三千里,墮地今將二十年。
事有難言天似海,魂應(yīng)盡化月如煙。調(diào)糜量水人誰在? 況值傾囊無一錢。
今日方知慈母憂,天涯涕淚自交流。忽然破涕還成笑,豈有生才似此休。
悟到往來唯一氣,不妨胡越與同舟。撫膺何事堪長嘆,曾否名山十載游?
傳世名句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似此星辰非昨夜,
歷窮詎有繩堪續(xù),面改難如鏡可磨。
垂楊密密拂行裝,芳草萋萋礙行路。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馬因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
火輪杲杲懸中天,下鑠大地生青煙。
云中見祥鳳,百鳥無文章。
才見銀水動地來,巳將赤岸浮天外。
須臾一線吐復落,砉然萬丈車輪紅。
全家都在西風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老烏守巢啼,日暮雛不歸,羽翼備自有,知他何處飛。
呼群聲榖榖,隔燭影婓婓。
黃山白猿千年物,出沒無時不知穴。裹身只借千巖云,療饑惟餐太古雪。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風前帶是同心結(jié),杯底人如解語花。
文學成就:
黃景仁短暫的一生,大都是在貧病愁苦中度過的。所作詩歌,多抒發(fā)窮愁不遇、寂寞凄愴的情懷。如《病中雜成》:“凍蠅僵壁飛無力,雨露棲松翅倒垂!彼摹秳e老母》、《途中遘病頗劇愴然作詩》、《微病簡諸故人》、《旅夜》、《雜感四首》、《癸巳除夕偶成》等,都寫得低沉蒼涼,但語調(diào)清新,感情真摯動人。他還作有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如《感舊》、《感舊雜詩》、《綺懷》等;有些詩寫得慷慨豪邁,如《少年行》:“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xiāng);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還有《觀潮行》、《后觀潮行》、《太白墓》等。有些刻畫山水景物或人情世態(tài)的詩篇,也寫得細致生動,如《黃山松歌》、《天門山》、《獻縣汪丞座中觀伎》等;有些懷古詠史的詩篇,也能別出新意,如《虞忠肅祠》、《壽陽懷古》、《鳳山南宋故內(nèi)》等。翁方綱曾為黃景仁的詩集作序,評論說:“故其為詩,能詣前人所未造之地,淩、厲、奇、矯,不主故常。”洪亮吉為他寫《行狀》,評論說:“自湖南歸,詩益奇肆,見者以為謫仙人復出也。后始稍稍變其體,為王、李、高、岑,為宋元諸君子,又為楊誠齋,卒其所詣,與青蓮(李白)最近!蓖蹶茷辄S景仁寫《墓志銘》,評其詩說:“上自漢魏,下逮唐宋,無弗效者,疏瀹靈腑,出精入能,刻琢沉摯,不以蹈襲剽竊為能!卑莱荚u價黃景仁“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黃景仁的《雜感》有一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笨梢钥闯鏊姷娘L格和創(chuàng)造性。情調(diào)比較感傷低沉的作品則最能體現(xiàn)其詩文成就,如《綺懷》第十五:“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亦屬言情絕唱。困頓語易工,此言甚當。
后世評黃氏詩多云“愁苦辛酸”,如瞿秋白有句“吾鄉(xiāng)黃仲則,風雪一家寒”。但這只是其詩的一個層面,其古風常具幽并豪俠氣,是學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疤摴馑膩碇该l(fā),殺氣迅走兼英靈”,如此句名曰題畫詠鷹,實為自身寫照。一生窮愁,但卻傲岸不群。生前落落寡歡,死后聲明不彰。后世之有心人能不為之泣下數(shù)行嗎?“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這些原本是少陵評價太白之語,但挪用到黃仲則身上亦無不恰切!就以最心儀、最能彰顯黃仲則瀟灑獨行之魅力的《癸巳除夕偶成》(其一)作結(jié)吧: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黃景仁亦能詞,詞作明白曉暢,擅長白描,但含蓄不夠。其著作有《兩當軒集》22卷,其中詩16卷、詞3卷、詩詞補遺及遺文3卷。
人物評價:
《京麈雜錄》:昔乾隆間,黃仲則居京師,落落寡合。每有虞仲翔青蠅之感。權(quán)貴人莫能招致之,日惟從伶人乞食。時或竟於紅氍毹上,現(xiàn)種種身說法。粉墨淋漓,登場歌哭。謔浪笑傲,旁若無人。
畢沅:自游京邑,聲譽益華,卒以不自檢束,憔悴支離,淪於丞倅。
包世臣:仲則先生性豪宕,不拘小節(jié),既博通載籍,慨然有用世之志,而見時流齷齪猥瑣,輒使酒恣聲色,譏笑訕侮,一發(fā)於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