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顯,因犯法被處以宮刑,于是入宮做了宦官。深得皇帝信任,事無大小,全都委托石顯掌管。
石顯 - 簡介
姓名:石顯 字君房
生卒:(?—前33)
籍貫:濟南(今山東章丘西北)人。
石顯 - 生平
據(jù)史書載,他出生于山東一個世代書香門第的豪族大地主家庭。石顯年輕時因犯法被處以宮刑,于是便入宮當了宦官,逐漸提升為中尚書(漢制,宦官皆稱中官,所任職稱,皆冠以“中”字)。漢宣帝時任中書仆射,漢元帝時升任為中書令,漢元帝由于患病,不親政事,卻十分喜好音樂。石顯雖然長期掌典機密,無論在宮內(nèi)還是在宮外,都沒有朋黨,故深得元帝的信任。事無大小,全都委托石顯掌管。由于石顯權(quán)勢頗大,朝中百官無不懼怕,紛紛投到其門下。石顯善揣摸皇帝的心事,為人十分陰險,時常中傷誣陷,動輒致人于死地。
前將軍蕭望之、光祿大夫周堪、宗正劉更等人,皆領(lǐng)給事中而供職于宮中,蕭望之還兼領(lǐng)尚書事,經(jīng)常與石顯商議政事,深知其為人。鑒于石顯的為人,蕭望之向元帝進言說:“尚書是國家樞機之所在,應(yīng)當選用正直朝臣充任其職。武帝晚年游宴后宮,少于外臣接觸,故多用宦官充任其職,并非古制如此,應(yīng)罷去中書宦者,不得進用!睗h代的尚書掌管機密,凡宦官充任此官者,即稱中書。此言當然不會為元帝采納,但卻得罪了石顯等人。后來石顯設(shè)法陷害蕭望之等人,迫使蕭望之自殺,周堪、劉更被罷職,終身不得重用。太中大夫張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陳咸、待詔賈捐之等人,因上書奏事,曾得到元帝的召見,談到過石顯的短處。石顯懷恨在心,后來尋機處死了京房、賈捐之,迫使張猛自殺,陳咸被免去官職,強迫服苦役。從此以后,朝中公卿皆更加畏懼石顯,不敢冒犯。石顯在地位穩(wěn)固后,一改不與人結(jié)黨的做法,與中書仆射牢梁、少府鹿充宗等結(jié)為死黨。凡是依附于他們的人,皆可獲得高位;凡稍有輕慢之處者,皆遭受誣陷打擊。
左將軍馮奉世父子為公卿,其女在宮內(nèi)為妃繽,石顯很想與之結(jié)識,遂推薦馮奉世子馮逡為侍中。元帝召見時,馮逡極言石顯專權(quán)之事,元帝大怒,罷去馮逡之職,仍任郎官。后來御史大夫缺任,群臣皆舉薦馮逡之兄大鴻臚馮野王任此職。元帝征詢石顯的意見,石顯說:“九卿中沒有比馮野王更強的人,但是馮野王是陛下的內(nèi)親,臣擔心后世之人會議論陛下用人惟親。”元帝認為石顯的話很有道理,遂下詔褒獎了馮野王,卻不再提任命之事。石顯此舉顯然是深恨馮逡,有意壓制馮氏家族中人。
石顯自知積怨甚多,恐皇帝一旦重用別人將會排擠自己,遂略施小計,以獲取皇帝更大的信任。他以宮中安全為由,奏請元帝凡夜深宮門關(guān)閉后,必須有詔才能開門。有一次,石顯故意在深夜入宮,自稱有詔開門而入。果然有人上書元帝,反映石顯矯詔開門而入。元帝笑著拿出奏章給石顯看,石顯裝出十分傷感的樣子,對元帝說:“陛下過分信任小臣,使得一些人嫉妒小臣,像這樣以一些小事中傷臣的情況,并非僅此一例。陛下是明主,自然能夠辨別是非,但臣身微賤,恐難當天下之怨,請陛下解除臣的職務(wù),讓臣到后宮承擔灑掃之役,也許能使臣得以全活。”元帝向石顯再三撫慰,并厚加封賜,從而對石顯更加寵信了。
石顯害死蕭望之后,因望之是天下名儒,擔心天下的讀書人誹謗自己,便把當時的儒學名家諫大夫貢禹推薦給元帝,使貢禹位至九卿,后任御史大夫。而且石顯對貢禹十分尊重,禮數(shù)周到。于是輿論又倒向了石顯,認為石顯如此尊崇貢禹,又如何會害蕭望之呢?石顯就是這樣一次次地欺騙輿論和皇帝。
元帝死后,成帝即位,遷石顯為長信中太仆,中二千石。表面上似乎升了官,其實是罷去了權(quán)柄。數(shù)月后,丞相、御史上奏了石顯種種不法之事,石顯遂與家屬一同被放歸故鄉(xiāng),行至中途,憂憤不食,發(fā)病而死。石顯的同黨皆被免官,依附他而升官的人統(tǒng)統(tǒng)被罷廢或降職。
石顯 - 簡歷
年輕時因犯法受腐刑。后為中黃門、中尚書、中書官、中書分。元帝因病不親政事,乃肆意妄為,諂上欺下,眾臣畏懾。陷害大臣甚多,如前將軍蕭望之、光祿大夫周堪等。成帝即位后,丞相御史條除其舊惡,他徙歸故郡,途中憂懣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