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必剛 - 生平
張必剛撰《浚元》 |
張必剛撰《浚元》
[1]讀書世家。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舉。乾隆元年(1736年),登進(jìn)士第。后此五年(1741年),授廣東澄邁(即今海南島上)知縣。任中,嚴(yán)束吏役,不使侵漁縣民,勤于聽斷,案無積牘。暇時,則深入士民,以敦品勵學(xué)相勸勉,“期年而俗大變”。
張必剛生性伉直,好讀書,無意宦海競爭,5年內(nèi),四次以親老為由辭職。乾隆十年(1745年),獲準(zhǔn)解組歸家。此后,則伴親課子,輔導(dǎo)兄弟,力攻經(jīng)術(shù),專心著作。有《三禮會通》2卷、《浚元書》16卷,被收入“四庫”。
張必剛文冠一時,名噪一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與游端友合作纂成清朝第三代《潛山縣志》。志中錄存的《虎頭崖寺題壁》、《張翔河銘》、《學(xué)宮石坊記》三篇文章,至今讀來仍覺其感情可觸,倜儻難摩。虎頭崖石床西邊外壁,刻有他親書“超然物表”4個尺多見方大字,凝重端方,自成一格,游覽者觀嘆不忍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