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卡普·庫施 - 人物簡介
波利卡普·庫施,1911年1月26日出生于德國的布蘭肯堡(Blankenburg),他是傳教士的兒子。1912年起全家遷到美國,成了美國公民,定居于俄亥俄州克利夫蘭。他原先的打算是學化學,但當他一開始進入凱斯技術學院學習時,志向就轉移到了物理方面,1931年獲學士學位,然后進伊利諾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36年以分子光譜學獲博士學位。1936年—1937年到明尼蘇達大學做質譜學工作,1937年起加入哥倫比亞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庫什離開學校,到威斯汀豪斯公司、貝爾電話實驗室研制微波發(fā)生器,由此不但熟悉了微波方面的知識,而且掌握了真空管技術,取得了寶貴經驗,因為這是從事實驗物理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
波利卡普·庫施 - 研究成果
1949年庫什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從最初的工作開始,他就追隨拉比,和他一起用分子束磁共振方法從事原子分子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因此成了拉比學派中重要的一員。他本人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對原子分子組成成分之間以及與外加場的相互作用進行深入的探討。確定電子的反常磁矩的真實性并精確測定其數值的工作只是他戰(zhàn)后原子分子束研究這一廣泛課題的一部分。他對化學物理學也頗有興趣,并運用分子束技術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