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 生平簡介
俄國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1711年11月19日生于阿爾漢格爾斯卡亞省杰尼索夫卡村,1765年4月15日卒于彼得堡。1730年到莫斯科考入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1735年他轉入彼得堡科學院附屬大學學習。1736年被彼得堡科學院派往德意志學習礦業(yè),先入馬爾堡大學學習物理學和化學等,后到弗賴堡學習礦業(yè)和冶金學。1741年回彼得堡科學院,任物理學副教授。1745年8月成為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和化學教授。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計劃創(chuàng)建了俄國第一個化學實驗室。1755年創(chuàng)辦了莫斯科大學。1760年他當選為瑞典科學院院士,1764年當選為意大利波倫亞科學院院士。
羅蒙諾索夫是一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是俄國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奠基者。他的科學宇宙觀的基礎是微粒哲學。他認為“微!保ǚ肿樱┦怯蓸O小的粒子“元素”(原子)組成的。他堅決反對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燃素說和熱素說。他用微粒概念解釋熱的現(xiàn)象,提出了熱是物質本身微粒的運動的理論。1748年他提出過物質和運動守恒的概念。1756年他通過在密閉容器中加熱金屬的實驗,證明了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化學反應。他還提出了氣體分子運動理論,認為空氣微粒對器壁的撞擊,是空氣產生壓力的原因。這些理論為俄國理論化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他首先將這些理論稱為物理化學。由于當時的俄國遠離世界科學中心,他的這些重要成果未受到國際上的重視。他1748年創(chuàng)建的化學實驗室,裝備有精密天平等儀器,他最先將定量方法引入化學分析。1751年后,做了多種試劑與各種溶劑進行的化學反應及其他化學反應的實驗,并研究了其相互作用的機理。他還研究了許多化工問題,研究出制造各種彩色玻璃的配方,并于1753年創(chuàng)建了一座玻璃工廠。他在地質學、天文學、礦物學、冶金學、航海學,以及語言學和歷史學等方面都有所貢獻。在哲學上,他反對把分析和綜合、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分割開來,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他還是一位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使他把自己的詩詞寫得慷慨激昂,為了紀念俄土戰(zhàn)爭勝利而作的《攻克霍亭頌》是他的成名之作,他也是俄羅斯詩詞韻律的奠基者和俄羅斯語法的集大成者。他編輯的語法書至今還在俄羅斯使用。也是一位具有多種專長的學者。著有《論固體和流體》、《論熱和冷的原因》、《試論空氣的彈力》、《論化學的效用》、《真實物理化學概念》等。
羅蒙諾索夫在物理、化學、天文、地質、儀器制造、哲學和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 教育貢獻
羅蒙諾索夫
從一個沒有文化的漁民之子成長為俄國第一所大學的創(chuàng)辦人——這是俄國科學家和文豪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的事跡。他是睿智的理論家和學者,同時又是“文藝復興式人物”,其知識之廣博簡直了無邊際。他是科學發(fā)展史上的一位偉人。羅蒙諾索夫是一位偉大的人物。在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年間,他是唯一的一位獨樹一幟的提倡教育的斗士。他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大學。不過,說他本人就是俄國第一所大學恐怕還更恰當一些。偉大的俄羅斯民族詩人普希金曾這樣評價他的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同胞—一位思想遠遠走在自己時代前面的人。的確,羅蒙諾索夫(1711一1765)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著作不僅在俄國,而且在世界的科學文化發(fā)展史上也是劃時代的。他在俄國的地位,有如伽利略在意大利、牛頓在英國、笛卡JL在法國、萊布尼茲在德國和富蘭克林在美國的地位。羅蒙諾索夫出生在俄國西北方海濱一個…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 化學成就
羅蒙諾索夫積極探索燃燒奧秘。用實驗證明金屬在密閉容器內加熱,質量不會增加,而放在空氣里加熱,質量就會增加。這為后來拉瓦錫推翻燃素說,建立氧化學說,打下良好的基礎。
羅蒙諾索夫用實驗證明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相等,這一發(fā)現(xiàn)比拉瓦錫發(fā)現(xiàn)物質不滅定律早18年。他反對當時盛行的熱素說,最早提出熱只是物質微粒運動的結果。
羅蒙諾索夫對氣體壓強給以正確解釋,它是空氣質點對器壁撞擊的結果。
在應用化學方面,羅蒙諾索夫曾研究過彩色玻璃制造和植物營養(yǎng)等,很有成效。
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 物理成就
在物理學方面,羅蒙諾索夫創(chuàng)立了熱的動力學說,指出熱是物質本身內部的運動,從本質上解釋了熱的現(xiàn)象;他提出了氣體分子運動論,認為空氣微粒對容器器壁的撞擊是空氣產生壓力的結果;1741年,他創(chuàng)立了物質結構的原子一分子學說,認為微粒(分子)由極小的粒子--(原子)所組成,如果物質是由同一種粒子組成的,它便是單質;如果物質是由幾種不同粒子組成的,它們便是化合物,物質的性質并不是偶然形成的,它取決于組成物體微粒的性質……。這些理論為俄國的物理化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 學術貢獻
羅蒙諾索夫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化學,天文學,物理學,地質學等。他第一個記錄了水銀的凝結現(xiàn)象。1761年5月26日他在觀測金星凌日時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金星上存在著大氣。羅蒙諾索夫對熱的動力學說和物質結構的原子-分子學說也有相當貢獻。
羅蒙諾索夫也是一個出色的人文學者,在歷史學、語言學、哲學方面都有研究。他也被譽為俄羅斯現(xiàn)代語言之父。
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 守恒定律
借助于實驗,羅蒙諾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爾提出的“燃素”學說。羅蒙諾索夫準備了專用的玻璃容器,分別放入鉛屑、銅屑和鐵屑,將容器口封死,而后加熱,最后鉛屑溶化了,光閃閃的銀白色容器鍍上了一層灰黃色;紅色的銅屑變成了暗褐色粉末;鐵屑變黑了!叭妓亍笔欠襁M入了容器?它是否同金屬化合了?如果它進入了容器,那么容器的重量就應該增加,但稱重結果表明,這些容器的重量都沒有變化!而金屬灰卻比原來重了。據此,羅蒙諾索夫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金屬沒有與“燃素”化合!因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沒有變化,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叭欢萜鲀炔坑幸欢〝盗康目諝,肯定是金屬與空氣的微;狭耍∫虼酥亓吭黾恿,有多少空氣與金屬化合,金屬就應該增重多少!”。羅蒙諾索夫是最早應用天平來測量化學反應重量關系的化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之后,1756年,羅蒙諾索夫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參加反應的全部物質的重量,等于全部反應產物的重量。”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作為化學科學基石的質量守恒定律。實際上,早在1748年2月16日,在羅蒙諾索夫寫給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列昂納德.歐拉的信中就曾經寫道:“自然界所發(fā)生的一切變化,都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失去多少,另一種東西就獲得多少。因此,如果某個物體增加了若干物質,另一物體必然有若干物質消失。我在夢中消耗了多少小時,那么我必然失眠多少小時,如此等等。因為這是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所以它也應推廣適應運動的諸法則:一個物體如果靠本身的動力,引起另一物體產生運動,那么前者由于推動而失去的動量,必然等于后者受推動時獲得的動量。”應該說,這種觀點是質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雛形。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 主要著作
1:《論固體和流體》2:《論熱和冷的原因》
3: 《試論空氣的彈力》
4: 《論化學的效用》
5:《真實物理化學概念》
6: 《俄語語法》
7: 《論地層》
8: 《論化學的效用》
9: 《關于冷和熱原因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