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濱孫 - 簡介
邵濱孫,男,滬劇生角。江蘇太倉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邵濱孫 - 生辰
出生于1919年,農(nóng)歷己未年;逝世于2007年8月4日,農(nóng)歷丁亥年六月廿二日,上午。享年88歲。
邵濱孫 - 生平
邵濱孫幼年喪母,做裁縫的父親給他取名邵念慈。小念慈小學畢業(yè)后迫于生計,到一家成衣鋪當學徒,當時大家都叫他小裁縫。可是小裁縫喜歡唱戲,無論腳踏縫紉機,還是手拿鐵熨斗,嘴里總不忘哼幾句“西皮流水”,唱一段隔晚才看過的戲詞。1936年,17歲的小念慈正式拜申曲名家筱文濱為師,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因為他的老師筱文濱曾拜邵文濱為師,算起來他是邵文濱的徒孫輩,所以小念慈在學藝初露頭角后改名為邵濱孫。在“文革”中,曾將自己的名字故意錯寫成邵濱蓀,表示自己被埋在了草里。
邵濱孫成名很早,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努力唱出自己的特點。一段“唐壽哭少爺”化文派唱腔為童生腔,受到了觀眾歡迎。第一部申曲電影《賢惠夫妻》的男主角使他聲譽鵲起。為了豐富申曲的表現(xiàn)手段,他廣采博取,向話劇、電影學習,自編自導自演了《秋海棠》等一大批時裝新劇,成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滬劇西裝旗袍戲演出的一面旗幟。
1943年,他在麒派老生高百歲介紹下,舉行了向周信芳拜師儀式,成為申曲界唯一的麒門弟子。他從京劇藝術(shù)中吸取營養(yǎng),改變了申曲過去重唱不重演的習慣,形成了邵派藝術(shù)唱做并重、聲情并茂的表演風格。
曾先后主演了《叛逆女性》、《秋海棠》、《駱駝祥子》和《大雷雨》等西裝旗袍戲,又在《羅漢錢》、《白毛女》、《金黛萊》、《母親》、《戰(zhàn)士在故鄉(xiāng)》、《星星之火》、《巧遇記》、《蘆蕩火種》等滬劇現(xiàn)代戲中扮演重要角色,生動地塑造了劉大哥、刁德一等一系列身份、性格和感情迥異的藝術(shù)形象。他在《庵堂相會》、《楊乃武與小白菜》和《雷雨》等滬劇傳統(tǒng)劇目中的表演也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他曾榮獲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獎狀、華東戲曲會演演員一等獎,為滬劇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2007年在上海華東醫(yī)院去世,享年88歲。
邵濱孫 - 任職
為上海市第五、第六屆政協(xié)委員,上海滬劇院原副院長、藝術(shù)顧問。
邵濱孫 - 活動年表
2006年6月10日,農(nóng)歷丙戌年五月十五日:六代滬劇演員錄制首個文化遺產(chǎn)日慶祝晚會
為慶祝中國首個“文化遺產(chǎn)日”,六代滬劇名家在上海電視臺高清演播室錄制了一臺“同唱一臺戲”的慶祝晚會。此次演出是上海滬劇界的一次難得的盛會。滬劇老藝術(shù)家代表邵濱孫、楊飛飛、王盤聲悉數(shù)到場。中青年演員茅善玉、馬莉莉、陳瑜、孫徐春、陳蘇萍、華雯等獻上了諸多滬劇經(jīng)典。昆曲表演藝術(shù)家計鎮(zhèn)華、京劇演員張達發(fā)、越劇演員王志萍、淮劇演員梁偉平也客串了一把滬劇。與滬劇一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江南絲竹和鑼鼓書的藝術(shù)家們也參加了現(xiàn)場展示。
邵濱孫 - 軼事
四上銀幕
1938年,滬劇《賢慧媳婦》在大世界屋頂花園演出。這是筱文濱“文月社”最受歡迎的新戲,久演不衰。這個戲還引起了電影界的重視,決定拍成電影戲曲片:筱月珍飾惡婆婆、楊月英飾好媳婦、凌愛珍飾惡媳婦、筱文濱和邵濱孫分飾大兒子和小兒子。導演岳楓對邵濱孫十分器重。南京路巨幅電影廣告上的主體人物就是他穿西裝的全身照,引人注目。影片在新光劇場放映時十分轟動。初上銀幕的邵濱孫立即名聲大震,儼然成了電影明星。
此后,他主演的滬劇《恨海難填》由導演鄭亦秋搬上銀幕,再次受到戲迷歡迎、增加了知名度。
新中國誕生后,上海滬劇團創(chuàng)排《羅漢錢》,丁是娥、筱愛琴、石筱英等主演,邵濱孫飾李小晚。1952年首演后成為劇院保留劇目。不久該戲又拍成電影,他改飾村長,在全國放映后影響深遠。
國慶十周年時,滬劇《星星之火》作為獻禮劇目一炮打響,也被拍成了電影。邵濱孫飾戲中的工人運動領袖劉大哥。他那鏗鏘悅耳的唱腔和正氣凜然的英勇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邵濱孫四上銀幕,為滬劇藝術(shù)作出了重大貢獻。他認為,滬劇與電影的緣份很深。他曾編、導、演過的100多部劇目中,有不少是根據(jù)電影故事片改編的,有的已成為滬劇保留劇目。
主動讓臺
“文革”后,邵濱孫等一批老藝術(shù)家獲得了重上舞臺的機會,主演的戲受到了觀眾熱烈歡迎?墒蔷驮谧约貉莩鲎罴t火的時候,邵濱孫以寬廣的胸懷主動提出要為中青年演員讓臺。打這以后,他不再在戲里扮演主角,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培養(yǎng)、扶植青年演員馬莉莉身上。在排練新戲《張志新之死》時,他全力支持馬莉莉挑大梁演張志新,自己則配演一個只有一兩段戲的檢察官魯兵。在馬莉莉主演的《少奶奶的扇子》里,他演配角吳八老爺。在《日出》里,馬莉莉演主角陳白露,他配演資本家潘月亭。馬莉莉成名之后,沒有忘記邵老師對她的關心和支持。1992年她舉行個人演唱會時特地請邵老師與曹可凡一起擔任整臺演出的節(jié)目主持人,對她的舞臺藝術(shù)進行詮釋評說。
對當時的青年演員陳瑜,邵濱孫也關懷備至。在新戲《畫女情》演出中,陳瑜演女主角方惠良,邵濱孫為她配戲演藝校校長。這個戲的成功成了陳瑜藝術(shù)騰飛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在白玉蘭獎表演藝術(shù)研討會上,陳瑜多次提到邵老師對她的教誨和幫助。
在幫助扶植的青年演員中,邵濱孫花心血最多的要算茅善玉。他以一個老演員的敏感,很早就覺得這個小姑娘悟性高、音色好,在藝術(shù)上會有大的發(fā)展。
1981年劇團開排《一個明星的遭遇》,編導主張起用年僅19歲的茅善玉來演周璇。有些人擔心茅善玉年紀太小,對舊社會缺乏了解,萬一演不好,整臺戲就砸鍋了。邵濱孫卻積極支持讓茅善玉挑大梁,他說:“誰都有第一次,決不能因噎廢食!鄙蹫I孫不僅親自出場,為茅善玉配戲演劇中大老板顧仲昆,而且自告奮勇,為茅善玉作表演上的輔導。
在這個戲即將上演時,有人來告訴茅善玉,在演員名單里,她排在最前面,字也寫得最大,邵濱孫卻排在她后面。茅善玉聽了后怎么也不敢相信。直到戲上演后,她親眼看到海報上邵老師的名字確實排在她后面,此刻,她激動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她為邵老師寬闊的胸襟所感動。