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韋莊

    韋莊

    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出身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

    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時方考取進士,任校書郎。李詢?yōu)閮纱ㄐず蛥f(xié)使時,召韋莊為判官,奉使入蜀,歸朝后升任左補闕。

    天復元年(901年),韋莊入蜀為王建掌書記,自此終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韋莊勸王建稱帝,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定開國制度,舉薦張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終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謚文靖。宋代張?zhí)朴⒆妒駰冭弧吩叨仍u價:“不恃權(quán),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并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反映戰(zhàn)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并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


    人物簡介

    韋莊八三六----九一零,字端己,京兆杜陵(今屬陜西)人。廣明元年八八零黃巢破長安,莊在都中,有《秦婦吟》紀其事。唐昭宗乾寧元年八九四成進士。蜀王建稱帝,莊為宰相。在成都時曾居杜甫草堂故址,故詩集號《浣花集》。

    韋莊早年屢試不 第,直到乾寧元年八九四年近六十方考取進士,任校書郎 。李詢?yōu)閮纱ㄐず蛥f(xié)使 ,召為判官 ,奉使入蜀,歸朝后升任左補闕 。天復元年九零一,入蜀為王建掌書記,自此終身仕蜀。天祐四年九零七勸王建稱帝,為左散騎常侍 ,判中書門下事,定開國制度。官 終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韋莊(約836~910),五代前蜀詩人。唐初宰相韋見素后人,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廣明元年(880)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于戰(zhàn)亂,與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離長安赴洛陽。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歲作《秦婦吟》。不久避戰(zhàn)亂去到江南,五十八歲回到長安,一心想要應試,以伸展其治國平天下之抱負。乾寧元年(894)五十九歲登進士第,授校書郎。

    乾寧四年(897),時年六十二歲,被“宣諭和協(xié)使”李洵聘為書記,同至西川,結(jié)識了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回長安后,改任左補闕。天復元年(901)六十六歲,應王建之聘入川為掌書記。天祐四年(907),朱溫篡唐。唐亡,力勸王建稱帝,王建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為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后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歲卒于成都花林坊。

    咸通四年(863),曾在昭義節(jié)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劉潼府中當差。

    韋莊

    咸通七年(866)劉潼代李福為西川節(jié)度使。

    乾符五年(878),長安應試不利,更名為韋莊。廣明元年(880)應舉不第。適逢黃巢軍入長安,遷居洛陽。中和三年(883)入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周寶府中任職。

    游歷各地

    光啟元年(885)為赴寶雞“迎駕”卜居衢州,次年出發(fā)前往寶雞,聽聞僖宗已到興元(今陜西漢中),亦尾隨而至。

    此后沿渭、黃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計劃由許昌東南方向經(jīng)安徽直達潤州,不料七月間(桂花時)秦宗權(quán)攻占許州(今許昌),殺節(jié)度使鹿晏弘。看來此路不通,韋莊改變了計劃沿黃河東去開封,打算從開封南下返回潤州(河南開封)。不幸此時潤州周寶后院起火,手下大將張郁醉酒后叛亂。在這種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大約在光啟三年(887)正月,許昌戰(zhàn)事已畢,韋莊再一次來到許昌,打算按原計劃由許昌走陸路返浙。又得知潤州周寶因府中將領(lǐng)劉浩叛亂,逃往常州。據(jù)之,周寶已經(jīng)不能再行依附,潤州之事也無所牽掛,韋莊決定就此向北游歷。他先來到河清縣(今濟源),又到泌陽小住。

    韋莊由泌陽出發(fā),登上太行山,直達山西境內(nèi)的天井關(guān)(今山西晉城縣南太行山頂)。

    約光啟三年三月份路過太行山貂黃嶺,從壺關(guān)開始向東行走。大約在四月份,途經(jīng)林、輝州之間,打算從內(nèi)黃縣出發(fā)經(jīng)山東返回浙西。不想在此得知江南硝煙又起。韋莊索性由此向北,一路來到了正定(今石家莊)。再向北,又到古北口(今北京密云縣)長城。離開古北口,沿著長城一路向東,直達榆關(guān)(今山海關(guān))。他以山海關(guān)為北游的拐點向西返回,至薊(今京)杭(杭州)大運河乘船返回南方。

    約光啟三年秋,途經(jīng)清河縣,在此上岸后得知,江南戰(zhàn)事已畢,決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經(jīng)山東境內(nèi),直達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

    光啟四年春,乘船沿中運河到達揚州,在此上岸稍歇。在客棧遇見一個見面熟的“餞客”,韋莊與他聊的很投機,從他的口中將揚州之戰(zhàn)做了詳細的了解,得知江南局勢仍然不穩(wěn),就打算向南躲避。他打算先到石頭城(南京)暫避一時。在石頭城小住期間,游覽了上元縣,即今南京市區(qū)臺城、蔣帝廟、長干里等地。后又沿江南下,經(jīng)當涂縣,向東到了蘇州。再南下到湖州,繼續(xù)南下至富春,經(jīng)桐廬縣,折向東到了紹興,再向東到寧波。由此向西,又到西施故里暨陽縣,再往西到了東陽。再往西,到婺州(今浙東金華)小住,由此返回卜居地衢州。

    龍紀元年(889)冬,他從衢州出發(fā)到江西,在邊界處拜訪了居士楚公,下一站到了信州(今饒州)。此后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饒州(今鄱陽縣),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陽湖到九江,尋訪至廬山東林寺。接下又來到了南昌,由南昌再向南到撫州,從撫州向西行再到宜春。在此,韋莊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長沙的行程,轉(zhuǎn)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湖南邵陽、婁底的交界處。此后又轉(zhuǎn)向東南到了耒陽,由耒陽再向東向南到了贛州,由贛州準備返回。接下來,從贛州往東到西江(今會昌),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南城縣)。

    大順二年(891)秋,由建昌經(jīng)信州(今上饒縣)(54)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秋,五十歲的韋莊準備長安應試。他從衢州出發(fā),經(jīng)江西信州、鄱陽、九江到湖北境內(nèi)。先到達黃石,第二站到了齊安郡(今黃岡縣西北)。又經(jīng)鄂州到夏口(今武漢)。

    景福二年(893)正月,到了商南(今陜西商南縣)境內(nèi)。經(jīng)過長途跋涉,終于到達長安。不幸的是這次他又落榜了。韋莊聽從黃滔的建議,立刻動身去河東道去找鄭尚書。他出了潼關(guān),乘船順黃河向東,在垣縣上岸,直奔絳州(今新絳)。又由此繼續(xù)北上到了平陵(今文水縣東二十五里),再渡過黃河到綏州(今陜西綏德)。離開綏州,韋莊乘船沿黃河邊向南直到潼關(guān),返回長安。

    乾寧元年(894)韋莊終于得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草詔”的校書郎,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由于對時局中興的期望值不高,韋莊又開始為“著身”而早做打算。

    乾寧三年(896)春,先來到童年時居住過的下邽(今陜西渭南),隨后北上來到鄜州(今陜西富縣),輾轉(zhuǎn)來到了宜君縣。在此得到皇上詔令,才騎馬匆匆相別而去。原來,西川王建與東川顧彥暉相互攻擊,皇帝命令韋莊為判官,配合諫議大夫李詢奉使入蜀,前往勸說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與東川節(jié)度使顧彥暉和解。到蜀后,王建并不理會皇上的詔書,仍然大戰(zhàn)大敗顧彥暉,占據(jù)了兩川之地。對于韋莊來說,此次入蜀,卻得到了王建的賞識。王建很希望韋莊能在他手下“工作”,可韋莊并沒有立即答應,仍在靜觀時局的變化。

    光化二年(899),韋莊除左補闕。在此期間主要干了與政局無關(guān),卻與歷史文化傳承相關(guān)的兩件事。其一,在歷史文化遺存上,與兄弟韋藹合作編著《又玄集》,集中收錄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詩三百首!逼渲杏袐D女詩十九家,不但為詩集收錄女子詩開了先例,也給婦女對中華文化事業(yè)的奉獻作了充分的肯定;其二,是為雖未通過或參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歷史人物,如李賀、賈島、溫庭筠、陸龜蒙等十人奏請,追贈為進士名譽或贈官。在這個問題上的重要意義有三:首先是體現(xiàn)了韋莊對當時科舉中重試卷,輕能力弊病的糾正;其次是將選才僅以評判試卷為標準,擴大到與文化人能力相關(guān)的作品(當然包括質(zhì)量兩方面)及社會影響上;其三,從選才目的上,由單方面為朝政負責,轉(zhuǎn)向兼顧為考生個人發(fā)展著想。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宦官發(fā)動了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假擬圣旨,立太子裕為帝。聽到這個消息后,韋莊真的絕望了。其《贈云陽裴明府》:“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保ㄌ餀M,秦末起義首領(lǐng),不肯稱臣于漢)證明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決心。王建非常高興,當即命他為掌書記。據(jù)《唐詩紀事》載:朝廷“尋召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

    韋莊入蜀后,以保地方平安為已任。撫民方面,在任掌書記(相當于辦公廳主任)期間,有一個縣令擾民,韋莊上書于王建說:目前“正當?shù)蝰ú。┲,好安凋瘵;勿使瘡痍之后,復作瘡痍!奔床灰拱傩丈钛┥霞铀囊馑。在此兵荒馬亂的年月,難得還有人為民著想,一時間被傳為美談。王建就此而任用韋莊為起居舍人。

    在避免內(nèi)戰(zhàn)方面,韋莊又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阻止了蜀皇以“思為祖上報仇”為名征討朱全忠,避免了發(fā)自于蜀內(nèi)部的主動戰(zhàn)爭。如天祐元年(904)8月,昭宗被朱全忠所殺,“高祖(王建)頗內(nèi)懷興復”,韋莊遂“以兵者大事,不可倉卒而行”進行勸阻。天祐三年(906)韋莊被任以西蜀安撫使。

    二是識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詭計,避免了來自外部藩鎮(zhèn)的被動戰(zhàn)爭!傲海ㄖ烊遥⿵屯ê酶咦妫ㄍ踅ǎ,推高祖為兄”韋莊笑著說:“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淵,后為李淵所殺一事)!

    天佑四年(907)三月,唐王朝正式壽終正寢,哀帝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朱全忠,建國號梁,改元開平,以開封為國都,史稱后梁。韋莊聞訊后,本著維護一方安寧的原則,與諸位將領(lǐng)共同勸進王建說:“大王雖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謂天與不取也。”于是,率官吏民眾大哭三天后,擁戴王建即皇帝位。韋莊從此晉升左散騎侍,判中書門下事等官。據(jù)《十國春秋》蜀國:“凡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皆由莊所定!边@一系列舉措使得蜀地在最小程度上減輕了戰(zhàn)亂之患,可謂功不可沒。次年韋莊被委任為宰相。

    開平元四年(910)韋莊身退歸隱。

    約開平五年(911),他暫名為“多情”,意欲去泉州,途經(jīng)桃林場,得識韓偓。此后,又游寓了桃林蓬壺,離開泉州,“多情”迫不及待地趕到婺州李氏園去尋找李億,當“多情”得知李億已去了洋川一帶,又急匆匆向洋川(今陜西洋縣)趕去,在此與李億破鏡重圓。

    乾化二年(912)春天,后梁太祖朱晃(全忠)派遣光祿卿盧玭等出使蜀,為調(diào)停蜀岐戰(zhàn)事來到洋川。盧玭拿出地圖選擇入蜀路線,正好被路經(jīng)此處的多情看見。

    乾化三年(912)多情處理了貫休的后事后,就打算去洛陽再次應試。此時朱友珪殺死后梁太祖朱晃,假造詔即皇帝位。朝廷發(fā)生變故,政治形勢動蕩,多情就先來到岐山(今陜西岐山)暫避一時。又來到了“醴泉”(今陜西麟游),離開醴泉院,多情再一次回到長安,來到從前曾經(jīng)住過的咸宜觀舊址。

    生平軼事

    仕唐時期

    韋莊一生經(jīng)歷,可分前后兩期。前期為仕唐時期。廣明元年(880)他在長安應舉,適值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未能脫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陽,次年作《秦婦吟》。后去潤州,在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周寶幕中任職。光啟元年(885),僖宗還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鳳翔、興元。韋莊出于擁戴唐室之忱,離江南北上迎駕,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帶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應試,不第。乾寧元年(894)再試及第,任校書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貞逼迫出奔華州,韋莊亦隨駕任職。乾寧四年,奉詔隨諫議大夫李詢?nèi)胧裥I,得識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補闕等職。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詩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無詩作留存。

    仕蜀時期

    后期為仕蜀時期。天復元年 (901),他應聘為西蜀掌書記,自此在蜀達10年。天佑四年 (907),朱全忠滅唐建梁,韋莊勸王建稱帝,與之對抗,遂建立蜀國,史稱前蜀。他被王建倚為心腹,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制定開國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時,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舊居重建草堂作為住所,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詞。今存韋詞大部分作于后期。

    個人作品

    (1)韋莊《游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

    (2)韋莊《寄劉尚書》。

    (3)韋莊《辛丑年》、《洛陽吟(時大駕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秦婦吟》。

    (4)韋莊《潤州顯濟閣曉望》、《觀浙西府相畋游》。

    (5)韋莊《將卜蘭芷村居留別郡中在仕》。

    (6)韋莊《夏初與侯補闕江南有約同泛淮汴西赴行朝,莊自九驛路先至甬橋,補闕由淮楚續(xù)至泗上寢病旬日遽聞捐館,回首悲慟因成長句四韻吊之》、《聞再幸梁洋(漢中)》。

    (7)韋莊《焦崖閣》、《雞公幘》、《題淮陰侯廟》。

    (8)韋莊《汧陽間(一作汧陽縣閣)》、《題安定張使君》。

    (9)韋莊《宿泊孟津(洛北)寄三堂友人》。

    (10)韋莊《汴堤行》。

    (11)韋莊《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12)韋莊《潁陽縣(今河南許昌附近)》。

    (13)韋莊《河清縣河亭》。

    (14)韋莊《河內(nèi)別村業(yè)閑題》。

    (15)韋莊《天井關(guān)》。

    (16)韋莊《題貂黃嶺官軍》。

    (17)韋莊《壺關(guān)道中作》。

    (18)韋莊《過內(nèi)黃縣(轄安陽)》。

    (19)韋莊《中渡晚眺》。

    (20)韋莊《喻東軍》。

    (21)韋莊《贈邊將》。

    (22)韋莊《清河縣樓》。

    (23)韋莊《登漢高廟閑眺》。

    (24)韋莊《江亭酒醒卻寄維揚餞客》、《過揚州》。

    (25)韋莊《解維》。

    (26)韋莊《山墅閑題》。

    (27)韋莊《上元縣》、《臺城》、《謁蔣帝廟》、《長干塘別徐茂才》。

    (28)韋莊《過當涂縣》。

    (29)韋莊《題姑蘇凌處士莊》。

    (30)韋莊《寄湖州舍弟》。

    (31)韋莊《南游富陽江中作》。

    (32)韋莊《桐廬縣作》。

    (33)韋莊《避地越中作》。

    (34)韋莊《旅次甬西見兒童以竹槍紙旗戲為陣列…余因感之》。

    (35)韋莊《浣紗廟》。

    (36)韋莊《和陸諫議避地寄東陽進退未決見寄》、《東陽酒家贈別二絕句》、《東陽贈別》。

    (37)韋莊《李氏小池亭十二韻(時在婺州寄居作)》。

    (38)韋莊《衢州(今衢縣)江上別李秀才》、《憶小女銀娘》、《東游遠歸》。

    (39)韋莊《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

    (40)韋莊《夜雪泛舟游南溪》。

    (41)韋莊《饒州馀干縣琵琶洲有故韓賓客宣城裴尚書修行…因以和吟》。

    (42)韋莊《泛鄱陽湖(江西)》。

    (43)韋莊《訪潯陽友人不遇》、《九江逢盧員外》。

    (44)韋莊《東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45)韋莊《鐘陵(南昌)夜闌作》、《南昌晚眺》。

    (46)韋莊《撫州江口雨中作》。

    (47)韋莊《袁州作》。

    (48)韋莊《湘中作》。

    (49)韋莊《耒陽縣浮山神廟》。

    (50)韋莊《章江作》。

    (51)韋莊《黃藤山下聞猿》。

    (52)韋莊《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53)韋莊《建昌渡暝吟》。

    (54)韋莊《信州西三十里山名仙人城下有月巖山其狀秀拔…賦是詩》。

    (55)韋莊《鑷白》。

    (56)韋莊《西塞山下作》。

    (57)韋莊《齊安郡》。

    (58韋莊《過鄂州》。

    (59)韋莊《夏口行寄婺州諸弟》。

    (60)韋莊《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61)韋莊《垣縣山中尋李書記山居不遇,留題河次店》。

    (62)韋莊《絳州過夏留獻鄭尚書》。

    (63)韋莊《平陵老將》。

    (64)韋莊《綏州作》。

    (65)韋莊《放榜日作》、《悔恨》。

    (66)韋莊《寄右省李起居》。

    (67)韋莊《下邽感舊》。

    (68)韋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鄜州留別張員外》。

    (69)韋莊《宜君縣比卜居不遂,留題王秀才別墅二首》。

    (70)韋莊《唐詩紀事·韋莊·閑臥》、貫休《和韋相公見示閑臥》。

    (71)韓偓《桃林場客舍之前有池半畝木槿櫛比閼水遮山因命仆夫運斤梳沐豁然清朗復睹太虛因作五言八韻》、韓偓《此翁(此后在桃林場)》、《香奩集·多情(庚午年在桃林場作)》。

    (72)《香奩集·詠浴》。

    (73)《香奩集·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74)《香奩集·晝寢》、李億《念奴嬌》等。

    (75)和凝《洋川》、《興勢觀》。

    (76)《香奩集·寄遠(在岐日作)》。

    (77)和凝《醴泉院》。

    (78)韋莊《思歸》。

    (79)和凝《宮詞百首》。

    (80)《香奩集·思錄舊詩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藝術(shù)特色

    韋莊作品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彌漫充溢于俯腑。其詞無專集,散見于《花間集》、《尊前集》和《全唐詩》等總集中,近人王國維、劉毓盤輯為《浣花詞》一卷,凡五十四首,蓋取其詩集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四、五)、《浣溪沙(五)、《應天長》(二)、《荷葉杯》(一、二)、《清平樂》(三)、《謁金門》(二三)、《河傳》(二)、《天仙子》(二、四)、《訴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蘭花》等。

    韋莊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并稱“溫韋”。溫秾麗,韋清新。韋莊詞除寫言情外,還常寫個人身世之慨。韋莊是詩人韋應物四世孫。至韋莊時,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作品解析

    韋端己《菩薩蠻》五首(出《花間集》)

      韋氏此詞凡五首,實一篇之五節(jié)耳,而選家每割裂之。如張氏《詞選》、周氏《詞辨》、成氏《唐五代詞選》,均去其“勸君今夜須沉醉”一首,大約以其太近白話,俚質(zhì)不雅也。胡適之《詞選》則一反其道,節(jié)取中間三首,又刪去其首尾“紅樓別夜堪惆悵”“洛陽城里春光好”兩章,大約又嫌其太不白話也。此等任意去取,高下在心,在選家自屬難免,不足深論。惟此詞是一意的反復轉(zhuǎn)折,今如此剪截,無乃枉費心力乎。

      將本詞各章串講,原皋文之說也。皋文、復堂之說溫飛卿《菩薩蠻》亦用串講法,對于溫氏之詞我實在尋不出它們的章法來,所以盡管張、譚兩家說得活靈活現(xiàn),“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jié)節(jié)逆敘”,(見《詞選》一)“以《士不遇賦》讀之最確”,(譚評《詞辨》卷一)卻終不敢茍同。對于韋詞,私心卻以為舊說不無見地。此非兩歧也,言各有當耳。溫、韋各做各的詞,原不妨用兩種看法去看的。

      惟皋文仍有可笑處,既曰篇章,則固宜就原詞上探作者之意,斯可耳。今則不然,先割裂之而后言篇法、章法,則此等篇法、章法即使成立是作者的呢,還是選家的呢?豈非混而不清?豈非削趾適履?故任意割裂已誤,任意割裂以后再言篇章如何的神妙,乃屬誤中之誤。竊雖依附前人,對于此點未敢茍同。

      韋氏此詞隱寓其生平!对~學季刊》一卷四號有夏承燾《韋端己年譜》,羅列行誼甚詳,以為“人人盡說江南

    好”“如今卻憶江南樂”諸首,中和三年客江南后作;“洛陽城里春光好”一首,客洛陽作,與舊說異。皋文當時似疏于考證韋氏之生平,而夏君之說亦有可商處,如“洛陽城里春光好”下句為“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其非在洛陽作甚明,若曰“長安才子洛陽老”,始是客洛陽時之口吻也。夏君又曰:“時端己已五十余歲,亦稱年少,(《黃藤山下聞猿》)蓋詞章泛語不可為考據(jù)!笔莿t弘通之論也。惟似與前說違異,今亦不得詳辨。據(jù)夏《譜》,端己客江南已逾中年,其入蜀已在暮年,而詩詞中輒曰“年少”,固不必拘泥,所謂“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也。蓋生活者,不過平凡之境,文章者,必須美妙之情也。以如彼美妙之文章,述如此平凡之生活,其間不得不有相當之距離者,勢也。遇此等空白,欲以考證填之,事屬甚難。此是一般的情形,又不獨詩詞然耳。如皋文說此詞,謂“江南即指蜀”,良亦未必但固不妨移用。彼雖曾客洛陽,而詞中洛陽則明明非洛陽而是長安,端己固京兆杜陵人也,“《秦婦吟》秀才”,固一長安才子也。洛陽既可代長安,則江南緣何不可代蜀耶?——雖不能證實,故僅就詞中之字面,有時不足斷定著作之先后也。茲仍依張說立解,就文義而觀其會通,辨其當否,在乎讀者。端己詞無專集,《全唐詩》有五十四,而《花間》得其四十八。

    文學地位

    韋莊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羅隱、杜荀鶴等人)多矣”(《石洲詩話》),鄭方坤把他與韓偓、羅隱并稱為“華岳三峰”(《五代詩話·例言》)。他前逢黃巢農(nóng)民大起義,后遇藩鎮(zhèn)割據(jù)大混戰(zhàn),自稱“平生志業(yè)匡堯舜”(《關(guān)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憂時傷亂為他詩歌的重要題材,從而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動蕩的社會面貌!稇懜摺贰ⅰ躲甑绦小穼(zhàn)亂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抖密娀馗辍贰ⅰ队鳀|軍》、《重圍中逢蕭校書》對當時屯居洛陽的援軍殘害人民、擄掠婦女的丑惡行徑作了譴責,同時又對他們擁兵自重、未能積極鎮(zhèn)壓起義軍表示不滿。而《銅儀》、《洛北村居》、《北原閑眺》、《辛丑年》等詩,則反映了他對唐室“中興”的熱切期待;《聞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關(guān)》等詩,表示了他對離亂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憶昔》等作,更撫今追昔,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懷古詩,如《臺城》、《金陵圖》、《上元縣》等,在對南朝史跡的憑吊中,也寄寓著他對唐末社會動亂的哀嘆,情調(diào)凄惋。此外,他還有一些詩如《思歸》、《江外思鄉(xiāng)》、《古離別》、《多情》等,反映了他長期四處飄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寫景詩,如《題盤豆驛水館后軒》、《登咸陽縣樓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體詩見長。律詩圓穩(wěn)整贍,音調(diào)響亮,絕句包蘊豐滿,發(fā)人深省;而清詞儷句,情致婉曲,則為其近體詩的共同風格。

    韋莊的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秦婦吟》。此詩長達1666字,為現(xiàn)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詩中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正面描寫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復爭奪長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思想內(nèi)容比較復雜,一方面對起義軍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反映了義軍掀天揭地的聲威及統(tǒng)治階級的倉皇失措和腐敗無能;一方面揭露了唐軍迫害人民的罪惡,另一方面又夾雜著對他們剿賊不力的譴責。它選擇典型的情節(jié)和場面,運用鋪敘而有層次的手法,來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復雜矛盾,布局謹嚴,脈絡分明,標志著中國詩歌敘事藝術(shù)的發(fā)展。韋莊因此詩而被稱為“秦婦吟秀才”。由于某種忌諱,韋莊晚年嚴禁子孫提及此詩,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長期失傳。20世紀初始在敦煌石窟發(fā)現(xiàn)。

    韋莊與溫庭筠又是花間派中成就較高的詞人,與溫庭筠并稱溫韋。溫、韋詞在內(nèi)容上并無多大差別,不外是男歡女愛、離愁別恨、流連光景。但溫詞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詞,創(chuàng)作個性不鮮明;而韋詞卻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發(fā),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5首,學習白居易、劉禹錫《憶江南》的寫法,追憶往昔在江南、洛陽的游歷,把平生漂泊之感、飽經(jīng)離亂之痛和思鄉(xiāng)懷舊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蘊深至。風格上,韋詞不象溫詞那樣濃艷華美,而善于用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diào),表達比較真摯、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詞還接受了民間詞的影響,用直截決絕之語,或?qū)懸煌樯,或(qū)懸磺怀罹w。如〔思帝鄉(xiāng)〕“春日游”的“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于率直中見郁結(jié);〔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的“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以終老異鄉(xiāng)之“誓”,更深一層地抒發(fā)思鄉(xiāng)之苦。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許昂霄《詞綜偶評》評韋詞“語淡而悲,不堪多讀”,都指明這一特點。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韋詞高于溫詞,指出“端己詞情深語秀”,“要在飛卿之上”;“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也是從這點著眼的。但韋詞間有艷褻語,為其不足處。

    本集和研究資料 《蜀梼杌》著錄韋莊《浣花集》20卷!堆a五代史·藝文志》著錄《韋莊箋表》1卷、《諫草》2卷、《蜀程記》1卷、《峽程記》1卷、《韋莊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僅存《浣花集》及所選詩《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為韋莊弟韋藹所編,藹序說,韋莊在“庚子(880)亂離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編集時,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傳《浣花集》僅存詩200多首,尚不足原編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間朱承爵刻本(《四部叢刊》即據(jù)以影。┖屯砻骷彻砰w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時地分卷,各卷篇數(shù)多少不均!度圃姟仿约託w并,編為5卷,內(nèi)容全同。另《補遺》1卷,大概為后人于結(jié)集后所增補。

    韋莊詞向無專集!度圃姟窂摹痘ㄩg集》、《尊前集》、《草堂詩余》等輯錄54首。劉毓盤輯有《浣花詞》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

    近人向迪琮編有《韋莊集》,收韋詩300多首,詞55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印行,較為通行。

    關(guān)于韋莊生平事跡,《蜀梼杌》、《唐才子傳》、《十國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瀅生有《韋莊年譜》(北平清華園我輩語叢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燾有《韋端己年譜》(見《唐宋詞人年譜》,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資料豐富,考訂精密,于韋莊一生行跡,鉤稽頗詳。

    其中《菩薩蠻》(二)寫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更兼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將欲遠行的游子痛斷人腸,由此詞人有“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之勸詞。此詞情致纏綿,意象鮮明,堪稱詠“江南春色”的諸多詩作中罕見之佳作。

    韋莊的閨情詞亦寫得非常出色,詞語與閨中之美人渾然融于一體,見詞尤見人,詞音即人語,可謂風韻臻于極致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u2018弦上黃鶯語u2019(見《菩薩蠻》),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狈Q其詞“骨秀”,評價他說“端己詞情深語秀,雖規(guī)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觀昔人顏、謝優(yōu)劣論可知矣!

    史書記載

    《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均無傳,清乾隆時人吳任臣作《十國春秋》一書,立韋莊傳。

    韋莊傳 (錄自《十國春秋》)

    韋莊字端己,杜陵人。唐臣見素之后也。曾祖少微,宣宗中書舍人。莊疏曠不拘小節(jié),幼能詩,以艷語見長。應舉時,遇黃巢犯闕,著《秦婦吟》云:’內(nèi)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人稱為’秦婦吟秀才’乾寧元年,登進士第。為判官,晉軼秩左補闕。高祖為西川節(jié)度副使,昭宗命莊與李洵宣諭兩川,遂留蜀。同馮涓并掌書記,文不加點,而語多稱情。時有縣令擾民者,莊為高祖草牒曰:’正當?shù)蝰,?nèi)加祭)之秋,好安凋瘵(鹱,內(nèi)加祭);勿使瘡痍之后,復作瘡痍’一時以為口實。尋擢起居舍人。天復間,高祖遣莊入貢,亦修好于梁王全忠。談言微中,頗得全忠心。隨使押牙王殷報聘。昭宗既遇弒,全忠遣告哀使司馬卿宣諭蜀土,興元節(jié)度使王宗綰馳驛上白。高祖頗內(nèi)懷興復;莊以兵者大事,不可倉卒而行,乃為高祖答宗綰書曰:’吾蒙祖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墨詔之中,淚痕猶在;犬馬尚能報主,而況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東還,連貢二十表,而絕無一使之報,天地阻隔,叫呼何及?聞上至轂水,臣僚及官僚千余人,皆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弒逆。自聞此詔,五內(nèi)糜潰,方枕戈待旦,思為祖上報仇,今使來,不知以何宣告。’且令宗綰以此意諭之。卿乃惶懼而返。次年高祖立行臺于蜀,承制封拜,以莊為宣撫副使。

    未幾,梁篡唐改元,莊與諸將佐詣高祖勸進曰:’大王雖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謂天與不取也!谑菐浝裘窨奕論砀咦婕椿实畚弧_M左散騎侍,判中書門下事。凡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皆由莊所定。頃之,梁復通好高祖,推高祖為兄,莊得書笑曰:’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錂C敏多此類。累官至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陽。是歲,莊日誦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之詩,吟諷不輟,人以為詩讖也。有集二十卷,《箋表》一卷,《蜀程記》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莊弟藹所編,以所居即杜氏草堂舊址,故名。

    莊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宮人為詞,強奪去,莊作’謁金門’辭憶之。姬聞之不食而死。莊又常取唐人麗句,勒成《又玄集》。其自序云:’謝玄暉文集盈編,止誦澄江之句;曹子建詩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兩歧奚少;繁玄九變,大獲殊稀。入花林而珠樹非多,閱眾籟而紫簫惟一。所以擷芳林下,拾翠巖邊,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寶;載雕載琢,方成瑚璉之珍。故知頷下采珠,難求十槲;管中窺豹,但取一斑。思食馬留肝,徒云染指;豈烹魚去乙,或至傷鱗。自漸乎鼴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獨美。然則,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鵝,強識淄□(蠅,去蟲加爿)之水。左太沖十年三賦,未必無瑕;劉穆之一日百函,焉能盡麗?班,張,屈,宋,亦有蕪辭;沈,謝,應,劉,猶多累句。雖遺研可惜,而備載斯難。亦由折斧伐山,止求佳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等同于風月煙花,各是其□(木慮,去心加且),梨,柚,橘。魚兔雖存,筌蹄是棄。金盤飲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僅存醍醐之味!f文詞甚多,不具錄。

    作品欣賞

    菩薩蠻

    《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菩薩蠻》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菩薩蠻》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菩薩蠻》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

    遇酒且呵呵,

    《菩薩蠻》

    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zhuǎn)迷。

    桃花春水綠,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浣溪沙

    《浣溪沙》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顰不語恨春殘。

    《浣溪沙》

    欲上秋千四體慵,擬交人送又心忪。畫堂簾幕月明風。

    此夜有情誰不極,隔墻梨雪又玲瓏。玉容憔翠惹微紅。

    《浣溪沙》

    惆悵夢余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窗紗。小樓高閣謝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

    《浣溪沙》

    綠樹藏鶯鶯正啼,柳絲斜拂白銅堤。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飲歸何處客?繡鞍驄馬一聲嘶。滿身蘭麝醉如泥。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欄桿。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唯把舊書看。

    歸國遙

    《歸國遙》

    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

    惆悵玉籠鸚鵡,單棲無伴侶。

    南望去程何許?問花花不語。

    早晚得同歸去,歸無雙翠羽。

    《歸國遙》

    金翡翠,

    罨畫橋邊春水,

    別后只知相愧,淚珠難遠寄。

    羅幕繡帷鴛被,舊歡如夢里。

    《歸國遙》

    春欲晚,戲蝶游蜂花爛漫。

    日落謝家池館,柳絲金縷斷。

    睡覺綠鬟風亂,畫屏云雨散。

    閑倚博山長嘆,淚流沾皓腕。

    應天長

    《應天長》

    綠槐陰里黃鶯語,深院無人春晝午。

    畫簾垂,金鳳舞,寂寞繡屏香一炷(一作縷)。

    碧天云,無定處,空有夢魂來去。

    夜夜綠窗風雨,

    《應天長》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jié)。

    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

    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yuè)。

    荷葉杯

    《荷葉杯》

    絕代佳人難得,傾國;ㄏ乱姛o期。

    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惟。

    閑掩翠屏金鳳,殘夢。羅幕畫堂空。

    碧天無路信難通,惆悵舊房櫳。

    《荷葉杯》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

    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悵晚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

    如今俱是異鄉(xiāng)人,相見更無因。

    清平樂

    《清平樂》

    春愁南陌,故國音書隔。

    細雨霏霏梨花(一作蕊)白,燕拂畫簾金額。

    盡日相望王孫,塵滿衣上淚痕。

    誰向橋邊吹笛?駐馬西望消魂。

    《清平樂》

    野花芳草,寂寞關(guān)山道。

    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

    羅帶悔結(jié)同心,獨憑朱欄思深。

    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

    《清平樂》

    何處游女,蜀國多云雨。

    云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繡羅金縷。

    妝成不整金鈿,含羞待月秋千。

    住在綠槐陰里,門臨春水橋邊。

    《清平樂》

    鶯啼殘月,繡閣香燈滅。

    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jié)。

    妝成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金扉。

    去路香塵莫掃,掃即郎去歸遲。

    《清平樂》

    綠楊春雨,金線飄千縷。

    花折香枝黃鸝語,玉勒雕鞍何處。

    碧窗望斷燕鴻,翠簾睡眼溟蒙。

    寶瑟誰家彈罷?含悲斜倚屏風。

    《清平樂》

    瑣窗春暮,滿地梨花雨。

    君不歸來晴(一作情)又去,紅淚散沾金縷。

    夢魂飛斷煙波,傷心不奈春何。

    空把金針獨坐,鴛鴦愁繡雙窠。

    按:以上二首見《尊前集》,又見《全唐詩》。

    望遠行

    《望遠行》

    欲別無言倚畫屏,含恨暗傷情。

    謝家庭樹錦雞鳴,殘月落邊城。

    人欲別,馬頻嘶,綠槐千里長堤。

    出門芳草路萋萋,云雨別來易東西。

    不忍別君后,卻入舊香閨。

    謁金門

    《謁金門》

    春漏促,金燼暗挑殘燭。

    一夜簾前風撼竹,夢魂相斷續(xù)。

    有個嬌嬈如玉,夜夜繡屏孤宿。

    閑抱琵琶尋舊曲,遠山眉黛綠。

    《謁金門》

    空相憶,無計得傳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識,

    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一作看)伊書跡。

    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

    《謁金門》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

    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

    樓外翠簾高軸,倚偏欄桿幾曲。

    云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

    江城子

    《江城子》

    恩重嬌多情易傷。漏更長,解鴛鴦。

    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

    緩揭繡衾抽皓腕,移鳳枕,枕潘郎。

    《江城子》

    髻鬟狼籍黛眉長。出蘭房,別檀郎。

    角聲嗚咽,星斗漸微茫。

    露冷月殘人未起,留不住,淚千行。

    河傳

    《河傳》

    何處?煙雨,隋堤春暮。柳色蔥蘢。

    畫橈金縷,翠旗高飐(音zhan展)香風。水光融。

    春娥殿腳春妝媚。輕云里,綽約司花妓。

    江都宮闕,清淮月映迷樓。古今愁。

    《河傳》

    春晚,風暖,錦城花滿?駳⒂稳恕

    玉鞭金勒,尋勝馳驟輕塵。惜良辰。

    翠娥爭勸臨邛酒。纖纖手,拂面垂絲柳。

    歸時煙里,鐘鼓正是黃昏。暗銷魂。

    《河傳》

    錦浦,春女,繡衣金縷。霧薄云輕。

    花深柳暗,時節(jié)正是清明。雨初晴。

    玉鞭魂斷煙霞路。鶯鶯語,一望巫山雨。

    香塵隱映,遙見翠檻紅樓。黛眉愁。

    天仙子

    《天仙子》

    悵望前回夢里期,看花不語苦尋思。

    露桃宮里小腰肢。眉眼細,鬢云垂。

    唯有多情宋玉知。

    《天仙子》

    深夜歸來長酩酊,扶入流蘇猶未醒。

    醺醺酒氣麝蘭和。驚睡覺,笑呵呵。

    長道(一作笑)人生能幾何?

    《天仙子》

    蟾彩霜華夜不分,天外鴻聲枕上聞。

    繡衾香冷懶重熏。人寂寂,葉紛紛。

    才睡依前夢見君。

    《天仙子》

    夢覺云(一作銀)屏依舊空,杜鵑聲咽隔簾櫳。

    玉郎薄幸去無蹤。一日日,恨重重。

    淚界蓮腮兩線紅。

    《天仙子》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鬢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來洞口,望煙分。

    劉阮不歸春日曛。

    喜遷鶯

    《喜遷鶯》

    人洶洶,鼓冬冬,襟袖五更風。

    大羅天上月朦朧,騎馬上虛空。

    香滿衣,云滿路,鸞鳳繞身飛舞。

    霓旌絳節(jié)一群群,引見玉華君。

    《喜遷鶯》

    街鼓動,禁城開,天上探人回。

    鳳銜金榜出云來,平地一聲雷。

    鶯已遷,龍已化,一夜?jié)M城車馬。

    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

    思帝鄉(xiāng)

    《思帝鄉(xiāng)》

    云髻墜,鳳釵垂。

    髻墜釵垂無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

    說盡人間天上,兩心知。

    《思帝鄉(xiāng)》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訴衷情

    《訴衷情》

    燭燼香殘簾半(一作未)卷,夢初驚。

    花欲謝,深夜,月朧明。

    何處按歌聲?輕輕。

    舞衣塵暗生,負春情。

    《訴衷情》

    碧沼紅芳煙雨靜,倚蘭橈。

    垂玉佩,交帶,裊纖腰。

    鴛夢隔星橋,迢迢。

    越羅香暗銷,墜花翹。

    上行杯

    《上行杯》

    芳草灞陵春岸。柳煙深,滿樓弦管。

    一曲離聲腸寸斷。

    今日送君千萬,紅縷(一作鏤)玉盤金鏤盞。

    須勸。珍重意,莫辭滿。

    《上行杯》

    白馬玉鞭金轡。少年郎,離別容易。

    迢遞去程千萬里。

    惆悵異鄉(xiāng)云水,滿酌一杯勸和淚。

    須愧。珍重意,莫辭醉。

    女冠子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

    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

    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

    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更漏子

    《更漏子》

    鐘鼓寒,樓閣暝,月照古銅金井。

    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紅。

    煙柳重,春霧薄。燈背月(一作。┐案唛w。

    閑倚戶,暗沾衣,待郎郎不歸。

    酒泉子

    《酒泉子》

    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

    綠云傾,金枕膩,畫屏深。

    子規(guī)啼破相思夢,曙色東方才動。

    柳煙輕,花露重,思難任。

    木蘭花

    《木蘭花》

    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一作望斷)玉關(guān)芳草路。

    消息斷,不逢人,卻斂細眉歸繡戶。

    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滴。

    千山萬水不曾行,

    小重山

    《小重山》

    一閉昭陽春又春。夜寒宮漏永,夢君恩。

    臥思陳事暗消魂。羅衣濕,紅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閽。繞庭芳草綠,倚長門。

    萬般惆悵向誰論?凝情立,宮殿欲黃昏。

    定西番

    《定西番》

    挑盡金燈紅燼,

    人灼灼,漏遲遲,未眠時。

    斜倚銀屏無語,閑愁上翠眉。

    悶殺梧桐殘雨,滴相思。

    《定西番》

    芳草叢生結(jié)縷(一作縷結(jié)),

    花艷艷,雨蒙蒙,曉庭中。

    塞遠久無音問,愁消鏡里紅。

    紫燕黃鸝猶生(一作至),

    按:以上二首見《尊前集》,

    又見《全唐詩》。

    怨王孫

    《怨王孫》

    錦里,蠶市,滿街珠翠,千萬紅妝。

    玉蟬金雀,寶髻花簇鳴珰,繡衣長。

    日斜歸去人難見,青樓遠,隊隊行云散。

    不知今夜,何處深鎖蘭房,隔仙鄉(xiāng)。

    按:此首見《尊前集》,又見《全唐詩》。

    金陵圖

    《金陵圖》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滿古城。

    臺城

    《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

    存疑詞

    《玉樓春》

    日照玉樓花似錦,樓上醉和春色寢。

    綠楊風送小鶯聲,殘夢不成離玉枕。

    堪愛晚來韶景甚,寶柱秦箏方再品。

    青娥紅臉笑來迎,又向海棠花下飲。

    按:此首見《歷代詩余》。

    《尊前集》作歐陽炯詞。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

    玉階華露滴,月朧明。

    東風吹斷紫簫聲。

    宮漏促(一作金爐冷),

    簾外啼曉(一作曉啼)鶯。

    愁絕夢難成,

    紅(一作殘)妝流(一作和)宿淚,

    不勝情。手挼裙帶繞階(一作花)行。

    思君切,羅幌暗塵生。

    《小重山》

    秋到長門秋草黃。

    畫梁雙燕去,出宮墻。

    玉簫無復理霓裳。

    金蟬墜,鸞鏡掩休妝。

    憶昔在昭陽。

    舞衣紅綬帶,繡鴛鴦。

    至今猶惹御爐香。

    魂夢斷,愁聽漏更長。

    按:以上二首見《花草粹編》。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作薛昭蘊詞。

    名人推薦
    • 王駕
      王駕(851~ ?),晚唐詩人,字大用,自號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仕至禮部員外郎。后棄官歸隱。與鄭谷、司空...
    • 翁宏
      翁宏[約公元九一五年前后在世]字大舉,桂林人。生卒年均不詳,不仕。入宋,寓居昭、賀間。與王元、廖融等交游唱和!秾m詞》(一作《春殘》)等詩最...
    • 徐凝
      徐凝,唐代詩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詳,與諍友張祐(792?-853?)年歲相當,與白居易、元稹同時而稍晚。元和間(806-820)有詩名。明人揚...
    • 薛逢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quán)貴,故仕途頗...
    • 許渾
      許渾(生卒年不詳),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
    • 項斯
      項斯([唐]約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遷,浙江仙居縣人。項斯是臺州第一位進士,也是臺州第一位走向全國的詩人。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就收錄...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