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巴羅最重要的科學著作是《光學講義》(1669)和《幾何學講義》(1670),后者包含了他對無窮小分析的卓越貢獻,特別是其中“通過計算求切線的方法”,同現在的求導數過程已十分相近。他已察覺到切線問題與求積問題的互逆關系,但執(zhí)著于幾何思維妨礙他進一步逼近微積分的基本定理,微積分的最終制定后來由其學生艾薩克·牛頓完成。巴羅最先發(fā)現了牛頓的天才,并于1669年自動辭去盧卡斯教授之職,舉薦牛頓繼任。
巴羅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和神學上都很有成就.在數學上的重要貢獻是:給出了求切線的方法,并作出了笛卡兒葉形線等一系列的重要曲線的切線,引入了“微分三角形”的概念,即相當于現代以為邊的直角三角形,不過當時還沒有使用“微分三角形”這一名稱.從巴羅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實際上已經得到了兩個函數的積和商和微分定理, 的微分、求曲線的長度、定積分中的變量代換,甚至還有隱函數的微分定理.但是在巴羅的著作里主要是單純的幾何的表達,還沒有體現出微積分的統一思想.關于求切線和求面積問題的互逆性,在他的《幾何講義》中有采用幾何形式的明確陳述和證明.但似乎他本人并沒有認識它的重要性,以至沒有作一般性的探討,另外他對圓錐曲線也很有研究.巴羅的主要著作有:《數學講義》(1683年)、《光學講義》(1669年)、《幾何講義》(1670年),他精通希臘文和阿拉伯文,并被譽為那個時代最權威的希臘語專家之一.他編譯了《阿基米德全集》、《阿波洛尼厄斯曲線》(第十卷)、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等,其中《幾何原本》曾作為英國標準幾何教材達半個世紀之久.巴羅是一位能言善辯、精力充沛的講道者,晚年把主要精力轉到神學.他作為神學家的聲譽是靠《論羅馬教皇的主權》一書得來的,此書在他去世后3年出版.
巴羅精通希臘文和阿拉伯文,曾編譯過歐幾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羅尼奧斯等希臘數學家的著作,其中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作為英國標準幾何教本達半個世紀之久。
軼聞
他還是位名教士,著有大量久負盛名的布道文。他為人謙和可親,然而卻與當時的國王查理二世的寵臣,著名的浪蕩才子羅切斯特伯爵二世結下了難解之仇,只要遇到一起,終免不了舌戰(zhàn)。 據說,羅切斯特曾將巴羅教士譏為“一座發(fā)霉的神學院”。
某日,巴羅為國王作祈禱后與羅切斯特狹路相逢。
羅切斯特向巴羅深深地鞠了一躬后,語帶譏諷地說:“博士,請您幫我系上鞋帶!
巴羅答道:“我請您躺到地上去,爵爺。”
“博士,我請您到地獄的中心去。”
“爵爺,我請您站在我對面!
“博士,我請您到地獄的最深層去。”
“不敢,爵爺,這樣高雅的宮殿應留給您這樣有身份的人。 闭f完,巴羅聳聳肩走開了。
語錄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導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yōu)婉的安慰者。
—— 伊薩克 ·巴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