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修古(公元一○三三),唐朝人,字述之,建州建安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進士。后召為監(jiān)察御史,南劍州。后為開封府判官,后升為中侍御史,權同判吏部流內柱。仁宗明道初以言事忤旨,出知與化軍。二年,病卒。
曹修古 - 詩人簡介
宋朝仁宗時,有一位監(jiān)察御史,做了一輩子官,到死時連裝殮用的衣物都沒有,這位以忠義廉潔的節(jié)操聞名天下的監(jiān)察御史,名叫曹修古。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他為人處世廉直無畏,從不把權貴放在眼里,有一天,曹修古與十幾名同僚上早朝,路上碰到兩名宦官騎馬走在前面擋住了路。御史們怕耽誤上朝,請他們暫給讓道,那兩個宦官不但不讓,反而破口大罵。上朝后,曹修古便向仁宗啟奏了此事:前史稱,御史臺(監(jiān)察機關)尊則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與知雜事同,今黃門侮慢若此,請付所司刻治。
仁宗聽后深以為然,立即下旨,將那兩名宦官給予了處罰。
又有一次,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晏殊發(fā)起脾氣,用笏板將別人的牙齒打掉了。像晏殊這樣的大官動手打人,一般誰也不敢管,曹修古可不管這些,他認為此行為太粗魯,有失身份。便向皇上進言道:“殊身任輔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體。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陳恕于中書榜人,即時罷黜。請正典刑,以允公議。
仁宗繼位時,年僅十三歲,朝廷大權都有太后把持,弄權自用,滿朝大臣皆十分畏忌,但又不敢進諫。曹修古卻不顧及官位,每遇大事便慷慨陳詞,從不畏懼,絕不屈從。后來,因他上書陳請?zhí)髮⒊䴕w還皇帝而被解除了官職。
曹修古一生為官清正廉潔,家無余貲,以至死的時候,竟連殮尸用的衣物都沒有。同僚朋友們都有為其感慨嘆息,大家奏了一筆錢送到他家,以資助后事。曹修古的女兒卻哭著對母親說: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她明白父親以忠義廉潔的節(jié)操而聞名天下,怎么能在他死后接受別人財物,污損父親完美的品德呢?母女二人含淚辭謝眾人的一片誠心,雖大家再三懇求他們收下,但母女二人始終沒有接受一文錢。
曹修古 - 詩人主要作品
《池上》
荷葉罩芙蓉,圓青映嫩紅。
佳人南陌上,翠蓋立春風。
《題清心堂》
天府鞠辦三節(jié)日,霜臺待漏五更時。
薰風一覺清涼睡,莫問浮名高與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