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出身貴族
楊素為弘農(nóng)楊氏之后,先祖世代為官。其祖父楊暄,官至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為北周汾州刺史。楊素小時候窮困失意,不拘小節(jié),有遠大的志向。時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書仆射楊寬認為他很不一般,常對子孫說:“處道不是一般的人,他日一定出類拔萃,無與倫比,不是你們趕得上的!睏钏睾髞砗桶捕ㄈ伺:耄ê笕嗡宄Y部、吏部尚書)志同道合,他們勤奮好學,研究探討精心專誠,從不感到疲倦,因而在文學、書法上均有造詣,史書稱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屬文,工草隸,頗留意于風角。美須髯,有英杰之表”。當時北周大冢宰宇文護把持朝政,引其為中外記室,后轉(zhuǎn)禮曹,加大都督。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親掌朝政,楊素因曾受到宇文護的重用,所以遭到株連。此時,楊素以其父楊敷死于北齊,但未受朝廷追封,便上表申訴。武帝不理。楊素再三上表,武帝大怒,下令殺楊素。楊素高聲地說:“我給無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應(yīng)該的。”武帝聞后,對楊素刮目相看,赦其無罪,并追贈其父為大將軍,謚號忠壯。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并逐漸對其有了好感。武帝又令楊素起草詔書,他下筆成章,文詞華麗。武帝予以稱贊,對他說:“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沒有榮華富貴。”而楊素卻回答說:“臣只怕富貴來逼臣,臣卻無心謀取富貴。”
破齊立功
建德四年(575年)七月,武帝率軍攻北齊,楊素請求率其父舊部為先鋒,武帝應(yīng)允,并賜他一條竹鞭,說:“我正要驅(qū)使天下,所以把這件東西賜給你。”楊素跟隨齊王宇文憲在河陰和齊軍交戰(zhàn),因戰(zhàn)功被封為清河縣子,食邑五百戶。同年授司城大夫。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楊素再次隨宇文憲攻北齊,克晉州(治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境)。宇文憲屯兵棲原,北齊后主高緯率諸軍自晉陽(今山西太原)向晉州進發(fā)。宇文憲聞北齊軍主力至,大懼,乘夜而逃,結(jié)果為北齊軍追上,北周軍多被擊潰。楊素與驍將十余人盡力苦戰(zhàn),宇文憲方得以解圍。此后,楊素更是屢立戰(zhàn)功。北齊滅亡后,楊素加上開府,改封成安縣公,邑千五百戶,賜以粟帛、奴婢、雜畜。
建德六年(577年)十月,陳宣帝陳頊聞北周滅北齊,即乘機爭奪淮北地區(qū),遂派名將吳明徹率軍北伐。吳明徹軍至北周呂梁(今江蘇徐州東南),擊敗徐州總管梁士彥,進圍彭城(今江蘇徐州)。次年二月,楊素隨上大將軍王軌前去救援,最終大破陳軍,俘主將吳明徹。楊素遂治東楚州事。其弟楊慎被封為義安侯。陳將樊毅筑城于泗口,楊素將其擊走之,并將所筑之城全部毀壞。六月,武帝去世,周宣帝繼位。宣帝即位后,楊素襲父爵臨貞縣公,并以其弟楊約為安成公。
大象元年(579年),楊素隨上柱國韋孝寬攻陳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區(qū))。其中,楊素獨自率軍攻克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
投靠楊堅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楊素知楊堅甚得眾心,且有稱帝之意,遂主動投到楊堅門下,與其深自結(jié)納。楊堅也知楊素之才,對其也非常器重,不久便以楊素為汴州刺史。
楊素在上任途中行至洛陽時,方知相州(治鄴城)總管尉遲迥等舉兵反楊堅。尉遲迥原為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位望素重,楊堅恐其有異圖,遂以會葬宣帝為名,詔使其子尉遲敦召尉遲迥入朝;并以韋孝寬為相州總管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取代尉遲迥。六月,尉遲迥恐楊堅專權(quán)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滎州刺史宇文胄據(jù)武牢以應(yīng)尉遲迥,使楊素無法前行。
七月十日,楊堅調(diào)發(fā)關(guān)中兵,令韋孝寬為行軍元帥,楊素與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xiāng)公崔弘度、隴西公李詢等皆為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尉遲迥。楊素旋即被拜為大將軍,領(lǐng)河內(nèi)兵攻打宇文胄,將其斬殺。改任徐州總管,進位柱國,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戶。其弟楊岳也被封為臨貞公。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楊堅受禪登基,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建立隋朝。楊堅稱帝后,加楊素上柱國,讓他參與了隋朝法律的修定。
開皇四年(584年),拜御史大夫。由于其妻鄭氏是個悍婦,楊素一次與其吵架說了一句:“我如果當了天子,你一定不能作皇后!苯Y(jié)果被其妻告發(fā),楊素因此獲罪,并被免官。此次經(jīng)歷,險些毀了楊素的前途。好在文帝一直準備滅亡陳朝,統(tǒng)一中國,楊素曾數(shù)次獻伐陳之策,此次被免官后,楊素并沒有閑著,再次獻伐陳之策。
南下滅陳
開皇五年(585年)十月,楊素任信州總管,經(jīng)略長江上游,朝廷賜錢百萬、錦千段、馬二百匹。
開皇七年(587年),楊素與尚書左仆射高颎、吳州總管賀若弼、光州刺史高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獻平陳之策。楊素在永安(巴東郡,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東) 建造“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戰(zhàn)士八百人)、“黃龍”等戰(zhàn)船,加強水師,作滅陳準備。并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廢料,以威懾擅長水戰(zhàn)的陳軍。
開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詔,列舉陳后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二十條,并將詔書在江南散發(fā)三十萬份,以爭取人心。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shè)淮南行臺省,以晉王楊廣為行臺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楊素與楊廣、秦王楊俊并為行軍元帥,高颎為晉王元帥長史,右仆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五十一萬八千人,統(tǒng)由楊廣統(tǒng)帥,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shù)千里。隋軍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為8路攻陳,其中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負責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十一月,楊堅至定城(今陜西華陰東)誓師,準備渡江的各路隋軍進抵長江北岸,完成進攻準備。
十二月上旬,楊素按隋滅陳作戰(zhàn)部署,首先率舟師自巴東郡東下三峽,在長江上游發(fā)起攻勢作戰(zhàn)。軍至流頭灘(又名虎頭灘,今湖北宜昌西北),陳將戚昕率青龍戰(zhàn)船百余艘、戰(zhàn)士數(shù)千人堅守前方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長江中),以遏隋軍。狼尾灘地勢險峭,水流湍急,易守難攻,將領(lǐng)們都憂心忡忡。楊素認為:“成敗在此一舉。如果我們白天乘船而下,他們就會看見我們,灘險水急,天制不由人力,那么我們就失去了有利的條件!庇谑菦Q定采用水陸協(xié)同,分進合擊的方針,乘夜突襲,將其擊敗。楊素率黃龍戰(zhàn)船數(shù)千艘,利用夜暗,令將士銜枚開進,實施正面突破;令開府儀同三司王長襲率步兵由長江南岸攻擊戚昕別柵;令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自江陵(今屬湖北)西進,沿長江北岸進擊陳軍白沙(今宜昌東)要點。隋軍水陸配合,于次日拂曉,一舉擊敗戚聽所部。戚聽逃走,部屬全部被俘。楊素對俘虜不殺不辱,慰勞后全部釋放。秋毫不犯,陳國人非常高興。此戰(zhàn),楊素恰當選擇進攻時機,以水軍突襲與兩岸步、騎兵協(xié)同攻擊,速戰(zhàn)速決,取得首戰(zhàn)勝利,為滅陳戰(zhàn)爭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實行優(yōu)待俘虜政策,有利于爭取更多的陳軍將士。
楊素率領(lǐng)水軍繼續(xù)東下,大小戰(zhàn)船鋪滿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陽光下鮮艷耀眼。楊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體魄雄健魁偉,陳國人望而生畏,都說:“清河公就是長江之神。
陳荊州刺史陳慧紀派南康內(nèi)史呂忠肅率軍屯守歧亭(今長江西陵峽口),在兩岸巖石上鑿孔,系三條鐵索橫截江面,阻遏隋軍戰(zhàn)船。為固守峽口,呂忠肅將自己私產(chǎn)全部捐出充軍,所以陳軍斗志頗高,防御也很嚴密。
開皇九年(589年)正月,楊素分兵一部與大將軍劉仁恩軍相配合,猛攻陳軍岸上柵障營壘,呂忠肅率軍據(jù)險抵抗,激戰(zhàn)四十余次,隋軍傷亡慘重,死五千余人。陳軍盡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賞,激起隋軍憤怒,拚死力戰(zhàn),多次獲勝。所俘陳軍將士,楊素則全部釋放。在隋軍猛烈攻擊下,呂忠肅被迫放棄營柵,連夜逃走。楊素令士卒毀掉欄江鐵索,繼續(xù)沿江而下。
呂忠肅退據(jù)荊門之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長江中),依恃荊門山險要地形,再次阻遏隋軍。楊素派善于駕舟的巴延士卒一千人,乘“五牙”戰(zhàn)艦四艘,用艦上拍竿擊碎陳戰(zhàn)船十余艘,俘二千余人,再次大破呂忠肅軍,呂忠肅只身逃走。駐守江南岸安蜀城(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的陳信州刺史顧覺,也棄城逃走。屯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的陳慧紀見形勢不利,燒掉儲蓄,率軍三萬、戰(zhàn)船千余艘,順流東撤,企圖入援建康(今南京市),被秦王楊俊軍阻于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處)以西。巴陵以東,無敢守者。陳湘州刺史、岳陽王陳叔慎亦降于楊素。此戰(zhàn),楊素、劉仁恩以水軍、步兵相配合,先擊破陳軍江岸據(jù)點,再以水軍戰(zhàn)船接舷戰(zhàn),大破敵軍。隋大型戰(zhàn)艦“五牙”及重型拍竿裝備在作戰(zhàn)中顯示了威力。優(yōu)俘政策對瓦解陳軍、配合軍事進攻,具有積極作用。至此,長江上游為隋軍所控制,阻止了上游陳軍的東援,保障了下游主力的渡江作戰(zhàn)。
隋軍在長江上游作戰(zhàn)獲勝后,楊素一面率主力沿江東下,與秦王楊俊會師于漢口(時下游隋軍已攻占建康),一面派兵南下略地,擴大戰(zhàn)果。二月初又派薛胄、劉仁恩率軍進擊湘州。隋軍一舉擊敗出城迎戰(zhàn)的陳湘州助防遂興侯陳正理和樊通軍,薛胄等乘勝入城,俘陳叔慎。劉仁思軍再破鄔居業(yè)于橫橋(今湖南常德),擒鄔居業(yè)等。湘州等地的平定,為隋進軍嶺南準備了前進基地。
還軍,楊素因戰(zhàn)功卓著被進爵郢國公,邑三千戶,真食長壽縣千戶。以其子楊玄感為儀同,楊玄獎為清河郡公。賜物萬段,粟萬石,加以金寶,又賜陳主妹及女妓十四人。楊素又上言:“鄉(xiāng)里名叫u2018勝母u2019,孝子曾子就不進去;叛逆之人王誼,以前曾分封于郢地,臣不想和他一樣。”于是改封越國公。同年六月,拜納言之職位。開皇十年(590年)七月,轉(zhuǎn)內(nèi)史令。
江南自東晉以來,世家士族一直欺壓寒門庶族。隋滅陳統(tǒng)一中國后,南方士族豪強因?qū)λ鍖嵭械南拗普卟粷M,便利用民間對隋欲移民關(guān)中流言的驚恐心理,乘機煽動叛亂。開皇十年(590年)十一月,婺州(治今浙江金華)人汪文進、越州(治今浙江紹興)人高智慧及蘇州人沈玄儈等均舉兵反隋,自稱天子,署置百官。蔣山(今南京鐘山)人李忮、樂安人(今浙江仙居西)蔡道人、溫州人沈孝徹、泉州(治今福州)人王國慶等,都自稱大都督,起兵攻陷州縣,反亂大抵遍及原陳屬地。其規(guī)模大者數(shù)萬人,小者數(shù)千人,互相呼應(yīng),殘殺隋朝官吏。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楊堅遂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軍平叛。
楊素率軍由楊子津(今江蘇揚州南)渡江,首先擊破叛軍朱莫問(自稱南徐州刺史)于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繼而擊敗晉陵(今江蘇常州)顧世興,顧世興率其都督鮑遷等再戰(zhàn),楊素擊破之,俘鮑遷以下三千余人。又進擊無錫葉略,平之。時沈玄儈、沈杰等等正圍攻蘇州,刺史皇甫績屢戰(zhàn)不利,楊素軍趕到將其擊敗,沈玄儈逃至南沙人陸孟孫處,楊素進擊陸孟孫于松江,大破之,生擒陸孟孫、沈玄儈。黟、歙叛軍沈雪、沈能據(jù)柵自守,又攻拔之。
高智慧(自稱東揚州刺史)率部據(jù)守浙江(今錢塘江)東岸營壘,屯據(jù)要害,周圍百余里,船艦千艘,遮蓋江面,鼓噪而進。子總管來護兒建議:“吳人累銳,利于在舟楫作戰(zhàn)。必死的賊寇,難與爭鋒。您暫且嚴陣以待,切勿與其交鋒,請借我奇兵數(shù)千,悄悄渡過江,攻破他們的巢穴,讓他們退無所歸,進不得戰(zhàn),這是韓信破趙的計策!睏钏丶{其言,并命其率輕型戰(zhàn)船數(shù)百艘,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襲,并焚燒高智慧后方營壘,使其恐懼不安;楊素則乘機率軍從正面突擊,大敗高智慧軍。爾后,楊素派行軍總管史萬歲率軍二千人進攻婺州,自率主力由海道追擊逃入海中的高智慧,直趨溫州。高智慧來戰(zhàn),楊素將其擊敗,俘數(shù)千人。而后又平定蔡道人、汪文進。楊素在溫州擊敗沈孝徹后,便由陸路轉(zhuǎn)向天臺、臨海(今屬浙江),繼續(xù)追擊反隋散兵,前后戰(zhàn)斗達一百多次。高智慧退守閩、越。
此時隋文帝考慮到隋軍長時間征戰(zhàn),便詔令楊素入朝。同時加其子楊玄感為上開府,賜彩物三千段。而楊素則認為:“賊寇的余部尚未殄滅,恐怕會成為后患。”便上書請求暫緩返京,繼續(xù)剿匪。隋文帝對楊素此舉非常贊賞,便下詔說:“朕憂勞百姓,日旰忘食,一物失所,情深納隍。江外狂狡,妄構(gòu)妖逆,雖經(jīng)殄除,民未安堵。猶有賊首兇魁,逃亡山洞,恐其聚結(jié),重擾蒼生。內(nèi)史令、上柱國、越國公素,識達古今,經(jīng)謀長遠,比曾推轂,舊著威名,宜任以大兵,總為元帥,宣布朝風,振揚威武,擒剪叛亡,慰勞黎庶。軍民事務(wù),一以委之”。楊素繼續(xù)率軍由會稽(今浙江紹興)走海道向泉州追擊。
剿平匪患
當時泉州人王國慶為南安豪族,殺刺史劉弘,據(jù)州為亂,各處逃亡的叛軍皆附于他。王國慶自以為海路險阻,而隋軍多為北方人,不習海戰(zhàn),遂不設(shè)防。楊素率水師從海道掩至,王國慶大驚,棄州逃跑,其眾或入海島,或守溪洞。于是楊素分遣諸將,水、陸分進追捕。并派人密勸王國慶:“你的罪狀,累計起來處以死刑還不夠。只有斬送高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責。”王國慶遂抓獲高智慧,送交隋軍,楊素將其斬首,余眾全部投降,至此,江南全部平定。此戰(zhàn),楊素辭謝回朝休養(yǎng)詔令,堅持除惡務(wù)盡,連續(xù)追殲徹底平定江南之亂,對鞏固隋朝統(tǒng)一,發(fā)展生產(chǎn)具有積極作用。隋文帝派左領(lǐng)軍將軍獨孤陀迎至浚儀犒勞隋軍,待回京后,問者日至。隋文帝再封楊玄獎為儀同,賜黃金四十斤,加銀瓶,實以金錢,縑三千段,馬二百匹,羊二千口,公田百頃,宅一區(qū)。
開皇十二年(592年)十二月,楊素代蘇威為尚書右仆射,與尚書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
楊素性疏而辯,朝臣之中,頗推高颎,尊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蔑視蘇威。其余的大臣,只要與他有過節(jié)的人,楊素肯定會百般為難。其才藝風調(diào),優(yōu)于高颎,至于治理國家,則遠不及高颎。
開皇十三年(593年)二月,隋文帝在岐州之北建仁壽宮,令楊素監(jiān)造。楊素奏請萊州刺史宇文愷檢校將作大匠,記室封德彝為土木監(jiān)。楊素為鞏固其政治利益,討好隋文帝,遂“夷山堙谷以立宮殿,崇臺累榭,宛轉(zhuǎn)相屬”。又“役使嚴急,丁夫多死,疲屯顛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為平地。死者以萬數(shù)”。
開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仁壽宮建成,隋文帝至仁壽宮。時值天熱,“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楊素悉焚除之”。其殘暴程度令人發(fā)指。此前隋文帝先派高颎前去視察,高颎據(jù)實回報:“頗傷綺麗,大損人丁”,隋文帝心中不悅。待隋文帝至仁壽宮,見宮殿如此奢華,大怒道:“楊素殫民力為離宮,為吾結(jié)怨天下!睏钏鼗炭譄o比,擔心受責備,一時束手無策,便向封德彝請教。封德彝為人邪辟,多陰謀,便對楊素說:“公勿憂,俟皇后至,必有恩詔!睏钏丶从诒遍T拜見獨孤皇后說:“帝王理當有一些行宮、別墅,現(xiàn)在天下太平,我們僅僅修造了這么一座宮殿,哪里就談得上浪費了呢!” 次日,隋文帝果召楊素問之,獨孤皇后則在傍為楊素辨解:“楊公知道我們夫婦年老,沒有地方娛樂,盛飾此宮,難道不是忠孝嗎?”結(jié)果楊素不但沒有獲罪,反而被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從此,楊素更得隋文帝的信任。而楊素則恃財凌物,對眾人多有凌侮,唯獨重賞了幫其大忙的封德彝。封德彝從此成為楊素的心腹,楊素常與其議論宰相職務(wù),終日忘倦,還撫其床說:“封郎必當據(jù)吾此座!狈獾乱驮跅钏氐耐扑]下,被隋文帝擢升為內(nèi)史舍人。
大破突厥
自開皇初年起,隋采納長孫晟之謀,一直對突厥施用離間計,使其內(nèi)部長期混戰(zhàn)不休。開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允許都蘭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義公主為妻,并故意予以優(yōu)厚禮遇,借以離間都蘭可汗。都蘭可汗果被激怒,乃斷絕朝貢,多次騷擾隋邊。
開皇十九年(599年,《隋書·楊素列傳》誤記為十八年)二月,突利可汗奏報都蘭可汗制造攻城器械,準備攻擊大同城(在今內(nèi)蒙烏拉特前旗東北)。隋文帝命漢王楊諒為元帥(實際未親臨前線),以楊素出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尚書左仆射高颎出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上柱國燕榮出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三路進擊突厥。
都蘭可汗得知隋軍來攻,與達頭可汗結(jié)盟,合兵掩擊突利可汗。四月,楊素軍在靈州以北地區(qū)與達頭可汗部遭遇。在此之前,隋將在與突厥交戰(zhàn)時,因擔心突厥彪悍的騎兵來往沖殺,都采用戰(zhàn)車、騎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陣法,陣外四周遍設(shè)鹿角、蒺藜等物,騎兵留在最里面。楊素認為:“這只是鞏固防御的途徑,而不是奪取勝利的方法。”于是拋棄這種自我保守的落后陣法,改變戰(zhàn)術(shù),下令各軍擺開騎兵陣勢。
達頭可汗聞之大喜道:“這是天助我!”并下馬仰天而拜,即率十余萬精騎直撲隋軍。上儀同三司周羅睺看到突厥求勝心切,陣形不整,乃請令率精騎迎擊,楊素指揮大軍隨后繼進,大敗突厥,達頭可汗帶著重傷逃跑,其眾死傷不可勝數(shù),號哭而去。另一路隋軍在高颎的率領(lǐng)下,也大破突厥,都蘭可汗敗逃,后被其部下所殺。隋軍追過白道(內(nèi)蒙呼和浩特西北),越過秦山(今內(nèi)蒙大青山)七百余里,然后還師。十月,隋冊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并令長孫晟率五萬人在朔州西北筑大利城(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給啟民可汗駐守,令其招撫突厥其它部落,為分化瓦解突厥,促進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楊素在此戰(zhàn)中,敢于棄陳舊落后的車、騎、步互相衛(wèi)護的保守陣法,大膽使用騎兵突擊,取得大勝,再一次顯了其杰出的軍事才能。戰(zhàn)后,隋文帝下詔褒獎,賜楊素縑二萬匹,及萬釘寶帶。加其子楊玄感位大將軍,楊玄獎、楊玄縱、楊積善皆為上儀同。
楊素很有隨機應(yīng)變的謀略,總是把握好時機去同敵人作戰(zhàn),他應(yīng)對情況的變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軍隊嚴厲有序,如果有誰違犯了軍令,他就立即斬首,沒有寬容的。同時治軍嚴整,其部如有違犯軍令者,立斬不赦,而絕不寬容。每次作戰(zhàn)前都尋找士兵的過失,然后殺之。每次多者百余人,少也不下十幾人。由于殺人過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楊素卻言笑自若。兩軍對陣時,楊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敵,若取勝也就罷了,如不勝而敗逃者,無論多少,全部斬首。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敵,不勝則照殺不誤。所以楊素的部下對他極其敬畏,作戰(zhàn)時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戰(zhàn)無不勝,稱為名將。楊素當時正受寵幸,隋文帝對他言聽計從,所以楊素征戰(zhàn)的將士,都微功必錄。而其他的將領(lǐng)雖有大功,但都被文官譴卻。所以楊素雖嚴厲兇狠,但由于他能夠恩威并施,所以將士皆愿隨其征戰(zhàn)。
開皇二十年(600年)四月,步迦可汗率兵進犯隋邊。隋文帝命楊素隋晉王楊廣出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同時又令漢王楊諒、柱國史萬歲出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合擊步迦可汗。楊廣為培植自己的勢力,親自與楊素結(jié)交,楊素也知楊廣有奪位之心,遂投其門下。
仁壽初年(601年),楊素接替高颎任尚書左仆射。隋文帝賞賜給他好馬一百匹、母馬兩百匹、奴婢一百口。這一年,高祖又拜楊素為行軍元帥,前往云州攻打突厥,連連破敵。突厥逃跑,楊素率領(lǐng)騎兵緊追不舍,到夜里終于趕上。楊素想再次進攻,又怕敵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騎兵稍稍跟在后邊。他于是親自帶領(lǐng)兩名騎兵和兩個投降的突厥人潛入敵陣,同敵人一起前行,敵人沒有發(fā)覺。等到敵人停下來,止宿屯駐的地方還沒安排好,楊素命令后邊的騎兵突然襲擊,大敗他們。從此,突厥人逃得遠遠的,磧南再沒有他們的蹤跡了。
因為這次的戰(zhàn)功,隋文帝讓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進位柱國,玄縱為淮南郡公,并賞賜給他織物兩萬段。
寵遇無比
仁壽二年(602年),獨孤皇后去世后,墓葬的規(guī)模制度,大多出自楊素之手。隋文帝認為很好,下詔書大大表彰他的功勞,封他的一個兒子為義康郡公,食邑一萬戶,世代承襲,并賞賜給他良田三十頃,絹一萬段,米一萬石,金缽一個,裝滿了金子,銀缽一個,盛滿了珠寶,外加綾、錦共五百段。
當時楊素一天比一天顯貴榮耀,他的弟弟楊約、叔父楊文思、楊文紀以及族父楊異,都是尚書,位列公卿。諸子雖無汗馬之勞,也都官至柱國、刺史。楊素家童幾千人,后院披羅掛綺的樂妓小妾就以千計。府第華麗奢侈,規(guī)模體制摹仿皇宮。當時有一個叫鮑亨的人,很會寫文章,還有一個叫殷胄的,精通草書、隸書,都是江南的讀書人,卻因為高智慧的緣故埋沒為楊素的家奴。楊素的內(nèi)外親戚和過去屬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靜顯要之職。楊素的顯貴,南北朝以來無人可與他相比。
楊廣剛做太子的時候,非常顧忌蜀王楊秀,就和楊素謀劃陷害他,最后使楊秀被廢黜。朝臣之中如果有違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誠地為國事著想,像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述等,楊素也在暗地里中傷他們。如果歸附奉迎他或者是他親戚,即使無才可用,他也一定加以推薦提拔。朝廷內(nèi)外沒有不怕他、不歸附他的。只有兵部尚書柳述憑著自己駙馬的身份,多次在隋文帝面前說楊素的不是。大理寺卿梁毗上書隋文帝,彈劾楊素作威作福。隋文帝于是逐漸疏遠和猜忌楊素,后來下來力令說:“仆射是朝廷的輔政大臣,不可親自處理那些細小的事務(wù),只須三五天到官署一次,討論一些國家大事就行了!北砻嫔巷@示對他的尊崇、優(yōu)待,實際上剝奪了他的權(quán)力。
直到仁壽末,楊素不再處理事務(wù)。隋文帝曾賞賜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楊素名列第一,隋文帝親將外國進貢來的金精盤,價值萬兩,賜給了楊素。
助廣登基
仁壽四年(604年),楊素跟隨隋文帝駕臨仁壽宮,隋文帝又多次賞賜宴席。等到隋文帝病重,楊素和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人入宮侍候。當時皇太子楊廣住在宮內(nèi)的大寶殿,怕隋文帝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須要預(yù)先防備,于是親自寫了一封信,封好送出來問楊素。楊素記下宮外的形勢,來報告太子。宮人卻將回信誤送到了隋文帝的住處,隋文帝見信大怒。這時,隋文帝寵愛的陳貴人又說太子對她無禮。隋文帝于是大發(fā)脾氣,要召見已廢的皇子楊勇。
太子與楊素謀劃對策,楊素假傳圣旨派東宮的士兵入宮守衛(wèi),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決定,又命令張衡守候隋文帝的病情。隋文帝就在這天晚上駕崩了,因此朝廷內(nèi)外有很多非議。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駕崩后,楊廣登基,派車騎將軍屈突通帶著隋文帝的詔書,召楊諒回朝。楊諒知有異,不聽從遂起兵反叛。楊諒命蠕蠕天保占領(lǐng)蒲州,燒斷了河橋,又派王耳冉子率領(lǐng)幾萬人與他合力防守。楊素率領(lǐng)五千輕騎前去偷襲,他先隱蔽在渭口,夜間悄悄渡河,黎明時發(fā)動進攻,蠕蠕天保大敗而逃,王耳冉子因害怕而開城投降。楊廣下詔書召回楊素。
起初,楊素出發(fā)之前就計算過幾天可以打敗敵人,結(jié)果不出所料。楊廣又拜楊素為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安撫大使,率領(lǐng)幾萬人討伐楊諒。當時晉州、絳州、呂州州城都被楊諒守住,楊素各派兩千人去牽制他們。楊諒命令趙子開擁十余萬之眾,占領(lǐng)了所有的道路,盤踞在高壁,擺開五十里的戰(zhàn)陣。楊素命令部將帶兵正面對敵,自己則率領(lǐng)一支隊伍潛入霍山,沿著懸崖深谷前進,直搗叛軍老巢,一舉擊敗了他們,殺死殺傷的數(shù)以萬計。楊諒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羅駐守在介休,梁修羅聽說楊素來了,非常害怕,棄城而逃。楊素繼續(xù)前進,到達清源,離并州還有三十里。楊諒率領(lǐng)部將王世宗、趙子開、蕭摩訶等將近十萬人馬,前來迎戰(zhàn),楊素又打敗了他們,活捉了蕭摩訶。楊諒?fù)耸夭⒅荩瑮钏剡M兵包圍了他,楊諒無計可施,非常窘迫,只好投降,其余黨羽也都一一鏟平。
楊廣派遣楊素的弟弟修武公楊約攜帶親筆詔書慰勞楊素,楊素見詔后也上表陳述了自己的謝意。這個月楊素回到京城,跟隨楊廣抵達洛陽。楊廣任楊素為營建東京的大監(jiān)。因楊素平定楊諒有功,煬帝拜他的兒子萬石、仁行,侄子玄挺都為儀同三司,并賜給他們織物五萬段、綺羅一千匹,賜楊諒妓妾二十人。
死后哀榮
大業(yè)元年(605年),又升楊素為尚書令,賞賜給他東京上等府第一處,織物兩千段。不久又拜為太子太師,其他職務(wù)不變,前后賞賜給他的東西不計其數(shù)。
大業(yè)二年(606年),楊廣拜楊素為司徒,又改封他為楚國公,食邑兩千五百戶。同年,楊素在任上逝世。楊廣追贈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及弘農(nóng)、河東、絳郡、臨汾、文城、河內(nèi)、汲郡、長平、上黨、西河等十郡太守,謚號“景武”,賜給他載喪的鍂車、為他執(zhí)斑劍的儀仗四十人,以及鍂車前后的儀仗隊和樂隊,還賜給谷子小麥五千石、織物五千段,派鴻臚卿專門監(jiān)督辦理喪事,并且下詔書表示哀悼。
楊素曾經(jīng)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詩送給番州刺史薛道衡,氣勢非常宏大,風韻出眾,堪稱一時的上乘之作。寫后沒幾天,楊素就死了。薛道衡嘆息說:“人快要死的時候,他的話語也變得很友善了,難道就是像這樣的嗎?”楊素留有文集十卷。楊素雖然有輔佐隋文帝建國立業(yè)的謀略,并且有平定楊諒的功績,然而卻深為楊廣所忌。楊廣面顯出對他特殊的禮遇,實際上恩情卻很淡薄。太史官說隋地所屬的分野將有重大的喪事發(fā)生,楊廣因而改封楊素為楚公,因為楚地和隋地屬同一分野,楊廣想借楊素來攔擋遭喪的運氣。
楊素臥病在床的時候,楊廣常派一些有名的醫(yī)生前去診治侍候,并且賜他許多上好的藥品,然而卻總在暗地里問醫(yī)生,總怕他不死去。
楊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極限,不肯吃藥,也不想謹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經(jīng)常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還要活下去嗎?”楊素依仗自己富足的錢財,廣求家產(chǎn),東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華麗,早晨拆毀晚上重建,營造修繕從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水磨和肥沃的田地、華麗的房子都以千百來計算。當時人們議論紛紛,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楊素死后,長子楊玄感繼承了他的爵位。后來楊玄感起兵事敗,遭到誅殺,楊素的家族也因受楊玄感的牽連都被株夷。
主要成就
楊素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參加滅北齊之役。大象二年(580年),隨行軍元帥韋孝寬平定相州總管尉遲迥叛亂。旋拜大將軍,領(lǐng)河內(nèi)兵進攻響應(yīng)尉遲迥的滎州刺史宇文胄。
仁壽四年(604年),漢王楊諒起兵反叛,楊素領(lǐng)兵數(shù)萬擊擒楊諒,平其眾。開皇七年(587年),楊素與賀若弼等多次獻上滅陳之策,并于永安(今四川奉節(jié)東)造大艦,作滅陳準備。開皇八年(588年),楊素為行軍元帥,領(lǐng)水軍自永安沿長江東下,大舉進攻陳朝。十二月,大敗陳將戚昕于狼尾灘(今湖北宜昌縣西北)。次年順江而下,與秦王楊俊會兵于漢口(今屬湖北)。開皇十年(590年)十一月,江南各地士族豪強聚眾反隋,攻占州縣。楊素任行軍總管,率兵分路進擊,平定江南。
人物評價
楊寬:處道當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楊堅:越國公素,志度恢弘,機鑒明遠,懷佐時之略,包經(jīng)國之才。王業(yè)初基,霸圖肇建,策名委質(zhì),受脤出師,擒剪兇魁,克平虢、鄭。頻承廟算,揚旍江表,每稟戎律,長驅(qū)塞陰,南指而吳越肅清,北臨而獯獫摧服。自居端揆,參贊機衡,當朝正色,直言無隱。論文則詞藻縱橫,語武則權(quán)奇間出。
楊廣:①公乃先朝功臣,勛庸克茂。至如皇基草創(chuàng),百物惟始,便匹馬歸朝,誠識兼至。汴部鄭州,風卷秋籜,荊南塞北,若火燎原,早建殊勛,夙著誠節(jié)。及獻替朝端,具瞻惟允,爰弼朕躬,以濟時難,昔周勃、霍光,何以加也、诿冊獎,劬勞王室,竭盡誠節(jié),協(xié)贊朕躬。故以道邁三杰,功參十亂。
賀若弼: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是斗將,非領(lǐng)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
梁毗:①幸遇愈重,權(quán)勢日隆,所私皆非忠讜,所進咸是親戚,子弟布州,兼州連縣。天下無事,容息奸圖,四海稍虞,必為禍始。②素既擅權(quán)寵,作威作福,將領(lǐng)之處,殺戮無道。又太子、蜀王罪廢之日,百僚無不震悚,唯素揚眉奮肘,喜見容色,利國家有事以為身幸。
魏徵《隋書》:楊素少而輕俠,俶儻不羈,兼文武之資,包英奇之略,志懷遠大,以功名自許。高祖龍飛,將清六合,許以腹心之奇,每當推彀之重。掃妖氛于牛斗,江海無波;摧驍騎于龍庭,匈奴遠遁?计湟膬挫o亂,功臣莫居其右;覽其奇策高文,足為一時之杰。然專以智詐自立,不由仁義之道,阿諛時主,高下其心。營構(gòu)離宮,陷君于奢侈;謀廢冢嫡,致國于傾危。終使宗廟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禍敗之源,實乃素之由也。幸而得死,子為亂階,墳土未干,闔門殂戮,丘隴發(fā)掘,宗族誅夷。則知積惡馀殃,信非徒語。多行無禮必自及,其斯之謂歟!約外示溫柔,內(nèi)懷狡算,為蛇畫足,終傾國本,俾無遺育,宜哉。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颎,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nèi),功后成於外。
何去非:昔者楊素之于隋,可謂一代之名將矣。而賀若弼評之,謂其特猛將耳,非所謂謀將也。甚哉!弼之過于自負而輕于議人也。隋自平陳之后,素已為統(tǒng)帥矣。其克敵斬將,攻策為多。既俘陳主,而江湖海岱群盜蜂起,大者數(shù)萬,小者數(shù)千,而素專閫外之權(quán),轉(zhuǎn)戰(zhàn)萬里,窮越嶺海,無向不滅。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稱兵,而社稷危矣。素之授鉞專征,其所摧陷者不可勝計,遂靖邊氛,而清內(nèi)難。然素之兵未嘗小衄,隋功臣無與比肩者,其為烈亦至矣。
張預(yù):楊素,字處道,弘農(nóng)華陰人也。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jié)。好學,善屬文,頗留意于風角。美須髯,有英杰之表。孫子曰:“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彼爻ヂ菇嵌镣回。又曰:“法令孰行?”素求人過失而斬之。又曰:“勝兵先勝而后戰(zhàn)!彼赜嬋掌瀑\,皆如所量。又曰:“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彼鼐壯鹿榷M,直指其營是也。
葉適:自古小人無材無功者為佞諛傾覆,有材有功者即為奸雄簒竊。楊素材而功適當其主,未可欺奪之時,故見于行事,徒佞諛傾覆而已。使伡駛岫鎂〕眩懿、司马軅}鰨醵、桓翁敾组`。凶燌c匯,传又k擁,大呼寿Y攏湟醞鏊,又何株P(guān)那愀捕閽眨咳壞逼涫,隋人无能知諗]酪渙號?/p>
陳元靚:軍書立草,風角單情。隋祖見器,親委戎兵。陳人送疑,畏若神明。服勤韜畧,實得其英。
王世貞:自昔倚馬占檄,橫槊賦詩,曹孟德、李少卿、桓靈寶、楊處道之外,能復(fù)有幾?自非本色故足貽姍。
王夫之:隋之諸臣,唯素之不可托也為最,非但颎、弼、德林之不屑與伍,即以視劉昉、鄭譯猶有懸絕之分。何也?素者,天下古今之至不仁者也。其用兵也,求人而殺之以立威,使數(shù)百人犯大敵,不勝而俱斬之,自有兵以來,唯尉繚言之,唯素行之,蓋無他智略,唯忍于自殺其人而已矣。其營仁壽宮也,丁夫死者萬計,皆以殺人而速奏其成,曠古以來,唯以殺人為事者更無其匹。
鄭觀應(yīng):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zhàn)將。孫臏、吳起、白起、耿弇、楊素、慕容紹宗、李光弼、馬燧等,才將也。
曾國藩: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其智力皆橫絕一世,而其禍敗亦迥異尋常。近世如陸、何、肅、陳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終。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后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shè)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與楊素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韓擒虎、史萬歲、賀若弼三人。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shè)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楊素。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楊素亦位列其中。
個人作品
《山齋獨坐贈薛內(nèi)史二首》
《贈薛播州》
《送蔡君知入蜀》
《賦得笛詩》
《贈薛內(nèi)史詩》
《出塞二首》
軼事典故
破鏡重圓
陳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才貌極為出色。徐德言當太子舍人這個時候,正趕上陳朝衰敗,時局很亂的時期,無法保證國家和個人的安全。徐德言對妻子說:"以你的才華和容貌,如果國家滅亡了,你一定會流落到有權(quán)有勢的富豪人家,恐怕我們會永遠分離。倘若我們的緣分沒斷,還能相見,應(yīng)該有一個信物。"于是徐德言折斷一面銅鏡,夫妻兩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約定說:"將來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將鏡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見到了,就會在當天去找你。"等到陳朝滅亡了,樂昌公主果然流落到越公楊素的家里,楊素對她非常寵愛。徐德言流離失所,好不容易才來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這天到市場上尋找,果然有一個仆人模樣的老頭出售一片一半的鏡子,而且要價非常高,人們都嘲笑他。徐德言將老人帶到自己的住處,給老頭吃飯,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拿出自己那一半鏡子和老頭賣的那半鏡子合在一起,并在鏡子上題了一首詩:"鏡子和人都離我而去,如今鏡子回來人卻未歸,鏡子上已映不出嫦娥的倩影,只能反射出一片月光。"陳朝的樂昌公主陳氏看到題詩以后,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飯,楊素了解情況以后也非常傷感,派人將徐德言找來,決定將妻子還給他,并送給他們許多錢物。聽說這件事的人沒有不贊嘆的。楊素設(shè)酒宴為徐德言和陳氏餞行,并叫陳氏也作了一首詩:"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新丈夫面對舊丈夫,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這才知道作人的艱難。"然后陳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頭偕老。
成人之美
李德林之子李百藥,少年倜儻,看上了楊素的一個寵妾。竟夜入楊宅,與楊素的寵妾幽會私通。結(jié)果東窗事發(fā),被楊素逮個正著。楊素惱羞成怒,欲治李百藥死罪。當李百藥被推上來時,他發(fā)現(xiàn)李百藥是個“年未二十,儀神雋秀”的英俊少年郎,不禁惜才之情頓起,動了惻隱之心說:“聞汝善為文,可作詩自敘,稱吾意當免汝死!崩畎偎幧狸P(guān)頭,才思忽至,一氣呵成,當即成文。楊素看完,表情欣然,當場把愛妾賜給李百藥為妻,“并資從數(shù)十萬”。后來楊素竟又奏請隋文帝,授李百藥為尚書禮部員外郎。李百藥財色兼收,而且還因此當了官,成為一時佳話。
紅拂夜奔
楊素身邊有一位年方二八的佳麗樂伎,名叫紅拂。生得“肌膚儀狀、言詞氣佳,真天人也”。紅拂很有見識,識得英雄。趁李靖再次拜訪楊素之機,相約私奔了。楊素非但不追究此事,反而推薦李靖出任馬邑的郡丞。楊素就這樣又成全造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愛情佳話。后來李靖果然成了唐朝的股肱之臣。
親屬成員
妻子
鄭祁耶,北魏開府儀同三司、司農(nóng)卿鄭道穎的孫女。
弟弟
楊約,字惠伯,楊素的同父異母弟弟。
子女
兒子楊玄感,長子,洛陽起兵失敗死。
楊玄縱,二子,洛陽起兵失敗后被斬首。
楊玄挺,三子,洛陽起兵失敗戰(zhàn)死。
楊玄獎,洛陽起兵失敗后被斬首。女楊氏為唐太宗嬪妃。
楊萬項,洛陽起兵失敗后被斬首。
楊民行,洛陽起兵失敗后被斬首。
楊積善,洛陽起兵失敗后自殺未遂,后被車裂而死。
女兒楊氏,后為唐高祖楊嬪,生江王李元祥。
影視形象
年份 | 影視類型 | 劇名 | 飾演者 |
---|---|---|---|
1987年 | 電視劇 | 《大運河》 | 劉丹 |
1996年 | 電視劇 | 《隋唐演義》 | 郭家義 |
2005年 | 電視劇 | 《風塵三俠之紅拂女》 | 鄭則仕 |
2012年 | 電視劇 | 《隋唐英雄》 | 曾秋生 |
2012年 | 電視劇 | 《軒轅劍之天之痕》 | 巴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